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4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5-02-23
2013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2):  0.  doi:
摘要 ( 83 )   HTML(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2):  0.  doi:
摘要 ( 40 )   HTML( )    PDF (261KB) ( 4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2):  0.  doi:
摘要 ( 38 )   HTML( )    PDF (157KB) ( 5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2):  0.  doi:
摘要 ( 57 )   HTML( )    PDF (330KB) ( 4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第四届“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国际研讨会通知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2):  0.  doi:
摘要 ( 56 )   HTML( )    PDF (7191KB) ( 4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microRNAs调控动物骨骼肌发育的研究进展
盛熙晖,邓桂馨,倪和民,刘云海,邢书涵,郭勇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2):  179-18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2.001
摘要 ( 262 )   HTML( )    PDF (888KB) ( 7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重要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参与调控机体生长、发育的各个环节。近年研究表明,miRNAs在动物骨骼肌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综述了目前已发现的调控动物骨骼肌发育的关键miRNAs。

禽蛋糖皮质激素对子代生长发育的程序化影响
于雷,饶开晴,董传豪,徐亚欧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2):  186-19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2.002
摘要 ( 186 )   HTML( )    PDF (795KB) ( 8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禽蛋内包含许多源于母体的激素,其中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在禽类组织的分化、成熟以及母体代谢程序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比较了人和哺乳动物与禽类各自GCs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并就GCs对禽类的程序化影响以及可能的表观遗传机制进行了综述。

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与藏鸡低氧适应机制的研究
刘玲燕,兰茜,朱庆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2):  192-19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2.003
摘要 ( 206 )   HTML( )    PDF (781KB) ( 6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作为调控血管舒张因子NO生成的限速酶,对维持机体NO平衡和适应低氧环境具有重要作用。长期生活在高海拔低氧地区的藏鸡,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低氧适应机制。作者就eNOS基因结构、编码产物特征和功能进行了综述,并对藏鸡eNOS基因参与低氧适应的遗传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家禽起源、进化、育种等工作提供借鉴。

遗传繁育
京海黄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抗病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王文浩,张涛,王金玉,张跟喜,樊庆灿,陈学森,韩鲲鹏,王永娟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2):  196-20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2.004
摘要 ( 214 )   HTML( )    PDF (1348KB) ( 6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寻找影响京海黄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抗病性状的SNP位点。本研究采用简化基因组测序的方法,检测京海黄鸡基因组的SNP位点,并对这些位点与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基因组水平上有1个与京海黄鸡新城疫抗病性状显著相关的SNP位点,7个与该性状潜在显著的SNPs位点,并将这些位点定位到5个基因上,分别为EEA1、CARS2、SCML2、GRP20以及TOMIL2基因,这些基因均可能影响或调控机体的抗病及免疫能力,可以考虑作为京海黄鸡新城疫抗病性状的候选基因作为后续研究。没有发现与京海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显著相关的SNP位点,该性状可能是复杂性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发现的几个标记位点可能对京海黄鸡的新城疫抗病性状存在一定的影响,可以作为候选基因,为京海黄鸡抗病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资料。

太湖鹅与皖西白鹅胸肌IGF-I 和MSTN的表达及其与屠宰性状相关性分析
汤青萍,宋迟,胡艳,章双杰,赵东伟,邹剑敏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2):  204-21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2.005
摘要 ( 204 )   HTML( )    PDF (813KB) ( 6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IGF-I、MSTN对鹅骨骼肌生长的影响。以太湖鹅和皖西白鹅为研究素材,采用多重荧光竞争性PCR和酶联免疫方法,测定鹅70日龄胸肌中IGF-I、MSTN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并与屠宰性能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证实,70日龄时太湖鹅体重、胸肌重极显著小于皖西白鹅,但是胸肌率没有差异,并且品种间在体重和胸肌重上存在性别差异;胸肌IGF-I和MSTN的mRNA、蛋白表达均无品种差异,并且在品种间也不存在性别差异;同一品种的公母鹅相比较,太湖鹅公鹅胸肌IGF-I mRNA表达显著高于母鹅;除了胸肌IGF-I的含量与MSTN的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胸肌IGF-I、MSTN的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相互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鹅胸肌IGF-I mRNA表达量和胸肌率、胸肌重、体重呈显著负相关,皖西白鹅胸肌中MSTN的表达与体重呈强的负相关。结果提示,70日龄时鹅胸肌生长正负调节基因IGF-I与MSTN的表达无品种特异性,二者表达水平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之中,特别参与了70日龄皖西白鹅的生长调控。

