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4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6-04-23
2014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4):  0-0.  doi:
摘要 ( 67 )   HTML( )    PDF (321KB) ( 2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4):  0-0.  doi:
摘要 ( 45 )   HTML( )    PDF (330KB) ( 2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4):  0-0.  doi:
摘要 ( 37 )   HTML( )    PDF (276KB) ( 2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4):  0-0.  doi:
摘要 ( 32 )   HTML( )    PDF (163KB) ( 2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骨骼肌发育调控相关lncRNAs研究进展
占思远,李利,王林杰,仲涛,张红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4):  637-64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4.001
摘要 ( 229 )   HTML( )    PDF (944KB) ( 5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 个核苷酸、无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相对于研究较多的短链非编码RNA,lncRNA的种类繁多,数量占哺乳动物基因组的绝大部分,功能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研究发现,lncRNA的功能涉及表观遗传、转录调控、细胞分化、胚胎发育以及疾病发生等诸多方面。本文总结了lncRNA的分类、作用机制及其在骨骼肌发育调控和家养动物中的研究进展。

家畜精液质量相关生物标记的研究进展
甄林青,王立蕊,付杰丽,李玉华,李新红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4):  645-65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4.002
摘要 ( 232 )   HTML( )    PDF (859KB) ( 4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精液质量评估是预测家畜繁殖能力的主要手段,而精液中相关生物标记蛋白是决定受精潜能的物质基础。随着蛋白质组分析技术的逐步发展,发现家畜精子中与繁殖力相关联的生物标记,直接或间接影响受孕率及产仔数。这些标记蛋白的发现与鉴定,使得通过定向育种来提高繁殖性能成为可能,同时为评估公畜不同亚种之间的繁殖差异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近期公畜繁殖能力相关的精子生物标记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MYOZ2基因启动子克隆及活性分析
王明明,赵志东,李安宁,张亚冉,段美艳,李世军,吴森,王晓宇,昝林森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4):  652-66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4.003
摘要 ( 221 )   HTML( )    PDF (3047KB) ( 4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克隆测定牛肌原调节蛋白2 基因(Myozenin2,MYOZ2)启动子的全长序列,进行活性区域分析,为牛MYOZ2 基因功能和表达调控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5′RACE方法确定牛MYOZ2基因转录起始位点;采用PCR技术,以牛基因组为模板克隆MYOZ2基因启动子序列。利用在线软件分析启动子区域中可能包含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依据分析结果重新设计引物,构建7 个包含不同缺失片段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转染C2C12细胞系,利用双荧光素酶系统检测不同片段的启动子活性。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牛MYOZ2基因启动子序列2 065 bp,确定MYOZ2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MYOZ2基因片段-84/+125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极显著高于空载体pGL3-Basic(P<0.01),MYOZ2基因片段-683/+125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极显著高于基因片段-263/+125(P<0.01)。MYOZ2基因启动子核心区域位于-84/+125 bp,而且MEF2,SRF,MyoD,YY1 等转录因子可能参与MYOZ2基因的转录调控。

遗传繁育
ADIG诱导牛成肌细胞转分化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梅楚刚,张琼,付常振,刘扬,姜碧杰,成功,昝林森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4):  661-67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4.004
摘要 ( 201 )   HTML( )    PDF (9681KB) ( 4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通过在牛成肌细胞中过表达ADIG基因,诱导成肌细胞向成脂转分化,探讨该牛脂肪分化转录因子ADIG基因在脂类代谢过程中的功能,为阐明牛脂肪细胞分化转录因子ADIG基因在牛脂肪组织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供证据。本研究用AD-ADIG腺病毒原液诱导转分化初生荷斯坦牛的成肌细胞,并在诱导分化后第2、4、6、8、10、12、14天进行油红O染色观察诱导成脂情况,同时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ADIGPPARγC/EBPαSREBPF1、FABP4、FASMyoD基因的表达量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ADIG基因在第2、4、6、8、10、12、14天均有高水平表达,且随着诱导天数增加脂滴明显增多。成脂相关的基因PPARγSREBPF1和FAS在后期AD-ADIG组中表达量均高于空白组,成肌相关的基因MyoD相对表达量在初期就显著下降,且AD-ADIG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综合脂滴染色和相关基因表达量方面的研究结果,说明ADIG基因在诱导牛成肌细胞分化向成脂转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牛成肌细胞有向脂肪细胞分化的倾向。

