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40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09-12-24
遗传繁育
神经肽Y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的关系
张宝云;储明星;王凭青;方丽;狄冉;冯涛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12):  1705-1711.  doi:
摘要 ( 676 )   HTML( )    PDF (903KB) ( 5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阐明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的关系,为绵羊多羔性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采用 PCRSSCP 技术检测NPY基因全部3个外显子在小尾寒羊、湖羊、特克塞尔和多赛特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该基因对小尾寒羊多羔性的影响。仅引物P1扩增片段存在多态性,在小尾寒羊中检测到5种基因型,在湖羊和多赛特羊中检测到3种基因型,而在特克塞尔羊中仅检测到1种基因型;测序分析显示,在小尾寒羊中存在CR、TR和TW 3种等位基因,在湖羊和多赛特羊中存在CR和TR 2种等位基因,而在特克塞尔中仅存在CR 1种等位基因。TR与CR相比在绵羊NPY基因编码区第93 bp处发生了1个C→T的单碱基突变;TW与CR相比除发生C93T的单碱基突变外,还在130和131 bp发生了GA→AT的双碱基突变,该突变引起绵羊NPY成熟肽第16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变为异亮氨酸。对于多态位点C/T,小尾寒羊3种基因型之间产羔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于多态位点GA/AT,RW型小尾寒羊产羔数平均比RR型的多0.56只(P<0.05)。在小尾寒羊5种复合基因型中,TTRW和CTRW型小尾寒羊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TTRR、CTRR和CCRR型小尾寒羊产羔数差异也不显著(P>0.05);TTRW和CTRW型小尾寒羊产羔数均显著高于其余3种基因型(P<0.05)。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NPY基因GA/AT突变位点的W等位基因是提高绵羊产羔数的1个潜在有效的DNA标记。
小尾寒羊CIB1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原核表达
于艳;王楚端;李宏滨;魏彩虹;孙丹;陆建;刘开东;吕雁飞;杜立新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12):  1712-1717.  doi:
摘要 ( 759 )   HTML( )    PDF (916KB) ( 6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克隆小尾寒羊钙粘和蛋白1(Calcium and integrin binding protein 1, CIB1)基因cDNA全长,并在原核载体中表达。参照已发表的CIB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法,从小尾寒羊睾丸组织中扩增获得CIB1基因全长cDNA。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并进行测序分析。将该基因编码区重组于融合表达质粒pET32a中,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CIB1)。将其转化到BL21(DE3)pLysS 宿主菌中,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结果表明,克隆的CIB1基因cDNA与GenBank上登录的牛、猪、猕猴、人、小鼠、大鼠、黑猩猩等动物该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达90%以上,编码氨基酸的同源性在93%以上,并且该序列包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大小为576 bp。实现了高效特异性融合表达,表达产物的分子质量约为38 ku。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CIB1蛋白功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血清对猪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聚脂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刘海峰;李学伟;王滔;张煦;帅素容;李明洲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12):  1718-1726.  doi:
摘要 ( 765 )   HTML( )    PDF (964KB) ( 5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血清对猪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筛选更优的诱导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猪皮下前脂肪细胞,用含50 nmol·L1胰岛素、100 nmol·L1地塞米松、0.25 mmol·L1 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100 nmol·L1罗格列酮及添加(对照组) 或不添加(试验组)10% FBS的分化培养液1和2对前脂肪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借助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细胞分化过程中聚脂相关基因PPARα、C/EBPα、FASN、ACOX1、GPAT和ENPP2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血清对PPARγ和FABP4两基因的表达有极显著的上调作用(P<0.01),而对其他6个基因的表达有极显著的下调作用(P<0.01)。