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4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4-01-23
综述
基因敲除技术在大型家畜中的应用
赵宇航,梁浩,刘明秋,李雪玲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  1-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1.001
摘要 ( 510 )   HTML( )    PDF (914KB) ( 11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因敲除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当今生物学、医学研究中,并逐渐扩展到农业、畜牧业和兽医学等研究领域。与传统的同源重组介导的基因敲除相比,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几种新技术包括RNA干扰(RNAi)、锌指核酶技术(ZFNs)、转录激活子类似的效应子核酶技术(TALENs)和成簇的规律间隔性短回文重复序列 (CRISPR/Cas)等,能够在复杂的基因组和RNA水平引入精细的改变或基因沉默。这些技术在大型家畜的疾病防治、性状改良等研究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会有更多的基因敲除手段应用到生产实践中,迅速地推动畜牧业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RNA干扰(RNAi),锌指核酶技术(ZFNs),转录激活子类似的效应子核酶技术(TALENs3种新兴技术在猪、牛、羊等大型家畜中的应用进行简要论述。

遗传繁育
AQP11基因微环表达载体的构建
郭准,高会贞,韩立强,郭豫杰,杨国宇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  9-1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1.002
摘要 ( 280 )   HTML( )    PDF (1265KB) ( 9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构建猪AQP11基因高效表达载体,观察该载体转染Hela细胞的转染效果。本研究通过PCR方法从猪肠道黏膜组织中克隆AQP11基因,构建了微环表达载体minicircle-AQP11,通过瞬时转染Hela细胞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结合测序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地克隆了AQP11基因的全序列,包含了完整的CDS区,构建了AQP11基因的微环表达载体,在Hela细胞中观察到了持续1周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这为进一步阐明AQP11合成的生化过程及功能调控提供新思路。

基于表达谱芯片挖掘抗猪瘟病毒相关基因及其在不同猪瘟抗体水平下的表达差异
王晓铄,俞英,刘会杰,肖丽,翟立维,敖红,王楚端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  14-2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1.003
摘要 ( 294 )   HTML( )    PDF (2731KB) ( 9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筛选抗猪瘟病毒相关基因,并分析不同猪瘟抗体水平下这些相关基因在大白和长白猪中的表达差异。首先,基于表达谱芯片技术,采用Agilent4×44 K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分析4组试验材料(病毒模拟物PolyI:C转染的猪PK15细胞、甲基化酶抑制剂Aza-CdR转染的PK15细胞、PolyI:CAza-CdR共同转染的PK15细胞、无处理的mock细胞),获得试验组间显著性差异表达基因。进而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和Gene OntologyGO)分析。结果表明,存在显著差异表达的抗粘液病基因(MX1)和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R 基因(PKR)主要参与抗病毒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分析2个基因在不同猪瘟抗体水平下大白猪与长白猪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发现,2个基因在猪瘟高抗组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未免疫组(P<0.05)。此外,MX1在猪瘟高抗组中的表达存在品种间差异,大白猪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鉴于MX1PKR基因都是干扰素通路中的重要基因,本研究结果提示,MX1PKR基因可作为针对抗猪瘟病毒感染的重要候选基因。

7.0~18.5 d猪胚胎的形态学研究
孙瑞珍,刘世超,胡魁,金连弘,雷蕾,刘忠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  23-3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1.004
摘要 ( 213 )   HTML( )    PDF (7142KB) ( 11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观察猪胚胎的外观形态学变化以及器官原基的发生,为器官发生研究及建立人类疾病模型提供基础。收集7.0~18.5 d猪胚胎,通过体式显微镜观察外观形态学;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14.0~18.5 d胚胎器官原基发生。结果表明,7.0~7.5 d囊胚孵化;12.0~12.5 d形成线性胚胎,进入原条期;14.0~14.5 d进入体节期。器官原基跟踪显示,肾的发生:15.0~15.5 d形成前肾,16.0~16.5 d转变成中肾,18.0~18.5 d仍处于中肾阶段;脑的发生:15.0~15.5 d前、中脑清晰,18.0~18.5 d可见4个脑泡,出现端脑;眼的发生:15.0~15.5 d可见视泡,18.0~18.5 d,可见视杯;胃和肝的发生:16.0~16.5 d形成胃芽、肝芽,18.0~18.5 d形成肝索;心脏的发生:18.0~18.5 d可见心房、心室和瓣膜。18.0~18.5 d观察到支气管树。上述结果表明,猪胚胎发育在15.0~18.5 d时心、肝、肾、脑、肺、胃及肢芽等原基已发生。