白绒山羊PPARγ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对肌内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杜琛,李金泉,陈秀娟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4):  671-67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4.005
摘要 ( 229 )   HTML( )    PDF (3474KB) ( 3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绒山羊肌内脂肪细胞为试验材料,通过靶向阻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基因,建立稳定干扰的肌内脂肪细胞株,探讨绒山羊PPARγ基因在肌内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的功能。采用慢病毒质粒包装系统构建特异靶向白绒山羊PPARγ基因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 )慢病毒载体,用以建立PPARγ基因稳定沉默的肌内脂肪细胞株。利用实时定量和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PPARγ基因在干扰组和对照组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并通过MTT和油红O染色法研究绒山羊PPARγ基因对肌内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经测序证实合成的含PPARγ-shRNA慢病毒载体寡核苷酸链插入正确,对肌内脂肪细胞的感染效率为80%以上,荧光定量和Western blot检测慢病毒介导的shRNA可以有效降低PPARγ的表达,其mRNA和蛋白水平作用的时间相隔24 h。沉默PPARγ基因后,脂肪细胞内甘油三脂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反MTT检测干扰组中细胞增殖能力高于对照组。本研究构建了绒山羊shRNA-PPARγ慢病毒干扰载体,成功转染至肌内脂肪细胞后可明显抑制脂肪细胞的分化,而促进肌内脂肪细胞的增殖,为进一步研究PPARγ基因在绒山羊脂肪细胞代谢通路中的作用及脂肪沉积机制奠定基础。

MC4R基因突变体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功能研究
韩立强,郭豫杰,鲁维飞,张欣,褚贝贝,王江,杨国宇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4):  679-68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4.006
摘要 ( 213 )   HTML( )    PDF (2675KB) ( 3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MC4R基因不同突变体的功能差异,本研究从猪肌肉组织中克隆得到MC4R基因的编码序列,将克隆片段与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进行Kpn Ⅰ 和EcoR Ⅰ双酶切,连接形成重组表达载体MC4R1,将载体转染BHK细胞后Western blotting 检测蛋白表达。通过点突变法得到MC4R基因在707/892位点的3个突变载体,将突变载体瞬时转染到BHK细胞,采用免疫荧光对细胞进行标记,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检测荧光表达,结果发现,克隆的MC4R1基因序列长度大约1 000 bp,在707/892位点序列为G/G,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MC4R1转染BHK细胞,经过Western blotting 检测发现MC4R1蛋白正常表达;通过点突变法得到在707/892位点突变的突变载体MC4R2(G/A)、 MC4R3(A/G)、MC4R4 (A/A),经过激光共聚焦观察荧光表达后发现,突变受体在细胞膜上均有正常表达,流式检测发现4个突变受体表达的荧光平均强度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构建MC4R基因突变载体后发现,707/892位点突变对于MC4R受体在细胞膜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其具体机制作用还需深入研究。

猪血糖、血脂与脂肪沉积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季久秀,方绍明,张震,曾治君,麻骏武,陈从英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4):  686-69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4.007
摘要 ( 216 )   HTML( )    PDF (855KB) ( 4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性别和品种对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及血糖、血脂与脂肪沉积性状的相关性,本试验对莱芜猪及苏太猪血液生化指标和脂肪沉积性状进行了测定。采用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检测了251 头莱芜猪和248 头苏太猪6 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性别间仅莱芜阉公猪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显著高于母猪(P<0.01),其他血液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品种间莱芜猪血液葡萄糖、糖化血清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显著高于苏太猪(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显著低于苏太猪(P<0.01),其他两项血液生化指标品种间差异不显著;莱芜猪和苏太猪的血糖以及部分血脂指标与脂肪沉积性状有显著相关性,在莱芜猪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胸部(6~7肋)背膘厚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臀部背膘厚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苏太猪中,血液葡萄糖、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肩部背膘厚、胸部背膘厚、腰部背膘厚、臀部背膘厚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糖化血清蛋白与臀部背膘厚呈显著正相关(P<0.05),甘油三酯含量与肩部背膘厚、腰部背膘厚呈显著正相关(P<0.05)。由此我们推测:性别对血液生化指标有一定影响,而品种间血液生化指标有显著差异,血糖、血脂与脂肪沉积性状存在显著相关性。

