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45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4-11-23
综述
牛胚胎干细胞研究进展
崔莉莎,赵学明,郝海生,杜卫华,朱化彬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1):  1739-174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11.001
摘要 ( 239 )   HTML( )    PDF (896KB) ( 10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牛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在畜牧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来研究早期胚胎的发育和培育新品种,对加速牛良种化进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国内外很多研究者为建立牛 ES 细胞系付出了巨大努力,并建立了一些牛类 ES 细胞系,但是迄今还未建立公认的牛 ES 细胞系。近年来,小鼠和人类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其功能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然而小鼠和人ES 细胞体外培养的条件并不适合培养牛 ES 细胞。影响牛 ES 细胞建系过程中的诸多因素如细胞因子、多能性标记基因与表面标记、传代方式和饲养层等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牛 ES 细胞研究进展和影响牛 ES 细胞建系的主要因素,以期为牛 ES 细胞研究提供参考。

遗传繁育
NOBOX基因在麦洼牦牛卵母细胞、早期胚胎及胎儿卵巢的表达
符梅,陈亚冰,李键,熊显荣,兰道亮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1):  1746-175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11.002
摘要 ( 222 )   HTML( )    PDF (1161KB) ( 8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牦牛胚胎发育过程中NOBOX基因表达与卵母细胞、胚胎发育及胎儿卵巢的关系。利用RT-PCR技术检测NOBOX基因在颗粒细胞、牦牛胎儿卵巢及牦牛各组织中的表达;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NOBOX基因在卵母细胞体外受精胚胎发育过程中(GV期、MII期、2-细胞、4-细胞、8-细胞、16-细胞、桑椹胚和囊胚)的相对表达变化。结果表明,NOBOX基因在牦牛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肾表达量最高。在GV期卵泡中,NOBOX基因仅在卵母细胞中有表达,颗粒细胞中未检测到表达。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随着胚胎发育,其表达量逐渐降低,在GV期时表达量最高(P<0.05),随后逐渐降低,在16-细胞表达量最低并趋于稳定。胎牛发育成长过程中,NOBOX基因在胎儿卵巢中表达量随着胎儿年龄的增长表达呈上升趋势。综上表明,NOBOX基因在牦牛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mRNA表达量存在差异性,可能与早期胚胎的正常发育和不同的生理活动有关。

莱芜猪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肉质性状种质资源比较研究
杨杰,周李生,刘先先,马焕班,谢贤华,熊信威,候利娟,黄弋轩,陈从英,麻骏武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1):  1752-175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11.003
摘要 ( 200 )   HTML( )    PDF (812KB) ( 10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对中国地方品种莱芜猪和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的多个肉质性状进行准确的评估,并分析不同品种、性别和肌肉组织对肉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宰前活重相近的264头莱芜猪和610头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在同一屠宰场屠宰,并测定其眼肌面积、pH、肉色、肌内脂肪(IMF)含量、大理石纹、水分含量及滴水损失等多项肉质指标,再对这些表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品种内IMF含量和滴水损失的变异程度均大于30%,提示通过品种内选择,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猪肉的IMF含量及滴水损失,并提高肉品质的均一性;品种间比较发现,除眼肌面积外,莱芜猪的各项肉质指标均优于杜长大 (P<0.01),尤其是莱芜猪的平均IMF含量是杜长大的6倍多,其平均滴水损失不到杜长大的1/3,提示若将莱芜猪的肉质优良基因导入到商品猪中可以较大幅度地改善商品猪的肉品质。就性别而言,阉公猪的IMF含量要高于母猪(P<0.05),但其他性状基本上无显著差异(P>0.05)。眼肌大理石纹评分高于半膜肌,而终pH相反。此外,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增加IMF有利于提高终pH和减少滴水损失。本研究结果加深了对莱芜猪和杜长大猪的肉质特性认识,并为今后它们的肉质选育工作提供参考。