鸡Heme oxygenase 1基因克隆、结构功能预测及组织表达特性分析
江秀清,王丽丽,曹嫦妤,李楠,葛延松,张颖,李金龙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  31-3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1.005
摘要 ( 310 )   HTML( )    PDF (3715KB) ( 10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克隆鸡Heme oxygenase 1HO-1)基因,探明其蛋白结构、功能及组织表达特性。以海兰白鸡(W-36)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鸡HO-1基因CDS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蛋白结构与功能,应用qRT-PCR检测组织表达特性。结果表明,鸡HO-1基因的CDS891 bp,编码296个氨基酸,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种属间的差异较大。鸡HO-1为跨膜非分泌蛋白,具有HO家族的结构域,酶分类为EC1.14.99.3,能够结合HEMBLAOXNQ80SUCTRENa+等分子。鸡HO-1基因在组织内广泛表达,在动脉、脑干、大脑、坐骨神经、十二指肠及小肠等组织表达量较高。预测HO-1蛋白具有调控糖类和盐类等相关分子功能作用,其在组织中广泛表达,在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视黄酸及Stra8基因联合作用对雄性鸡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张振韬,王丹,施青青,ELSAYED A K,张亚妮,韦光辉,朱睿,左其生,李东,刘堃,李碧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  38-4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1.006
摘要 ( 339 )   HTML( )    PDF (2965KB) ( 9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视黄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RA)及Stra8Stimulated by retinoic acid gene 8)基因联合作用对雄性鸡胚胎干细胞(Chicken embryonic stem cellscESCs)分化的影响。选用PCR方法鉴定雄性cESCs为研究对象,转染Stra 8基因,对Stra8基因阳性cESCs使用RA进行12 d连续诱导,同时设立Stra8基因转染组、RA诱导组及空白组对照,各组均进行3次重复试验。细胞形态学、qRT-PCR检测RAStra8基因对cESCs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转染Stra8基因进行RA诱导,在诱导12 d后,出现精原干细胞样的圆形小克隆,其他组cESCs出现类胚体或解体;qRT-PCR鉴定发现各组中干细胞标记基因表达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同时检测到生殖细胞相关基因表达,转染Stra8基因并使用RA诱导组中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6 d表达量达到最高,然后逐渐下降。Stra8基因和RA的联合作用能够促进cESCs向着生殖细胞方向的分化,不仅改变了原有细胞形态,同时出现了生殖相关基因的表达。通过该方法可以在体外建立一个ESCs诱导分化模型,将为生殖细胞的发生、增殖、分化及调控机理的研究和人类不孕不育症的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不同产区郏县红牛生态差异性分析
江燕,傅彤,廉红霞,钟晓琳,翟磊,高腾云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  46-5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1.007
摘要 ( 340 )   HTML( )    PDF (1095KB) ( 8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同一品种在不同产区生态类型间的差异,本研究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和形态学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产区郏县红牛的生态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个微卫星位点在3个群体中多态性均较好,且各遗传参数均较高,说明其品种内遗传变异较丰富。将各遗传参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个不同产区的差异与其地理分布有较大的关系,郏县红牛在河南省丰富的生态条件下分化出了独有的生态型。Nei氏标准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表明,中心产区郏县红牛群体与保种场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小,亲缘关系较近,首先聚在一起,然后两者再与边缘产区群体聚合;这与3个产区的生态地理分布是一致的,说明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各体尺指标对比显示,中心产区与边缘产区在各方面体尺特征上均高于保种场,其中以中心产区为最大;从生态类型上来看,地理因素和生产环境是影响郏县红牛体尺指标差异的重要原因。毛色与角型统计结果显示,各产区群体在外貌上均有细微差异,但都能代表郏县红牛较为本色的外形特征。研究表明,不同产区郏县红牛的表型差异与分子遗传基础的差异是一致的,证明了这一地方生态品种的稳定性。