Fosl2基因克隆、结构预测及其mRNA发育性表达变化
范兴兴,李新建,李改英,郭吉利,韩雪蕾,吕刚,任广志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2):  211-21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2.006
摘要 ( 222 )   HTML( )    PDF (2565KB) ( 6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克隆猪Fosl2基因CDS序列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该基因在猪的不同阶段各种组织(心、肝、脾、肺、肾、背最长肌、背部脂肪)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以豫南黑猪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猪Fosl2基因CDS区域,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蛋白结构,应用qRT-PCR检测豫南黑猪7~180日龄上述组织中Fosl2基因的发育性表达。结果表明,猪Fosl2基因的CDS区为984 bp,编码327个氨基酸,跨膜序列为17~33位氨基酸,该肽链没有信号肽,为跨膜非分泌型蛋白,在122~187位氨基酸的位置存在亮氨酸拉链结构域,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其他种属间的保守性很高。Fosl2基因拥有广泛的组织表达谱,在心、肝、脾、肾、肺、背最长肌和背部脂肪的不同发育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而其在肺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同时期其他组织内的表达量,推测猪Fosl2基因可能与肺部组织的发育有关;其在背部脂肪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趋势表明其可能参与调控猪脂肪的生成进而影响瘦肉率。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猪Fosl2结构及其多功能奠定基础。

公山羊β防御素104a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特性研究
任有蛇,张国林,郭丽娜,张春香,郑亚琳,张彩霞,乔利英,靳黎,吕丽华,刘文忠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2):  219-22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2.007
摘要 ( 209 )   HTML( )    PDF (3178KB) ( 5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预测山羊β防御素104a蛋白质特性,研究其在成年公山羊生殖组织及其他组织中的表达特性及其定位。采用在线软件对gBD104a基因(KJ508074.1)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用QRT-PCR法检测gBD104a mRNA在睾丸、附睾及其他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用免疫荧光技术对生殖组织和精子中的gBD104a进行定位。结果,(1)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gBD104a基因cDNA全长324 bp,编码107个氨基酸,第1~19个氨基酸为信号肽,第27~55个氨基酸为潜在的β防御素构象区域,在C端有7个潜在的O糖基化位点;(2)QRT-PCR结果表明,gBD104a在附睾体中表达量最高,在附睾头、气管、皱胃、空肠、回肠等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其他组织中表达量均较低;(3)免疫组化定位结果显示,在附睾头和体部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检测到较强的gBD104a阳性信号,在附睾尾部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也检测到较强的阳性信号。gBD104a包裹在精子头部顶体和中段线粒体表面。gBD104a是一种分泌型糖蛋白,在成年公山羊机体各组织中广泛表达,但主要表达在附睾体,是精子表面的主要成分。推测可能与精子运动、顶体反应和获能有关。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功能。

牦牛FasFasL基因克隆及其在主要组织器官中的表达
樊江峰,陈鹏,崔燕,余四九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2):  228-23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2.008
摘要 ( 170 )   HTML( )    PDF (2518KB) ( 5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进一步理解Fas/FasL 系统,本研究拟克隆牦牛FasFasL基因,并对2个基因在各组织器官中的表达进行检测。采用RT-PCR方法克隆牦牛FasFasL基因,并利用相关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RT-PCR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个基因在牦牛主要组织器官中的表达进行检测。克隆得到了2 605 bp的牦牛Fas基因 cDNA和1 572 bp 的FasL基因 cDNA序列,与黄牛的相应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分别为99.1%和99.4%)。除了在心中只检测到Fas mRNA外,FasFasL mRNA共同表达于所有检测的组织中,且2个基因均在肝、脾、肾、淋巴结、胸腺和睾丸中强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发现FasL蛋白存在于多种体细胞的胞浆中。结果表明,除了在淋巴器官和免疫赦免位点外,FasFasL还强表达于其他器官如肾和肝,表明Fas/FasL系统比以前所了解的要复杂。