品种和母猪对仔猪血常规和T淋巴细胞亚群性状的效应分析
王怀中,林松,王彦平,武英,郭建凤,王继英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1):  1760-176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11.004
摘要 ( 207 )   HTML( )    PDF (1204KB) ( 8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抗病力强的华北型黑猪大蒲莲猪和抗病力相对较弱的引进猪种长白猪的断奶仔猪为研究对象,利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流式细胞仪测定了大蒲莲(124头)和长白(187头)仔猪血液的血常规和T淋巴细胞亚群性状,并对这些性状进行了品种和母猪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血常规性状的变化范围较小(平均22.92%),成熟T淋巴细胞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平均44.5%)小于非成熟T淋巴细胞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平均112.77%)。大蒲莲和长白2个品种间比较,除RBC、HGB、LY、MID和PLT外,其他14个血常规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而对于T淋巴细胞亚群性状,除CD4+CD8-CD3-、CD4+CD8+CD3-和CD3+外,其他7个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本研究中的124头大蒲莲仔猪和187头长白仔猪分别来自13窝大蒲莲母猪和28窝长白母猪,母猪窝效应对血常规各性状均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影响。本研究大规模测定了大蒲莲猪和长白猪的仔猪血常规和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为了解中外不同猪种的差异,挖掘我国地方猪的种质特性奠定基础。

安徽地方猪TLR4基因第3外显子的SNP分析
丁月云,朱卫华,薛玮纬,孟云,黄龙,张晓东,殷宗俊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1):  1767-177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11.005
摘要 ( 200 )   HTML( )    PDF (1619KB) ( 8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采用 PCR-SSCP 方法对皖南黑猪、圩猪、安庆六白猪、霍寿黑猪及长白猪5个群体共354个样本TLR4基因外显子3部分片段的遗传变异进行了检测,旨在系统分析安徽地方品种猪TLR4基因的多态性,为探讨该基因在免疫和防御系统中发挥的作用提供依据。结果检测到2个突变:G417A、C1027A,其中,G417A为非错义突变,仅在皖南黑猪、圩猪和安庆六白猪群体中检测到,且只检测到GG、GA 两种基因型,在该3群体均为低度多态,且均处于哈迪-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C1027A为错义突变,且引起了编码氨基酸性质的改变,在皖南黑猪、圩猪、安庆六白猪、霍寿黑猪及长白猪群体中均检测到CC、CA、AA 3种基因型,在该5群体均为中度多态,且均处于哈迪-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χ2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G417A、C1027A各基因型的分布在皖南黑猪、圩猪、安庆六白猪、霍寿黑猪及长白猪5个中外猪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果提示,安徽地方猪TLR4基因外显子3区序列相对保守、多态含量较低,群体遗传变异程度较小;C1027A位点多态性在猪种间分布的差异是否与品种抗病性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鉴别猪腹股沟/阴囊疝易感基因
阮国荣,龙毅,宿英,张志燕,肖石军,廖信军,艾华水,杨斌,邓政,辛文水,唐建红,任军,丁能水,黄路生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1):  1775-178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11.006
摘要 ( 332 )   HTML( )    PDF (1316KB) ( 10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鉴别猪腹股沟/阴囊疝的易感基因并探寻其发病机理,本研究对源于纯种长白和大白2个西方商业猪种220个腹股沟/阴囊疝三联体核心家系群(包含237个患病个体)的734个样本,利用Illumina 猪 60K SNP芯片进行扫描和基因分型,通过基于SNP的病例-对照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发现,在SSC1上19.31~19.59 Mb区域内的4个SNPs标记以及SSC7上17.05 Mb处有1个SNP标记与猪腹股沟/阴囊疝呈显著相关。其中,SSC1上的易感区域内存在1个位置候选基因编码糖醛基-2-磺基转移酶(UST),该酶所调控的硫酸皮肤素粘多糖,其代谢紊乱可引起人类伴发各种疝气的粘多糖症;而SSC7上易感位点位于编码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5调节亚单位相关蛋白1类似物1的CDKAL1基因内,推测该基因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凋亡影响疝气发生。但在扩大群体至1 134个个体(包含367个腹股沟/阴囊疝患病个体)后仅位于CDKAL1基因中的MARC0077275位点在TDT分析中得到重复验证。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大规模家系群体中的TDT验证分析初步鉴定了猪腹股沟/阴囊疝的易感位点和2个位置功能候选基因:USTCDKAL1,该结果为进一步解析腹股沟/阴囊疝的分子遗传基础提供了新的思路。