脂多糖对体外培养猪颗粒细胞增殖、凋亡和雌二醇分泌的影响
果双双,李辉,施振旦,马卫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4):  693-69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4.008
摘要 ( 345 )   HTML( )    PDF (1776KB) ( 4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脂多糖(LPS)对猪颗粒细胞增殖、凋亡及雌二醇(E2)分泌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LPS(0、500、1 000和2 000 ng•mL-1)处理体外培养的猪颗粒细胞,并测定细胞增殖、凋亡及相关基因FN1、IGF2、IGFBP2、Cyclin D1、Cyclin D2和P27kip的表达,同时对E2的分泌及P450arom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 000或2 000 ng•mL-1 LPS均可显著促进颗粒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提高活细胞百分率(P<0.05)。而500 ng•mL-1 LPS即可促进与细胞生长增殖、周期相关基因FN1(P<0.01),IGF2、IGFBP2(P<0.05),Cyclin D1、Cyclin D2(P<0.01)的表达,抑制阻碍细胞周期的基因P27kipP<0.01)的表达,同时可以通过强烈抑制芳香化酶P450arom基因的表达(P<0.01),显著抑制E2的分泌(P<0.01)。综上表明,LPS可以促进颗粒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凋亡,同时抑制颗粒细胞分泌E2的功能。

鹅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2基因的克隆及其在鹅肥肝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王倩倩,杨彪,夏丽丽,孙晓先,耿拓宇,龚道清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4):  700-70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4.009
摘要 ( 258 )   HTML( )    PDF (3144KB) ( 3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ACAA2基因与鹅(Anser anser)肝脂肪代谢的关系,本试验选取35只朗德鹅分为填饲组(15只)和对照组(20只),填饲组包括填饲7、14和19天3个阶段。运用RT-PCR方法克隆出朗德鹅ACAA2基因的完整编码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了朗德鹅填饲不同阶段该基因在肝中的表达水平,并用葡萄糖、脂肪酸和胰岛素分别处理鹅原代肝细胞,观察这些因子对基因表达的影响。朗德鹅ACAA2基因完整CDS区长1 194 bp,编码 397个氨基酸;各阶段填饲组肝中该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随填饲时间的延长,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另外,在培养的鹅原代肝细胞中,相较于对照组,0.5 mmol•L-1的油酸能使ACAA2的表达量显著上调,而0.25 mmol•L-1的棕榈酸和不同浓度的胰岛素能显著下调ACAA2的表达(P<0.05)。结果表明,ACAA2基因的表达与鹅肥肝的形成密切相关,为深入研究ACAA2基因在鹅肥肝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文昌鸡性成熟启动前后下丘脑c-Myc/LIN28B/let-7a通路表达规律分析
韩威,苏一军,朱云芬,李国辉,张会永,殷建玫,王克华,邹剑敏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4):  709-71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4.010
摘要 ( 264 )   HTML( )    PDF (1672KB) ( 3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分析c-Myc/LIN28B/let-7a调节通路与鸡性成熟启动的关联。测定5~17周龄文昌鸡母鸡卵巢重量、最大卵泡直径、输卵管长度及冠大小的发育性变化,并采用qRT-PCR检测c-Myc/LIN28B/let-7a基因在性成熟启动前后下丘脑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在发育早期,文昌鸡性腺组织发育缓慢,卵泡保持原始状态。12周龄后,性腺组织进入快速发育期,13周龄母鸡的卵巢重量(1.35 g)和输卵管长度(15.68 cm)与12周龄测量值(0.60 g,7.16 cm)相比分别增加了125%和120%,同时出现等级前小白卵泡(SWF,直径1.0~2.0 mm)或大白卵泡(LWF,直径3.0~5.0 mm),由此确定,12~13周龄为文昌鸡母鸡的性成熟启动关键时机。qRT-PCR检测表明,c-MycLIN28B基因在文昌鸡性成熟启动时,下丘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且c-Myc基因的低表达能够持续到开产,而LIN28B基因表达水平在开产前(15周龄)又恢复至较高水平;性成熟启动后let-7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并持续至开产。综上表明,c-MycLIN28Blet-7a通路参与鸡性成熟启动调节。