褪黑素受体在未妊娠和妊娠牦牛子宫表达的研究
霍生东,袁其建,卢建雄,臧荣鑫,杨具田,张涛杰,阿依木古丽,刘俊林,马忠仁,龙瑞军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2):  239-244.  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2.009
摘要 ( 142 )   HTML( )    PDF (1935KB) ( 8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褪黑素对妊娠牦牛子宫的调控作用,采用real-time 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未妊娠和妊娠不同时期牦牛子宫中褪黑素受体(MT1)mRNA和褪黑素受体(MT1)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牦牛未妊娠和妊娠的不同时期,牦牛子宫基质细胞(SC)和肌层平滑肌细胞(MM)中均有MT1蛋白表达(P>0.05);血管内皮细胞(EBV)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中的MT1蛋白表达,在妊娠28~35 d差异不显著,随妊娠时间的增加,MT1蛋白表达增加(P<0.05);腺上皮细胞(GE)中的MT1蛋白,在妊娠初期(妊娠28~35 d)差异不显著,妊娠50~60 d时,差异显著(P<0.05),妊娠90~100 d时,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腔上皮细胞(SE)中,MT1蛋白表达量在妊娠28~35 d比未妊娠时低(P<0.05),而这种趋势随妊娠时间的增加继续降低(P<0.01)。未妊娠牦牛子宫中MT1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妊娠牦牛(P<0.01)。综上表明,在妊娠期,牦牛子宫对褪黑素的需求量降低,褪黑素主要作用于牦牛GE,调节子宫腺功能,使牦牛子宫产生适应妊娠的生理反应。

不同日龄犊牛睾丸中细胞周期调控基因CyclinB1和p34cdc2表达的差异
姚晓磊,宋瑞高,吕丽华,李鹏飞,刘强, 黄洋,陈建伟,姜晓龙,曹霞,赵妙妙,张贵花,王永新,石磊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2):  245-25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2.010
摘要 ( 211 )   HTML( )    PDF (2087KB) ( 5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不同日龄犊牛睾丸中细胞周期调控基因CyclinB1和p34cdc2的表达情况。本试验选取发育正常、体重相似的5~6 d荷斯坦哺乳公犊18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6头,饲喂相同的基础日粮,分别在30(断奶)、60和90 d 时从各组分别随机抽取2头,采集其睾丸备用;通过qRT-PCR技术检测不同日龄犊牛睾丸中细胞周期调控基因CyclinB1和p34cdc2mRNA表达规律,免疫组化技术对睾丸CyclinB1和p34cdc2进行定位分析。结果表明:90 d时CyclinB1和p34cdc2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30与60 d(P<0.05),但30与60 d 两种基因mRNA表达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p34cdc2蛋白在不同日龄犊牛表达差异显著(P<0.05);CyclinB1蛋白在60、90 d的表达量显著高于30 d(P<0.05),但60和90 d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表明,CyclinB1和p34cdc2 mRNA和蛋白在睾丸的表达量随着犊牛日龄的增加而增加,且不同的日龄CyclinB1和p34cdc2 mRNA和蛋白表达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动物营养
糯玉米秸秆不同收获时间对其营养成分含量和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闫贵龙,田树飞,穆秀明,曹春梅,叶世峰,王瑞兵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2):  251-25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2.011
摘要 ( 255 )   HTML( )    PDF (799KB) ( 6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以中糯1号、中糯2号和京科糯2000 3个糯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了摘穗后秸秆不同收获时间对其营养成分含量和DMD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随摘穗后时间延长,秸秆的NDF和ADF含量都逐渐减少,而WSC含量则都逐渐增多,DMD都逐步提高;而且,总糖含量也显示增加、ADL含量也显示减少的基本趋势。可见,糯玉米摘穗后收获秸秆的间隔时间越长,秸秆的营养价值越高。