北京油鸡肌肉和卵巢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状态检测与分析
李金龙,唐韶青,赵萌,王海潮,徐青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1):  1784-179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11.007
摘要 ( 193 )   HTML( )    PDF (1298KB) ( 8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17周龄北京油鸡为试验材料,应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方法检测肌肉和卵巢组织的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和程度,进而分析肌肉和卵巢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差异。结果表明,应用12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产生4 297条清晰可辨的扩增条带,平均每个个体每对引物组合可获得10~20个条带。在检测的个体中,肌肉组织的甲基化水平为35.86%,卵巢组织为31.50%,2种组织的甲基化水平差异显著(P<0.01)。北京油鸡体重与肌肉组织的甲基化水平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卵巢组织的甲基化水平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分离鉴定了5个组织特异性的甲基化片段。结果显示,北京油鸡肌肉和卵巢组织的基因组DNA的甲基化状态存在差异,而肌肉组织的甲基化状态对北京油鸡的体重具有重要作用。

内蒙古白绒山羊FGF5基因克隆及其靶向sh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鲍文蕾,其布日,姚睿原,郭志新,朝格图,王彦凤,王志钢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1):  1793-179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11.008
摘要 ( 207 )   HTML( )    PDF (2283KB) ( 6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构建内蒙古白绒山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Ⅴ(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5,FGF5)基因shRNA真核表达载体(pRNAT-shRNA)。以内蒙古白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总RNA为模板,PCR扩增FGF5基因。设计并合成3条FGF5基因的靶向shRNA序列,分别插入pRNAT-U6.1/Neo载体中,构建重组干扰质粒载体pRNAT-shRNA1、pRNAT-shRNA2和pRNAT-shRNA3,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将各重组干扰质粒转染内蒙古白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Real time PCR检测FGF5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克隆获得813 bp的目的基因,包含了完整的ORF,编码270个氨基酸。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绵羊FGF5基因(NM_001246263.1)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99%。FGF5基因shRNA 重组质粒经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成功。重组表达质粒转染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 48 h 后可见绿色荧光表达;pRNAT-shRNA1组、pRNAT-shRNA2组和pRNAT-shRNA3组FGF5的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干扰空载体对照组(P<0.01),pRNAT-shRNA2对FGF5的表达具有最佳的抑制效应。综上表明,成功构建pRNAT-U6.1/Neo- FGF5表达载体,为探讨FGF5在毛囊生长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动物营养
5~8周龄京红蛋鸡饲粮蛋氨酸需要量的研究
宋丹,李连彬,周梁,岳洪源,高玉鹏,武书庚,齐广海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1):  1799-180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11.009
摘要 ( 220 )   HTML( )    PDF (1017KB) ( 8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中国新培育的京红蛋鸡5~8周龄的蛋氨酸(Met)需要量。选取300只体重相近、健康的29日龄京红蛋鸡,随机分5个处理,饲粮Met水平分别为0.30%、0.37%、0.44%、0.51%和0.58%,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12只鸡。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饲粮Met水平未显著影响雏鸡平均日增重和采食量(P>0.05),但显著影响体重和料重比(P<0.05),其中0.44%Met组最佳(608.67 g和3.13∶1);群体均匀度呈现二次曲线升高,0.37% Met组最佳(91.67%);显著影响胸肌指数、腿肌指数、胸宽和胫长(P<0.05),呈现二次曲线升高,0.44%Met组腿肌指数和胫长发育最好。2)饲粮Met水平显著影响了6周龄末雏鸡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P<0.05);8周龄末饲粮蛋氨酸水平未显著影响雏鸡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P>0.05),显著影响了脾脏指数(P<0.05)。其中,0.44%Met组胸腺指数最大,0.37%Met组法氏囊指数达到最大。3)饲粮Met显著影响蛋鸡胰腺、十二指肠指数、空肠指数和空肠长度(P<0.05)。随饲粮Met水平升高,胰腺和肠道指标呈先升后降趋势。4)饲粮Met水平显著影响鸡血清尿酸和碱性磷酸酶水平(P<0.05),其中0.44% Met组碱性磷酸酶水平和尿酸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但饲粮Met水平未见显著影响鸡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尿素氮水平(P>0.05)。5)通过对体重、料重比、群体均匀度、胸肌、腿肌、胫长和胸宽二次曲线拟合得出总蛋氨酸水平分别为0.43%、0.44%、0.38%、0.45%、0.43%、0.41%和0.40%,平均0.42%。综合鸡群增重、料重比、群体均匀度等经济指标、免疫指标、消化系统发育和血液生化指标,推荐5~8周龄京红蛋鸡饲粮蛋氨酸需要量为0.42%。