兔粪中微生物区系ERIC-PCR DNA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分析
李云飞,秦翠丽,王忠泽,杨若岚,李洋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4):  716-72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4.011
摘要 ( 217 )   HTML( )    PDF (1303KB) ( 3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将ERIC-PCR基因指纹图谱技术应用于兔粪微生物的分析中,建立一种快速分析检测兔肠道菌群变化的方法。通过对PCR反应条件的优化确定适合兔粪微生物的ERIC-PCR反应条件,对比兔粪微生物组和兔粪优势菌的ERIC-PCR DNA指纹图谱差异,从而分析兔粪微生物ERIC指纹图谱的特征。结果建立了适合兔粪样品 ERIC-PCR 分析的反应体系,确定450 bp处条带为双歧杆菌特征条带,1 300和4 000 bp处为大肠杆菌特征条带;经发酵验证,图谱中的相应条带亮度变化趋势与计数平板所测结果相一致(相对亮度R与相对菌落数lg cfu的相关系数为0.967 6)。本研究优化建立了一种快速分析检测兔粪中菌群变化的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该技术可较好反映兔粪中优势菌含量的变化情况,为兔肠道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美洲水貂刺鼠信号蛋白基因SNPs检测及其与毛色表型的关联分析
宋兴超,徐超,刘宗岳,岳志刚,丛波,刘琳玲,杨福合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4):  723-73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4.012
摘要 ( 243 )   HTML( )    PDF (3088KB) ( 4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检测刺鼠信号蛋白(Agouti signaling protein,Agouti)基因外显子2、内含子2、外显子3及部分内含子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在不同毛色美洲水貂群体中的分布,探讨该基因变异与水貂被毛颜色表型的相关性。以金州黑水貂、吉林白水貂、银蓝水貂、咖啡水貂和珍珠色水貂共计430个样本的血液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扩增和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测序技术,对Agouti基因序列进行SNPs检测,并将突变位点与水貂毛色表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美洲水貂Agouti基因长度为2 510 bp,内含子2存在4个SNPs:g.18G>A、g.159A>G、g.235G>T和g.1189C>T,部分内含子3检测到6个SNPs:g.252C>T、g.290A>C、g.298G>C、g.340A>G、g.343T>C和g.379T>C,在外显子2和3区域并未检测到SNPs位点。关联分析表明,Agouti基因7个SNPs(内含子2:g.1189C>T;内含子3:g.252C>T、g.290A>C、g.298G>C、g.340A>G、g.343T>C和g.379T>C)位点的基因型均与水貂毛色表型极显著相关(P<0.000 1),且部分内含子3中的5个SNPs位点(g.290A>C、g.298G>C、g.340A>G、g.343T>C和g.379T>C)可能处于紧密连锁状态。研究结果初步表明,Agouti基因可能是影响美洲水貂被毛颜色的候选基因或与决定毛色性状主效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

动物营养
培育方式对双胞胎湖羊羔羊肝基因表达的影响
王海超,张乃锋,柴建民,王波,刁其玉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4):  733-74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4.013
摘要 ( 242 )   HTML( )    PDF (3923KB) ( 5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培育方式对双胞胎湖羊羔羊肝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24对双胞胎湖羊公羔羊,采用配对试验设计,将每对双胞胎羔羊均匀分成两组,一组为试验组,7日龄后实行人工哺育代乳粉(Artificially reared,AR);另一组为对照组,进行随母哺乳(Ewe reared,ER),每组24只羔羊。两组羔羊均在60日龄断奶,之后饲喂开食料至90日龄。羔羊在60和90日龄时,分别随机选取3对双胞胎羔羊进行屠宰。用基因芯片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肝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基因芯片分析,本试验发现了许多差异表达基因。AR组和ER组间差异表达基因在60和90日龄都发生改变的基因有7个,它们是OR1E2、S1PR3、KMOAPOA4、ORM2、HTR4和FADS1;60和90日龄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在AR组和ER组中表达也发生变化的基因有20个,它们是ACO1、HBA1、MFSD2ACYSJLOC785954、FCNGRB2、LOC100037663、ORM2、RXRGLOC100602447、SQLEHSD17B2、CYP4F2、INHBEEAAT2,其中有4个未知基因,探针号为14780690、14815720、14845504、14854080;在不同日龄和不同处理中,表达均发生改变的基因是ORM2。GO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氨基酸、小分子化合物和有机酸代谢的生物过程、酶活性反应生物过程和免疫反应过程。KEGG代谢途径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氨基酸代谢、脂类代谢、激素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综上所述,不同的培育方式导致肝的基因表达发生了改变,发现了肝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及其发挥的生物学功能,初步揭示了羔羊早期培育的分子机理。

北京地区夏季奶牛直肠温度及其对产奶量影响初探
徐伟,赵玉超,曹露,周婕,郭刚,董刚辉,王新宇,李锡智,乔绿,王雅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4):  745-75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4.014
摘要 ( 253 )   HTML( )    PDF (953KB) ( 3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通过直肠温度(RT)测定,探究夏季热应激情况下北京地区牛群RT变化规律及其对产奶量的影响。试验实测了2014年7-8月份北京地区3个奶牛场上午、下午奶牛RT、体况评分(BCS)、牛舍内温度,并收集各牛场DHI报告,利用固定模型分析不同场、胎次、泌乳阶段及BCS对RT、测定日产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803头奶牛的上午、下午RT和日体温差平均值及标准差分别为(38.69±0.45)℃、(38.98±0.50)℃、(0.29±0.53)℃;2)不同场间RT存在差异,泌乳第Ⅰ阶段(1~50 d)的奶牛RT显著高于其他泌乳阶段(P<0.05),BCS显著影响下午RT(P<0.05);3)下午RT与BCS平方均对测定日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下午RT每升高1 ℃,平均日产奶量减少约1.26 kg•头-1。夏季热应激情况下北京地区奶牛RT较高,且下午RT过高可导致测定日产奶量降低。因此,管理人员可通过加强防暑降温措施降低体温,并注意控制体况,着重关注泌乳前期牛;RT可作为奶牛热应激相关研究的指标,并为抗热应激奶牛选育计划提供间接选择信息。