预防兽医
N2a细胞增殖的痒病小鼠适应毒株RML的致病特性分析
吴晓东,邹艳丽,刘雨田,李金明,张永强,刘珊,王志亮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2):  257-26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2.012
摘要 ( 264 )   HTML( )    PDF (3924KB) ( 5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鉴定细胞体外增殖的痒病小鼠适应毒株RML的致病特性,包括致病性和株系特征等,用RML感染的N2a(Sc-N2a)细胞裂解物接种C57BL/6J小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经(200±28) d的潜伏期后,C57BL/6J小鼠全部发病死亡,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共济失调,而接种N2a细胞裂解物的C57BL/6J小鼠与接种Sc-N2a细胞裂解物的PrP基因敲除小鼠均正常存活。Sc-N2a细胞增殖的PrPSc与发病小鼠脑组织中PrPSc具有同样的糖基化模式,三种糖基化PrPSc具相同的迁移率,而且均是以单糖基化形式为主。发病小鼠的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脑部的海绵状空泡主要分布于脑干、大脑、小脑、丘脑;脑部的PrPSc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海马、丘脑,在小脑、四迭体、嗅球有少量的分布。小鼠回归试验表明:Sc-N2a细胞增殖的PrPSc对小鼠具致病性,并保留RML的株系特征,是TSEs研究的理想细胞模型。

2010—2012年中国部分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病学调查
尤永君,张国中,刘月焕,王友,梁武,刘兴彩,沈元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2):  264-27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2.013
摘要 ( 248 )   HTML( )    PDF (1050KB) ( 8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中国养禽业正常发展的传染性疾病,为了解中国主要养殖区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情况,瑞普生物诊断研究服务中心在2010—2012年间从全国采集的3 132份发病鸡群肺和气管样本,利用RT-PCR及基因测序方法鉴定出410份IBV阳性样品,通过从时间、地域、发病特征、种群类型等方面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发现:1)3年间IBV总检出率为13.1%,其中26.7%的IBV阳性样品为多重病原感染,以AIV-H9+IBV和NDV+IBV居多;2)白羽肉鸡的IBV检出率最高,为13.6%;3)IBV发病有较明显的季节性,从当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5月份,是IB的高发时段;4)IBV对感染鸡群造成的临床症状以肾大和呼吸道症状为主,其次是产蛋下降和腺胃炎;5)白羽肉鸡3~5周IBV检出率最高,商品蛋鸡IBV检出高峰有两个时段为3~5周及25~30周。通过本次全国范围的IBV流行病学调查,为我国有效防控传染性气管炎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制定防控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有效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鸡包涵体肝炎病原检测及病理学观察
王婉,王彦红,刘伊,金文杰,石火英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2):  273-27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2.014
摘要 ( 251 )   HTML( )    PDF (2257KB) ( 6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取临床疑似鸡包涵体肝炎病例的肝组织,接种SPF鸡胚获取尿囊液,对获取的尿囊液进行PCR扩增和基因测序分析,成功分离并鉴定出1株鸡包涵体肝炎病毒,同时对送检病例采样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将病死鸡肝组织研磨后,经尿囊腔接种9日龄的SPF鸡胚,用获得的尿囊液提取病毒DNA,成功获得DNA模板。根据已发表的Ⅰ群禽腺病毒hexon全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用这对引物对病毒的DNA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扩增出与目的基因大小一致的片段。病理学观察见肝组织淤血,细胞核浓缩,发生坏死,核内出现包涵体,伴有脂肪变性。测序分析表明,分离株与Ⅰ群禽腺病毒中血清4型相似性为98.6%,与其他血清型的相似性为68.7%~96.9%,与Ⅱ群禽腺病毒的鸡出血性肠炎病毒和Ⅲ群禽腺病毒的减蛋综合征病毒的相似性为44.6%,最终确定分离病毒为Ⅰ群禽腺病毒,为进一步鉴定和分离Ⅰ群禽腺病毒提供了依据。