日粮棉酚含量对育肥牛血液指标及组织中棉酚残留的影响
赵红波,刘晓牧,刘倚帆,成海建,王星凌,刘桂芬,谭秀文,宋恩亮,万发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1):  1809-181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11.010
摘要 ( 192 )   HTML( )    PDF (916KB) ( 9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日粮中棉酚含量对肥育肉牛血液指标和组织中棉酚残留的影响。本试验选取40头体况良好、平均初始体重为((454.37±42.42) kg)的利木赞杂交肉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牛,分别饲喂4种不同棉酚含量的精饲料(对照组棉酚含量为98.28 mg•kg-1,低棉酚组棉酚含量为373.29 mg•kg-1,中棉酚组棉酚含量为644.60 mg•kg-1,高棉酚组棉酚含量为920.27 mg•kg-1),育肥期90 d。结果表明,日粮中棉酚含量增加对血常规、红细胞脆性、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谷氨酰基转移酶以及心、脾、肺、肾、肌肉、血清中的棉酚残留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会显著提高血清尿素氮(P<0.05)及肝中的棉酚残留(P<0.05)。综合以上考虑成年肉牛对棉酚的抵抗力较强,日粮棉酚含量达到920.27 mg•kg-1不会对育肥肉牛生理造成伤害,但饲喂含棉酚日粮的牛的肝中棉酚残留均过多,不适宜食用。

日粮能量水平对断奶犊牛生长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崔祥,刁其玉,张乃锋,邱国梁,刘策,曾书秦,屠焰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1):  1815-182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11.011
摘要 ( 241 )   HTML( )    PDF (825KB) ( 10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日粮能量水平对断奶犊牛的生长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规律的影响。选取32头98日龄断奶荷斯坦母犊牛,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A、B、C和D),每组8头,对应饲喂产奶净能(NEL)分别为6.24、7.04、7.53和7.85 MJ•kg-1的4种日粮。试验期89 d。饲养试验测定犊牛体重和采食量,血糖、尿素氮和甘油三酯含量。151~157和181~187日龄,分别每组随机选取4头犊牛进行2期消化代谢试验,采集样品,测定表观消化率、能量及氮的利用率。结果表明:150~180日龄,4组犊牛平均日增重(ADG)分别为0.77、0.91、0.86和1.11 kg•d-1,D组显著高于A组(P<0.05)。随日粮NEL的增加,180日龄犊牛的体重呈增长趋势(P<0.10),总能表观消化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10)。NEL水平显著影响日粮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消化能及代谢能值(P<0.05);180日龄,犊牛氮沉积量、沉积氮/食入氮和沉积氮/消化氮随日粮NEL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10),C组数值达到最高。综上,就犊牛整体营养平衡和消化代谢水平而言,断奶犊牛日粮NEL以7.53 MJ•kg-1为宜。

