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5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9-04-23
封面封底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0-0. 
摘要 ( 0 )   HTML( )    PDF (451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封面封底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0-0.  doi:
摘要 ( 24 )   HTML( )    PDF (451KB) ( 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证书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0-0. 
摘要 ( 0 )   HTML( )    PDF (1236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证书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0-0.  doi:
摘要 ( 19 )   HTML( )    PDF (1236KB) ( 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欢迎订阅、投稿《畜牧兽医学报》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0-0. 
摘要 ( 0 )   HTML( )    PDF (50046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欢迎订阅、投稿《畜牧兽医学报》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0-0.  doi:
摘要 ( 66 )   HTML( )    PDF (50046KB) ( 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0-0. 
摘要 ( 0 )   HTML( )    PDF (342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0-0.  doi:
摘要 ( 19 )   HTML( )    PDF (342KB) ( 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0-0. 
摘要 ( 0 )   HTML( )    PDF (164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0-0.  doi:
摘要 ( 10 )   HTML( )    PDF (164KB) ( 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遗传育种
LYRM1基因对脂肪沉积的影响研究
苑洪霞, 骆金红, 冯文武, 陈祥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677-68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01
摘要 ( 0 )   HTML( )    PDF (5232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LYRM1对脂肪沉积的影响。本研究采用qRT-PCR法检测LYRM1基因在10月龄白洗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CR扩增白洗猪LYRM1基因的CDS区,构建pEGFP-N3-LYRM1重组质粒,利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pEGFP-N3-LYRM1重组质粒进入白洗猪皮下脂肪前体细胞,通过检测细胞培养基中三酰甘油浓度,利用血清饥饿法和MTT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qRT-PCR检测LYRM1、PPARγATGLFAS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LYRM1基因在白洗猪脂肪组织中表达量最高;成功转染pEGFP-N3-LYRM1重组质粒进入白洗猪皮下脂肪前体细胞,转染试验组培养基中三酰甘油浓度大于空白对照组,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的细胞凋亡速率一致,未见显著差异;试验组LYRM1、PPARγATGLFAS基因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综上表明,LYRM1基因超表达可提高三酰甘油的浓度,促进脂肪沉积,提高脂肪沉积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间接提高脂肪沉积水平。因此认为,LYRM1基因可作为探究影响脂肪沉积的候选基因,为研究脂肪沉积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LYRM1基因对脂肪沉积的影响研究
苑洪霞, 骆金红, 冯文武, 陈祥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677-68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01
摘要 ( 239 )   HTML( )    PDF (5232KB) ( 1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LYRM1对脂肪沉积的影响。本研究采用qRT-PCR法检测LYRM1基因在10月龄白洗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CR扩增白洗猪LYRM1基因的CDS区,构建pEGFP-N3-LYRM1重组质粒,利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pEGFP-N3-LYRM1重组质粒进入白洗猪皮下脂肪前体细胞,通过检测细胞培养基中三酰甘油浓度,利用血清饥饿法和MTT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qRT-PCR检测LYRM1、PPARγATGLFAS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LYRM1基因在白洗猪脂肪组织中表达量最高;成功转染pEGFP-N3-LYRM1重组质粒进入白洗猪皮下脂肪前体细胞,转染试验组培养基中三酰甘油浓度大于空白对照组,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的细胞凋亡速率一致,未见显著差异;试验组LYRM1、PPARγATGLFAS基因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综上表明,LYRM1基因超表达可提高三酰甘油的浓度,促进脂肪沉积,提高脂肪沉积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间接提高脂肪沉积水平。因此认为,LYRM1基因可作为探究影响脂肪沉积的候选基因,为研究脂肪沉积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绵羊PDGF-D基因多态性与尾型的关联
李青, 王慧华, 卢曾奎, 金美林, 储明星, 魏彩虹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688-70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02
摘要 ( 0 )   HTML( )    PDF (2427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D,PDGF-D)与绵羊尾型的关系,寻找可用的分子标记,同时对前期的研究结果进行验证。本研究在533只绵羊(湖羊、藏羊、杜泊×湖羊杂交羊)试验群体中,选取藏羊、湖羊两个品种各30个个体的血液样本,等量混合分别构建两个DNA混池,对PDGF-D基因的外显子及其上下游1 000 bp扩增,目的片段测序分析后,采用飞行质谱方法对检测到的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Haploview4.1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使用SPSS19.0软件对PDGF-D基因SNP位点与尾型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PDGF-D基因及其上下游1 000 bp共找到6个突变位点,其中rs5、rs27、rs28与尾长、尾宽及尾周长均相关,rs6、rs19仅与尾长相关,rs13与尾宽、尾周长均显著相关(P<0.05)。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表明,rs6~rs13之间存在强连锁;组合基因型与尾型关联分析结果显示,CCGG型个体无论是在尾长、尾宽还是在尾周长上,其平均值均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低于其他组合基因型,但在群体中的数量较少。结果表明,PDGF-D基因对绵羊的尾型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其SNP位点作为分子标记对于绵羊尾型选育工作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可考虑将CCGG型作为筛选小尾绵羊的潜在分子标记,但是该基因型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可适当增强人工选育以扩大数目。

绵羊PDGF-D基因多态性与尾型的关联
李青, 王慧华, 卢曾奎, 金美林, 储明星, 魏彩虹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688-70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02
摘要 ( 186 )   HTML( )    PDF (2427KB) ( 1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D,PDGF-D)与绵羊尾型的关系,寻找可用的分子标记,同时对前期的研究结果进行验证。本研究在533只绵羊(湖羊、藏羊、杜泊×湖羊杂交羊)试验群体中,选取藏羊、湖羊两个品种各30个个体的血液样本,等量混合分别构建两个DNA混池,对PDGF-D基因的外显子及其上下游1 000 bp扩增,目的片段测序分析后,采用飞行质谱方法对检测到的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Haploview4.1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使用SPSS19.0软件对PDGF-D基因SNP位点与尾型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PDGF-D基因及其上下游1 000 bp共找到6个突变位点,其中rs5、rs27、rs28与尾长、尾宽及尾周长均相关,rs6、rs19仅与尾长相关,rs13与尾宽、尾周长均显著相关(P<0.05)。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表明,rs6~rs13之间存在强连锁;组合基因型与尾型关联分析结果显示,CCGG型个体无论是在尾长、尾宽还是在尾周长上,其平均值均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低于其他组合基因型,但在群体中的数量较少。结果表明,PDGF-D基因对绵羊的尾型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其SNP位点作为分子标记对于绵羊尾型选育工作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可考虑将CCGG型作为筛选小尾绵羊的潜在分子标记,但是该基因型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重较小,可适当增强人工选育以扩大数目。

IGF1R和IGF2R在南江黄羊不同组织和肌细胞中的表达模式比较
占思远, 丁雪, 仲涛, 王林杰, 李利, 张红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701-71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03
摘要 ( 0 )   HTML( )    PDF (3494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IGF1R和IGF2R基因在山羊不同组织及肌细胞中mRNA的表达模式,本研究采用qRT-PCR检测了南江黄羊妊娠期3个阶段(E45、E60和E105)的背最长肌及出生后5个时期(B3、B30、B60、B90和B120)的肌肉组织(背最长肌、臂三头肌)和内脏(心、肝、肺)中IGF1R和IGF2R的mRNA水平,以及骨骼肌卫星细胞(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SMSCs)增殖和分化过程中二者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胎儿期的背最长肌中,IGF1R与IGF2R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表达趋势,其中IGF1R在E45和E60的表达量高于IGF2R(P<0.05,P>0.05),在E105的表达量低于IGF2R(P<0.01)。在出生后阶段,IGF1R在肺中表达量最高,肝中最低;相反,IGF2R在肺中表达量最低,在背最长肌中最高。随着羔羊的发育,IGF1R与IGF2R的表达量在心中呈现上升的趋势,在肝中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表达变化,而在肺中两者的表达趋势相反(B90前)。在背最长肌和臂三头肌中,IGF1R的表达量呈现持续上升模式(B90前),IGF2R则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此外,IGF1R和IGF2R在SMSCs增殖阶段(24、48和72 h)呈现"下降-上升"的表达模式,分化早期(0~3 d)低表达而后期显著增加(分化5 d,P<0.05),随后下降。本研究获得了IGF1R和IGF2R基因在南江黄羊不同组织及SMSCs中的表达模式,初步揭示IGF1R在山羊肺中的高表达与肝中的低表达对器官的生长和功能维持具有关键作用,IGF1R与IGF2R协同促进其肌肉组织发育和肌细胞的增殖分化。