牛结蛋白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的初步分析
杜巍,李树峰,佟慧丽,杨翠翠,刘丹,严云勤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  56-6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1.008
摘要 ( 246 )   HTML( )    PDF (1262KB) ( 7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克隆牛结蛋白基因不同长度的启动子片段,并对其进行功能分析。本研究采用PCR法扩增牛结蛋白基因不同长度的启动子缺失序列,构建pGL3-desminpro双荧光素酶表达载体,使其转染牛骨胳肌卫星细胞和胎儿成纤维细胞,进行活性检测。同时转染牛MyoGα-actin基因启动子的表达载体,以比较结蛋白启动子和MyoGα-actin启动子的表达活性。结果表明,牛结蛋白基因的1322 106 bp启动子都能不同程度的启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在牛骨胳肌卫星细胞中的表达,且都具有肌肉特异性。300 bp的结蛋白基因启动子活性最高,且高于牛MyoGα-actin基因启动子的活性。从而筛选出300 bp的结蛋白基因启动子为活性较高且大小合适的肌肉特异性启动子,这为转基因肉牛的生产方面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水牛YY1基因克隆及其shRNA片段的筛选
龚云,乔树叶,林浪,王梦,石德顺,李湘萍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  62-6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1.009
摘要 ( 265 )   HTML( )    PDF (1374KB) ( 8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克隆水牛阴阳因子1YY1)基因,并筛选获得可有效抑制水牛YY1基因表达的shRNA干扰片段。以水牛成纤维细胞cD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水牛YY1基因CDS序列,将其连接插入到pMD18-T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序并分析。采用Xho IEcoR I双酶切,将水牛YY1基因编码区定向克隆至pEGFP-N1载体中,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YY1-EGFP-N1。设计2条靶向水牛YY1基因的shRNA序列并构建其慢病毒表达载体,命名为pSicoR-GFP-YY1 shRNA1/2。以pSicoR-GFPpSicoR-GFP-1864分别为空白对照和阴性对照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YY1真核表达载体分别与2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48 h后观察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情况;72 h收集共转染细胞样品,采用qRT-PCRWestern-blot方法分析YY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克隆得到1 248 bp的水牛YY1基因CDS序列,其与牛YY1基因的同源性达99%。构建的水牛YY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YY1-EGFP-N1能在水牛胎儿成纤维细胞(BFF)中瞬时表达。酶切分析及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所构建的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pSicoR-GFP-YY1 shRNA1/2为阳性克隆。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48 h后,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表达。qRT-PCR结果显示,设计合成的2shRNA对水牛YY1基因的表达均有抑制效果,其中YY1 shRNA2的抑制效果(93.64%)显著高于YY1 shRNA150.77%(P<0.05)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2shRNAYY1蛋白表达均有抑制效果。以上结果说明克隆得到水牛YY1基因编码区序列,并获得2条有效抑制其表达的shRNA片段,为进一步阐明YY1基因在水牛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动物营养
奶牛瘤胃中1株反-11-油酸氢化菌的筛选及鉴定
卢玉飞,王加启,赵圣国,卜登攀,周凌云,孙鹏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  69-7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1.010
摘要 ( 236 )   HTML( )    PDF (2829KB) ( 8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分离荷斯坦奶牛瘤胃中反-11-油酸(trans-11 18:1t-VA)氢化菌,研究鉴定其生化性质和种属分类地位。将富集的t-VA氢化菌群,通过厌氧平板分离培养,筛选出氢化率高的菌株,利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的革兰氏阳性菌鉴定卡鉴定该菌的生化图谱。对该菌16S rDNA3种功能性基因sodArpoBrecN进行PCR扩增并测序,与GenBank数据库中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确定其种属分类地位。通过体外厌氧培养,从瘤胃中分离得到t-VA氢化率高达82.1%的菌株,命名为RV,革兰氏染色为阳性,细胞呈现球状或卵圆形,最佳生长温度和pH分别为39 ℃和6.07.8,绝对厌氧,生化性质包括能降解多种单糖和多糖作为能量来源,耐受部分抗生素和具有多种酶的活性等。由革兰氏阳性生化图谱发现,该菌与猪肠链球菌的生化图谱相似度为99%RV菌的16S rDNA序列与牛链球菌和马链球菌16S rDNA的相似度为99%100%。功能性基因sodArpoBrecN序列与牛链球菌的相似度分别为99%99%98%。本试验从瘤胃中筛选获得一株具有较高t-VA氢化能力的牛链球菌,是一株具有研究和潜在应用价值的氢化菌菌株。