预防兽医
检测施马伦贝格病毒核酸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
张永宁,吴绍强,吕继洲,冯春燕,王彩霞,邓俊花,袁向芬,林祥梅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1):  1824-182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11.012
摘要 ( 247 )   HTML( )    PDF (1406KB) ( 8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S基因节段设计一对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检测SBV核酸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该方法对101~107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50)的SBV核酸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德国FLI制备和保存的SBV核酸阳性(n=140)、SBV核酸阴性(n=132)和辛波血清群相关病毒核酸样品(n=16),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方法与FLI研制的SBV荧光定量RT-PCR具有相近的敏感性,两者对140份SBV核酸阳性样品的检测符合率达96.4%(135/140);可灵敏地检测出1 TCID50的SBV RNA,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除道格拉斯病毒(Douglas virus)外,与辛波血清群相关病毒核酸无交叉反应。用该方法对采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某养殖场的绵羊血清(n=47)和澳大利亚进口绵羊血清(n=47)的RNA进行了检测,结果未发现SBV核酸阳性样品。SBV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为应对施马伦贝格病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NORF3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
王隆柏,林裕胜,车勇良,吴学敏,陈如敬,邵良平,周伦江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1):  1830-183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11.013
摘要 ( 202 )   HTML( )    PDF (2031KB) ( 8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明2012—2013年在福建省流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结构蛋白的遗传变异情况,对7株PEDV流行毒株的SNORF3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7株PEDV S基因之间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8.6%~99.4%,与attenuated DR13弱毒株和CV777标准株的相似性分别为93.7%~94.1%和93.8%~94.1%;同CV777标准株比较,存在64个氨基酸突变,其中有3个氨基酸较以往国内外流行毒株的变异不一样,为新变异氨基酸,氨基酸的插入和缺失与2008年泰国NPPED2008_2 株相似;7株PEDV毒株的N基因和ORF3基因之间核苷酸的相似性分别为96.5%~99.7%和99.7%~100%,与CV777标准株的相似性分别为96.6%~98.0%和96.6%~96.9%。遗传进化树表明:7株PEDV毒株的S基因和ORF3基因与泰国流行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近,N基因与CV777标准株亲缘关系较近。7株PEDV毒株的S基因和ORF3基因变异程度较大,可能源于泰国及韩国的变异株。

5株水禽细小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贺亦龙,邵周伍林,白小飞,张云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1):  1837-1843.  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4.11.014
摘要 ( 144 )   HTML( )    PDF (3161KB) ( 6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PCR技术扩增鹅细小病毒(GPV) ZJ、G3和LJY毒株与番鸭细小病毒(MDPV) DK和DYL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除LJY毒株非结构基因(NS)编码626个氨基酸外,其余4株 NS 全长1 884 bp,编码627个氨基酸;5株的结构基因(VP)全长均为2 199 bp,编码732个氨基酸。GPV、MDPV NS蛋白不同毒株之间相似性分别为95.9%~99.8%和96.8%~99.0%;而GPV与MDPV NS蛋白之间相似性为88.9%~90.4%。GPV、MDPV VP蛋白不同毒株之间的相似性分别为90.2%~100.0%和96.9%~99.3%,而GPV与MDPV VP蛋白之间的相似性为79.5%~81.6%,表明GPV抗原性不同于MDPV。MDPV与GPV NS蛋白均含有4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在结构蛋白区域,MDPV VP含有8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而GPV为6个糖基化位点,G3与LJY毒株分别缺失582—584 NTT和703—705 NRT潜在的糖基化位点。5株水禽细小病毒的进化分析表明,GPV、MDPV在进化上形成两个独立的分支,各个基因片段之间未发生重组。