试验组中FASN、GPAT和ACOX1 3个基因诱导分化各时间点的综合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间均达到极显著相关(P<0.01)。试验组中PPARα、PPARγ、C/EBPα和ACOX1 4个基因的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和β氧化均在发生,细胞内脂肪含量积聚的快慢取决于2个途径力量的对比;PPARα、PPARγ、C/EBPα和ACOX1 4个基因间存在极强的协同表达现象;在细胞内脂肪积聚快慢上,含血清的分化培养液1要优于不含血清的分化培养液2。
猪TIMP-2基因克隆、序列特征和表达分析
黄宏刚;肖邦;任红艳;唐中林;杨述林;崔文涛;牟玉莲;储明星;李奎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12):  1727-1734.  doi:
摘要 ( 733 )   HTML( )    PDF (8898KB) ( 7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分析了五指山试验用小型猪TIMP2基因的分子特性和可能的生物学功能。将人TIMP2 mRNA全长序列在猪ESTs数据库中检索获得同源性较高的ESTs,用电子克隆结合RTPCR方法克隆获得包含完整CDS区的猪TIMP2基因cDNA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其核苷酸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分子结构特性,应用RTPCR研究该基因在猪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的特异表达情况。结果,猪TIMP2 cDNA序列全长790 bp,包括663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221个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蛋白质与人(97%)、大鼠(97%)、小鼠(97%)等物种TIMP2蛋白质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蛋白质序列预测分析发现,猪TIMP2氨基酸序列理论等电点(pI)为7.65,相对分子质量(MW)为24.5 ku,它包括27AA的前导序列和194AA的成熟肽段,其前导序列比其它物种多1个亮氨酸(Leu)。结构功能预测发现其具有1个在种间高度保守的NTR_TIMP结构域和N端VIRAK保守序列,序列中存在的12个半胱氨酸(Cys)可以形成6对二硫键结构。表达谱分析表明TIMP2 基因在猪的多个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量存在较大差异,在睾丸、垂体、胃、大肠、卵巢、子宫和90 d胚胎骨骼肌中高表达;而在心脏、小肠、脑、肝脏、 成年猪骨骼肌中表达量极低;在肾脏、胸腺、脾、甲状腺、33 d胚胎中中度表达。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发生组织发育和重构活动相对活跃的组织器官和时期表达水平较高,亦符合其固有生物学功能。
水牛体细胞核移植方法比较及激活前的时间间隔对全细胞胞质内注射法核移植效果的影响
杨素芳;陈自洪;;韦精卫;陆凤花;石德顺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12):  1735-1740.  doi:
摘要 ( 1036 )   HTML( )    PDF (932KB) ( 6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比较水牛2种体细胞核移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SCNT)方法的效果以及激活前的时间间隔对全细胞胞质内注射法(WholeCell Intracytoplasmic Microinjection, WCICSI)核移植效果的影响。采用水牛胎儿成纤维细胞作为供核,比较了透明带下注核法(Perivitelline Microinjection, PM)和WCICSI核移植效果。另外,试验了不同类型的供体细胞进行全细胞胞质内注射后与激活前的受体胞质的最适宜作用时间。结果,WCICSI构建核移植重构胚的成功率显著高于PM(87.1% vs 81.1%, P<0.05),虽然其重构胚的分裂率极显著低于PM(49.5% vs 71.8%, P<0.01),但囊胚率、核移植的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卵丘细胞和胎儿成纤维细胞在注射后3 h激活,重构胚的囊胚发育率最高;颗粒细胞注射后与激活前的最佳时间间隔可在1.5~3 h,但3 h是最佳的作用时间。结果表明,(1)WCICSI可用于水牛体细胞核移植的研究;(2)水牛胞质内注射供体细胞后3 h进行激活,核移植重构胚的发育效果最好。
驼Bclaf1基因cDNA部分序列的克隆及组织表达特征分析
栗艳;董常生;贺俊平;李鹏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12):  1741-1746.  doi:
摘要 ( 706 )   HTML( )    PDF (3147KB) ( 5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获得羊驼Bclaf1基因cDNA序列,研究该基因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特征。本研究对已构建的羊驼皮肤cDNA文库进行筛选和ESTs分析,并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对Bclaf1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进行组织定位。结果,羊驼Bclaf1基因与褐鼠、小鼠、狗、人和黑猩猩Bclaf1基因相应cDNA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100%、929%、860%、811%和77.9%。Bclaf1在幼年羊驼毛囊中没有阳性细胞,在成年羊驼、白色和棕色羊驼毛囊的外根鞘处集中表达;根据光密度值分析得Bclaf1在不同毛色羊驼毛囊中的表达差异显著。结果表明,Bclaf1基因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和定位随年龄和毛色而变化。