预防兽医
猪病毒性腹泻检测基因芯片的两种样品标记技术比较
马锐,尹人杰,黄小波,文心田,杨国淋,常晓霞,张仙,滑翔,赵玉佳,曹三杰,文翼平,伍锐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4):  752-76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4.015
摘要 ( 252 )   HTML( )    PDF (2669KB) ( 4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猪病毒性腹泻检测芯片的两种样品标记方法进行比较。分别选取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SM基因,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NS基因,A型猪轮状病毒(GAR)的VP7和NSP4基因设计引物,用PCR扩增制备靶基因,纯化后制备猪病毒性腹泻联合检测基因芯片。提取样品核酸,采用Cy3直接标记法和间接标记法进行PCR扩增标记,标记的样品再与芯片杂交、扫描和数据分析,同时对两种标记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标记的样品均能与基因芯片特异性杂交,但直接法的中位信号值(median)均高于间接法的中位信号值,直接法的芯片杂交信噪比是用间接法的5倍以上。两种标记方法制备样品特异性好,猪蓝耳病毒、猪瘟病毒、猪乙型脑炎病毒、猪伪狂犬病毒验证检测为阴性;直接法和间接法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105和107 copies•μL-1,前者的灵敏性是后者的100倍。应用优化的直接标记法处理56份临床样品,进行芯片的检测应用,结果与RT-PCR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直接法荧光标记样品可明显提高病毒性腹泻检测芯片的检测效果。

利用CRISPR/Cas 9技术构建大肠杆菌aroA基因的敲除系统及其初步应用
余深翼,赵金荣,郑玲红,朱二鹏,周五朵,吴宝成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4):  762-77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4.016
摘要 ( 515 )   HTML( )    PDF (2217KB) ( 16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利用CRISPR/Cas 9新型基因编辑技术构建大肠杆菌aroA基因的敲除系统,并分析其对不同大肠杆菌aroA基因敲除、修复的差异。首先构建靶向aroA基因的CRISPR/Cas 9载体;随后人工设计同源修复供体基因序列,并亚克隆到CRISPR/Cas 9载体中,构建成完整的CRISPR/Cas 9基因敲除体系;将该系统分别应用到大肠杆菌DH10B、DH5α和JM109细胞中,PCR鉴定筛选到的阳性菌株,并回收其扩增条带进行克隆、测序。CRISPR/Cas 9载体的酶切与测序结果均正确,表明载体构建成功;PCR鉴定结果显示,该系统对三种大肠杆菌均能进行aroA基因的有效敲除,敲除效率为46%~58%;测序结果进一步证实目的基因敲除成功。本试验成功构建大肠杆菌aroA基因CRISPR/Cas 9敲除系统,为进一步研究致病菌aroA基因功能及开发减毒大肠杆菌疫苗提供新型、有效的基因敲除工具。

鼠伤寒沙门菌rpoN基因缺失株构建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苏洋洋,黄骏,吴白,印云聪,刘珍,陈素娟,彭大新,刘秀梵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4):  771-77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4.017
摘要 ( 213 )   HTML( )    PDF (3186KB) ( 3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索σ因子RpoN在鼠伤寒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对两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较强的鼠伤寒沙门菌利用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rpoN基因缺失株,利用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回复株;比较野生株、缺失株和回复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对环境应激抵抗力的差异,并通过建立的csgAbcsA基因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编码生物被膜成分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rpoN缺失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增强,主要由卷曲菌毛表达量显著增加引起。回复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野生株相似。△rpoN缺失株在酸性应激和碱性应激条件下对外界环境应激的抵抗力均显著增强。RpoN为鼠伤寒沙门菌中生物被膜形成相关σ因子之一,为进一步研究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单增李斯特菌膜裂解相关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鉴定
江玲丽,高有领,周向阳,白帆,方春,钱国英,方维焕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4):  779-78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4.018
摘要 ( 213 )   HTML( )    PDF (2028KB) ( 4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拟探明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单增李斯特菌)分离株M7可能的低致病力机制。利用SOE-PCR及同源重组法构建M7膜裂解相关基因hlyplcB单缺失(M7-Δhly和M7-ΔplcB)及双缺失突变株(M7-Δhly/plcB),比较它们与亲本株的生物学特性差异。结果如下:PCR及反转录PCR表明突变株构建成功。突变株M7-Δhly和M7-Δhly/plcB因hly缺失致其溶血活性丧失。plcB缺失突变株M7-ΔplcB和M7-Δhly/plcB无可见溶脂活性。单缺失突变株M7-ΔplcB、M7-Δhly与M7具有相似的细胞黏附及增殖能力(P>0.05)。MOI为1 000时,双缺失突变株M7-Δhly/plcB对Caco-2细胞毒性最低(11.10%),M7-Δhly次之(23.53%)(P<0.05)。空斑试验表明菌株M7和M7-ΔplcB仅能在无庆大霉素培养基中形成空斑。hlyplcB缺失致单增李斯特菌对免疫抑制小鼠毒力降低。单增李斯特菌M7低致病力可能与hlyplcB的高水平表达有关,致细菌对宿主细胞毒性增强而从细胞内逸出,使其不能躲避宿主免疫系统而被清除。