口服益生菌Escherichia coli Nissle 1917调控断奶仔猪空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机理研究
唐志如,邓欢,孙卫忠,张小龙,张翥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  78-8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1.011
摘要 ( 337 )   HTML( )    PDF (2318KB) ( 10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口服益生菌Escherichia coliE.coliNissle 1917调控病原菌E.coli Abbottstown攻毒或未攻毒21 d断奶仔猪肠道屏障功能的机理。将2021 d断奶仔猪((6.35±0.38) kg)随机分为4组:(1)饲喂基础日粮的对照组(CON);(2)正试期口服E.coli Nissle 1917组(EcN);(3)预试期E.coli Abbottstown攻毒组(EcA);(4)预试期E.coli Abbottstown攻毒和正试期口服E.coli Nissle 1917组(EcN+EcA)。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试验分为3 d预试期和21 d正试期。预试期EcAEcN+EcA组的断奶仔猪接种5×109 E.coli Abbottstown。正试期EcNEcN+EcA组仔猪每天每头口服1×1010 E.coli Nissle 1917。试验结果表明,未攻毒的断奶仔猪中,与CON相比,口服1×1010E.coli Nissle 1917能显著改善生长性能(P0.05),降低腹泻率,提高occludin蛋白水平(P0.05),显著降低空肠黏膜calprotectin蛋白水平(P0.05),显著下调空肠黏膜蛋白激酶RProtein kinase RPKR)、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2TLR-2)和真核起始因子-5A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5AeIF-5AmRNA的相对表达丰度(P0.05),上调空肠黏膜内皮生长因子(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I)、三叶肽因子-3trefoil peptide factor-3TFF-3mRNA的相对表达丰度(P0.05);在E.coli Abbottstown攻毒的断奶仔猪中,与EcA组相比,口服1×1010E.coli Nissle 1917能显著改善生长性能(P0.05),降低腹泻率,降低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活性(P0.05)和一氧化氮(NO)含量(P0.05),下调空肠黏膜PKReIF-5ATLR-2 mRNA相对表达丰度(P0.05),显著降低空肠黏膜calprotectin蛋白水平和淋巴细胞数量(P0.05),显著提高空肠黏膜occludin蛋白水平(P0.05),上调空肠黏膜IGF-IHGFTFF-3EGF mRNA相对表达丰度(P0.05)。本试验结果提示,口服1×1010E.coli Nissle 1917能降低病原大肠杆菌攻毒或未攻毒21日龄断奶仔猪空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

预防兽医
伪狂犬病病毒gN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在小鼠上的免疫效力分析
胡艳芬,管萌,刘开春,陈素娟,彭大新,刘秀梵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  87-9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1.012
摘要 ( 247 )   HTML( )    PDF (3505KB) ( 9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确定伪狂犬病病毒(PRVgN基因的功能,以PRV-JSZ双基因缺失株rPRV-gE-/TK-和疫苗株Bartha K61为亲本株,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构建这两种病毒的gN缺失株。PCR扩增鉴定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了gN缺失株rPRV-gE-/TK-/gN-rPRV-Ba-gN-。与亲本株相比,rPRV-gE-/TK-/gN-PK15细胞上早期增殖速度较慢,但效价无明显变化;rPRV-Ba-gN-PK15细胞上的增殖速度和效价显著降低。rPRV-gE-/TK-/gN-rPRV-gE-/TK-LD50均大于1×106 TCID50 rPRV-Ba-gN-的毒力低于Bartha K61。与亲本株相比,gN缺失株免疫小鼠可提供较好的抗体水平和攻毒保护率。PRV gN基因的缺失可进一步降低病毒的毒力,提高免疫保护力。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E2基因在卡介苗中的优化表达
曾范利,张云,张梦,时坤,李建明,刘菲,李晶,杜锐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  94-10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1.013
摘要 ( 226 )   HTML( )    PDF (2886KB) ( 7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构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VDV)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根据已知的BVDV Changchun184毒株E2基因序列,利用DNAStar生物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预测了可能存在的抗原表位,设计6对引物,分别扩增了包含预测抗原位点的6个片段,1297 aa1345 aa1374 aa45297 aa45345 aa45374 aa,克隆至穿梭表达载体pMV361中,经酶切、PCR扩增和测序证实已正确插入到表达载体中,构建了6个原核表达质粒。阳性重组质粒通过电转化到卡介苗(BCG)感受态中,热诱导后,进行SDS-PAGE分析和免疫印迹检测。结果表明6个重组质粒在卡介苗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表达产物与理论推测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致。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其融合蛋白能被牛抗BVDV的阳性血清识别,具有相应的反应原性。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BVDV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中国3种不同地方品系鸡对马立克病毒超强毒株rMd5易感性比较
崔宁,苏帅,陈孜孟,赵孝民,崔治中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  101-10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1.014
摘要 ( 201 )   HTML( )    PDF (2606KB) ( 9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比较了马立克病毒超强毒株rMd5对中国3种不同地方品系鸡(济宁百日鸡、汶上芦花鸡、寿光黑鸡)的致病性。将rMd5分别腹腔接种1日龄(500 PFU·只1)和7日龄(1 500 PFU·只1)不同品系鸡并饲养90 d。结果表明rMd5均能够引起3种地方品系鸡的特异性马立克病变,但是致病性的强度差异显著:寿光黑鸡的死亡率和肿瘤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2种鸡,几乎和SPF鸡类似,而且rMd5在寿光黑鸡群中的横向传播能力最强;济宁百日鸡和汶上芦花鸡相比对rMd5的抗感染和抗病能力强。因此,济宁百日鸡和汶上芦花鸡可作为遗传抗性基因的筛选和遗传抗性机制研究的候选品系。

