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4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9-03-24
遗传繁育
47个亚、欧、美洲野生、地方和培育猪群的AFLP多态性及群体遗传关系研究
高军;任军;Ken Siggens;艾华水;Gary Evens;黄路生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3):  285-290.  doi:
摘要 ( 1355 )   HTML( )    PDF (1779KB) ( 5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双色荧光标记技术,检测21个中国地方猪类群、19个欧美商业猪类群、5个亚欧美野猪类群、1个中国培育猪种、1个杜洛克×中国野猪杂种群体总共47个类群基因组DNA池的AFLP多态性,22种引物组合产生312个AFLP多态标记。根据多态标记信息,计算47个类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并构建UPMGA聚类关系图。结果表明,中国地方猪、中国野猪与欧美商业猪群、欧美野猪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提示中国地方猪起源于亚洲野猪,而欧美商业猪种由欧美野猪驯化而来。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白猪不同类群间的遗传相似性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南昌白猪与大白猪、PIC L95系与太湖猪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真实反映了其育成历史。嘉兴黑猪与梅山猪、冠朝猪、藤田花猪、上犹花猪和万安花猪等地方猪群遗传关系的研究结果与其形态学、地理分布和现行分类情况相一致,认为AFLP技术是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学研究的一项有效的技术手段。
8个猪种ESR和FSHβ基因合并基因型与繁殖性状关系的研究
刘婵娟;曾勇庆;魏述东;唐辉;樊新忠;孙延晓;陈其美;李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3):  291-295.  doi:
摘要 ( 1447 )   HTML( )    PDF (492KB) ( 7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测序和PCR-SSCP方法,对莱芜猪、鲁莱黑猪、里岔黑猪、鲁烟白猪、新沂蒙黑猪5个山东地方/培育猪种和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3个引进猪种共8个猪种323头繁殖母猪进行ESR和FSHβ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这2个基因座的合并基因型对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基因位点在8个猪种的测定群体中均存在多态性,但山东地方/培育猪种与引进猪种间在合并基因型频率上存在较大差异。遗传效应分析表明,合并基因型对初产和经产胎次的产仔数影响显著(P<0.05),优势合并基因型BBBB的母猪比AAAA合并基因型母猪的初产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分别多2.54和2.65头/胎,经产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分别多2.29和2.35头/胎,并且合并基因型对产仔性状的遗传效应并非各基因型效应的简单相加。
五指山小型猪近交系微卫星等位基因遗传规律的研究
李凯;牟玉莲;韩建林;杨述林;刘岚;员新旭;郭勇;冯书堂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3):  296-302.  doi:
摘要 ( 767 )   HTML( )    PDF (796KB) ( 7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14对微卫星DNA引物,以五指山小型猪(Wuzhishan Miniature pig,WZSP)F13~F18世代的3个近交家系为研究对象,通过估算基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等位基因数(N)等参数,对其遗传变异规律进行探讨,寻找其遗传稳定性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14个微卫星基因座上共检测到38个等位基因,总群体的平均H为0.42、平均PIC为0.37、平均N为2.71个;3个家系的平均H分别为0.41、0.45和0.42,平均N分别为2.36、2.29和2.50;F13~F18世代的平均H分别为0.31、0.42、0.36、0.41、0.37和0.20,平均N分别为2.21、2.57、2.43、2.57、2.36和1.64; Sw71、Sw510和Sw2409 3个基因座在WZSP 3个近交家系的13世代时已经完全纯合,而Sw205、Sw874和Sw936等基因座在这3个近交家系的6个世代中仍未能纯合。研究结论:初步揭示了WZSP近交家系中14个微卫星基因座上等位基因的变化规律;最重要的发现是有少数几个基因座,如Sw874和Sw936等一直处于出乎预料的高度杂合状态,这可能与WZSP近交家系的种质特异性有关,推测与这些基因座处于同一连锁群的某些功能基因在维持极高近交水平下WZSP的基本生存能力中起着关键作用。
奶牛PRL基因CRS-PCR多态性与产奶性状的关联分析
王丽娟;李秋玲;王长法;王洪梅;李建斌;侯明海;高运东;仲跻峰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3):  303-308.  doi:
摘要 ( 816 )   HTML( )    PDF (972KB) ( 6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CRS-RFLP技术对中国荷斯坦牛PRL基因第4外显子C8377G位点及第4内含子T8510C位点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最小二乘分析表明:在8377位点GG基因型个体产奶量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GC基因型个体乳蛋白率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在8510位点CC基因型个体产奶量最小二乘均值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
