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38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07-12-25
遗传繁育
3个黄牛品种的myostatin 5′调控区多态与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
张润锋;陈宏;雷初朝;张春雷;张海军;鲍斌;陈付英;王轶敏;牛晖;王新庄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2):  1273-1278.  doi:
摘要 ( 1794 )   HTML( )    PDF (460KB) ( 10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PCR-RFLPs方法对南阳牛、秦川牛、郏县红牛3个品种共411个个体的myostatin 5′调控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myostatin 5′调控区T→A突变以等位基因T为主,仅在郏县红牛中发现1个AA型纯合体,郏县红牛品种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其它品种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对黄牛myostatin 5′调控区T→A突变与南阳牛、秦川牛和郏县红牛生长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T型南阳牛6月龄的胸围和胸围指数显著低于TA型个体,TT型南阳牛18月龄的体高显著高于TA型个体(P<0.05),但基因型对秦川牛和郏县红牛生长性状的效应不显著(P>0.05)。提示在南阳牛的育种实践中应该综合考虑南阳牛生长阶段和所要选择的性状。
大额牛Myf-5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其分子系统进化研究
陈玉红;钟金城;马志杰;胡汉傈;金双;罗虹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2):  1279-1289.  doi:
摘要 ( 1125 )   HTML( )    PDF (745KB) ( 8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大额牛Myf-5基因进行PCR扩增、T-A克隆和序列分析,并应用DNAMAN4.0、BioEdit 4.8.10、DnaSP4.10、Mega3.1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同普通牛、黑猩猩、恒河猴、人、狗、家鼠、软体贝壳、鸡、斑马鱼9个物种相应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NJ、ME和UPGMA法对其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构建了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①大额牛Myf-5基因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其大小分别为660、76、1 226、852、407 bp;外显子和内含子数与其他9个物种相同,但大小存在较大的差异;外显子与内含子连接区遵循GT-AG基因组成规则。②大额牛与普通牛、黑猩猩、恒河猴、人、狗、家鼠、软体贝壳、鸡、斑马鱼的Myf-5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0%、90.0%、90.5 %、90.5%、87.2%、84.8%、72.9 %、64.3%、51.8%,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6 %、94.9 %、94.6%、94.9%、89.9%、88.7%、81.6%、70.4%、56.6%,这说明大额牛与其他9个物种在Myf-5基因的编码区核苷酸和相应氨基酸序列上具有较高的保守性。③用NJ、ME和UPGMA等3种方法聚类构建的分子系统进化树表明,3种方法的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即大额牛与普通牛首先聚为一类,人、黑猩猩、恒河猴也先聚为一类,这两类相聚后再依次同其他物种聚在一起。这与mtDNA、其他功能基因和动物学分类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Myf-5基因适合用于物种间系统进化关系的研究。
郏县红牛CLPG基因的SNP及对生长发育性状的影响
陈付英;陈宏;雷初朝;王新庄;牛晖;王居强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2):  1290-1293.  doi:
摘要 ( 1366 )   HTML( )    PDF (514KB) ( 6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PCR-SSCP检测了113头郏县红牛CLPG基因的SNP,发现了AA、AB、AC 3种基因型,测序结果显示AA型在第150和419碱基处分别表现为C和T,为野生型;AB型在第419处发生碱基T→C突变;AC型在第150处发生碱基C→T突变。多态信息含量为0.226,属低度多态。分析了不同基因型与部分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AA、AC基因型个体在体重、体长指标上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大于AB型个体;在管围指标上,AA基因型个体优于AB基因型个体,差异显著(P<0.05);在坐骨端宽指标上,AA与AB基因型个体之间差异显著(P<0.05),AB与AC基因型个体间差异极显著(P<0.01)。