动物营养
缓释复合酸化剂对断奶仔猪消化道酸度及肠道功能的影响
晏家友;贾刚;王康宁;王立志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12):  1747-1754.  doi:
摘要 ( 1210 )   HTML( )    PDF (2065KB) ( 9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选用28日龄断奶、平均体质量(7.00±0.10) kg的长白猪(♂)×大白猪(♀)二元杂交仔猪64头,按单因素试验设计原则,研究在玉米-豆粕-膨化大豆型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类型(包被与未包被)复合酸化剂对断奶仔猪胃肠道酸度、生产性能、肠组织形态、消化酶活性、肠道微生物菌群及肠黏膜抗体SIgA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公母各半),饲养试验时间为35 d。结果表明,微胶囊型缓释复合酸化剂可以极显著降低断奶仔猪胃和小肠pH(P<0.01);极显著提高空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比值(P<0.01);断奶前期,显著提高小肠蔗糖酶和乳糖酶活性(P<0.05);断奶后期,极显著提高仔猪盲肠和结肠中乳酸杆菌数量、降低大肠杆菌数量(P<0.01);微胶囊型缓释复合酸化剂还有增加仔猪肠黏膜抗体SIgA分泌量的趋势(P>005)。结果提示,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微胶囊型缓释复合酸化剂,可以通过降低肠道pH,优化肠道微生物区系,改善肠组织形态和功能,从而提高断奶仔猪肠道的消化力和适应性,并促进仔猪生长。
亚麻油对育肥猪肉品质及脂肪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蔡传江;;车向荣;赵克斌;王立贤;颜华;程笃学;武晶;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12):  1755-1760.  doi:
摘要 ( 723 )   HTML( )    PDF (715KB) ( 9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添加亚麻油(linseed oil, LO)对育肥猪胴体指标、肉质及脂肪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用平均体质量为63 kg左右的健康大白猪84头(其中21头阉公猪),按体质量相近、性别比例一致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7头猪(1或2头阉公猪)。3个处理日粮为玉米-豆粕型日粮,分别添加0%、15%和3.0% LO,饲养试验时间为5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LO对猪胴体和肉品质指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日粮中添加LO显著提高皮下脂肪的α亚麻酸(ALA) (P<0.01)、EPA(P<0.01)、DPA(P<005)含量,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P<0.05)和n3PUFA(P<0.01)总含量, 同时显著降低花生四烯酸(P<0.01)和二十二碳四烯酸(P<0.01)含量,而对n6PUFA总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猪不但可以直接沉积α亚麻酸,而且能将其进行进一步延长和脱饱和;饲料中添加1.5% LO可将猪皮下脂肪n6n3PUFA比值降至4.11,接近人类健康饮食推荐水平,而日粮中添加3.0% LO则能降低皮下脂肪n6n3PUFA比值至251,大大增加了猪脂肪组织的保健价值。
十二指肠大豆小肽梯度灌注对山羊乳腺氨基酸吸收与氨肽酶N基因表达的影响
刘辉;;王玲;;李胜利;王立斌;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12):  1761-1768.  doi:
摘要 ( 1023 )   HTML( )    PDF (515KB) ( 5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乳腺对不同水平大豆小肽的吸收利用情况。试验选用8只带有十二指肠瘘管和颈动脉、乳静脉血插管的泌乳奶山羊(体质量38 kg±2 kg),采用交叉设计,分别向十二指肠灌注大豆小肽0、60、120和180 g·d1,连续灌注14 d。结果表明:通过小肽的灌注,(1)提高了乳蛋白产量与乳蛋白含量,而且乳蛋白产量显著提高(P<0.05)。乳脂产量与乳脂含量随着灌注量的升高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2)乳腺血浆流量有轻微的提高,但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血浆流量/产奶量出现下降,但只有120 g·d1灌注组下降显著(P<0.05)。(3)与对照组相比,大部分游离氨基酸在60和120 g·d1灌注组吸收量增加,而在180 g·d1灌注组出现下降趋势。除了PBIle,大豆小肽的灌注增加了所有肽结合必需氨基酸的乳腺吸收。但PBVal、 PBLeu、PBPhe、PBThr、PBMet和 PBLys均在120 g·d1灌注组吸收率最高。非必需氨基酸中,小肽的灌注提高了PBSer、PBTyr、PBPro 的吸收(P<0.05),而PBGly的吸收却出现了下降 (P>0.05)。(4)除了Lys,处理组中所有必需氨基酸的乳中分泌量都高于对照组,从0~120 g·d1试验组,这些氨基酸乳中分泌量随着小肽灌注量的升高而呈增加趋势(P<0.05);在180 g·d1灌注组,大部分必需氨基酸的分泌量增加不显著(P>0.05),且低于120 g·d1灌注组。(5)小肽的灌注明显促进了APN基因的表达。灌注60、120和180 g·d1小肽后,氨肽酶N(APN)的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13.55、18.69和10.01倍。结论:乳腺组织能够吸收动脉血液中的小肽,大豆小肽的灌注提高了乳蛋白产量显示乳腺组织可以将吸收的小肽用于乳蛋白的合成。但当乳腺所需的氨基酸达到饱和以后,再增加氨基酸的浓度会出现吸收抑制。APN表达变化与乳腺小肽吸收增加相一致,这可能因为APN是调控小肽乳腺吸收利用的主要酶类之一。