STAT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褚敏;昝林森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3):  309-314.  doi:
摘要 ( 778 )   HTML( )    PDF (612KB) ( 5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199头中国荷斯坦奶牛STAT1基因内含子11、19、25及3′UTR 4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将其与3个胎次的产奶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内含子11和3′UTR 2个位点发现多态性,在内含子11中发现2个单核苷酸连锁突变,分别为28739碱基处发生的G→A转换,28873碱基处发生的G→C颠换;在3′UTR 141930碱基处发现C→T突变。利用最小二乘分析研究3个位点不同基因型对中国荷斯坦奶牛3个胎次305天产奶量,乳脂率及乳蛋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内含子11中,BB基因型个体第一、二胎次乳蛋白率均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个体(P<0.05);3种基因型对各胎次产奶量及乳脂率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呈现出BB>AB>AA的趋势。在3′UTR中, CC、CT基因型个体的第一、二胎次产奶量均显著高于TT基因型个体(P<0.05);CC基因型个体的第一、三胎次乳蛋白率均显著高于TT基因型个体(P<0.05),3种基因型对3个胎次乳脂率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呈现出CC>CT>TT的趋势。
牛TG基因启动子区遗传变异与肉质和胴体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张路培;任红艳;甘乾福;李俊雅;李恒德;许尚忠;;高雪;陈金宝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3):  315-319.  doi:
摘要 ( 754 )   HTML( )    PDF (552KB) ( 5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8个肉牛品种为试验材料,扩增TG基因启动子区,测序后发现G82A和C422T 2个突变位点。利用SAS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将2个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牛胴体组成和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C422T位点与先前报道的大理石花纹等级无相关性,与其它胴体组成和肉质性状也未发现相关性。位于C422T位点上游的G82A位点与宰前活体质量和眼肌面积显著相关(P<0.05),GG为有利基因型,G等位基因为有利等位基因。因此,G82A可能是影响牛胴体性状的分子标记。
山羊Agouti基因第1内含子T128缺失在中国主要地方山羊品种中的变异
唐春娟;李祥龙;周荣艳;李兰会;冯付军;李东锋;王建涛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3):  320-326.  doi:
摘要 ( 1353 )   HTML( )    PDF (605KB) ( 6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Agouti基因在哺乳动物毛色形成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通过对山羊Agouti基因序列测定发现第1内含子T128缺失位点,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该位点在国内10个山羊品种中的多态性,并将其与毛色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T128位点存在2个等位基因A(不缺失)和B(缺失),产生3种基因型AA、AB和BB,其中AB基因型在白色山羊品种中占优势(76.14%),AA基因型在棕褐色山羊品种中频率较高(77.41%),BB基因型是黑色山羊品种的优势基因型(87.92%),推测该位点可能在山羊毛色形成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T128缺失位点在10个山羊品种的平均期望杂合度仅为0.471 8,基因流为0.319 0,遗传分化系数为0.439 3,表明这10个山羊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中国地方鹅品种遗传变异及分化
陈宽维;宋卫涛;徐文娟;朱文奇;李慧芳;汤青萍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3):  327-332.  doi:
摘要 ( 769 )   HTML( )    PDF (413KB) ( 8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25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检测我国26个地方鹅品种1 560个个体,共检测到198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平均为7.92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07 0~5.795 5,平均3.066 2个。就全群而言,平均观察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68 6、0.457 7和0.564 0。对各个群体而言,观察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变异范围分别是0.535 1~0.754 7、0.383 1~0.604 9、0.324 0~0.538 0。群体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约有28%的遗传分化来自于群体间的变异。右江鹅与永康灰鹅之间的Reynolds遗传距离最大(0.522),基因流值最小(0.365),武冈铜鹅与豁眼鹅之间的Reynolds遗传距离最小(0.133),基因流值最大(1.763)。在Reynolds遗传距离的基础上做品种的NJ聚类图,26个地方鹅资源群体分为5个类群。研究结果为我国地方鹅种种质特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我国地方鹅品种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猪GPR54基因在下丘脑、垂体、卵巢发育性表达变化的研究