绵羊MyoG基因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群体遗传学分析
刘永斌;王峰;邓凤;田春英;刘美霞;梁振军;荣威恒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2):  1294-1299.  doi:
摘要 ( 765 )   HTML( )    PDF (1080KB) ( 7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外显子1、2在蒙古羊、无角陶赛特羊、德国肉用美利奴羊和白萨福克羊这4个绵羊品种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在外显子1(exonⅠ)所扩增的片段中存在3种基因型(AA型、AB型和BB型),在外显子2(exonⅡ)所扩增的片段中不存在多态性。对于exonⅠ扩增片段,4个绵羊品种均检测到AA和AB基因型;BB基因型只在蒙古羊、陶赛特羊和白萨福克羊中检测到。在4个绵羊品种中,蒙古羊的AA基因型频率最高,而其它3个品种羊是AB基因型频率高;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B等位基因频率。exonⅠ的多态性片段测序分析表明:MyoG基因第305处发生了单碱基突变(T→C),并导致了所编码氨基酸由半胱氨酸变为精氨酸。
四川7个地方山羊品种(类群)mtDNA遗传多样性研究
张红平;李利;向德;刘成建;李学伟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2):  1300-1305.  doi:
摘要 ( 1402 )   HTML( )    PDF (499KB) ( 7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测定了四川7个地方山羊品种(类群)43个个体的mtDNA控制区全序列,结果表明:山羊mtDNA控制区全序列长度为1 212 bp或1 213 bp,A+T含量(59.9%)明显高于G+C含量(40.1%)。共检测到74个变异位点,序列均为中性突变,核苷酸多样度为1.686%,这些差异共定义了27 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966,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品种(类群)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7个地方山羊品种(类群)间的遗传距离变异范围为0.001 7~0.030 6。用MEGA软件的NJ法构建单倍型序列的系统发育无根树,结果表明四川地方山羊品种(类群)有两个母系来源,但是否就对应于角骨 羊(Capra aegagrus)和捻角山羊(Capra falconeri)两个野生祖先,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猪IGF2基因G3072A位点多态性及其与大白猪初生重和早期生长的关系
孙亿;费思清;唐辉;武英;樊新忠;姜运良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2):  1306-1310.  doi:
摘要 ( 692 )   HTML( )    PDF (504KB) ( 7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采用PCR-SSCP技术对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G3072A位点在大白、长白和杜洛克猪群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了检测,对其与大白猪初生重和早期生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所分析的大白、长白和杜洛克猪群体的511个体中,IGF2基因在该位点均呈现多态性,大白、长白和杜洛克猪群体AA、AB和BB基因型均有分布,且大白和长白猪群体均显著偏离 Hardy-Weinberg 平衡(P<0.01),而杜洛克猪群未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测序结果显示,等位基因A和B分别对应于核苷酸A和G,在A等位基因中,有(AG)二核苷酸的插入。关联分析表明,在大白猪群中,AA、AB和BB基因型个体的初生重差异显著(P<0.05),AA和AB基因型个体的21、28和70日龄体重以及从出生~21日龄、21~28日龄、28~70日龄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1)。
雌激素受体在鸡与鹌鹑属间杂交早期胚胎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作用
李岩;乔爱君;马文霞;廖和荣;赵宗胜;李大全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2):  1311-1315.  doi:
摘要 ( 1217 )   HTML( )    PDF (726KB) ( 6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雌激素受体(ER)与鸡鹌鹑属间杂交早期胚胎发育、性别分化的关系。人工授精获得鸡(♂)鹌鹑(♀)杂交种蛋,按照鸡的孵化标准同批入孵,连续采集早期活胚(2.75、3.00、3.25、3.50、3.75、4.00、4.25、4.50、4.75、5.00 d),采用RT-PCR法,用Wpkci和β-actin引物进行多重PCR,鉴定早期胚胎性别;之后选取各时间点雌、雄胚胎各4枚,以β-actin为内标,测定ER mRNA相对表达丰度。雌、雄胚胎ER mRNA的发育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75~3.00 d 表达水平均较高;3.25 d雄性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雌性则极显著降低(P<0.01);3.50 d 雌、雄表达水平又回复至较高水平;3.75 d二者均极显著降低(P<0.01),此后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不同日龄间比较,2.75~3.50 d 雌性ER表达高于雄性,差异极显著(P<0.01)。杂交胚胎性分化时间大致开始于胚胎发育的第2.75~3.50 d,性分化期ER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胚胎死亡、杂种不育有关,这一结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发育同期鸡、鹌鹑胚胎ER的表达及其功能后证实。
动物营养
酵母β-1,3/1,6-葡聚糖对断奶仔猪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机能的影响
王忠;呙于明;袁建敏;杨鹰;聂伟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2):  1316-1322.  doi:
摘要 ( 901 )   HTML( )    PDF (405KB) ( 9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酵母β-1,3/1,6葡聚糖对自然条件下饲养的断奶仔猪细胞和体液免疫机能的影响,选择品种一致,体重接近,公母各半,日龄为(28±3) d的长×大二元断奶仔猪160头,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分别连续添加0、50、100和200 mg/kg的β-1,3/1,6-葡聚糖,进行试验,试验期为28 d。采用MTT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外周血主要淋巴细胞亚群,IDEXX-ELISA antibodyTest Kit检测猪瘟抗体。结果发现:添加β-1,3/1,6-葡聚糖14 d后,试验组外周血T、B淋巴细胞转化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但28 d无明显差异(P > 0.05)。21 d试验组猪瘟疫苗免疫的抗体水平显著提高(P < 0.05);低剂量(50 mg/kg)的β-1,3/1,6-葡聚糖对Th 细胞、Tc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数量及其CD4+/CD8+比值均有提高,但高剂量(100和200 mg/kg)的β1,3/1,6葡聚糖可以导致CD8+T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 < 0.05),CD4+/CD8+显著下降(P < 0.05)。结果表明:酵母β-1,3/1,6-葡聚糖可影响猪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对猪瘟疫苗免疫抗体水平有提高,其免疫调节作用受添加剂量和时间的影响。低剂量酵母β-1,3/1,6-葡聚糖能适度提高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机能,增强机体的抗病力,高剂量可能会影响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状态。
L-精氨酸对脂多糖刺激的断奶仔猪肠道损伤的缓解作用
黄晶晶;刘玉兰;朱惠玲;侯永清;丁斌鹰;范伟;郭广伦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2):  1323-1328.  doi:
摘要 ( 1338 )   HTML( )    PDF (418KB) ( 8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L-精氨酸(Arg)对脂多糖(LPS)刺激的断奶仔猪小肠黏膜蛋白质、DNA、RNA含量、二糖酶活性和血浆D木糖含量的影响,旨在探讨L-Arg是否可以缓解LPS刺激所导致的肠道损伤。选取24头健康的(21±1) d断奶仔猪,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采用单因子设计:(1)基础日粮(非应激对照组);(2)基础日粮+LPS(应激对照组);(3)基础日粮+LPS+0.5%Arg(0.5%Arg组);(4)基础日粮+LPS+1.0%Arg(1.0%Arg组)。在第16天,给应激对照组、0.5%和1.0%Arg组注射100 μg/kg BW的LPS,非应激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LPS 2 h后,按1 mL/kg BW的剂量分别给仔猪灌服D-木糖溶液,注射LPS 3 h后,采血,分离血浆待测;注射LPS后48 h屠宰仔猪,刮取小肠黏膜待测。结果表明:(1)和非应激对照组相比,应激对照组的十二指肠黏膜蛋白质含量,空肠、回肠黏膜DNA含量,空肠黏膜蔗糖酶活性,回肠黏膜乳糖酶、蔗糖酶、麦芽糖酶活性, 血浆D-木糖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这表明LPS刺激导致断奶仔猪肠道损伤;(2) 0.5%Arg组十二指肠黏膜蛋白质含量,空肠黏膜DNA含量,回肠黏膜乳糖酶、蔗糖酶、麦芽糖酶活性,血浆D-木糖含量以及1.0%Arg组空肠DNA含量,空肠黏膜蔗糖酶活性,回肠黏膜乳糖酶、蔗糖酶、麦芽糖酶活性,血浆D-木糖含量均高于应激对照组,且与非应激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L-Arg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LPS刺激所造成的肠道损伤。