IGF1R和IGF2R在南江黄羊不同组织和肌细胞中的表达模式比较
占思远, 丁雪, 仲涛, 王林杰, 李利, 张红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701-71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03
摘要 ( 202 )   HTML( )    PDF (3494KB) ( 1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IGF1R和IGF2R基因在山羊不同组织及肌细胞中mRNA的表达模式,本研究采用qRT-PCR检测了南江黄羊妊娠期3个阶段(E45、E60和E105)的背最长肌及出生后5个时期(B3、B30、B60、B90和B120)的肌肉组织(背最长肌、臂三头肌)和内脏(心、肝、肺)中IGF1R和IGF2R的mRNA水平,以及骨骼肌卫星细胞(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SMSCs)增殖和分化过程中二者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胎儿期的背最长肌中,IGF1R与IGF2R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表达趋势,其中IGF1R在E45和E60的表达量高于IGF2R(P<0.05,P>0.05),在E105的表达量低于IGF2R(P<0.01)。在出生后阶段,IGF1R在肺中表达量最高,肝中最低;相反,IGF2R在肺中表达量最低,在背最长肌中最高。随着羔羊的发育,IGF1R与IGF2R的表达量在心中呈现上升的趋势,在肝中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表达变化,而在肺中两者的表达趋势相反(B90前)。在背最长肌和臂三头肌中,IGF1R的表达量呈现持续上升模式(B90前),IGF2R则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此外,IGF1R和IGF2R在SMSCs增殖阶段(24、48和72 h)呈现"下降-上升"的表达模式,分化早期(0~3 d)低表达而后期显著增加(分化5 d,P<0.05),随后下降。本研究获得了IGF1R和IGF2R基因在南江黄羊不同组织及SMSCs中的表达模式,初步揭示IGF1R在山羊肺中的高表达与肝中的低表达对器官的生长和功能维持具有关键作用,IGF1R与IGF2R协同促进其肌肉组织发育和肌细胞的增殖分化。

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性情遗传评估
常瑶, 李想, 张海亮, 亓建刚, 郭刚, 刘林, 王雅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712-72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04
摘要 ( 0 )   HTML( )    PDF (1923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中国荷斯坦牛性情的影响因素,估计方差组分和遗传参数并揭示其遗传趋势。本试验收集北京地区2015-2017年13个奶牛场共9 016头健康泌乳牛的性情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情影响因素,利用DMU软件使用动物模型估计性情评分、直肠温度、日产奶量和繁殖性状(产犊到首次配种间隔、重复输精次数)的遗传力及其之间的遗传相关,并根据估计育种值分析其遗传趋势。结果显示,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性情评分1分、2分和3分比例分别为75.00%、19.25%和5.75%;胎次和场-评定人效应对性情评分有显著影响(P<0.05);性情评分估计遗传力为0.03,属于低遗传力性状,与重复输精次数为中度遗传相关(r=0.56),与产犊到首次配种间隔和直肠温度为中度负遗传相关(r=-0.30,r=-0.17),而与日产奶量为低度遗传相关(r=0.07);2001-2017年,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性情遗传趋势总体上无明显变化。本研究是国内首次对奶牛性情进行遗传分析,为了解奶牛行为特征、实现平衡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性情遗传评估
常瑶, 李想, 张海亮, 亓建刚, 郭刚, 刘林, 王雅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712-72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04
摘要 ( 260 )   HTML( )    PDF (1923KB) ( 1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中国荷斯坦牛性情的影响因素,估计方差组分和遗传参数并揭示其遗传趋势。本试验收集北京地区2015-2017年13个奶牛场共9 016头健康泌乳牛的性情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情影响因素,利用DMU软件使用动物模型估计性情评分、直肠温度、日产奶量和繁殖性状(产犊到首次配种间隔、重复输精次数)的遗传力及其之间的遗传相关,并根据估计育种值分析其遗传趋势。结果显示,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性情评分1分、2分和3分比例分别为75.00%、19.25%和5.75%;胎次和场-评定人效应对性情评分有显著影响(P<0.05);性情评分估计遗传力为0.03,属于低遗传力性状,与重复输精次数为中度遗传相关(r=0.56),与产犊到首次配种间隔和直肠温度为中度负遗传相关(r=-0.30,r=-0.17),而与日产奶量为低度遗传相关(r=0.07);2001-2017年,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性情遗传趋势总体上无明显变化。本研究是国内首次对奶牛性情进行遗传分析,为了解奶牛行为特征、实现平衡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A亚型禽白血病的遗传抗性位点与肉鸡重要经济性状的关联分析
甘师仪, 王劼, 罗成龙, 瞿浩, 舒鼎铭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721-72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05
摘要 ( 0 )   HTML( )    PDF (560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A亚型禽白血病病毒遗传抗性与重要经济性状的关联性,本试验组建了肉鸡F2代资源群体,在788只健康鸡中筛选了tva基因的抗性位点,分别测量记录每只鸡6、8、10、12周龄体重、屠宰体重、胸肌重、腿肌重等重要经济性状指标,并与tva基因位点进行关联分析。研究发现,在该试验群体中存在3个突变型tvar3tvar5tvar6,命名为tvamut502-516。通过关联分析发现,tvamut502-516位点在屠体性状方面,只与腹脂重(AFW)和腹脂率(AFR)呈显著相关(P<0.05),与生长、饲料转化率及其他屠宰性状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研究结果表明,A亚型禽白血病病毒的抗性遗传突变可以显著降低肉鸡的腹脂重(AFW)和腹脂率(AFR),并且对肉鸡的生长、饲料转化率等其他重要经济性状没有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该抗性位点可以兼顾抗性和生长发育,可应用于A亚型禽白血病抗病育种。

A亚型禽白血病的遗传抗性位点与肉鸡重要经济性状的关联分析
甘师仪, 王劼, 罗成龙, 瞿浩, 舒鼎铭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721-72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05
摘要 ( 152 )   HTML( )    PDF (560KB) ( 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A亚型禽白血病病毒遗传抗性与重要经济性状的关联性,本试验组建了肉鸡F2代资源群体,在788只健康鸡中筛选了tva基因的抗性位点,分别测量记录每只鸡6、8、10、12周龄体重、屠宰体重、胸肌重、腿肌重等重要经济性状指标,并与tva基因位点进行关联分析。研究发现,在该试验群体中存在3个突变型tvar3tvar5tvar6,命名为tvamut502-516。通过关联分析发现,tvamut502-516位点在屠体性状方面,只与腹脂重(AFW)和腹脂率(AFR)呈显著相关(P<0.05),与生长、饲料转化率及其他屠宰性状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研究结果表明,A亚型禽白血病病毒的抗性遗传突变可以显著降低肉鸡的腹脂重(AFW)和腹脂率(AFR),并且对肉鸡的生长、饲料转化率等其他重要经济性状没有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该抗性位点可以兼顾抗性和生长发育,可应用于A亚型禽白血病抗病育种。