周春宝;汪劲能;陆艳凤;丁家桐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3):  333-337.  doi:
摘要 ( 798 )   HTML( )    PDF (426KB) ( 6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别随机选取处于初生、60日龄、120日龄、初情期、180日龄的苏姜猪母猪各4头,进行屠宰,采集下丘脑、垂体、卵巢,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以β-actin作内标,定量分析下丘脑、垂体、卵巢中GPR54 mRNA发育性变化。结果显示:苏姜猪GPR54 mRNA在下丘脑、垂体、卵巢组织内从初生到初情期表达量逐渐上升,初情期后呈下降趋势,初情期GPR54 mRNA表达丰度与初生、180日龄差异显著(P<0.05);在不同组织器官中,GPR54 mRNA表达丰度在卵巢中最高,下丘脑中表达丰度最低,下丘脑的表达丰度与垂体、卵巢中的表达丰度均差异显著(P<0.05)。
LHR基因在济宁青山羊发情周期不同阶段子宫中表达差异的研究
申颖;王慧;王树迎;王立芹;侯衍猛;黄丽波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3):  338-342.  doi:
摘要 ( 1253 )   HTML( )    PDF (631KB) ( 7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济宁青山羊子宫组织中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基因,获得一条286 bp的片段,以pGEM-TEasy vector为载体,转染大肠杆菌E.coli DH5α,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采用优化的半定量RT-PCR技术,以山羊GAPDH为分子内参,比较研究了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的济宁青山羊子宫组织中LHR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得到的片段为山羊LHR基因的部分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山羊LHR基因(AF379199)41-326 bp序列同源性高达100%。LHR mRNA在整个发情周期的子宫中都有表达。其中,发情期的表达水平最低(0.454±0.06),且与其它时期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随之在间情期升至最高值(0.705±0.09),尔后在发情前期降至(0.553±0.07)。这一研究结果为山羊的生殖内分泌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分子水平的数据。
动物营养
猪肠道钠氢交换载体(NHE3)mRNA表达的肠段特异性和发育性变化
邹仕庚;冯定远;黄志毅;李岩;吴同山;左建军;职爱民;董泽敏;张常明;刘清神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3):  343-348.  doi:
摘要 ( 693 )   HTML( )    PDF (690KB) ( 5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猪肠道钠氢交换载体(NHE3)mRNA表达的肠段特异性和发育模式,为NHE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遗传背景相同的1、7、26、30、60、90和150 d蓝塘和长白公猪各5头,测体质量后屠宰,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组织样品;以18S rRNA为内标基因,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HE3 mRNA在60 d长白猪表达的肠段特异性及其在蓝塘和长白猪肠道表达的发育模式。结果显示:长白猪肠道NHE3 mRNA的表达丰度为结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依次降低,且结肠显著高于空肠和回肠(P<0.05)。不同猪种NHE3 mRNA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表达模式相似;蓝塘和长白猪NHE3 mRNA的表达丰度分别在7和30 d(十二指肠)、7和26 d(空肠)达最高水平(P<0.05)。不同猪种结肠NHE3 mRNA的表达模式不同,分别与其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发育呈现不同的模式;蓝塘猪结肠NHE3 mRNA的表达丰度在26、90和150 d时显著低于长白猪(P<0.05)。以上结果说明,猪肠道NHE3 mRNA的表达受到发育阶段、品种和肠段的调控,且在十二指肠和空肠间具有品种稳定性。
pGRF基因质粒对免疫应激断奶仔猪生长抑制的缓解作用
董海军;王康宁;李霞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3):  349-355.  doi:
摘要 ( 893 )   HTML( )    PDF (399KB) ( 7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pGRF基因质粒对免疫应激断奶仔猪生长的影响,探讨pGRF基因质粒缓解免疫应激引起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理。选取18头日龄为(35±2)d、体质量为(7.86±0.59)kg未去势的杜洛克×长白×大白(DLY) 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采用单向分类试验设计,按体质量相近、性别一致的原则配对,分为3个处理,即pGRF(pGRF基因质粒)组、pGRF+LPS(脂多糖)组和LPS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结果表明:pGRF基因质粒可以缓解因注射LPS导致的日增质量的降低(P<0.05),饲料转化率有所改善(P>0.05);能够抑制由LPS诱导的细胞因子(IL-1、IL-6)浓度的上升(P<0.05或P<0.01)和血清IGF-I浓度的降低(P<0.05或P<0.01),同时显著提高血清IgG的浓度(P<0.05)。结论:pGRF基因质粒缓解了断奶仔猪因注射脂多糖引起的生长抑制,降低了血清IL-1和IL-6的水平,提高了血清IgG的浓度,提高了仔猪的抗病力,从而缓解了断奶仔猪的免疫应激;pGRF基因质粒缓解免疫应激的作用与其促进IGF-I的分泌密切相关。
红豆草单宁含量对绵羊养分消化率及氮利用的影响
张晓庆;李勇;李发弟;吴秋珏;叶得河;郝正里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3):  356-362.  doi:
摘要 ( 740 )   HTML( )    PDF (424KB) ( 7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3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甘肃高山细毛羊羯羊(1岁半、平均体质量24 kg),采用3×3拉丁方设计研究饲粮中的红豆草单宁含量对绵羊养分消化率及氮利用的影响。试验分3期进行,每期19 d,全期共57 d。A、B、C 3种饲粮中的红豆草单宁含量(干物质基础)分别为0.00(对照)、1.70和3.40 g·kg-1;缩合单宁含量依次为0.00、1.52、3.03 g·kg-1。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中的单宁含量未显著影响干物质、有机物质、磷、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P>0.05),但有影响钙消化率的趋势(P=0.087);与A、B饲粮相比,C饲粮对蛋白质的保护效果最好,其尿氮排出量更低(P<0.05),而其氮存留率更高(P<0.01)。故在本试验条件下,3.40 g·kg-1 DM的单宁(含3.03 g·kg-1 DM缩合单宁)含量对饲粮蛋白质的保护效果较好。
预防兽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共感染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促炎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施开创;杨汉春;郭鑫;邢华伟;盖新娜;陈艳红;查振林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3):  363-370.  doi:
摘要 ( 1276 )   HTML( )    PDF (1529KB) ( 7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单感染和共感染6周龄健康仔猪,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1β、IL-6、IL-8和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病毒感染后,PRRSV感染组、PCV2感染组IL-1β、IL-6、IL-8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其中PRRSV感染组的IL-6、IL-8显著上调,PCV2感染组的IL-6、IL-8和TNF-α显著上调;PRRSV/PCV2共感染组仅有IL-8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且差异显著;并且,PRRSV/PCV2共感染组IL-1β、IL-6和IL-8的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单独感染组,仅TNF-α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单感染组。结果提示,TNF-α的过量表达可能在PRRSV和PCV2协同致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猪圆环病毒2型-伪狂犬重组病毒活疫苗SA215(C)株的构建
王印;郭万柱;王新;徐志文;朱玲;王小玉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3):  371-375.  doi:
摘要 ( 1272 )   HTML( )    PDF (1037KB) ( 9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GenBank发表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PCV2 ORF2基因,将ORF2基因插入到含有EGFP报告基因的转移载体质粒pPI-2.EGFP,获得重组中间转移质粒pPI-2.EGFP-ORF2。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中间转移载体pPI-2.EGFP-ORF2与伪狂犬病毒SA215株基因组共转染真核ST细胞,通过空斑纯化得到表达PCV2 ORF2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毒SA215(C)。经检测,重组病毒能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ORF2基因蛋白和绿色荧光蛋白。并且重组病毒及亲本株在同一细胞上的增殖滴度基本相同,表明EGFP和PCV2 ORF2基因的插入不影响PRV SA215的增殖。该重组病毒可作为猪圆环病毒2型和伪狂犬病毒的候选疫苗毒株。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口蹄疫病毒衣壳前体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BHK-21细胞中的表达