瘤胃投饲不同水平保护赖氨酸对肉牛小肠氨基酸流量和消化率的影响
姜淑贞;杨在宾;栾玉静;杨维仁;许腾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2):  1329-1334.  doi:
摘要 ( 796 )   HTML( )    PDF (382KB) ( 6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基础日粮+待测氨基酸法,研究添加不同水平保护赖氨酸对肉牛小肠氨基酸流量和消化率的影响。基础日粮由小麦糠、玉米和豆粕等组成,能量和蛋白质等营养水平按肉牛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供给。选择体况良好、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十二指肠前端和回肠末端瘘管的利木赞×鲁西黄牛杂交公牛6头作为试验动物,采用6×6拉丁方设计,试验设6个赖氨酸水平,分别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0、6、9、12、15和18 g/d包被赖氨酸,对肉牛十二指肠、回肠氨基酸流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瘤胃投饲保护赖氨酸能显著增加十二指肠EAA、TAA、Met、Ile、Leu、Lys、Glu的流通量(P< 0.05);进而提高EAA、TAA、Thr、Cys、Val、Met、Ile、Lys、Ala、Tyr和Pro在小肠的表观消化率(P< 0.05)。本试验条件下赖氨酸最适添加量为15 g/d。
预防兽医
禽流感病毒T细胞表位与体外重建鸡MHC Ⅰ类分子结合试验
李新生;陈红英;闫若潜;高凤山;方勤美;夏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2):  1335-1340.  doi:
摘要 ( 1434 )   HTML( )    PDF (1041KB) ( 7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体外重建的MHC Ⅰ复合体BF2-linker-β2m鉴定病毒抗原肽系统能否在体外结合抗原多肽,以及不同类的MHC Ⅰ类分子结合相同和不同抗原多肽表位能力的差异,本研究采用人工合成的禽流感病毒的3条多肽,猪口蹄疫病毒的2条多肽,以及来源于草鱼呼肠孤病毒的2条多肽分别与4类体外重建的串联鸡MHC Ⅰ类分子复合体BF2-linker-β2m进行了体外结合试验。BF2-linker-β2m与不同的病毒抗原九肽按照1∶10的摩尔比进行混合,作用后取反应混合物离心除去未与MHC Ⅰ类分子结合的抗原多肽;然后取BF2-linker-β2m分别与抗原多肽形成的复合体,利用酸洗法将结合的多肽自MHC Ⅰ类分子的抗原多肽结合槽中洗脱,洗脱后的蛋白和多肽混合物离心收集洗脱的多肽溶液,随后利用C18柱对洗脱的多肽进行去盐、脱酸处理;将多肽样品冻干,用基质溶解后直接点样进行一级质谱(MS)和二级质谱(MSMS)测定,结果表明,3类体外重建的BF2-linker-β2m可与禽流感病毒多肽KILTIYSTV和LLLAIVSLV结合,而不与禽流感病毒多肽TIGECPKYV以及猪口蹄疫病毒和草鱼呼肠孤病毒的4条多肽结合。证实由于MHC Ⅰ类分子的多态性导致复等位基因的MHC Ⅰ类分子结合病毒抗原表位的能力存在差异;病毒的T细胞抗原表位是MHC Ⅰ类分子限制性的;KILTIYSTV和LLLAIVSLV是禽流感病毒的候选表位。
用原位杂交技术对牛组织中FMDV RNA检测和定位
邵军军;常惠芸;林彤;丛国正;独军政;谢庆阁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2):  1341-1344.  doi:
摘要 ( 737 )   HTML( )    PDF (1457KB) ( 7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对6头试验牛易感染组织中的FMDV RNA进行了检测和定位。结果显示,接毒后7~28 d 4头牛舌上皮组织、7~21 d的喉咽部有强阳性染色;接毒后35 d的牛及正常对照牛舌上皮没有阳性染色;接毒牛及对照牛的扁桃体、淋巴结和蹄叉等其他组织中均没有阳性染色,表明牛舌上皮和喉咽部上皮组织中感染了FMDV,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FMDV在宿主体内的持续感染机理提供极有价值的线索。
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整合子与耐药表型的相关性研究
王桂琴;吴聪明;曹兴元;沈建忠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2):  1345-1350.  doi:
摘要 ( 762 )   HTML( )    PDF (586KB) ( 7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自乳房炎奶牛分离的大肠杆菌整合子携带情况与其耐药表型之间的相关性,在获得菌株对20种抗菌药物耐药谱的基础上,设计Ⅰ、Ⅱ、Ⅲ类整合子简并引物扩增菌株的整合酶基因,并结合内切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调查菌株携带的各类整合子,然后进一步扩增菌株整合子的基因盒插入区,测序分析其携带的基因盒。结果发现,80株自奶牛乳房炎病例分离的大肠杆菌中有37株检出Ⅰ类整合子(检出率46.25%),未检出Ⅱ类和Ⅲ类整合子。Ⅰ类整合子阳性菌中31株扩增出3种不同大小的基因盒插入区片段,插入基因盒主要是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dfr)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aadA),最主要的基因盒排列为dfrA17-aadA5。分析表明,Ⅰ类整合子集中分布在耐受7种以上抗菌药物的菌株中,与菌株的多重耐药性高度相关,而菌株Ⅰ类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盒与其耐药谱缺乏对应关系。