内质网应激标记基因Grp78参与鹅肥肝免疫/炎症状态的调控
刘同君, 赵盼, 赵敏孟, 刘龙, 崔恒宓, 龚道清, 耿拓宇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727-73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06
摘要 ( 0 )   HTML( )    PDF (1808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揭示内质网应激(ERS)标记基因Grp78是否参与鹅肥肝中炎症/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本试验选择健康的、体重相近的70日龄朗德鹅30只(未分公母),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填饲组(n=15)。利用荧光定量PCR测定不同填饲阶段(填饲7、14、19 d)不同组织中Grp78的相对表达量(n=4),以明晰Grp78与鹅肥肝形成的关联;在鹅原代肝细胞中过表达Grp78,并通过RNA-seq分析Grp78所影响的信号通路和基因(n=3);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鹅肥肝中与炎症/免疫相关的基因表达量(n=4),以明晰这些基因与Grp78的关联。结果表明,肝和腹脂中Grp78的表达量受填饲影响(肝中下降,而腹脂中上升)。Grp78基因的过表达试验表明,ERS除了可影响已知的代谢病和细胞凋亡通路外,还影响信号转导、免疫等通路。在免疫/炎症方面,"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TNFα signaling pathway"、"NF-kappa B signaling pathway"等通路最为突出。此外,免疫/炎症相关基因Tnfsf10、Map3k7cl在鹅原代细胞中的表达受Grp78过表达影响,在鹅肥肝中受填饲影响。总之,本研究揭示了Grp78/ERS新的生物学功能,即对细胞的免疫/炎症状态进行调控,并借此参与鹅肥肝的形成。

内质网应激标记基因Grp78参与鹅肥肝免疫/炎症状态的调控
刘同君, 赵盼, 赵敏孟, 刘龙, 崔恒宓, 龚道清, 耿拓宇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727-73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06
摘要 ( 165 )   HTML( )    PDF (1808KB) ( 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揭示内质网应激(ERS)标记基因Grp78是否参与鹅肥肝中炎症/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本试验选择健康的、体重相近的70日龄朗德鹅30只(未分公母),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填饲组(n=15)。利用荧光定量PCR测定不同填饲阶段(填饲7、14、19 d)不同组织中Grp78的相对表达量(n=4),以明晰Grp78与鹅肥肝形成的关联;在鹅原代肝细胞中过表达Grp78,并通过RNA-seq分析Grp78所影响的信号通路和基因(n=3);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鹅肥肝中与炎症/免疫相关的基因表达量(n=4),以明晰这些基因与Grp78的关联。结果表明,肝和腹脂中Grp78的表达量受填饲影响(肝中下降,而腹脂中上升)。Grp78基因的过表达试验表明,ERS除了可影响已知的代谢病和细胞凋亡通路外,还影响信号转导、免疫等通路。在免疫/炎症方面,"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TNFα signaling pathway"、"NF-kappa B signaling pathway"等通路最为突出。此外,免疫/炎症相关基因Tnfsf10、Map3k7cl在鹅原代细胞中的表达受Grp78过表达影响,在鹅肥肝中受填饲影响。总之,本研究揭示了Grp78/ERS新的生物学功能,即对细胞的免疫/炎症状态进行调控,并借此参与鹅肥肝的形成。

生物技术与繁殖
SD雄鼠3种不同新蛋白构型GnRH去势抗原免疫学及生物学效果对比研究
韩兴发, 李俊丽, 曹晓涵, 储明星, 曾宪垠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738-74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07
摘要 ( 0 )   HTML( )    PDF (5901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对比研究SD雄鼠3种不同新蛋白构型GnRH抗原的免疫学及生物学效果。本研究新蛋白构型GnRH抗原设计采用增加GnRH拷贝数和增大抗原分子量方法。以化学合成法合成G6K-GnRH并列体(G6K-GnRH-tandem,G6KT)作为新蛋白GnRH抗原制备的基本单元。将G6KT二聚化,形成抗原Ⅰ(G6KTD),将G6KT和G6KTD分别与卵清蛋白(OVA)偶联,分别形成抗原П(G6KT-OVA)及抗原Ⅲ(G6KTD-OVA)。试验分5组:完整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intact control)、外科阉割去势组(surgical castrates)及3种新蛋白构型GnRH免疫组(G6KTD、G6KT-OVA及G6KTD-OVA免疫组)。将(G6KTD、G6KT-OVA、G6KTD-OVA)3种不同新蛋白构型GnRH抗原配于Specol佐剂,分别免疫SD雄鼠,6周龄时初免,腿部肌肉注射1 mL乳化抗原(含相应新构型GnRH蛋白100 μg),8周后加免,注射剂量与方法同初次免疫,每试验组12只雄鼠。放免法及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抗体及生殖激素浓度变化,qPCR检测垂体-睾丸生殖相关基因mRNA表达变化。结果显示:1)SD雄鼠主动免疫3种不同新蛋白构型GnRH抗原后均能产生良好的抗体反应。2)G6KT-OVA及G6KTD-OVA免疫组仅初免就能诱发较高水平的抗体产生,并显著降低雄鼠血清LH、FSH、睾酮(T)及抑制素B(INHB)浓度(P<0.05);试验结束时,该两种抗原免疫组雄鼠睾丸重量及体积均降低,精子发生完全被终止,垂体GnRHRLHβFSHβ及睾丸LHRFSHRINHαINβAINHβB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3)G6KTD免疫组12只雄鼠中,9只(75%)在加免后血清LH、FSH、T及INHB浓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结束时睾丸重量及体积均显著降低(P<0.05),精子发生受到明显抑制(P<0.05)。综上表明:新蛋白构型G6KT-OVA和G6KTD-OVA具有极强的免疫原性,初次免疫就能达到抑制生殖激素分泌的目的,在作为单剂量GnRH疫苗方面具良好的开发前景;同时G6KTD也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不与载体蛋白偶联单独作为GnRH去势抗原,继而避开GnRH分子与载体蛋白偶联所面临的GnRH抗原损失严重及与载体蛋白偶联的后续纯化等问题。本研究结果为研发高效GnRH去势疫苗及其大规模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SD雄鼠3种不同新蛋白构型GnRH去势抗原免疫学及生物学效果对比研究
韩兴发, 李俊丽, 曹晓涵, 储明星, 曾宪垠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738-74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07
摘要 ( 196 )   HTML( )    PDF (5901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对比研究SD雄鼠3种不同新蛋白构型GnRH抗原的免疫学及生物学效果。本研究新蛋白构型GnRH抗原设计采用增加GnRH拷贝数和增大抗原分子量方法。以化学合成法合成G6K-GnRH并列体(G6K-GnRH-tandem,G6KT)作为新蛋白GnRH抗原制备的基本单元。将G6KT二聚化,形成抗原Ⅰ(G6KTD),将G6KT和G6KTD分别与卵清蛋白(OVA)偶联,分别形成抗原П(G6KT-OVA)及抗原Ⅲ(G6KTD-OVA)。试验分5组:完整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intact control)、外科阉割去势组(surgical castrates)及3种新蛋白构型GnRH免疫组(G6KTD、G6KT-OVA及G6KTD-OVA免疫组)。将(G6KTD、G6KT-OVA、G6KTD-OVA)3种不同新蛋白构型GnRH抗原配于Specol佐剂,分别免疫SD雄鼠,6周龄时初免,腿部肌肉注射1 mL乳化抗原(含相应新构型GnRH蛋白100 μg),8周后加免,注射剂量与方法同初次免疫,每试验组12只雄鼠。放免法及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抗体及生殖激素浓度变化,qPCR检测垂体-睾丸生殖相关基因mRNA表达变化。结果显示:1)SD雄鼠主动免疫3种不同新蛋白构型GnRH抗原后均能产生良好的抗体反应。2)G6KT-OVA及G6KTD-OVA免疫组仅初免就能诱发较高水平的抗体产生,并显著降低雄鼠血清LH、FSH、睾酮(T)及抑制素B(INHB)浓度(P<0.05);试验结束时,该两种抗原免疫组雄鼠睾丸重量及体积均降低,精子发生完全被终止,垂体GnRHRLHβFSHβ及睾丸LHRFSHRINHαINβAINHβB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3)G6KTD免疫组12只雄鼠中,9只(75%)在加免后血清LH、FSH、T及INHB浓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结束时睾丸重量及体积均显著降低(P<0.05),精子发生受到明显抑制(P<0.05)。综上表明:新蛋白构型G6KT-OVA和G6KTD-OVA具有极强的免疫原性,初次免疫就能达到抑制生殖激素分泌的目的,在作为单剂量GnRH疫苗方面具良好的开发前景;同时G6KTD也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不与载体蛋白偶联单独作为GnRH去势抗原,继而避开GnRH分子与载体蛋白偶联所面临的GnRH抗原损失严重及与载体蛋白偶联的后续纯化等问题。本研究结果为研发高效GnRH去势疫苗及其大规模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TGF-β1及其受体在性成熟前后藏绵羊睾丸的表达比较
袁莉刚, 宋笑, 杨婕, 梁霞霞, 陈国娟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750-75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08
摘要 ( 0 )   HTML( )    PDF (11067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比较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其受体在性成熟前后藏绵羊睾丸组织的表达及分布特征,探索其对藏绵羊睾丸发育及生殖机能的调节作用。采用睾丸摘除手术收集1.0、1.5、2.0岁藏绵羊睾丸,应用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IPP图像分析研究TGF-β1及其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receptor I,TGF-βR I)的表达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TGF-β1在藏绵羊睾丸组织中弱表达,性成熟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1.5岁藏绵羊睾丸组织中TGF-βRⅠ表达均显著高于1.0及2.0岁(P<0.05)。2)各年龄组TGF-β1主要表达于睾丸间质细胞(Leydig)及小血管内皮细胞,1.5岁藏绵羊在各级生精细胞及支持细胞(Sertoli)亦有中等阳性表达,其他年龄组在生精上皮弱表达;TGF-βRⅠ在各年龄组生精上皮均有表达,1.0岁时在Leydig细胞无明显表达,1.5岁时强表达于圆形精子、Leydig细胞及淋巴管内皮细胞,2.0岁时在Leydig细胞及毛细淋巴管亦见阳性表达,但明显弱于1.5岁。3)各年龄组TGF-βRⅠ表达明显强于TGF-β1,TGF-β1表达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TGF-βRⅠ在1.5岁时较1.0及2.0岁表达差异显著(P< 0.05)。综上表明,高原地区藏绵羊睾丸组织TGF-β1和TGF-βRⅠ的阳性表达随着性成熟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提示性成熟前后TGF-β1及其受体通过调节Sertoli细胞在精子生成过程中发挥作用;各年龄段藏绵羊睾丸组织TGF-βRⅠ及TGF-β1阳性表达以Leydig细胞变化最为明显,为进一步分析TGF-β1/TGF-βRⅠ信号通路随着性成熟发育参与调节Leydig细胞生物合成提供研究基础。