三株递呈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基因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梁恩涛,陈杰,黄小波,文心田,曹三杰,吴学婧,朱书权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2):  279-28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2.015
摘要 ( 242 )   HTML( )    PDF (2178KB) ( 5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究减毒沙门菌递呈不同长度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S基因的可行性,本研究对3株携带不同长度S基因片段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评估。主要进行了对所构建的重组减毒沙门菌菌株SL7207(pVAX-S499-650)(长456 bp,编码 S蛋白N末端499—650位氨基酸)、SL7207(pVAX-S499-789)(长873 bp,编码S蛋白N末端499—789位氨基酸)和前期构建的菌株SL7207(pVAXD-S1-789)(长2 367 bp,编码S蛋白N末端1—789位氨基酸)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包括生长曲线测定、携带质粒的体内/外稳定性、回肠组织内的转录、在小鼠体内动态增殖规律、小鼠口服的安全性等。结果表明:SL7207(pVAX-S499-650)、SL7207(pVAX-S499-789)、SL7207(pVAXD-S1-789)3种口服菌株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携带的目的基因可在肠道组织内转录;菌株在小鼠肝、脾中增殖约5周后逐渐被机体清除;小鼠口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7207可递呈不同长度的S基因抗原片段,为后续开展3种菌株的实际口服免疫效果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

绵羊肺炎支原体延伸因子Tu基因的分子特性分析
尹正军,岳华,汤承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2):  288-29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2.016
摘要 ( 209 )   HTML( )    PDF (1735KB) ( 7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参考菌株Y98株和11个临床分离株的tuf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构建进化树,分析绵羊肺炎支原体tuf基因的分子结构特性。结果表明:Y98株和11株分离株tuf基因编码区全长1 209 bp,编码402个氨基酸,氨基酸相似性为93.3%~100%,有较高的抗原指数和抗原表位,不含信号肽,平均GC含量为39.80%。Y98株与10个分离株延伸因子Tu存在1个跨膜区,含有6种不同的功能位点。而一分离株该蛋白质存在2个跨膜区,在271—274位点多出1个N-糖基化位点。12个菌株的tuf基因有117个单核苷酸突变位点,其中无义突变为41个,有义突变为76个,造成53个推导的氨基酸变化,主要发生在325—354位点靠近羧基端,有可能导致该蛋白质功能的改变。基于该基因的遗传进化与全基因组建立的进化关系一致,比16S rRNA基因更适合作为绵羊肺炎支原体进化关系的分子靶标。该基因种内保守同时也存在遗传多样性,作为分子分型的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鸭源鸡杆菌对HeLa细胞的黏附和侵袭特性
张秀平,陈陆,赵军,王川庆,李永涛,刘红英,彭志锋,卢彩景,敬文宪,杨霞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2):  295-30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2.017
摘要 ( 223 )   HTML( )    PDF (4103KB) ( 6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鸭源鸡杆菌(G.anatis)体外黏附和侵袭细胞的能力,选择HeLa 细胞为感染模型,分别以细菌黏附和侵袭HeLa 细胞数量为指标,借助革兰和姬姆萨染色及电镜观察来研究2株不同来源的鸭源鸡杆菌对HeLa细胞的黏附和侵袭特性。结果显示:黏附计数表明鸭源鸡杆菌Yu-PDS-RZ-1-SLG能高水平黏附HeLa 细胞,菌株感染30、60、90、120、150 min后每细胞黏附的细菌数分别为0.84、4.68、8.52、9.27、8.2个,而菌株F149T 对HeLa细胞有较低的黏附作用。侵袭试验表明Yu-PDS-RZ-1-SLG有低度侵袭力,侵袭的细菌数在150 min时达到最大,约8.27•1 000细胞-1,随后细胞破碎,细胞逐渐脱落,而菌株F149T未检测到侵袭力。染色及电镜试验进一步证实鸭源鸡杆菌Yu-PDS-RZ-1-SLG可黏附于HeLa细胞表面并侵入细胞内部。菌株经胰蛋白酶处理后,细菌的黏附率显著降低,表明细菌的表面蛋白参与黏附。黏附和入侵特性是鸭源鸡杆菌定殖在组织表面重要的能力,该细胞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制提供了条件。