李炯;刘艳红;安芳兰;刘俊林;刘湘涛;尚佑军;殷宏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3):  376-382.  doi:
摘要 ( 799 )   HTML( )    PDF (1553KB) ( 7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口蹄疫病毒衣壳前体蛋白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体系,将口蹄疫病毒(FMDV)衣壳前体基因(P1)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依次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P1-2A-EGFP。将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和pVSV-G质粒载体共转染GP2-293包装细胞,用产生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幼仓鼠肾细胞(BHK-21)。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用嘌呤霉素筛选抗性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细胞中FMDV衣壳前体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P1-2A-EGFP构建正确, 绿色荧光蛋白和FMDV衣壳前体蛋白在细胞中能稳定表达。FMDV衣壳前体蛋白基因细胞表达体系的成功建立为进一步开展口蹄疫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亚洲Ⅰ型口蹄疫病毒双拷贝VP1基因的串联表达及其免疫原性
张克山;向敏;吴斌;王勤刚;陈焕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3):  383-387.  doi:
摘要 ( 765 )   HTML( )    PDF (964KB) ( 6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口蹄疫病毒(FMDV)VP1基因含有T细胞和B细胞表位,是口蹄疫病毒的主要免疫原性基因。作者将亚洲Ⅰ型FMDV VP1基因首尾串联构建双拷贝的VP1基因(2VP1),实现双拷贝VP1基因的原核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GST2VP1)经Sephadex-G200分子筛层析纯化后,Western blot证实其有反应原性,动物试验表明重组蛋白在加强免疫后能够产生和灭活疫苗相当的ELISA抗体和中和抗体;本试验结果为亚洲Ⅰ型FMDV免疫原性研究及GST2VP1蛋白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口蹄疫病毒VP1 T、B细胞表位与大肠杆菌肠毒素融合蛋白的免疫保护性研究
庄娟;尤永进;陈波;饶忠;潘洁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3):  388-393.  doi:
摘要 ( 1310 )   HTML( )    PDF (375KB) ( 5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作者对O型口蹄疫病毒(FMDV)VP1双拷贝T细胞表位(aa 21-40)、B细胞表位(aa 141-160)融合蛋白2020-2020VP1及其与肠毒素大肠杆菌肠毒素融合后蛋白2020-B-2020和2020-B-2020-STI进行了免疫分析。动物试验表明,用2020-2020VP1、2020-B-2020和2020-B-2020-STI 3种融合蛋白分别免疫动物,免疫动物血清中均可产生针对FMDV的抗体。免疫豚鼠在低浓度FMDV刺激下能够产生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说明3种融合蛋白都能诱导机体产生FMDV特异性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2020-B-2020和2020-B-2020-STI融合蛋白免疫雌鼠能够抵抗大肠杆菌强毒株攻击,免疫保护率如下:2020-B-2020 60%/1.5MLD, 2020-B-2020-STI 100%/1.5MLD。2020-B-2020-STI免疫血清中具有STI中和抗体,且融合蛋白不具STI毒性。ELISA结果显示,2020-B-2020和2020-B-2020-STI能与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CTB抗体特异性结合。结果表明,2020-B-2020-STI具有开发成为口蹄疫及肠毒素大肠杆菌疫苗的应用价值。
中国水禽新城疫病毒F和HN基因的变异趋势
徐怀英;秦卓明;王友令;欧阳文军;谭雷涛;何叶峰;金维江;袁小远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3):  394-401.  doi:
摘要 ( 802 )   HTML( )    PDF (799KB) ( 5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取中国1996-2005年的8株鹅、鸭等水禽NDV流行株,克隆其融合蛋白(F)和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基因,参考GenBank中具有F和HN核苷酸全长的16株国内外NDV代表株、16株国内水禽流行株以及12株只具有F基因的水禽毒株序列,参照传统F基因分型方法,分别对F和HN基因进行分型,同时进行相关比较、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以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6株国内外代表株F和HN基因分型基本一致,但24株水禽NDV流行株中只有15株相同,符合率为62.5%,不同占37.5%(9/24)。系统发育和同源比较发现:水禽NDV流行株HN基因高度同源,同属Ⅶ型,而F基因则分属不同的基因型。通过对24株NDV F和HN基因氨基酸全长以及进行F基因分型的F基因47-420位核苷酸的同源性相关性比较证实:F基因前47-420位核苷酸的遗传变异与F基因氨基酸全长变异密切相关,r=0.916,但与HN基因的氨基酸变异不相关,显示出NDV在演变过程中F和HN基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水禽NDV是家禽NDV的重要储存宿主,应高度重视水禽NDV的变异。