TGF-β1及其受体在性成熟前后藏绵羊睾丸的表达比较
袁莉刚, 宋笑, 杨婕, 梁霞霞, 陈国娟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750-75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08
摘要 ( 193 )   HTML( )    PDF (11067KB) ( 1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比较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其受体在性成熟前后藏绵羊睾丸组织的表达及分布特征,探索其对藏绵羊睾丸发育及生殖机能的调节作用。采用睾丸摘除手术收集1.0、1.5、2.0岁藏绵羊睾丸,应用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IPP图像分析研究TGF-β1及其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receptor I,TGF-βR I)的表达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TGF-β1在藏绵羊睾丸组织中弱表达,性成熟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1.5岁藏绵羊睾丸组织中TGF-βRⅠ表达均显著高于1.0及2.0岁(P<0.05)。2)各年龄组TGF-β1主要表达于睾丸间质细胞(Leydig)及小血管内皮细胞,1.5岁藏绵羊在各级生精细胞及支持细胞(Sertoli)亦有中等阳性表达,其他年龄组在生精上皮弱表达;TGF-βRⅠ在各年龄组生精上皮均有表达,1.0岁时在Leydig细胞无明显表达,1.5岁时强表达于圆形精子、Leydig细胞及淋巴管内皮细胞,2.0岁时在Leydig细胞及毛细淋巴管亦见阳性表达,但明显弱于1.5岁。3)各年龄组TGF-βRⅠ表达明显强于TGF-β1,TGF-β1表达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TGF-βRⅠ在1.5岁时较1.0及2.0岁表达差异显著(P< 0.05)。综上表明,高原地区藏绵羊睾丸组织TGF-β1和TGF-βRⅠ的阳性表达随着性成熟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提示性成熟前后TGF-β1及其受体通过调节Sertoli细胞在精子生成过程中发挥作用;各年龄段藏绵羊睾丸组织TGF-βRⅠ及TGF-β1阳性表达以Leydig细胞变化最为明显,为进一步分析TGF-β1/TGF-βRⅠ信号通路随着性成熟发育参与调节Leydig细胞生物合成提供研究基础。

营养与饲料
日粮脱脂米糠替代玉米水平对苏淮猪生长性能、肠道发育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蒲广, 黄瑞华, 牛清, 王欢, 范丽娟, 高琛, 牛培培, 张总平, 吴承武, 周娟, 李平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758-77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09
摘要 ( 0 )   HTML( )    PDF (1442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日粮脱脂米糠替代玉米水平对苏淮育肥猪生长性能、肠道发育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筛选苏淮猪最适宜的脱脂米糠替代玉米水平。本试验选择体重相近(62.90±0.78)kg、健康的苏淮阉公猪35头,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试验Ⅳ组5个处理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预饲期10 d,所有猪自由采食对照组基础日粮;正试期28 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Ⅳ组分别饲喂以7%、14%、21%、28%的脱脂米糠替代等量玉米的日粮。5组日粮的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分别为8.89%、11.80%、12.93%、14.35%、17.94%。正式期所有猪均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期每天纪录所有试验猪的采食量和体重;分别于试验期第0、14天采集粪样,试验第28天采集直肠内容物,用于测定养分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束屠宰全部试验猪,测量计算胃肠道相对质量和相对长度。结果表明:1)各处理组间猪的初始体重、第14天体重、终末体重、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第0~14天平均日增重、第14~28天平均日增重、料重比(F/G)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试验Ⅰ~Ⅳ组的第14~28天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第0~14天平均日增重(P<0.05)。生长拟合曲线显示,各组猪生长曲线拐点分别是第18.51天(75.87 kg)、第15.92天(73.61 kg)、第17.39天(75.91 kg)、第17.58天(75.45 kg)、第16.29天(76.15 kg)。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猪较早到达生长曲线拐点。但各组生长趋势差异不明显。2)饲喂不同纤维水平的日粮对各组猪胃肠道相对重量、长度及大肠的重量、长度占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3)试验期第14、28天,随着日粮纤维水平的升高,各组NDF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粗蛋白(CP)表观消化率均呈线性(P<0.01)、二次方(P<0.01)和三次方(P<0.01)降低;试验期第14天,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趋于二次方降低(P<0.10)。4)根据三次方程模型预测,分别以ADF、CP表观消化率为因变量,得到适宜脱脂米糠替代部分玉米水平分别为12.77%、14.78%。在各组日粮消化能和粗蛋白均满足且一致的情况下,增加日粮纤维水平对苏淮育肥猪生长性能、肠道发育、NDF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但降低了对ADF和CP的表观消化率。本试验的脱脂米糠替代部分玉米是可行的,替代比例以12.77%最佳。