副结核分枝杆菌MAP0862蛋白的表达及在间接ELISA中的初步应用
张振,冯宇,张阁,朱良全,蒋卉,丁家波,赵鹏,常维山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4):  789-79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4.019
摘要 ( 219 )   HTML( )    PDF (1573KB) ( 3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副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MAP0862在牛副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作用,建立牛副结核病特异性ELISA诊断方法。将通过原核表达获得的副结核特异性蛋白MAP0862纯化并定量后作为包被抗原,经过一系列条件优化后初步建立了牛副结核病间接ELISA诊断方法。使用牛副结核阳性血清、牛布病阳性血清、牛结核阳性血清、卡介苗免疫牛血清、牛大肠杆菌阳性血清以及健康阴性牛血清对该方法的验证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使用该方法对300份临床血清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与IDEXX副结核检测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4.3%。基于副结核特异性蛋白质MAP0862建立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能有效检测牛副结核病。

四川地区鸡异刺线虫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1/2)序列的遗传变异分析
古小彬,朱俊扬,王保健,郑晶,杨光友,汪涛,赖为民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4):  796-80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4.020
摘要 ( 248 )   HTML( )    PDF (1690KB) ( 3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四川地区鸡异刺线虫(Heterakis gallinarum)的遗传变异情况,为该地区鸡异刺线虫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控提供基础资料。采用PCR扩增四川7个地区共59个鸡源鸡异刺线虫核糖体ITS1-5.8S-ITS2片段并测序,所得序列剪切5.8S序列后,得到ITS1/2序列,并分析ITS1/2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利用GenBank中已公布的异刺属(Heterakis)ITS1/2序列信息,进行系统发育研究。结果如下:59条鸡异刺线虫ITS1/2序列相似性较高(98.9%~100.0%),ITS1序列间变异较ITS2大;59条序列有20个变异位点和14个单倍型(H1~H14);四川种群具有丰富的单倍型多样性(Hd=0.532)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π=0.000 94);种群间基因交流频繁(Nm=31.72),群体遗传分化不明显(Fst=0.007 82),以群体内变异为主(AMOVA分析值=99.22%);从单倍型网络图及进化树(MP和ML)分析来看,7个地理种群未形成显著的地理种群结构,但四川整体种群曾经历过种群扩张(Tajima’s D=-2.553 31,Fu’s Fs=-10.564;P<0.05);进化树(MP和ML)能有效区分鸡异刺线虫与属内其他虫种。四川7个地区鸡的鸡异刺线虫基因交流频繁,遗传多样性较低。