荣昌猪白细胞介素15成熟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表达产物活性检测
骆爱芳;郭万柱;韩国全;宋振辉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2):  1351-1356.  doi:
摘要 ( 1249 )   HTML( )    PDF (637KB) ( 7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RT-PCR技术从由刀豆蛋白(ConA)诱导培养的荣昌猪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扩增出猪白细胞介素15(pIL-15)完整开放阅读框(ORF),共489 bp,编码162 aa。与已公布的2个猪IL-15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9.4%。分子进化分析表明其与人及哺乳动物IL-15基因的进化关系较近,而与鸡的IL-15基因进化距离较远。运用PCR技术从含荣昌猪IL-15开放阅读框序列质粒中扩增其成熟蛋白编码基因,共345 bp。将其定向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后在 E.coli BL21中诱导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的融合蛋白约为34 ku,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表达产物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8.7%;Western blot分析表明,在相对分子质量34 ku处有一条特异性带;对诱导重组菌进行转录检测得到约356 bp的特异性片段。MTT法试验证实,表达产物初步纯化、透析复性后,可明显增强淋巴细胞的增殖。荣昌猪IL15成熟肽成功在体外表达,获得的高效表达的产物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
基础兽医
不同钙磷比例对体外培养番鸭破骨细胞生成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
顾建红;刘俊栋;赵瑞英;王富民;李慧敏;刘宗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2):  1357-1361.  doi:
摘要 ( 785 )   HTML( )    PDF (1482KB) ( 7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1~7日龄番鸭长骨骨髓分离破骨细胞(Osteoclasts, OC)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添加不同摩尔浓度比例的钙磷双因子(CCa∶ CP为2∶1、1∶1、1∶2)。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于培养第1、3天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培养7 d后扫描电镜观察象牙片吸收陷窝,研究不同钙磷比例对番鸭OC生成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培养第3天时试验组TRAP阳性细胞多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中除CCa∶ CP = 1∶1组与CCa∶ CP = 2∶1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扫描电镜观察,象牙片吸收陷窝程度与钙磷比例大小(CCa∶ CP为2∶1、1∶1、1∶2)成反比。证实合适比例的钙、磷(CCa∶ CP = 2∶1)通过抑制OC生成和活化,抑制OC的骨吸收活性。
不同月龄山羊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数量变化
陈付菊;陈耀星;王子旭;刘云芳;谢电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2):  1362-1367.  doi:
摘要 ( 756 )   HTML( )    PDF (2022KB) ( 9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揭示不同发育阶段山羊小肠黏膜免疫特点的内在规律,本试验采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0.5、2和12 月龄山羊小肠不同肠段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逐步增多(P<0.05),而杯状细胞却逐渐减少(P<0.05)。上皮内淋巴细胞数从十二指肠至回肠逐渐减少,0.5 月龄的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仅是十二指肠和空肠的84.45%和 98.14%(P<0.05),肥大细胞的分布规律与上皮内淋巴细胞相似;相反,杯状细胞数从十二指肠至回肠逐渐增多。以上结果提示,在山羊小肠的早期发育中,杯状细胞起着重要的黏膜屏障功能,随着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发育,上皮内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的黏膜防御作用进一步增强。