混养乌鸡和麻鸡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感染及变异分析
魏戎蓉,蔡黎明,申艳玮,王言明,成子强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  107-11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1.015
摘要 ( 271 )   HTML( )    PDF (8313KB) ( 8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164日,山东淄博某鸡场送检病例,该养殖场养殖规模8万羽,主要品种为乌鸡、麻鸡和海兰褐。乌鸡和麻鸡饲养在同一鸡舍,各4 000只。患病乌鸡与麻鸡在360日龄时,表现为消瘦、嗜睡、鸡冠稍苍白,死亡率达10%左右,另一鸡舍的海兰褐鸡并无发病状况。通过大体剖检、组织病理学观察病变、血涂片观察血象,并利用PCR技术鉴定病鸡病毒感染情况,分离病毒,对其进行测序,分析病毒与参考毒株的同源性及变异情况。大体剖检可见肝、肾肿大,胸肌出现纤维肉瘤,肠管萎缩液化,胰出现黄豆大小的肿瘤结节;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乌鸡肝出现髓细胞瘤,腿部形成动脉血管瘤,肠管及胰腺间出现髓细胞瘤及血管瘤等,麻鸡肝出现成红细胞瘤,肺出现海绵状血管瘤。血涂片观察发现,血液中出现髓细胞样瘤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和比例明显升高。病原学检测发现,ALV p27抗原和抗体检测均为阳性,PCR技术鉴定2种鸡均为ALV-J感染。分别从乌鸡和麻鸡中分离出1株和2株病毒,与各参考毒株比较显示,gp85区氨基酸的相似性为82.3%~91.1%,基因变异性较大,说明混养鸡群感染ALV-J后,不同宿主交叉感染,可能会促使ALV-J进化。

不同培养条件对禽源沙门菌菌毛基因表达的影响
龚建森,王鑫,韩先干,朱春红,俞燕,刘学贤,徐步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  116-12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1.016
摘要 ( 222 )   HTML( )    PDF (807KB) ( 7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不同血清型禽源沙门菌菌毛基因分布特征及不同培养条件下菌毛基因的表达差异。通过PCR方法对鸡白痢沙门菌、鸡伤寒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的17种沙门菌菌毛操纵子基因进行检测。同时,应用RT-PCR方法对肉汤静置、肉汤震荡与平板静置3种培养条件下菌毛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研究结果显示,被检测的4种血清型禽源沙门菌菌株的菌毛基因型各不相同,其中10种菌毛基因为保守基因,而其它7种存在差异性分布。RT-PCR检测发现,不同血清型菌株在3种培养条件下菌毛基因的表达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鸡白痢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在肉汤静置培养条件下表达的菌毛基因数量显著高于其它2种培养条件(P<0.05),而鸡伤寒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在3种培养条件下表达的菌毛基因数量差异较小(P>0.05)。结果提示:4种血清型禽源沙门菌菌株具有不同的菌毛基因类型,鸡白痢沙门菌与肠炎沙门菌的菌毛基因表达数量与其培养方式存在相关性。