1株H12N7亚型禽流感病毒全基因组测定及遗传演化分析
谭丹,崔鹏飞,黄建龙,王昌建,李文辉,范仲鑫,张芳,何世成,唐小明,刘道新,邓国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1):  1844-185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11.015
摘要 ( 172 )   HTML( )    PDF (2991KB) ( 5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1年冬对湖南环洞庭湖地区散养鸭群进行禽流感病毒(AIV)感染情况调查时从一鸭场环境粪便拭子中分离一株H12N7亚型AIV,命名为A/Environment /Hunan/S4484/2011(H12N7),对其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HA基因裂解位点无多个连续的碱性氨基酸(PQAQDR↓GLF),具有低致病性AIV的特征,对其全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表明8个基因片段来源非常复杂,与周边国家野禽中分离的毒株相似性很高,可能有共同的祖先来源,同时提示该毒株可能是不同亚型禽流感毒株之间基因交换所形成的重组体。

禽戊型肝炎病毒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陈瑞爱,李延鹏,同戈,郭凯,刘正伟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1):  1851-185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11.016
摘要 ( 208 )   HTML( )    PDF (2626KB) ( 5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对禽戊型肝炎病毒(HEV)鉴别诊断的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方法,制备禽HEV ORF2蛋白的单因子血清,对感染HEV、禽白血病病毒(ALV)、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鸡的病变肝组织切片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制备的禽HEV ORF2蛋白的单因子血清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利用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方法能够特异地检测禽HEV的感染,从而有效地区分HEV与易混淆的ALV、REV的感染。建立的鉴别诊断禽HEV的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方法,可以有效地诊断禽HEV感染,给实验室诊断带来极大的方便。

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肉鸡群继发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多样性研究
琚思迪,董宣,赵鹏,李阳,孟凡峰,孙鹏,董向磊,高崧,崔治中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1):  1858-186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11.017
摘要 ( 221 )   HTML( )    PDF (917KB) ( 8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了解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肉鸡群后继发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及其耐药性的多样性。用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与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感染或共感染1日龄商品代肉鸡,对两次重复试验中发生细菌感染而导致死亡的鸡进行麦康凯培养基分离培养。每个病变脏器各随机挑取5个红色菌落或(及)白色菌落,并分别进行生化试验、血清型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从58只呈现肝周炎或(和)心包炎的死亡鸡中分离到典型的红色菌落445个,白色菌落71个。经生化试验鉴定,516个菌落均为大肠杆菌。O抗原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这些菌落分别属于12个不同的血清型。对12种常用抗生素的药敏试验(药敏片法和试管稀释法)结果表明,共感染能在较短时间内引起典型的大肠杆菌病,并引起较高的死亡率。从516个大肠杆菌中挑选的17组菌落(来自同一病鸡、同一脏器且经鉴定为同一血清型的5个菌落定义为一组菌落)的试管药敏试验的比较表明,第3组的5个菌落对黏杆菌素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的范围为0.05~51.20 mg•mL-1;第17组菌落对丁胺卡那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从0.05到51.20 mg•mL-1,均相差1 000倍。同一群鸡肝周炎和心包炎的大肠杆菌分离株的高度多样性,证明这是在病毒感染诱发免疫抑制状态下发生条件性致病菌的继发性细菌感染。鸡群中大肠杆菌在耐药性上的多样性,是鸡群在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条件下体内大肠杆菌迅速产生耐药菌株的遗传基础。