日粮脱脂米糠替代玉米水平对苏淮猪生长性能、肠道发育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蒲广, 黄瑞华, 牛清, 王欢, 范丽娟, 高琛, 牛培培, 张总平, 吴承武, 周娟, 李平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758-77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09
摘要 ( 315 )   HTML( )    PDF (1442KB) ( 2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日粮脱脂米糠替代玉米水平对苏淮育肥猪生长性能、肠道发育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筛选苏淮猪最适宜的脱脂米糠替代玉米水平。本试验选择体重相近(62.90±0.78)kg、健康的苏淮阉公猪35头,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试验Ⅳ组5个处理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预饲期10 d,所有猪自由采食对照组基础日粮;正试期28 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Ⅳ组分别饲喂以7%、14%、21%、28%的脱脂米糠替代等量玉米的日粮。5组日粮的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分别为8.89%、11.80%、12.93%、14.35%、17.94%。正式期所有猪均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期每天纪录所有试验猪的采食量和体重;分别于试验期第0、14天采集粪样,试验第28天采集直肠内容物,用于测定养分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束屠宰全部试验猪,测量计算胃肠道相对质量和相对长度。结果表明:1)各处理组间猪的初始体重、第14天体重、终末体重、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第0~14天平均日增重、第14~28天平均日增重、料重比(F/G)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试验Ⅰ~Ⅳ组的第14~28天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第0~14天平均日增重(P<0.05)。生长拟合曲线显示,各组猪生长曲线拐点分别是第18.51天(75.87 kg)、第15.92天(73.61 kg)、第17.39天(75.91 kg)、第17.58天(75.45 kg)、第16.29天(76.15 kg)。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猪较早到达生长曲线拐点。但各组生长趋势差异不明显。2)饲喂不同纤维水平的日粮对各组猪胃肠道相对重量、长度及大肠的重量、长度占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3)试验期第14、28天,随着日粮纤维水平的升高,各组NDF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粗蛋白(CP)表观消化率均呈线性(P<0.01)、二次方(P<0.01)和三次方(P<0.01)降低;试验期第14天,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趋于二次方降低(P<0.10)。4)根据三次方程模型预测,分别以ADF、CP表观消化率为因变量,得到适宜脱脂米糠替代部分玉米水平分别为12.77%、14.78%。在各组日粮消化能和粗蛋白均满足且一致的情况下,增加日粮纤维水平对苏淮育肥猪生长性能、肠道发育、NDF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但降低了对ADF和CP的表观消化率。本试验的脱脂米糠替代部分玉米是可行的,替代比例以12.77%最佳。

日粮添加油脂和出生类型对羔羊肌肉胶原蛋白特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王波, 刁志成, 马勇, 李发弟, 曲扬华, 徐晨晨, 卢晓楠, 罗海玲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771-78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10
摘要 ( 0 )   HTML( )    PDF (1908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日粮添加油脂和不同出生类型对羔羊肌肉胶原蛋白特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试验选取64只2月龄断奶双羔(twin born,TW;32只)和三羔(triplet born,TR;32只)湖羊公羔,分别饲喂基础日粮(control,CON)和添加2%大豆油(soybean oil,SBO)的日粮,采用2×2析因试验设计,分为4个处理(TW-CON,TW-SBO,TR-CON,TR-SBO),每个处理1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90 d后屠宰采集羔羊背最长肌,测定其胶原蛋白含量、相关酶活以及肌肉发育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等。结果表明:1)TW组的Ⅰ型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TR组(P<0.05)。日粮添加油脂有提高可溶性胶原蛋白含量的趋势(0.05<P<0.10),但对胶原蛋白溶解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2)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含量因日粮中油脂添加而显著下降(P<0.05),而吡啶诺林(PY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则受日粮油脂添加和出生类型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0.05)。3)MYOD1在双羔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三羔(P<0.05)。日粮油脂添加显著降低了FN1的相对表达水平(P<0.05),而FGF2和COL3A1的相对表达水平则表现出受日粮油脂添加和出生类型交互作用影响的趋势(0.05 < P < 0.10),其它基因如FGFR1、TGFβ1、COL1A1等则不受日粮油脂和出生类型的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双羔肌肉中胶原蛋白含量高于三羔,油脂有促进胶原蛋白含量增加的趋势,且日粮油脂和出生类型共同作用胶原蛋白代谢相关酶含量及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肌肉中胶原蛋白的含量。

日粮添加油脂和出生类型对羔羊肌肉胶原蛋白特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王波, 刁志成, 马勇, 李发弟, 曲扬华, 徐晨晨, 卢晓楠, 罗海玲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771-78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10
摘要 ( 164 )   HTML( )    PDF (1908KB) ( 1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日粮添加油脂和不同出生类型对羔羊肌肉胶原蛋白特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试验选取64只2月龄断奶双羔(twin born,TW;32只)和三羔(triplet born,TR;32只)湖羊公羔,分别饲喂基础日粮(control,CON)和添加2%大豆油(soybean oil,SBO)的日粮,采用2×2析因试验设计,分为4个处理(TW-CON,TW-SBO,TR-CON,TR-SBO),每个处理1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90 d后屠宰采集羔羊背最长肌,测定其胶原蛋白含量、相关酶活以及肌肉发育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等。结果表明:1)TW组的Ⅰ型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TR组(P<0.05)。日粮添加油脂有提高可溶性胶原蛋白含量的趋势(0.05<P<0.10),但对胶原蛋白溶解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2)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含量因日粮中油脂添加而显著下降(P<0.05),而吡啶诺林(PY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则受日粮油脂添加和出生类型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0.05)。3)MYOD1在双羔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三羔(P<0.05)。日粮油脂添加显著降低了FN1的相对表达水平(P<0.05),而FGF2和COL3A1的相对表达水平则表现出受日粮油脂添加和出生类型交互作用影响的趋势(0.05 < P < 0.10),其它基因如FGFR1、TGFβ1、COL1A1等则不受日粮油脂和出生类型的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双羔肌肉中胶原蛋白含量高于三羔,油脂有促进胶原蛋白含量增加的趋势,且日粮油脂和出生类型共同作用胶原蛋白代谢相关酶含量及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肌肉中胶原蛋白的含量。

酿酒酵母β-葡聚糖通过膜受体Dectin-1和TLR-2诱导绵羊瘤胃上皮细胞表达SBD-1的机制研究
张曼, 金鑫, 王云鹤, 魏方, 温婧怡, 杨银凤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781-79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11
摘要 ( 0 )   HTML( )    PDF (5035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索酿酒酵母β-葡聚糖诱导绵羊瘤胃上皮细胞(ovine ruminal epithelial cells,ORECs)β-防御素-1(sheep β-defensin-1,SBD-1)表达过程中膜受体Dectin-1和TLR-2可能存在的作用。本研究首先利用免疫组化、RT-PCR、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Dectin-1是否在ORECs内表达,并且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对β-葡聚糖刺激ORECs后细胞膜受体Dectin-1和TLR-2的表达变化进行检测。而后用不同浓度的Dectin-1阻断剂昆布多糖或TLR-2特异性封闭抗体分别预处理ORECs后,采用qPCR和ELISA方法检测SBD-1的表达变化,以确定β-葡聚糖诱导SBD-1表达过程中Dectin-1和TLR-2的参与情况。结果显示:1)绵羊瘤胃组织及ORECs内存在Dectin-1表达,且β-葡聚糖刺激ORECs后Dectin-1和TLR-2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2)不同浓度的昆布多糖和TLR-2封闭抗体均可以极显著降低β-葡聚糖诱导SBD-1的表达(P<0.01),且随着阻断剂和封闭抗体浓度的增加,其抑制SBD-1表达的作用越明显。结果表明,Dectin-1在绵羊瘤胃组织及ORECs内均表达,并且酿酒酵母β-葡聚糖在ORECs中诱导SBD-1的表达是由Dectin-1和TLR-2介导产生的。