基础兽医
PGP9.5和神经肽Y在双峰驼正常睾丸和隐睾的分布比较
袁莉刚,闫振龙,陶金忠,刘英,陈国娟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2):  303-30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2.018
摘要 ( 244 )   HTML( )    PDF (2895KB) ( 5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PGP9.5和神经肽Y在双峰驼正常睾丸和隐睾的表达及在精子发生中的作用机制。采集性成熟未交配2~3岁成年双峰驼正常睾丸及隐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GP9.5和神经肽Y在睾丸的定位,并通过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PGP9.5在正常睾丸支持细胞、各级生精细胞和动静脉血管都有高密度阳性反应;神经肽Y在支持细胞呈中等阳性,各级生精细胞和动静脉血管呈弱阳性,隐睾组中PGP9.5和神经肽Y表达位置相似于正常组,但表达量显著降低。PGP9.5和神经肽Y在正常组和隐睾组Leydig细胞表达无差异,均为强阳性。可见PGP9.5及神经肽Y参与了双峰驼正常睾丸和隐睾生精功能的调节,二者通过支持细胞及管周肌样细胞对于隐睾生精微环境的调控能力降低,但隐睾内间质细胞的分泌并未受明显影响。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双峰驼睾丸神经递质变化与隐睾症发生关系及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

抗菌药物对LPS诱导鸡肝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复方甘草酸单胺的修复效应
刘腾飞,田静,耿智霞,李会敏,余祖功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2):  309-31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2.019
摘要 ( 208 )   HTML( )    PDF (1676KB) ( 7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索LPS诱导鸡肝细胞损伤过程中抗菌药物的影响及复方甘草酸单胺(CAG)的修复作用。选用半原位灌流法分离鸡肝细胞,原代培养48 h,筛选LPS最佳致肝细胞损伤剂量;固定其最佳致损半量,并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恩诺沙星、氟苯尼考、阿莫西林,观察致损效果;LPS(30 μg•mL-1)+恩诺沙星(80 μg•mL-1)致损24 h,给予不同浓度CAG,检测细胞存活率及ALT、AST、SOD、GSH、MDA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LPS ≤ 50 μg•mL-1,肝细胞损伤不明显,LPS ≥ 60 μg•mL-1,肝细胞存活率极显著降低(P<0.01),ALT、AST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LPS(30 μg•mL-1)各组随恩诺沙星、氟苯尼考、阿莫西林添加量增加,肝细胞损伤程度相应加大,LPS(30 μg•mL-1)+恩诺沙星(80 μg•mL-1)、LPS(30 μg•mL-1)+氟苯尼考(40 μg•mL-1)、LPS(30 μg•mL-1)+阿莫西林(60 μg•mL-1)可达肝细胞损伤标准。CAG剂量依赖性(25、50、100、200、400 μg•mL-1)抑制LPS(30 μg•mL-1)+恩诺沙星(80 μg•mL-1)引起的ALT、AST、MDA活性和肝细胞早期凋亡比率的升高,提高SOD、GSH及肝细胞存活率。结果提示,LPS可致肝细胞损伤;抗菌药物使LPS更易诱发肝损伤;CAG通过抗氧化,并抑制细胞凋亡对鸡肝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临床兽医
小型猪复合麻醉颉颃剂对大鼠各脑区p-p38蛋白及c-myc mRNA表达的影响
李妍,侯金龙,牛栋梁, 姜胜,时静,范宏刚,王洪斌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2):  317-32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2.020
摘要 ( 189 )   HTML( )    PDF (1352KB) ( 6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小型猪复合麻醉颉颃剂对大鼠不同脑区p-p38蛋白及c-myc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小型猪复合麻醉颉颃剂的催醒机制。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C组(对照组)、J组(麻醉颉颃剂组)。J组又分为2个亚组,即J1组(注射小型猪专用复合麻醉颉颃剂5 min)、J2 组(注射小型猪专用复合麻醉颉颃剂1 h)。各组大鼠到达相应的时间点后断头处死,分离大脑皮层、小脑、海马、脑干和丘脑,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p-p38蛋白的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myc基因mRNA的转录量。试验结果显示大鼠大脑皮层、丘脑和脑干的p-p38蛋白和c-myc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而小脑和海马的p-p38蛋白和c-myc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综合试验结果,小型猪复合麻醉颉颃剂能够影响p-p38蛋白和c-myc 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其产生催醒作用的机制之一。