多重PCR检测奶牛布鲁菌、鹦鹉热衣原体和贝纳氏柯克斯氏体
彭武丽,季新成,于学辉,史茜,王科珂,李娜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  123-12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1.017
摘要 ( 282 )   HTML( )    PDF (1061KB) ( 8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建立同步检测奶牛布鲁菌、鹦鹉热衣原体和贝纳氏柯克斯氏体感染的多重PCR方法,根据GenBank上具有属间特异性的布鲁菌Bp26基因、鹦鹉热衣原体23S rRNA基因和贝纳氏柯克斯氏体IS1111a基因,利用 Primer premier 5.0软件各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PCR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奶牛布鲁菌、鹦鹉热衣原体和贝纳氏柯克斯氏体的多重PCR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可重复性,对3种基因单重PCR检测敏感性均达到3.1×102拷贝·反应1,对3种病原基因同步检测的敏感性能达到3.1×103拷贝·反应1。利用该方法对采自不同流产牛的抗凝全血、血清、流产胎儿及奶液等172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检测到布鲁菌感染阳性样品53份,鹦鹉热衣原体感染阳性样品2份,贝纳氏柯克斯氏体感染阳性样品10份,且检测到布鲁菌和鹦鹉衣原体混合感染阳性样品2份,布鲁菌和贝纳氏柯克斯氏体混合感染阳性样品2份,尚未检测到3种病原混合感染的阳性样品。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以用来对奶牛布鲁菌、鹦鹉热衣原体和贝纳氏柯克斯氏体进行同步、快速、灵敏的检测。

基础兽医
清道夫受体在树突状细胞提呈口蹄疫病毒VP1-VP4抗原中的作用
高云欢,李娜,董昌海,唐然肖,李丽敏,王家鑫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  129-13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1.018
摘要 ( 251 )   HTML( )    PDF (2102KB) ( 8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清道夫受体在树突状细胞提呈口蹄疫病毒VP1-VP4融合蛋白中的作用,构建了pET-32a-VP1-VP4原核表达系统,以此获得VP1-VP4融合蛋白。制备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MDCs)和淋巴结T细胞,首先用清道夫受体抑制剂polyI)处理BMDCs,然后再将VP1-VP4融合蛋白负载经polyI)处理后的BMDCs,并与淋巴结T细胞共培养,收集不同时间点的共培养上清液,用ELISA检测其中IFN-γ含量。结果显示,经polyI)处理的试验组在每个时间点产生的IFN-γ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清道夫受体可识别口蹄疫病毒VP1-VP4融合蛋白,并在BMDCs提呈VP1-VP4抗原的过程中发挥负调节作用。

鸡嗉囊中部分免疫细胞的分布定位研究
李磊,冯小刚,刘莹,Ernest D.Yeboah,董红艳,马金萍,栾维民,杨树宝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  136-14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1.019
摘要 ( 243 )   HTML( )    PDF (3252KB) ( 8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应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鸡嗉囊中的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的定位分布与数量情况,在组织和细胞水平上分析鸡嗉囊的免疫功能和建立情况。结果显示:嗉囊的黏膜固有层中分布大量的淋巴组织,Bu-1b+细胞主要分布在生发中心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较多地分布于弥散的淋巴组织及生发中心周围的滤泡间区域。部分CD3+CD8+细胞和MHC-+细胞甚至浸润到黏膜上皮与腺上皮中,使其转变为淋巴上皮。Ma+细胞少量的分布于固有层、黏膜下层及肌层;MHC-+细胞则分布于整个组织中。研究表明:嗉囊作为鸡饱腹后储存食物的场所,其以固有层黏液腺分泌黏液而起到润湿及软化食物的作用;同时,它具有参与黏膜免疫的组织和细胞基础,是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ALT)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兽医
白头翁汤对大鼠跨内皮迁移的中性粒细胞溶菌酶的影响
刘晓晔,张涛,董虹,段慧琴,胡格,穆祥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  142-14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1.020
摘要 ( 245 )   HTML( )    PDF (1465KB) ( 8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白头翁汤 (PD) 的抗菌机制,利用Transwell体系建立细菌脂多糖 (LPS) 诱导的白细胞迁移模型,在20 μg·mL-1 PD作用下,采用琼脂糖火箭电泳和荧光测定的方法,对穿过和不穿过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RIMECs) 的中性粒细胞 (PMNs) 溶菌酶浓度和活性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跨内皮迁移的PMNs中,PD+LPS组与对照组、LPS组和PD组相比溶菌酶浓度极显著升高 (P0.01) ,其溶菌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不跨内皮迁移的PMNs各组溶菌酶浓度和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白头翁汤治疗动物细菌性疾病机理之一是与其保护RIMECs不受LPS损伤和激活跨内皮PMNs溶菌酶密切相关。