酿酒酵母β-葡聚糖通过膜受体Dectin-1和TLR-2诱导绵羊瘤胃上皮细胞表达SBD-1的机制研究
张曼, 金鑫, 王云鹤, 魏方, 温婧怡, 杨银凤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781-79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11
摘要 ( 140 )   HTML( )    PDF (5035KB) ( 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索酿酒酵母β-葡聚糖诱导绵羊瘤胃上皮细胞(ovine ruminal epithelial cells,ORECs)β-防御素-1(sheep β-defensin-1,SBD-1)表达过程中膜受体Dectin-1和TLR-2可能存在的作用。本研究首先利用免疫组化、RT-PCR、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Dectin-1是否在ORECs内表达,并且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对β-葡聚糖刺激ORECs后细胞膜受体Dectin-1和TLR-2的表达变化进行检测。而后用不同浓度的Dectin-1阻断剂昆布多糖或TLR-2特异性封闭抗体分别预处理ORECs后,采用qPCR和ELISA方法检测SBD-1的表达变化,以确定β-葡聚糖诱导SBD-1表达过程中Dectin-1和TLR-2的参与情况。结果显示:1)绵羊瘤胃组织及ORECs内存在Dectin-1表达,且β-葡聚糖刺激ORECs后Dectin-1和TLR-2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2)不同浓度的昆布多糖和TLR-2封闭抗体均可以极显著降低β-葡聚糖诱导SBD-1的表达(P<0.01),且随着阻断剂和封闭抗体浓度的增加,其抑制SBD-1表达的作用越明显。结果表明,Dectin-1在绵羊瘤胃组织及ORECs内均表达,并且酿酒酵母β-葡聚糖在ORECs中诱导SBD-1的表达是由Dectin-1和TLR-2介导产生的。

不同疏水性氨基酸对α-螺旋抗菌肽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徐欣瑶, 董娜, 李欣然, 杨洋, 王志华, 单安山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791-80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12
摘要 ( 0 )   HTML( )    PDF (3787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天然抗菌肽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但其较高的细胞毒性会使肽的细胞选择性降低。为了提高抗菌肽的选择特异性,本研究拟探讨不同疏水性氨基酸对α-螺旋抗菌肽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其抑菌机制。笔者采用α-螺旋肽GRX2RX3RX2RG作为模板,分别以疏水性氨基酸色氨酸(Try,W)、苯丙氨酸(Phe,F)、缬氨酸(Val,V)、丙氨酸(Ala,A)、亮氨酸(Leu,L)和异亮氨酸(Ile,I)来替换X位置,得到了一系列富含疏水氨基酸的肽GW、GF、GV、GI、GA和GL。本研究检测了抗菌肽的二级结构、溶血活性、抑菌活性、盐离子活性,并对其抑菌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CD光谱试验检测出GF、GI、GA和GL在细胞膜模拟环境中均表现出典型的α螺旋结构,而GV只在TFE中呈现α螺旋结构;溶血试验结果表明,GV和GA在浓度为128 μmol·L-1未表现出溶血活性,而其他肽均表现出较高的溶血活性;抑菌试验发现GV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几何平均值为3.7 μmol·L-1,并具有最高的治疗指数(TI);盐离子稳定性试验表明,在NH4+、Zn2+和Fe3+中GV对大肠杆菌25922(E.coli ATCC 25922)的抑菌能力较稳定。进一步通过扫描电镜和内膜通透性试验对抗菌肽GV的抑菌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到GV能够通过穿透E.coli ATCC 259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9213(S.aureus ATCC 29213)促使细胞内容物流出而导致细菌死亡,以及通过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穿透细菌内膜。综合以上结果,富含Val的GV具有较高的细胞选择性和成为高效抗菌药物的发展潜力。

不同疏水性氨基酸对α-螺旋抗菌肽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徐欣瑶, 董娜, 李欣然, 杨洋, 王志华, 单安山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791-80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12
摘要 ( 170 )   HTML( )    PDF (3787KB) ( 1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天然抗菌肽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但其较高的细胞毒性会使肽的细胞选择性降低。为了提高抗菌肽的选择特异性,本研究拟探讨不同疏水性氨基酸对α-螺旋抗菌肽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其抑菌机制。笔者采用α-螺旋肽GRX2RX3RX2RG作为模板,分别以疏水性氨基酸色氨酸(Try,W)、苯丙氨酸(Phe,F)、缬氨酸(Val,V)、丙氨酸(Ala,A)、亮氨酸(Leu,L)和异亮氨酸(Ile,I)来替换X位置,得到了一系列富含疏水氨基酸的肽GW、GF、GV、GI、GA和GL。本研究检测了抗菌肽的二级结构、溶血活性、抑菌活性、盐离子活性,并对其抑菌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CD光谱试验检测出GF、GI、GA和GL在细胞膜模拟环境中均表现出典型的α螺旋结构,而GV只在TFE中呈现α螺旋结构;溶血试验结果表明,GV和GA在浓度为128 μmol·L-1未表现出溶血活性,而其他肽均表现出较高的溶血活性;抑菌试验发现GV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几何平均值为3.7 μmol·L-1,并具有最高的治疗指数(TI);盐离子稳定性试验表明,在NH4+、Zn2+和Fe3+中GV对大肠杆菌25922(E.coli ATCC 25922)的抑菌能力较稳定。进一步通过扫描电镜和内膜通透性试验对抗菌肽GV的抑菌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到GV能够通过穿透E.coli ATCC 259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9213(S.aureus ATCC 29213)促使细胞内容物流出而导致细菌死亡,以及通过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穿透细菌内膜。综合以上结果,富含Val的GV具有较高的细胞选择性和成为高效抗菌药物的发展潜力。

预防兽医
一株重配型H1N2猪流感病毒的进化分析及对小鼠的致病性
许程志, 吴运谱, 贾云慧, 杨时鳗, 何利昆, 陈艳, 周晨阳, 杨焕良, 乔传玲, 陈化兰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802-81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13
摘要 ( 0 )   HTML( )    PDF (4928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辽宁省猪流感(SI)的流行情况及病原的进化规律,对2016年年末在辽宁省某生猪屠宰场进行SI病原学监测时分离到的一株H1N2亚型猪流感病毒(SIV)A/swine/Liaoning/FX575/2016(简称FX575)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通过对其8个基因片段的基因来源进行分析,确定基因型;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相关分子特征;进一步以6周龄雌性BALB/c小鼠为感染模型,通过测定感染后小鼠的体重变化和脏器病毒含量评估病毒的致病性。结果显示:FX575为一株三重重配型的H1N2病毒,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病毒的HA基因来自于欧亚类禽型H1N1(EA H1N1)分支的SIV,NA基因来自于北美三重配型H1N2分支的SIV,6个内部基因(PB2、PB1、PANPMNS)均来自于2009/H1N1分支的病毒。以106EID50的剂量经鼻腔途径感染小鼠后,能够引起小鼠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其中有1只小鼠在感染后第7天体重下降的比率超过25%,判为死亡;感染后第3天在小鼠肺及鼻甲骨中均检测到较高滴度的病毒,含量分别为4.82、4.20 log10EID50·mL-1。结果表明SIV在不断流行的过程中,不同基因型病毒之间发生重组导致出现基因三重配的病毒,病毒对小鼠呈现中等致病力特征,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对SI的主动监测,从而降低病毒对兽医及公共卫生学风险。