研究简报
SOCS4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热应激条件下的表达
王萍,巨向红,雍艳红,贾汝敏,马铭龙,赵云涛,廖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2):  323-33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2.021
摘要 ( 176 )   HTML( )    PDF (3262KB) ( 6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和系统阐述热应激诱发猪免疫抑制及炎性因子紊乱的发生机理。本研究克隆了土杂(陆川猪×长白猪)猪SOCS4基因,发现其开放阅读框(ORF)长1 326 bp,编码441个氨基酸,N端包含285个氨基酸,与长白猪、牛、山羊、猫、马、犬、人和小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100.0%、96.1%、96.1%、95.2%、94.6%、94.3%、93.0%和88.1%;蛋白分子量为50.5 ku,等电点(PI)为6.60。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高温条件下,第3和第9天胸腺组织上SOCS4 mRNA显著上调表达(P≤0.05),而在第1和第6天的肠系膜淋巴结中极显著上调表达(P≤0.01)。与上述组织不同,SOCS4 mRNA在小肠和脾组织中却显著下调表达(P≤0.05)。本研究成功克隆了土杂猪SOCS4基因,发现其在高温条件下的表达量发生明显改变,并呈组织和时间依赖性。

维生素E对小鼠体内精子品质及精子DNA的保护作用
赵宪林,曹少杰,赵春平,郝瑞杰,桂林生,昝林森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2):  332-33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2.022
摘要 ( 191 )   HTML( )    PDF (815KB) ( 7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维生素E对小鼠精子DNA的保护作用及对精液中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以小鼠为动物模型,选日龄、大小相同的健康雄性小白鼠50只,随机分成5组,在试验组小鼠的每千克日粮中分别添加4、8、12、16 g 的维生素E,对照组添加量为0,饲喂30 d后,通过颈椎脱臼处死小鼠,解剖后通过附睾和曲精细管获得小鼠精液。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及相关检测试剂盒检测分析各组间精液DNA的完整性、精子活力、密度、畸形率、精浆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每千克日粮中维生素E的添加量为12 g 时,0级精子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添加量为8~16 g 时,精子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GR和SOD酶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每千克日粮中维生素E添加量为12~16 g 时,CAT酶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综上表明,在饲粮中添加维生素E浓度为12 g•kg-1时可以明显提高小鼠精液中CAT、GR、GSH和SOD酶的活性及精子DNA的完整性。

一株牦牛源御成门沙门菌对小鼠的致病性
雷占东,张斌,岳华,黄志宏,汤承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2):  339-34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2.023
摘要 ( 221 )   HTML( )    PDF (3902KB) ( 5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御成门沙门菌是沙门菌中的稀少血清型,其致病性尚未见报道。以BALB/c小鼠为模型,旨在研究牦牛源御成门沙门菌swun3736菌株的致病性。采用灌胃的方法,测定swun3736菌株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细菌在小鼠体内的动态分布及各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等。结果表明,御成门沙门菌swun3736菌株对小鼠的LD50为5×102 CFU。以105 CFU•只-1灌胃感染小鼠,24 h后最先在肺中分离到该菌,72 h从脾、肝、肾及胰腺等器官中分离到该菌,96 h从心和大脑中分离到该菌。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肺、脾、肝、心、肾和回肠出现变性、坏死与炎性细胞浸润等病变。除回肠外,其他肠段未见明显病变,提示回肠为该菌的入侵门户。本试验结果表明御成门沙门菌swun3736具有很强的致病力,其公共卫生学意义值得关注。

山羊源副流感病毒3型的分离与分子鉴定
李文良,毛立,程素平,王秋生,黄加春,张纹纹,杨蕾蕾,江杰元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2):  344-34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2.024
摘要 ( 221 )   HTML( )    PDF (1789KB) ( 7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3月,江苏多地育肥羊出现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采集不同发病场鼻拭子和血清样品,检测呼吸道相关病原,在大部分样品中检测到副流感病毒3型。将阳性病料接种于MDBK细胞,连续传代5代,经RT-PCR和血凝试验检测证实分离到病毒,命名为JS2013。扩增完整的M基因,进行进化分析表明该毒株不同于牛和人副流感病毒3型,具有独特的基因特征。这是国内外首次报道山羊源副流感病毒3型的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