蒸汽压片玉米对奶牛生产性能和氮磷排放影响的研究
陈涛;高艳霞;曹玉凤;李建国;李卫军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12):  1769-1775.  doi:
摘要 ( 1007 )   HTML( )    PDF (715KB) ( 7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蒸汽压片玉米对泌乳早期中国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和氮磷排放的影响。试验采用4×4重复拉丁方设计。将8头泌乳早期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2头。4种日粮处理中蒸汽压片玉米含量分别为精料的0、10%、20%和30%。试验分4期,每期28 d。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蒸汽压片玉米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饲料转化率(奶料比)(P<0.05);显著提高了奶牛产奶量,其中20%与30%组的4%标准奶产量(FCM)产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78和2.87 kg·d1 (P<0.01)。对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乳蛋白、乳糖、乳非脂固形物含量呈增加趋势;对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中添加蒸汽压片玉米显著降低了乳尿素氮水平(P<0.05)。试验组奶牛氮排放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4.23%(P>0.05)、9.37%(P<0.05)和10.29%(P<0.05),磷排放量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1.93%(P>0.05)、2.59%(P>0.05)和5.19%(P>0.05)。因此,饲喂蒸汽压片玉米能够有效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降低氮磷的排放。
预防兽医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皮肤源树突状细胞炎性反应能力的变化
王振生;聂晓华;李焕荣;孙英健;隋丽华;崔德凤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12):  1776-1781.  doi:
摘要 ( 655 )   HTML( )    PDF (987KB) ( 6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PCV2 B1株经鼻腔接种40日龄SPF仔猪,于接种后3、7、14 d宰杀,收集皮肤源树突状细胞(DC)。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感染仔猪皮肤源DC的IL10、TNFα、IFNα、IL8、趋化因子受体1(CCR1)、CCR5在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IFNα在接种后3 d(3DPI)显著下调(P<0.05),TNFα、IL10在7DPI时显著上调(P<0.05);趋化因子IL8在3、7、14 DPI时均下调,差异接近显著;MCP1在感染后3、14DPI下调,7DPI均上调,但不显著;MIP1β在3、7DPI明显上调,14DPI恢复正常;趋化因子受体CCR1、CCR5在3、7和14DPI均上调,且7DPI显著上调(P<0.05)。以上结果表明PCV2在感染早期可抑制DC炎性反应的能力,免疫应答失调,影响了动物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发挥。
2008年江苏地区基因Ⅶd亚型新城疫病毒遗传变异分析
吴双;黄伟平;王伟伟;胡顺林;王晓泉;刘秀梵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12):  1782-1787.  doi:
摘要 ( 686 )   HTML( )    PDF (996KB) ( 6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基因Ⅶd亚型新城疫病毒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 的分子流行病学及遗传变异规律,作者对2008年分离自江苏地区16株具有一定代表性NDV分离株的F和HN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根据F基因和HN基因序列绘制的2个遗传进化树基本一致,表明分离株中不存在囊膜糖蛋白基因发生重组的NDV;同时,HN蛋白线性表位发生E347K突变的变异株的分离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基因Ⅶd亚型变异株的出现应引起相关领域从业者们的高度重视。
基于重组猪囊虫18 ku抗原的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吴国华;郑亚东;贾万忠;张少华;景志忠;骆学农;刘石泉;才学鹏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12):  1788-1793.  doi:
摘要 ( 717 )   HTML( )    PDF (817KB) ( 6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猪囊尾蚴中克隆到18 ku蛋白基因,将扩增产物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后测序分析。将目的基因亚克隆至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GEXCE18,经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诱导表达,用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达产物。表达的目的蛋白纯化后作抗原建立检测猪囊虫抗体的重组蛋白间接ELISA方法。结果表明,18 ku 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表达产物约为35 ku的融合蛋白,并能被猪囊虫感染血清识别。经薄层扫描分析,表达量占菌体蛋白总量的28%。与商品化ELISA试剂盒平行检测178份阳性血清样品,二者的符合率为 98.83%,说明建立的重组蛋白ELISA方法可用于猪囊虫病的诊断。
表达黄色荧光蛋白和乙胺嘧啶抗性基因的转基因柔嫩艾美耳球虫的发育和致病性分析
闫文朝;王天奇;索勋;韩利方;丁轲;董发明;张龙现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12):  1794-1798.  doi:
摘要 ( 698 )   HTML( )    PDF (923KB) ( 6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外源基因表达对转基因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对转基因球虫(TE1)和BJ株(野生强毒)的发育和致病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BJ株,转基因球虫TE1株繁殖力下降约4倍,低剂量感染时致病性下降明显,但是高剂量感染时依然保持较强的致病性。另外,在荧光显微镜下发现,TE1有滋养体、第一代裂殖体/裂殖子、第二代裂殖体/裂殖子和大小配子体等内生发育虫体。孢子化卵囊内4个孢子囊并非全部表达黄色荧光蛋白。这些结果说明黄色荧光蛋白和乙胺嘧啶抗性基因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转基因柔嫩艾美耳球虫致病性和繁殖力。在柔嫩艾美耳球虫合子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同源或异源染色体重组现象。
基础兽医
羊驼睾丸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定位
贺俊平;姜俊兵;董常生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12):  1799-1804.  doi:
摘要 ( 693 )   HTML( )    PDF (1502KB) ( 7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观察羊驼睾丸的出生后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中的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Caspase3的定位。取材新生、12月龄和24月龄羊驼的睾丸,用TUNEL法检测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的细胞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Caspase3在羊驼出生后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中的定位。结果显示在新生羊驼睾丸未检测到TUNEL阳性细胞,Caspase3和Bcl2表达于间质细胞,提示在新生期凋亡蛋白参与间质细胞凋亡的调节,为曲精小管的发育提供空间;12月龄羊驼睾丸TUNEL阳性细胞定位于曲精小管中央部分,Caspase3和 Bcl2定位于间质细胞和曲精小管中央生殖细胞,提示在青春期(12月龄)羊驼睾丸,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参与曲精小管管腔形成的调节;24月龄羊驼睾丸TUNEL阳性细胞定位于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Caspase3和 Bcl2定位于间质细胞和各个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Caspase3阳性细胞在精原细胞最高,向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逐渐减少,Bcl2在精原细胞弱阳性表达,在血睾屏障以内的曲精小管近腔室部分呈弥散性强阳性表达,提示在性成熟(24月龄)羊驼睾丸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凋亡主要发生于精原细胞和早期精母细胞,Bcl2可能抑制精母细胞之后生殖细胞的凋亡。结果提示在羊驼睾丸出生后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凋亡蛋白Caspase3和Bcl2参与羊驼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凋亡的调节。
临床兽医
不同来源日粮铜水平对肉鸡肝线粒体H2O2生成变化的研究
曹华斌;苏荣胜;郭剑英;潘家强;李英;唐兆新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12):  1805-1811.  doi:
摘要 ( 1013 )   HTML( )    PDF (720KB) ( 5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来源日粮铜水平对肉鸡肝线粒体H2O2生成变化的影响。选用硫酸铜、蛋氨酸铜作为源铜,每种源铜均设4个浓度梯度。288只1日龄科宝商品代肉鸡随机分为8组,每组36只,分别喂以对照日粮(Cu 11 mg·kg1,Ⅰ组)和高铜日粮(Cu 110 mg·kg1,Ⅱ组;Cu 220 mg·kg1,Ⅲ组;Cu 330 mg·kg1,Ⅳ组)60 d,并于12、36和60日龄取样,观察肉鸡肝线粒体H2O2生成速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种来源的高铜Ⅱ组、Ⅲ组和Ⅳ组肉鸡肝线粒体H2O2生成速率显著加快(P<0.05或P<0.01);试验第36和60天时,蛋氨酸铜各组肉鸡肝线粒体过氧化氢生成速率均高于相应的硫酸铜各组(P<0.05或P<0.01),并且,高铜日粮饲喂的肉鸡肝线粒体H2O2生成部位主要集中在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Ⅳ。结果表明:高铜日粮可诱导肝脏的氧化应激损伤;同剂量的有机铜螯合物比无机铜更易加快肝脏线粒体H2O2生成速率,并可推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Ⅳ是机体在高铜刺激下攻击的靶部位之一。