一株重配型H1N2猪流感病毒的进化分析及对小鼠的致病性
许程志, 吴运谱, 贾云慧, 杨时鳗, 何利昆, 陈艳, 周晨阳, 杨焕良, 乔传玲, 陈化兰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802-81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13
摘要 ( 197 )   HTML( )    PDF (4928KB) ( 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辽宁省猪流感(SI)的流行情况及病原的进化规律,对2016年年末在辽宁省某生猪屠宰场进行SI病原学监测时分离到的一株H1N2亚型猪流感病毒(SIV)A/swine/Liaoning/FX575/2016(简称FX575)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通过对其8个基因片段的基因来源进行分析,确定基因型;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相关分子特征;进一步以6周龄雌性BALB/c小鼠为感染模型,通过测定感染后小鼠的体重变化和脏器病毒含量评估病毒的致病性。结果显示:FX575为一株三重重配型的H1N2病毒,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病毒的HA基因来自于欧亚类禽型H1N1(EA H1N1)分支的SIV,NA基因来自于北美三重配型H1N2分支的SIV,6个内部基因(PB2、PB1、PANPMNS)均来自于2009/H1N1分支的病毒。以106EID50的剂量经鼻腔途径感染小鼠后,能够引起小鼠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其中有1只小鼠在感染后第7天体重下降的比率超过25%,判为死亡;感染后第3天在小鼠肺及鼻甲骨中均检测到较高滴度的病毒,含量分别为4.82、4.20 log10EID50·mL-1。结果表明SIV在不断流行的过程中,不同基因型病毒之间发生重组导致出现基因三重配的病毒,病毒对小鼠呈现中等致病力特征,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对SI的主动监测,从而降低病毒对兽医及公共卫生学风险。

塞内卡病毒A结构蛋白VP1诱导PK-15细胞凋亡
王咏, 毛箬青, 张克山, 郑海学, 刘湘涛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811-82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14
摘要 ( 0 )   HTML( )    PDF (6118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塞内卡病毒A(SVA)作为一种新发病病原,致病机制仍不清楚。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SVA感染PK-15细胞后能使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同时伴随着严重的细胞凋亡。为了深入研究SVA诱导凋亡的情况,在验证SVA各蛋白真核质粒正常表达后,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方法检测SVA各蛋白诱导凋亡的情况,Annexin V-FITC/PI和Hoechst染色后显微镜观察磷脂酰丝氨酸和核凝聚程度,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技术分析SVA-VP1对凋亡通路中主要调控分子Caspase3、Caspase8和Bax蛋白质和mRNA水平的影响,发现SVA-VP1能够显著诱导细胞发生早期和晚期凋亡,并且能够促进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8及Bax蛋白和mRNA水平的上调。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SVA调控宿主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和致病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塞内卡病毒A结构蛋白VP1诱导PK-15细胞凋亡
王咏, 毛箬青, 张克山, 郑海学, 刘湘涛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811-82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14
摘要 ( 163 )   HTML( )    PDF (6118KB) ( 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塞内卡病毒A(SVA)作为一种新发病病原,致病机制仍不清楚。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SVA感染PK-15细胞后能使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同时伴随着严重的细胞凋亡。为了深入研究SVA诱导凋亡的情况,在验证SVA各蛋白真核质粒正常表达后,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方法检测SVA各蛋白诱导凋亡的情况,Annexin V-FITC/PI和Hoechst染色后显微镜观察磷脂酰丝氨酸和核凝聚程度,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技术分析SVA-VP1对凋亡通路中主要调控分子Caspase3、Caspase8和Bax蛋白质和mRNA水平的影响,发现SVA-VP1能够显著诱导细胞发生早期和晚期凋亡,并且能够促进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8及Bax蛋白和mRNA水平的上调。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SVA调控宿主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和致病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双组分系统phoP/Q对鞭毛Ⅲ型分泌系统基因的调控预测
邓志文, 王泽平, 李倩文, 尹磊, 涂健, 宋祥军, 祁克宗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821-82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15
摘要 ( 0 )   HTML( )    PDF (5765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中双组分系统phoP/Q与鞭毛Ⅲ型分泌系统(鞭毛T3SS)蛋白之间的联系。运用软件进行功能分析,预测phoP/Q与鞭毛T3SS的关系,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APEC野生株和ΔphoP/Q缺失突变株进行转录组的差异性比较,筛选鞭毛T3SS基座中变化较大基因,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变化量。结果显示:经STRING预测发现phoP/Q可能通过调控鞭毛T3SS基因座附近的双组分系统来间接调控鞭毛T3SS。基因芯片筛选与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phoP/Q缺失能使鞭毛T3SS核心组件的大部分基因表达差异显著,同时也影响了双组分中motA、motBcheY的表达。本研究对phoP/Q双组分系统与鞭毛T3SS的关系进行了预测与探索,为进一步研究揭示细菌的活动与致病机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与研究方向。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双组分系统phoP/Q对鞭毛Ⅲ型分泌系统基因的调控预测
邓志文, 王泽平, 李倩文, 尹磊, 涂健, 宋祥军, 祁克宗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821-82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15
摘要 ( 153 )   HTML( )    PDF (5765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中双组分系统phoP/Q与鞭毛Ⅲ型分泌系统(鞭毛T3SS)蛋白之间的联系。运用软件进行功能分析,预测phoP/Q与鞭毛T3SS的关系,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APEC野生株和ΔphoP/Q缺失突变株进行转录组的差异性比较,筛选鞭毛T3SS基座中变化较大基因,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变化量。结果显示:经STRING预测发现phoP/Q可能通过调控鞭毛T3SS基因座附近的双组分系统来间接调控鞭毛T3SS。基因芯片筛选与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phoP/Q缺失能使鞭毛T3SS核心组件的大部分基因表达差异显著,同时也影响了双组分中motA、motBcheY的表达。本研究对phoP/Q双组分系统与鞭毛T3SS的关系进行了预测与探索,为进一步研究揭示细菌的活动与致病机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与研究方向。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感染IPEC-J2细胞后IL-17细胞因子表达变化及其功能初探
罗雨, 许佳, 张超颖, 蒋春燕, 何海健, 余建国, 章红兵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830-83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16
摘要 ( 0 )   HTML( )    PDF (3372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是引起新生和断奶仔猪腹泻(post-weaning diarrhea,PWD)的最重要的病原之一。ETEC进入肠道后与肠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既是该细菌致病的前提条件,也是激发宿主免疫反应的基础。本研究旨在分析ETEC感染猪肠上皮细胞后IL-17细胞因子表达变化,同时探索细胞因子在抵抗ETEC感染中的免疫防御机制。本研究采用猪肠上皮细胞系IPEC-J2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标准株(C83901)为主要研究材料,通过RT-PCR、ELISA、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的方法分析了IL-17细胞因子及肠黏膜免疫防御相关基因在感染前后的变化。同时,进一步研究了IPEC-J2细胞中相关IL-17细胞因子刺激对肠黏膜防御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除IL-17D未检测到外,C83901能促进所有IL-17细胞因子mRNA的转录,尤其能显著上调IL-17A、IL-17C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ETEC感染或者体外添加IL-17A/IL-17C有利于IPEC-J2细胞中黏蛋白(mucin-2)、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claudin-2)及防御素pBD-2的表达。结果提示,ETEC感染后,肠上皮细胞通过调节IL-17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以抵抗该细菌的入侵。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感染IPEC-J2细胞后IL-17细胞因子表达变化及其功能初探
罗雨, 许佳, 张超颖, 蒋春燕, 何海健, 余建国, 章红兵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830-83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16
摘要 ( 161 )   HTML( )    PDF (3372KB) ( 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是引起新生和断奶仔猪腹泻(post-weaning diarrhea,PWD)的最重要的病原之一。ETEC进入肠道后与肠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既是该细菌致病的前提条件,也是激发宿主免疫反应的基础。本研究旨在分析ETEC感染猪肠上皮细胞后IL-17细胞因子表达变化,同时探索细胞因子在抵抗ETEC感染中的免疫防御机制。本研究采用猪肠上皮细胞系IPEC-J2和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标准株(C83901)为主要研究材料,通过RT-PCR、ELISA、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的方法分析了IL-17细胞因子及肠黏膜免疫防御相关基因在感染前后的变化。同时,进一步研究了IPEC-J2细胞中相关IL-17细胞因子刺激对肠黏膜防御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除IL-17D未检测到外,C83901能促进所有IL-17细胞因子mRNA的转录,尤其能显著上调IL-17A、IL-17C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ETEC感染或者体外添加IL-17A/IL-17C有利于IPEC-J2细胞中黏蛋白(mucin-2)、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claudin-2)及防御素pBD-2的表达。结果提示,ETEC感染后,肠上皮细胞通过调节IL-17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以抵抗该细菌的入侵。