临床兽医
黄连解毒散超微细粉中黄芩苷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马玉芳;林雪玲;俞道进;姚金水;黄小红;黄一帆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2):  1368-1372.  doi:
摘要 ( 753 )   HTML( )    PDF (391KB) ( 8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胃给予黄连解毒散超微细粉和细粉的家兔血浆中黄芩苷的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Pharmaceutical Kinetics Software,PKS)处理,比较黄连解毒散超微细粉和普通细粉中黄芩苷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如下:黄连解毒散超微细粉组、普通细粉组黄芩苷的药代动力学最佳模型均为二室开放模型。黄连解毒散超微细粉主要药动学参数:Ka=0.497 h-1, t1/2α=2.556 h,t1/2β=8.46 h,AUC0→∞=3.401 μg·h/mL,Vd=6.752 L/kg, Tpeak=3.005 h, Cmax=0.311 μg/mL;黄连解毒散普通细粉主要药动学参数:Ka=0.419 h-1, t1/2α=2.74 h,t1/2β=5.83 h,AUC0→∞=2.611 μg·h/mL,Vd =12.890 L/kg,Tpeak=3.645 h,Cmax=0.215 μg/mL。与细粉比较,黄连解毒散超微细粉中黄芩苷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了30.26%。上述结果表明,黄连解毒散经超微粉碎后吸收相增大,可显著提高其有效成分黄芩苷的生物利用度。
不同硒化合物对小鼠抗氧化性损伤作用的研究
王金秋;林德贵;王雷;宋筱瑜;韩春杨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2):  1373-1376.  doi:
摘要 ( 1225 )   HTML( )    PDF (333KB) ( 6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硒化合物对小鼠氧化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将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6 组:对照组、辐射组、高剂量和低剂量亚硒酸钠(Na2SeO3)组,高剂量和低剂量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SeC)组,每组10只。每天灌胃给药0.3 mL,前2组灌服等体积的蒸馏水,2个Na2SeO3组分别按Se含量20、10 μg/mL灌胃给予Na2SeO3,2个MSeC组分别按Se含量20、10 μg/mL灌胃给予MSeC,连续14 d。灌胃7 d后,除对照组外,其他组小鼠进行一次总剂量为4.5 Gy的全身辐射,建立小鼠氧化性损伤模型。测定有关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辐射后第3天接受辐射各组小鼠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明显下降;辐射组和高、低剂量Na2SeO3组在辐射后第6天血液中白细胞数量继续下降,而灌服MSeC的2组稳定上升;辐射组GSH-Px、SOD活性、GSH水平下降,MDA水平升高,补硒各组的各项指标与单纯辐射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补硒各组的脾脏指数(SI)和胸腺指数(TI)均与辐射组差异显著。可见辐射会导致小鼠抗氧化能力下降,含硒化合物,尤其是有机硒化合物MSeC有抗氧化损伤的作用,且安全剂量范围内的高剂量组的保护作用更为明显。
研究简报
高邮鸭PRL基因内含子1的SNP检测及其与产蛋性状的相关分析
张汤杰;李慧芳;陈宽维;赵永高;常洪;薛敏开;张晶鑫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2):  1377-1382.  doi:
摘要 ( 732 )   HTML( )    PDF (1006KB) ( 7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PCR-RFLP技术对高邮鸭催乳素(Prolactin, PRL)基因内含子1进行了SNP检测和测序分析,并对该基因与高邮鸭产蛋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RL基因内含子1存在两个Dra I酶切位点,其中1个位点具有Dra I多态性。该位点由于在1 326位点发生了T→C的碱基突变,产生了AA、AB和BB 3种基因型。基因型BB和等位基因B的频率最高;BB基因型个体30周龄蛋重极显著高于AB基因型个体(P<0.01);AB基因型个体的双黄率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3种基因型间产蛋数、最长连产天数和开产体重无显著差异。
中国北京油鸡和引进白来航蛋鸡免疫性状的比较
吴春梅;赵桂苹;文杰;陈继兰;郑麦青;陈国宏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2):  1383-1388.  doi:
摘要 ( 1358 )   HTML( )    PDF (379KB) ( 8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取同期孵化出雏的中国地方鸡种北京油鸡(Beijng-You Chicken,BYC)和引进蛋鸡品种白来航鸡(White Leghorn, WL)各250只母雏,在相同饲养条件和免疫程序下饲养,测定和对比异嗜性粒细胞(Heterophil)数量、淋巴细胞(Lymphocyte)数量和异嗜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Heterophil/Lymphocyte,H/L)、白细胞总数(Blood white cell count,BWCC)、绵羊红细胞(Sheep blood red cell,SRBC)免疫抗体滴度和不同日龄的禽流感(Avian Influenze, AI)、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 ND)的免疫抗体滴度等免疫性状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①北京油鸡的H/L值为0.36±0.21,白来航蛋鸡为0.52±0.51,二者呈极显著差异 (P<0.001);北京油鸡的白细胞总数明显高于白来航蛋鸡(P<0.001);②SRBC抗体滴度在两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③14、28日龄两次免疫禽流感疫苗(H5N1毒株)后,在免疫后21、41、71、105天的4个测定日中,两个品种的禽流感免疫抗体滴度值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北京油鸡在4个测定日龄的AI免疫滴度值都均高于白来航蛋鸡,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④同期免疫新城疫疫苗(LaSota 毒株),在免疫后21、41、71和105天测定ND抗体滴度,北京油鸡在免疫后21天时达到最高,之后随日龄的增长而呈逐渐降低趋势;白来航蛋鸡在免疫后41天时抗体滴度水平达到最高,以后随日龄增长而下降。4个测定日龄的ND滴度水平北京油鸡均高于白来航蛋鸡。该研究结果初步显示,中国地方鸡种北京油鸡和引进白来航蛋鸡品种的免疫性状具有明显的遗传差异,北京油鸡的综合免疫性能和抗应激能力优于白来航蛋鸡。
猪前脂肪细胞为核供体生产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转基因克隆胚胎
潘登科;万荣;刘吉;牟玉莲;张莉;李奎;冯书堂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2):  1389-1393.  doi:
摘要 ( 1416 )   HTML( )    PDF (866KB) ( 6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离培养了成年猪前脂肪原代细胞,并对前脂肪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进行诱导分化,油红O染色法鉴定了脂肪细胞。利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质粒pEGFP-N1转染前脂肪细胞,经过G418筛选获得了阳性细胞株。然后分别以前脂肪细胞、转绿色荧光蛋白(GFP)前脂肪细胞及胎儿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进行体细胞核移植,结果表明:前脂肪细胞(8.8%)和胎儿成纤维细胞(8.3%)的囊胚发育率无显差异著(P > 0.05);与前脂肪细胞相比,转基因前脂肪细胞的囊胚发育率降低,但差异不显著(3.7% vs. 8.8%,P > 0.05)。前脂肪细胞为核供体生产转基因克隆胚胎,能够获得转基因囊胚。虽然囊胚发育率不高, 但为生产脂肪细胞转基因克隆猪奠定了基础。
生物添加剂和含水率对紫花苜蓿和猫尾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庄益芬;安宅一夫;张文昌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2):  1394-1400.  doi:
摘要 ( 1453 )   HTML( )    PDF (484KB) ( 7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紫花苜蓿绿汁发酵液(AFGJ)、猫尾草绿汁发酵液(TFGJ)、乳酸菌制剂(LAB)、纤维素酶(CEL)及LAB+CEL(MIX)对紫花苜蓿和猫尾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用紫花苜蓿和猫尾草各2种含水率(高、低)的原料制作了青贮。每个处理设2次重复,常温下贮存50 d,开封后测定青贮的发酵品质。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剂对紫花苜蓿和猫尾草青贮的发酵品质有显著影响(P<0.05),除AFGJ和TFGJ高含水率紫花苜蓿青贮外,各种添加剂均不同程度地改善了高、低含水率紫花苜蓿和猫尾草青贮的发酵品质;含水率对紫花苜蓿和猫尾草青贮的发酵品质有显著影响(P<0.05),2种牧草均是低含水率优于高含水率青贮的发酵品质;添加剂和含水率对青贮的发酵品质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综合各项指标,在高、低含水率紫花苜蓿青贮中均以添加MIX效果最好;在高含水率猫尾草青贮中,添加TFGJ和AFGJ效果相近且优于其他添加剂;在低含水率猫尾草青贮中添加AFGJ、TFGJ、LAB和MIX效果相近,且优于添加CEL。结果表明,适当降低原料含水率并选择适宜的添加剂可调制优质青贮。
菊粉体外培养猪鲜粪对其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顾宪红;张名涛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2):  1401-1404.  doi:
摘要 ( 625 )   HTML( )    PDF (324KB) ( 6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体外培养法探讨菊粉对猪鲜粪培养物pH和其中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设计0、1、2、4、6和8 g/L 6个菊粉水平分别进行体外厌氧培养生长猪鲜粪,24 h后测定培养基pH、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总细菌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菊粉添加水平的增加,培养物pH和大肠杆菌数直线下降(P<0.001),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以及总细菌数则直线上升(P<0.01或P=0.059)。提示菊粉可促进猪鲜粪培养物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增殖,抑制大肠杆菌的滋长,从而使总细菌数增加,pH下降,并具有剂量应答关系。
分泌型和非分泌型表达猪细小病毒VP2蛋白的重组乳酸菌经口免疫小鼠的效果分析
徐义刚;唐丽杰;崔丽春;赵丽丽;李一经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2):  1405-1409.  doi:
摘要 ( 705 )   HTML( )    PDF (590KB) ( 7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比分析在不同细胞部位表达猪细小病毒(PPV)主要免疫保护性抗原VP2蛋白的重组干酪乳杆菌系统作为口服疫苗的免疫效果。将构建的细胞表面表达和分泌表达猪细小病毒VP2蛋白的重组干酪乳杆菌分别经口免疫BALB/c小鼠,免疫分3次进行,时间间隔为2周,每次连续接种3 d,每只小鼠每次接种100 μL 1010CFU/mL的菌量,对照组小鼠接种相同剂量的PBS。初免后不同时间收集免疫小鼠粪便及肠黏液样本测定小鼠产生抗PPV的特异性sIgA抗体水平,采集小鼠血液样本测定其血清中抗PPV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间接ELISA检测结果表明,两种表达系统均能诱导小鼠产生黏膜及系统免疫应答,分泌型的重组菌系统免疫小鼠诱导机体产生的抗PPV的特异性sIgA和IgG抗体水平高于细胞表面表达型的重组菌系统的免疫效果,表明分泌型的重组乳酸菌作为活菌疫苗具有更好的免疫性。
表达H1N1、H3N2猪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质粒在小鼠的免疫效力
胡永浩;包世俊;赵有淑;温峰琴;姚学萍;杨焕良;陈化兰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2):  1410-1413.  doi:
摘要 ( 867 )   HTML( )    PDF (339KB) ( 6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已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I-H1-HA、pCAGGS-H1-HA、pCI-H3-HA和pCAGGS-H3-HA作为DNA疫苗,利用BALB/c小鼠进行免疫保护试验,通过测定不同免疫期HI抗体滴度、分析攻毒后BALB/c小鼠体重变化及肺脏病毒含量,评价DNA疫苗的免疫效力。结果表明:构建的DNA疫苗均可诱导小鼠产生免疫力;BALB/c小鼠体重变化统计学分析显示,免疫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pCAGGS表达载体构建的DNA疫苗免疫效果优于pCI表达载体构建的DNA疫苗(P<0.05)。
5匹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MHC-I类分子的差异分析
马建;郭巍;沈楠;孔宪刚;沈荣显;周建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07, 38(12):  1414-1420.  doi:
摘要 ( 1572 )   HTML( )    PDF (2329KB) ( 5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RT-PCR方法,扩增了用于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 EIAV)减毒疫苗株CTL表位研究的5匹马的编码经典MHC-I类分子的大部分基因,具体包括编码肽结合区大部分区域、α3区、穿膜区及胞浆区蛋白的基因,并进行了PCR产物的克隆和测序。试验马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的总RNA提取物经RT-PCR扩增,并将所得产物进行T-A克隆。从每匹马的所有克隆中,分别随机挑取鉴定为阳性重组质粒的21~23个克隆用于测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匹试验马匹各自具有3~5个等位基因,由于MHC-I分子等位基因表达的共显性特征,可以推测马的基因组内可能存在2~3个基因座对应于这些等位基因,这与国外已有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另外,不同马匹PBMC表达的MHC-I类分子的差别水平不一致。除了6号与7号和10号马之间MHC-I类分子的差异较大,无相同或高度相近的经典MHC-I类分子序列外,各马匹间均表达具有1个或1 个以上的相同或高度同源的对应经典的MHC-I类分子的mRNA。以上研究结果既可作为正在开展的EIAV减毒疫苗株CTL表位研究的基础性、支持性数据,又可进一步丰富国内马的经典MHC-I分子多态性方面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