基础兽医
猪源氟喹诺酮耐药大肠杆菌通过接合水平传递耐药性的研究
王宏栋,徐国锋,矫薇薇,张秀英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4):  805-81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4.021
摘要 ( 223 )   HTML( )    PDF (1037KB) ( 3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猪源大肠杆菌中可移动质粒在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水平传播机制中的作用,作者对氟喹诺酮耐药且PMQR基因阳性的大肠杆菌进行接合试验,并对所得接合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8种常见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针对质粒介导的氟喹诺酮耐药基因(PMQR)设计特异性引物对接合子进行PCR扩增。研究结果显示,41株氟喹诺酮耐药且PMQR基因阳性的供体菌共接合成功16株细菌,接合成功率高达39%,接合子与受体菌J53相比,均呈现一定的耐药表型,与供体菌相比,87.5%的接合子存在耐药谱型的变化,并且存在丢失一种药物耐药性,产生另一种药物耐药性的现象,PCR结果显示,接合子与供体菌相比,基因型有所减少,接合子中qnrS基因接合成功率最高,12.5%的接合子发生oqxAoqxBqnrS的共转移。本研究表明不同的PMQR基因在可移动质粒介导耐药性水平传播的过程中接合成功率存在差异,不同的PMQR基因有可能位于不同的可移动质粒上,通过比较接合前后供体菌和受体菌耐药表型的变化,尤其是PMQR基因检出率的变化,可以初步确定,可移动性质粒在大肠杆菌耐药性水平传播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PmrA-PmrB二元调控系统介导大肠杆菌对黏杆菌素耐药的机制研究
葛琳,郭大伟,何方,黄金虎,王丽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4):  812-81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4.022
摘要 ( 222 )   HTML( )    PDF (2253KB) ( 4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已报道PmrA-PmrB二元调控系统在革兰阴性菌对多黏菌素B耐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基于此认识,作者拟从基因突变和mRNA表达两个方面探讨PmrA-PmrB介导大肠杆菌对黏杆菌素耐药的可能性。首先检测了临床分离的52株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对黏杆菌素的敏感性,筛选出耐药菌株;然后采用step-wise方法对黏杆菌素敏感菌株进行诱导,获得人工诱导的耐药菌株;最后通过PCR扩增所有耐药菌株的pmrA-pmrB后采用Mega软件进行突变位点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所有耐药菌株中pmrA-pmrB的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拟阐明PmrA-PmrB二元调控系统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黏杆菌素耐药性产生的作用。MIC结果显示,52株大肠杆菌中,虽然大多数菌株(88.5%,46/52)仍对黏杆菌素敏感,但也分离到少数耐药菌株(为11.5%)。突变位点分析表明人工诱导成功的5株耐药菌(9R、36R、53R、91R和107R) pmrA未发生突变,而pmrB均有不同程度的突变,其中耐药菌株9R、36R和53R各在G55A (G19R)、T500C(L167P)和T263A(V88E)发生点突变,而91R和107R在229位和478位各插入长为30和189 bp的序列。但临床分离的6株耐药菌株(MIC=4~8 μg•mL-1)的 pmrA-pmrB 均未发生突变。qRT-PCR结果显示发生点突变的三株人工诱导耐药菌pmrA-pmrB转录量均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上升,发生插入突变的两株耐药菌pmrA-pmrB转录量虽有上升趋势,但变化不显著(P>0.05),而临床耐药菌株(n=6)的pmrA-pmrB转录量均无变化。进一步检测人工诱导不同MIC的耐药菌株中pmrA-pmrB的突变位点,发现菌株MIC达16 μg•mL-1pmrA-pmrB才会发生突变。PmrA和PmrB介导了大肠杆菌对黏杆菌素的高度耐药,其中PmrB的点突变伴随PmrA-PmrB的高表达或者PmrB的组氨酸激酶-腺苷酰环化酶-甲基结合蛋白-磷酸化酶(HAMP)结构域的插入突变是导致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对黏杆菌素高度耐药的机制之一。

高原型藏绵羊附睾细胞外基质的组织化学研究
李聪,袁莉刚,曲亚玲,鲁玉荣,路琪中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4):  820-82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4.023
摘要 ( 203 )   HTML( )    PDF (5781KB) ( 3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索高原型藏绵羊附睾细胞外基质相关蛋白的分布特征。应用Masson’s、Gomori’s、PAS和AB-PAS(pH 2.5)染色组织化学方法观察7只健康成年高原型藏绵羊附睾的组织结构特点,进而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蛋白(Col IV)和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SPG)的分布特征。高原型成年藏绵羊附睾各部分管腔为柱状纤毛上皮,附睾尾间质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较附睾头及附睾体明显增多。PAS反应显示附睾尾阳性强于附睾头和附睾体,AB-PAS反应显示附睾头和附睾尾的阳性强于附睾体。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LN在组织中表达最强,HSPG次之,Col IV表达较弱,HSPG和LN的阳性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高原型成年藏绵羊附睾尾间质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的分布较附睾头和附睾体多,附睾各部分中PAS的反应强弱与附睾上皮分泌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附睾尾输精管的分泌功能增强;Col IV参与基膜的物质转运;HSPG与血-附睾屏障构成相关;LN与基膜的形成及其附睾中细胞外基质相关蛋白(ECM)的合成和分泌有关。