鸡源鲍氏志贺菌hn03株的分子鉴定与演化分析
杨霞;陈陆;许兰菊;刘红英;常洪涛;王川庆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3):  402-408.  doi:
摘要 ( 1280 )   HTML( )    PDF (602KB) ( 6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鸡源鲍氏志贺菌为研究对象,根据GenBank中收录的相应序列针对8个看家基因thrB/thrC、trpC/trpB、purM/purN、mdh/argR设计相应引物,分别扩增出8个目的基因,然后克隆到pMD18-T vector,进一步测定序列,并将序列测定结果登陆GenBank。利用BLAST和ClustalX程序分析测序结果,构建了8个看家基因在染色体上4个区域的相应遗传进化树。由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可知:志贺菌分为3个主要分支,且均落在大肠杆菌中,本研究中的分离菌株鸡源鲍氏志贺菌在染色体上4个区域的进化树中分布位置一致,均落在志贺菌3个主要分支中的第一分支;从整个基因水平上看,鸡源鲍氏志贺分离株应起源于人源志贺菌。
Tsol18基因密码子优化对其表达及重组蛋白免疫效果的影响
丁军涛;骆学农;王颖;张少华;陈晓宇;郑亚东;景志忠;才学鹏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3):  409-415.  doi:
摘要 ( 1492 )   HTML( )    PDF (651KB) ( 6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定点突变猪带绦虫六钩蚴(oncosphere)Tsol18基因的4个碱基,并截去其N端16氨基酸信号肽的编码序列,构建pGEX-Tsol18-sp表达载体,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产物的SDS-PAGE、Western blot及稳定性分析;取该基因修饰前、后所表达的重组蛋白免疫猪,以ELISA检测抗体水平,并通过屠宰检虫评价、比较免疫效果。结果显示:修饰后的Tsol18-sp基因共有7个碱基发生同义突变,表达产物主要是约38.7 ku的可溶性融合蛋白,在4 ℃保存2个月后约降解20.1%,能与猪带绦虫六钩蚴阳性血清反应;TSOL18和TSOL18-sp抗原免疫试验猪后均能诱导高水平抗体的产生,但TSOL18-sp抗原的保护率较TSOL18抗原有明显的提高(100% vs 20%)。表明Tsol18经修饰后,其重组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和稳定性都有很大改善,可作为囊虫病免疫预防的候选抗原。
基础兽医
PrP106-126诱导的N2a细胞神经毒性中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的表达变化研究
白瑜;李玉荣;周向梅;尹晓敏;赵德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3):  416-420.  doi:
摘要 ( 749 )   HTML( )    PDF (664KB) ( 5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神经元死亡是朊病毒病的主要病理学特征。朊蛋白多肽PrP106-126能够对神经细胞表现神经毒性,引起细胞凋亡。细胞表面蛋白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NTR的胞外区域可以与PrP106-126结合并产生促凋亡作用。作者以小鼠成神经瘤细胞N2a为细胞模型,应用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以及DNA Ladder和Annexin V-FITC / PI双重染色流式细胞凋亡检测技术对p75NTR介导的PrP106-126神经毒性分子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PrP106-126诱导的N2a细胞凋亡过程中,p75NTR的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以p75NTR多克隆抗体sc-6189阻断PrP 106-126与p75NTR的相互作用后,减弱了PrP106-126诱导的N2a细胞凋亡效果。该研究揭示了PrP106-126诱导的N2a细胞毒性中p75NTR受体的表达变化,为解释朊病毒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数据。
高铜对雏鸡脑组织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李敏;彭西;崔伟;柏才敏;崔恒敏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3):  421-427.  doi:
摘要 ( 779 )   HTML( )    PDF (597KB) ( 1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0羽1日龄艾维茵肉鸡随机分为6组,分别喂以对照日粮(Cu 10.89 mg·kg-1)和高铜日粮(Cu 100 mg·kg-1,高铜I组;Cu 200 mg·kg-1,高铜Ⅱ组;Cu 400 mg·kg-1,高铜Ⅲ组;Cu 600 mg·kg-1,高铜Ⅳ组;Cu 800 mg·kg-1,高铜V组)6周,以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高铜对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高铜Ⅲ组、高铜Ⅳ组和高铜V组脑组织细胞凋亡比例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组织Bax和Bcl-2蛋白表达显示,高铜Ⅲ组、高铜Ⅳ组和高铜V组Bax表达阳性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而Bcl-2表达阳性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同时,高铜Ⅲ组、高铜Ⅳ组和高铜V组脑组织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或P<0.01)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果表明,日粮铜含量达到或超过400 mg·kg-1可诱导雏鸡脑组织细胞凋亡。