猪链球菌2型表面蛋白分支酸合成酶通过p38MAPK和NF-κB通路促进TLR4依赖的炎性反应
刘建涛,张强,宋娅静,闫树仙,于君平,张安定,金梅林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1):  1866-187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11.018
摘要 ( 215 )   HTML( )    PDF (1839KB) ( 8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与纯化猪链球菌表面蛋白分支酸合成酶,研究其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并试图解释其分子机制。以SC19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aroC基因,构建表达质粒,转化到BL21(DE3)中并诱导表达,所得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以8 mol• L-1尿素(含有50 mmol•L-1 Tris,pH8.0)为变性剂,对构建于pET-28a(+)的猪链球菌aroC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的包涵体进行变性、复性、纯化、去除LPS以及除菌。以aroC蛋白体外刺激RAW264.7细胞,共同孵育4 h后用real-time PCR的方法分析IL-1β、TNF-α的mRNA转录量。用ERK1/2、JNK、NF-κB和P38的抑制剂以及TLR2和TLR4的特异性抗体来解释其引起炎性反应的分子基础。结果显示成功对aroC蛋白进行了变性、复性及纯化,该蛋白具有刺激巨噬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能力,用NF-κB的抑制剂以及TLR4的特异性抗体预处理细胞后能明显降低aroC导致的IL-1β、TNF-α mRNA的转录,用P38的抑制剂预处理细胞后能明显降低aroC导致的TNF-α mRNA的转录量。结果证明aroC在RAW264.7中通过p38MAPK和NF-κB通路促进TLR4依赖的炎性反应。

基础兽医
猪T细胞受体β链的基因结构及其多样性分析
曾爽,李玩生,房永祥,冯海燕,陈国华,何小兵,贾怀杰,景志忠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1):  1874-188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11.019
摘要 ( 227 )   HTML( )    PDF (2761KB) ( 5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计猪TCRβ链基因的一对特异性引物,用RT-PCR法从合作小型猪外周血、淋巴结和脾淋巴细胞中高通量克隆和鉴定了82个猪TCRβ基因(简称STB)。测序分析表明,克隆的猪TCRβ链的基因都含有可变的信号肽区和V区、高变的D区和J区以及恒定的C区的基因片段,绝大部分基因间的核苷酸序列组成都不完全相同,且具有十分复杂的多态性和多样性,基因间的相似性在36.6%~99.9%,这与TCRβ链的基本基因结构特征相一致。猪TCRβ基因的分子结构、遗传演化关系和归类分析发现,在同一类基因分子中其信号肽区、FR1区和CDR1区、FR2区和CDR2区以及FR3区之间的差异主要由V基因片段的多态性引起,而CDR3区的差异主要由其DJ基因片段的多样性造成。同时发现猪TCRβ与人类的遗传演化关系较近,大部分基因序列都能找到与人类对应的TRBVTRBDTRBJ基因片段,但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表明,猪TCRβ基因既有应对外界复杂微生物环境的免疫多样性分子遗传基础,也有物种间的相似性与特异性。

单色光及松果体摘除对肉鸡肝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李素琪,陈耀星,王子旭,曹静,李芳,曲喆,黄颖,庞茉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1):  1883-188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11.020
摘要 ( 182 )   HTML( )    PDF (1200KB) ( 9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究单色光对肉鸡肝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和褪黑激素的介导作用。选择120只0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养于白、红、绿和蓝光下(n=30),3日龄时按光色条件每组随机选取20只鸡分别施行松果体摘除手术(n=10)和假手术(n=10),剩余鸡为对照组,每组同条件饲养至14日龄时利用抗氧化试剂盒检测各光色不同处理组肉鸡肝抗氧化水平。结果显示,饲养于绿光下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的肉鸡肝T-SOD、GSH-Px、T-AOC的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光组(7.82%~46.33%,P<0.05),而MDA含量最低;松果体摘除阻断褪黑激素分泌,各处理组肉鸡肝抗氧化酶活性均降低(12.64%~38.50%),而MDA含量升高。以上结果说明,单色光能够影响肉鸡肝的抗氧化功能,其中绿光显著增强肝抗氧化功能;而摘除松果体后不同光色环境下的肝抗氧化能力减弱显著。提示褪黑激素参与了单色光影响肉鸡肝的抗氧化功能。