临床兽医
増液承气汤对热结肠道型气分证大鼠肠道组织结构、血清IL-1β、IL-6及TNF-α含量的影响
王自力,王晓谦,张翥,涂君平,蒋会会,别应堂,张家骅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4):  828-83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4.024
摘要 ( 231 )   HTML( )    PDF (3389KB) ( 3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增液承气汤对热结肠道型气分证大鼠肠道组织结构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及TNF-α含量的影响,给热结肠道型气分证模型大鼠预防性或治疗性灌服增液承气汤,测定大鼠体温、体重、肠道黏膜组织结构变化和血清相关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结果表明:热结肠道型气分证大鼠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黏膜脱落,部分绒毛断裂,炎性细胞浸润,上皮内淋巴细胞(IEL)数量增多,杯状细胞(GC)数量减少,且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均会出现显著升高(P<0.05)。预防性给予增液承气汤后,可有效减轻肠道黏膜脱落,绒毛断裂和炎性细胞浸润等损伤,并能有效降低大鼠血清中IL-6和TNF-α含量(P<0.05);治疗性给予增液承气汤能有效地降低大鼠体温,使大鼠肠道组织结构基本恢复正常,恢复肠道黏膜免疫屏障功能,可有效降低大鼠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增液承气汤可通过降低体温、维护肠道组织结构正常,降低IEL及升高GC细胞数量,抑制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而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白头翁汤通过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及PMNs迁移杀菌功能的影响
王明明,杨舒,董虹,穆祥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4):  836-84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4.025
摘要 ( 257 )   HTML( )    PDF (2834KB) ( 2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研究白头翁汤(PD)对脂多糖(LPS)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从而揭示白头翁汤的药理作用。分别采用水溶性四氮唑(WST-1)、乳酸脱氢酶(LDH)、苏木素伊红(HE)和Hoechst33342染色法检测PD和LPS对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VECs)增殖、细胞毒性、细胞连接和细胞核变化的影响;建立中性粒细胞(PMNs)跨RIMVECs迁移的Transwel模型,检测PD对LPS损伤的RIMVECs后PMNs细胞内和细胞外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显示,LPS(1 μg•mL-1)致RIMVECs细胞核萎缩、细胞膜损坏,细胞毒性百分比达53.2%;细胞连接破坏导致细胞脱落,脱落率为39.6%。PD(20 μg•mL-1)对上述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在20 μg•mL-1 PD作用下,LPS诱导的跨内皮迁移的PMNs细胞内外细菌的存活明显减少(P<0.01)。结果揭示PD可以有效保护LPS损伤的RIMVECs从而增强PMNs的杀菌能力,为临床治疗动物细菌性疾病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脏污程度对奶牛乳区温度分布规律的研究
彭丹丹,陈健,赵越,韩丽,李淦,杨春合,顾宪红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4):  844-85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4.026
摘要 ( 213 )   HTML( )    PDF (1580KB) ( 3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准确性,按脏污程度对奶牛乳区温度分布的影响进行研究。选取乳房外观正常,SCC<5×105•mL-1的泌乳牛325头,对其后乳区进行分区:乳头池、乳腺池和乳腺,并对不同分区采取3分制的评分制进行评分,根据评分将后乳区不同分区各分为4组。结果显示,在干净状态下,奶牛后乳区左右不同分区的皮肤温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从乳腺、乳腺池到乳头池,其皮肤平均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有显著降低或降低的趋势,降低幅度相应为1.90、6.90和1.62 ℃;随着脏污程度的增加,乳头池、乳腺池、乳腺皮肤的最低温度呈现极显著降低(P<0.01),平均温度有降低的趋势,温度变异程度极显著增加(P<0.01)。综上表明,脏污程度对奶牛乳区温度分布有重要影响,且乳腺部分最高温度受到的影响较小,是温度法检测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较适部分和较适检测指标。

研究简报
2010—2014年山东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鉴定及HANA基因序列分析
王冬冬,张毅,侯广宇,刘永举,刘朔,蒋文明,李金平,于建敏,范丹丹,陈文雅,王守春,尹燕博,陈继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16, 47(4):  852-85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6.04.027
摘要 ( 217 )   HTML( )    PDF (2307KB) ( 5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了解山东地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流行和遗传变异情况,为该地区H9N2亚型禽流感的防制提供依据。通过鸡胚接种的方法从山东省分离到1 296株H9N2 AIV,并选取40株对其进行HANA基因的扩增、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H9N2 AIV的分离率最高,达42.30%;40株病毒的HANA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及推导的氨基酸相似性均在90%以上;HA裂解位点序列为PSRSSR↓GLF,NA颈部缺失3个氨基酸;HA和NA均存在糖基化位点的缺失和新的糖基化位点出现;大部分毒株发生了易于感染人型受体的突变;演化分析表明40株病毒的HANA基因均属于Y280-like亚分支。结果提示,H9N2 AIV在山东省各地区普遍流行且在2013年达到高峰,所有毒株均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并且具有结合哺乳动物唾液腺受体的能力,因此应密切关注H9N2病原出现的新变化,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