研究简报
日粮硒0.2 mg·kg1水平对鸡肝组织中GPx活性影响的Meta分析
王晓龙;朱东泽;许凯;魏营;杨传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12):  1812-1816.  doi:
摘要 ( 653 )   HTML( )    PDF (839KB) ( 5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整合前人的研究,进行综合判断,从循证医学角度对硒与GPx关系进行再认识。本研究通过检索多个数据库及相关资源,利用Meta分析的统计方法,将前人具有共同研究目的相互独立的多个研究结果合并、定量分析, 剖析各研究间的差异特征。Meta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与试验组之间鸡肝组织GPx活性差异显著(P<001),硒与GPx活性正相关。但Meta分析结果同时也指出,过去的研究中存在夸大或低估硒对GPx活性作用的事实,本研究中在日粮硒0.2 mg·kg1水平时,试验组鸡肝组织GPx活性比对照组提高26.79 μg·mg1左右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经典研究方法在鉴别硒与GPx关系方面所得出的结果总的倾向是可信的,但是具体到相关程度的研究则显得不够精确,甚至相互矛盾,这种历史现象也正反映了Meta分析的必要性,也与Meta分析在当今国际兽医学发展中的未来前景符合。
紫杉醇预处理对猪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的影响
王磊;;杨山亭;;戴建军;吴彩凤;张廷宇;张德福;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12):  1817-1822.  doi:
摘要 ( 680 )   HTML( )    PDF (803KB) ( 5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提高猪成熟卵母细胞细胞玻璃化冷冻效果。本试验拟添加紫杉醇,比较其对冷冻环冷冻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使用1.0 μmol·L1紫杉醇预处理卵母细胞,冷冻后其形态完整率(89.93%)和FDA染色存活率(83.33%)都显著高于未处理组的79.12%和70.97%(P<0.05),继续提高紫杉醇浓度则表现为对卵母细胞的毒副作用。在不同预处理时间上,预处理30 min组冷冻后卵母细胞形态完整率和FDA染色存活率最高,分别达到90.21%和84.13%。预处理浓度1.0 μmol·L1,30 min是比较合适的处理方法;紫杉醇、细胞松弛素B(CB)或两者联合添加能显著提高猪成熟卵母细胞的玻璃化冷冻的效果(P<0.05),但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
猪乳腺细胞分离培养及EGFP基因转化
郑月茂;贺小英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12):  1823-1825.  doi:
摘要 ( 688 )   HTML( )    PDF (780KB) ( 6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从猪乳腺组织中分离得到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并将EGFP基因导入这些细胞。利用乳腺细胞培养体系从成年猪乳腺组织中分离培养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并利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技术将EGFP基因导入这些细胞。结果,从成年猪乳腺组织中成功分离培养出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获得转EGFP基因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呈短梭形或多角形,细胞之间紧密相靠,互相衔接,连接成片;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仁2~4枚,比较明显。成纤维细胞呈长梭形。结果表明,可以从猪乳腺组织中分离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EGFP可以在这些细胞中表达。
以合成肽为抗原检测O型口蹄疫病毒抗体ELISA方法的建立和评价
杨苏珍;杨继飞;鲍登克;刘庆堂;罗俊;樊剑鸣;李学伍;邓瑞广;张改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12):  1826-1830.  doi:
摘要 ( 708 )   HTML( )    PDF (798KB) ( 7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者以固相法合成特异性FMDV主要保护性抗原VP1上的表位肽,将其与载体蛋白BSA偶联,作为包被抗原,制备检测抗O型口蹄疫病毒(FMDV)抗体的ELISA试剂盒,并对该试剂盒进行方法考核。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敏感性为95.12%,特异性为100%。检测199份血清标本,与UBI FMD VP1 试剂盒的符合率达到98.49%,与液相阻断ELISA试剂盒的符合率达到96.98%。该多肽ELISA试剂盒特异、敏感、稳定、操作简便,可用来监控口蹄疫抗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