研究简报
季节对獭兔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傅祥超,余志菊,汪平,文斌,张凯,王丽焕,刘汉中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  147-154.  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1.021
摘要 ( 159 )   HTML( )    PDF (2261KB) ( 8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掌握不同年龄、季节的獭兔体重分布规律,了解季节对獭兔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四川省獭兔原种场獭兔生长发育数据为分析对象,根据分析需要,将全年数据分配进12×8阶矩阵(季节×年龄),采用matlab2010a软件中的曲面拟合功能分析,并进行不同年龄獭兔的季节间体重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体重分布曲面显示,91180日龄与710月份体重分布明显凹陷,极大值与极小值差异显著(P<0.05),差异达500 g左右,而极大体重分布区位于24月份的200日龄左右,56日龄前为双峰,后为单峰;不同季节出生獭兔体重分布显示,91210日龄,夏季出生的体重最大,春季出生的体重最小;增重曲面分布显示,有2次生长峰,包括第1次内源生长与第2次补偿生长,峰均呈马鞍形,鞍底位于夏季,第1次在8月份左右,第2次在6月份左右。结果说明,夏季是影响獭兔生长的主要季节,对几乎各年龄段獭兔均表现为抑制生长,冬季主要抑制56日龄前的仔幼兔生长;獭兔生长存在比较明显的补偿生长现象,而且季节因素对第1次生长峰影响越大,补偿生长就越强;二元5次多项式用于生长曲面拟合,获得了很好的拟合效果,可用于生长预测和生长发育规律探索。

GnRH受体在雌性山羊肠系膜后神经节中的分布
董伟,金秀芳,范洁,徐永平*,李强,陈文东,郭晓,田媛媛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  155-15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1.022
摘要 ( 242 )   HTML( )    PDF (2189KB) ( 7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在雌性山羊肠系膜后神经节(CMG)中的分布,以探讨CMG中存在的GnRHR在协调动物生殖活动中GnRH的内分泌调节与自主神经调节两种途径中的功能地位。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GnRHRCMG中的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在CMG中,神经元均为GnRHR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其神经元细胞膜和细胞质呈棕黄色,GnRHR为强阳性。神经元突起呈黄色,GnRHR为中等阳性。卫星细胞和神经纤维中只有GnRHR弱阳性物质。图像分析表明,与其他非神经元成分相比,神经元胞体上GnRHR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雌性山羊CMG中神经元胞体是GnRH发挥作用的主要靶细胞,提示GnRH有可能通过CMG的交感节后神经元上的GnRHR来调节该神经节所支配的生殖器官的功能活动,从而使CMG中存在的GnRHR成为协调生殖活动中GnRH内分泌调节与自主神经调节两种调节机制的功能中转站。

小型猪专用复合麻醉剂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c-myc基因和iNOS基因mRNA转录的影响
侯金龙,姜胜,李妍,胡魁,宋旭东,牛栋梁,范宏刚,王洪斌
畜牧兽医学报, 2014, 45(1):  160-16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4.01.023
摘要 ( 261 )   HTML( )    PDF (1546KB) ( 8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小型猪专用复合麻醉剂(XFM)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c-myc mRNAiNOS mRNA转录的影响,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麻醉剂组(M组),M组又根据时间分为4个亚组:M1组(注射XFM后大鼠翻正反射消失即刻)、M2组(注射XFM后大鼠翻正反射消失后1 h)、M3组(注射XFM后大鼠翻正反射恢复即刻)和M4组(注射XFM后大鼠翻正反射恢复后1 h),各组大鼠到达预定的时间点后分别采取脑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中枢神经系统中c-myc mRNAiNOS mRNA转录量。结果显示,大鼠在应用XFM后,大脑皮层和丘脑c-myc mRNA的相对转录量在麻醉期间受到明显的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小脑、海马和脑干c-myc mRNA的相对转录量在麻醉期间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所有脑区iNOS mRNA的相对转录量在麻醉期间受到明显的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XFM能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中c-myc mRNAiNOS mRNA的转录,这可能是其产生麻醉作用的机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