I型胶原和热休克蛋白90在肉鸡胫骨软骨发育不良不同阶段的变化
田文霞;覃平;张艳红;李家奎;毕丁仁;潘思轶;郭定宗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3):  428-432.  doi:
摘要 ( 1348 )   HTML( )    PDF (1650KB) ( 7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I型胶原(Col I)和热休克蛋白90(Hsp90)在肉鸡胫骨软骨发育不良(TD)不同阶段的变化。将80羽1日龄健康AA肉鸡预饲1周后分为2组。对照组饲以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福美双100 mg·kg-1,4 d后继续饲以基础日粮。试验历时23 d。应用抗Col I和Hsp90多克隆抗体对试验第4、9、16、23天的肉鸡胫骨生长板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在饲喂福美双后第4、第9天,Col I和Hsp90的合成在生长板前肥大区和肥大区软骨细胞都明显增加,而第16、第23天时在TD损伤周边的前肥大区软骨细胞出现。由此推测,Col I蛋白合成增加,可能是由于不能正常钙化的反馈调节所致;而上调表达的Hsp90可能在调节软骨细胞发育周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认识TD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简报
影响山羊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效果的因素研究
张文龙;赵驻军;田树军;桑润滋;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3):  433-437.  doi:
摘要 ( 718 )   HTML( )    PDF (770KB) ( 5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鲜精与冻精、激活方法以及气相条件3个方面,开展影响山羊卵母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效果的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冻精受精率显著高于鲜精(52.21% VS 26.44%,P<0.05);与离子霉素5 min+6-DMAP 3 h联合激活相比,离子霉素单独处理15 min能相对安全、简捷地激活ICSI后的山羊卵母细胞;低氧(5% O2)气相条件下的囊胚率(19.59%)显著高于高氧(20% O2)气相条件下(7.81%)的囊胚率(P<0.05)。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GS/LZh/07株的分离、鉴定及其非结构蛋白Nsp2基因特性分析
吴锦艳;田宏;尚佑军;刘湘涛;郑海学;靳野;尹双辉;满自萍;赵娜;蔡承茹;蔺芳;谢庆阁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3):  438-443.  doi:
摘要 ( 806 )   HTML( )    PDF (1726KB) ( 11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疑似病料接种Marc145细胞,发现该病料可使Marc145细胞产生CPE, 应用猪蓝耳病病原检测试剂盒从细胞培养物中检测到PRRSV,命名为Gs/Lzh/07株。同时应用RT-PCR方法扩增该分离毒株的非结构蛋白Nsp2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发现所扩增到的Nsp2基因有90个核苷酸的缺失。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分离病毒Nsp2基因与经典毒株PRRSV-ch-1a核苷酸同源性为83.0%,氨基酸同源性为72.7%;与高致病性变异毒株NX和SD核苷酸同源性为95.5%,氨基酸同源性为90.9%,可见该毒来源于2006-2007年流行毒株,说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已经在甘肃省存在。该毒株的成功分离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提供数据,也为预防控制该病积累了资料。Nsp2的特性分析为揭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PRRSV在甘肃省的流行特点提供参考。
牛皮下注射爱普菌素注射剂后组织残留休药期的建立
江海洋;丁双阳;刘金凤;赵思俊;何继红;吴聪明;李建成;沈建忠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3):  444-450.  doi:
摘要 ( 1488 )   HTML( )    PDF (1570KB) ( 6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牛肌肉、肝脏、肾脏和脂肪组织中爱普菌素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HPLC-FLD),并用统计学方法计算牛皮下注射爱普菌素后组织残留的休药期。牛组织样品经乙腈提取,过碱性SPE柱。组织样品添加浓度为2~100 ng·g-1,平均回收率为70.5%~91.2%,变异系数为2.3%~11.5%;方法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1和2 ng·g-1。18头牛颈部皮下一次性注射爱普菌素注射液(1%),注射剂量为200 μg·kg-1体质量,分别在给药后第1、3、7、14、21、28天各屠宰3头取样,经HPLC-FLD分析。结果表明,皮下单次注射给药后,肌肉中药物残留量(2.1~9.3 ng·g-1)低于美国规定的残留限量(10 ng·g-1);肝脏中药物残留量(29.8~625.1 ng·g-1)低于美国、欧盟和CAC规定的残留限量(分别为4 800、1 500和2 000 ng·g-1);肾脏和脂肪中药物残留量(4.1~112.5 ng·g-1和2.1~96.4 ng·g-1)都低于欧盟和CAC规定的残留限量(300和250 ng·g-1)。采用欧盟官方推荐方法对残留浓度时间数据统计分析,牛肌肉、肝脏、肾脏、脂肪休药期均为0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