氟对小鼠脾淋巴细胞ERK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徐刚,王金明,马淑慧,詹雅琦,马海利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1):  1888-189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11.021
摘要 ( 173 )   HTML( )    PDF (1857KB) ( 7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氟化钠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将体内不同氟质量浓度染毒鼠的脾淋巴细胞和体外不同氟浓度作用的脾淋巴细胞经过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培养后,采用 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ras、c-raf、MEK1、ERK1在mRNA水平的转录变化以及ERK1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小鼠脾淋巴细胞ERK通路的激活可被低质量浓度的氟抑制,但随氟质量浓度增加,其抑制趋势逐渐减少而转为促进。表明氟化物可通过影响小鼠脾淋巴细胞ERK通路的激活,从而进一步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临床兽医
基于SELDI-TOF-MS技术的患亚临床低血钙症奶牛血浆蛋白质组谱分析
王朋贤,舒适,王博,许楚楚,刘健男,夏成,吴凌,王哲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1):  1895-190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11.022
摘要 ( 209 )   HTML( )    PDF (3086KB) ( 5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患亚临床低血钙症奶牛血浆蛋白质组学的异常变化。收集32头患亚临床低血钙症奶牛和59头健康奶牛的血浆,应用SELDI-TOF-MS技术测得血浆蛋白质谱,经wilcoxon sum rank test分析两组峰值,结合Swissport 蛋白质数据库鉴定,从而获得组间差异表达蛋白,并进行决策树分析。结果获得了7个差异峰,经鉴定得到6种差异表达蛋白质。经决策树模型分析得出神经分泌蛋白VGF片段和淀粉样β蛋白4可能为诊断健康牛和亚临床低血钙症牛的生物标志物。应用SELDI-TOF-MS技术可有效分离健康牛与患病牛之间的血浆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有可能存在能够成为该疾病的诊断标识物,其具体发生机制有待研究,该结果对探究奶牛亚临床低血钙症发病机制及其对机体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小型猪专用复合麻醉剂及赛拉嗪对大鼠不同脑区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
牛栋梁,王会英,杨鹏,姜胜,范宏刚,王洪斌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1):  1904-191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11.023
摘要 ( 187 )   HTML( )    PDF (1764KB) ( 7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小型猪专用复合麻醉剂(XFM)及赛拉嗪对大鼠不同脑区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将11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B组,n=6)、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n=36)、XFM麻醉组(H组,n=36)和赛拉嗪组(X组,n=36),B组不给药,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H组腹腔注射XFM麻醉,X组腹腔注射与XFM合剂中相同用量的赛拉嗪。除B组外,C、H、X组分为6个亚组:麻醉诱导期(Ⅰ期)、翻正反射消失(Ⅱ期)、翻正反射消失后15 min(Ⅲ期)、翻正反射消失后35 min(Ⅳ期)、翻正反射恢复(Ⅴ期)、恢复直线爬行(Ⅵ期)。各组大鼠在对应的时间点断头处死,分离大脑皮层、海马、小脑及脑干,并提取各脑组织蛋白质,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脑组织样品c-jun蛋白含量。结果表明:与B组相比,(1)C组大鼠大脑皮层、海马、小脑及脑干c-jun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2)H组上述脑区c-jun蛋白表达量上升,Ⅵ期表达下降;(3)X组上述脑区c-jun蛋白表达量也上升,后期表达量下降,且与H组相比,X组c-jun蛋白表达量较低。各脑区间,c-jun蛋白表达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XFM和赛拉嗪麻醉过程中,大鼠大脑皮层、海马、小脑及脑干c-jun蛋白表达量随麻醉加深而增加,在麻醉苏醒过程中,c-jun蛋白表达量下降,提示XFM和赛拉嗪可以诱导上述脑区c-jun蛋白表达上调,这些脑区c-jun蛋白表达的改变可能是XFM和赛拉嗪作用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