敲除小RNA gcvB后沙门菌的转录组分析
刘丽娟, 董然然, 王开功, 程振涛, 文明, 温贵兰, 李晨, 杨琦, 周碧君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840-85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17
摘要 ( 0 )   HTML( )    PDF (3221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筛选与沙门菌小RNA gcvB相关的靶基因,采用高通量的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对野生型沙门菌和敲除小RNA gcvB沙门菌的mRNA进行对比分析,全面地预测GcvB的靶基因的数量与种类,通过GO和KEGG数据库对筛选基因进行比对注释,进一步分析筛选基因的主要功能及涉及的生物过程。并利用荧光定量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共1 244个,其中基因表达上调678个,基因表达下调566个。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氧化还原活性、铁离子结合、运动活性等分子功能,细菌鞭毛的细胞成分,细胞呼吸、钴胺素代谢过程和钴胺素生物合成过程等生物过程。KEGG数据库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细菌趋化性、卟啉和叶绿素代谢、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代谢、双组分系统、甲烷代谢等14个信号通路。对筛选出的10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相对表达量与RNA-seq测序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为进一步探明小RNA gcvB与靶基因相互作用、小RNA的调控机制,以及沙门菌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敲除小RNA gcvB后沙门菌的转录组分析
刘丽娟, 董然然, 王开功, 程振涛, 文明, 温贵兰, 李晨, 杨琦, 周碧君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840-85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17
摘要 ( 162 )   HTML( )    PDF (3221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筛选与沙门菌小RNA gcvB相关的靶基因,采用高通量的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对野生型沙门菌和敲除小RNA gcvB沙门菌的mRNA进行对比分析,全面地预测GcvB的靶基因的数量与种类,通过GO和KEGG数据库对筛选基因进行比对注释,进一步分析筛选基因的主要功能及涉及的生物过程。并利用荧光定量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共1 244个,其中基因表达上调678个,基因表达下调566个。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氧化还原活性、铁离子结合、运动活性等分子功能,细菌鞭毛的细胞成分,细胞呼吸、钴胺素代谢过程和钴胺素生物合成过程等生物过程。KEGG数据库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细菌趋化性、卟啉和叶绿素代谢、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代谢、双组分系统、甲烷代谢等14个信号通路。对筛选出的10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相对表达量与RNA-seq测序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为进一步探明小RNA gcvB与靶基因相互作用、小RNA的调控机制,以及沙门菌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鉴别显色培养基在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快速鉴定中的应用
吕天星, 李松建, 郝永清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851-86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18
摘要 ( 0 )   HTML( )    PDF (7026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发用于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分离鉴定的鉴别显色培养基,并检验其与普通分离鉴定培养基辅以生化鉴定和16S rRNA核酸序列测定两种传统方法鉴定结果的一致性,笔者以生物信息学方法筛出各种属细菌的特异性酶、可作为唯一碳源发酵产酸的碳源,然后合成酶显色底物,连同碳源、酸碱指示剂制备显色培养基,将各种属标准菌株、野生型菌株涂布培养,评估菌落形态、菌落颜色及培养基基质颜色变化。采集隐性乳房炎(CMT法检测)及临床型乳房炎病例的牛奶样品(絮状物、凝块、清亮状或血乳)共计482份,用鉴别显色培养基和两种传统方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鉴别显色培养基上菌落纯化后提取DNA用于16S rRNA序列扩增,产物送去测序(n=194)。以两种传统方法为参考,判定鉴别显色培养基鉴定病原菌的可靠性,用SAS 9.4的FREQ程序计算鉴别显色培养基的简单科恩κ系数。鉴别显色培养基上常见乳房炎病原菌不同种属的菌落形态和培养基基质颜色明显不同,肉眼即可辨别。鉴别显色培养基与两种传统方法鉴定结果的一致性参数分别为κ=0.70、κ=0.96。鉴别显色培养基能够作为常见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标准鉴定方法。

鉴别显色培养基在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快速鉴定中的应用
吕天星, 李松建, 郝永清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851-86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18
摘要 ( 175 )   HTML( )    PDF (7026KB) ( 1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发用于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分离鉴定的鉴别显色培养基,并检验其与普通分离鉴定培养基辅以生化鉴定和16S rRNA核酸序列测定两种传统方法鉴定结果的一致性,笔者以生物信息学方法筛出各种属细菌的特异性酶、可作为唯一碳源发酵产酸的碳源,然后合成酶显色底物,连同碳源、酸碱指示剂制备显色培养基,将各种属标准菌株、野生型菌株涂布培养,评估菌落形态、菌落颜色及培养基基质颜色变化。采集隐性乳房炎(CMT法检测)及临床型乳房炎病例的牛奶样品(絮状物、凝块、清亮状或血乳)共计482份,用鉴别显色培养基和两种传统方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鉴别显色培养基上菌落纯化后提取DNA用于16S rRNA序列扩增,产物送去测序(n=194)。以两种传统方法为参考,判定鉴别显色培养基鉴定病原菌的可靠性,用SAS 9.4的FREQ程序计算鉴别显色培养基的简单科恩κ系数。鉴别显色培养基上常见乳房炎病原菌不同种属的菌落形态和培养基基质颜色明显不同,肉眼即可辨别。鉴别显色培养基与两种传统方法鉴定结果的一致性参数分别为κ=0.70、κ=0.96。鉴别显色培养基能够作为常见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标准鉴定方法。

临床兽医
犬乳腺肿瘤裸鼠模型建立及其生长特性
刘镇, 饶家榕, 吕俊瑾, 芶思, 李惠珍, 林辉, 远立国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861-86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19
摘要 ( 0 )   HTML( )    PDF (8961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犬乳腺肿瘤发展的生物学特性及动态演变过程,建立犬乳腺肿瘤裸鼠模型,探讨其发生及发展规律。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导入到犬乳腺肿瘤CHMm系和CHMp系细胞,将细胞悬液注射种植至裸鼠右侧第二对乳头处,建立裸鼠模型。通过活体成像技术与病理学检测技术,研究不同时间段裸鼠体内肿瘤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GFP标记的CHMm-GFP和CHMp-GFP细胞均发出稳定的绿色荧光信号,种植后第6天出现肉眼可见肿瘤。通过对接种后第25、35、45和60天荧光信号进行检测和病理检查,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和体重变化曲线;且在接种后第25天裸鼠活体成像时,CHMm-GFP系裸鼠体内荧光信号最强,而CHMp-GFP系则在第35天时,裸鼠体内荧光信号最强。在接种后第25天的离体脏器成像检测时,发现两组裸鼠各有1只淋巴结开始显现荧光信号;第35天3只裸鼠淋巴结内均显示荧光信号,其他脏器无荧光信号。第25天病理组织切片检测,两种细胞系分别有1只裸鼠的肿瘤转移至淋巴结内;在第35、45和60天时解剖裸鼠,发现肿瘤均已转移到淋巴结。建立了两个细胞系犬乳腺肿瘤裸鼠模型,两个细胞系在裸鼠体内不同时段呈现不同的生长特性,且均可转移,为深入研究乳腺肿瘤发生和发展规律提供参考。

犬乳腺肿瘤裸鼠模型建立及其生长特性
刘镇, 饶家榕, 吕俊瑾, 芶思, 李惠珍, 林辉, 远立国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861-86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19
摘要 ( 148 )   HTML( )    PDF (8961KB) ( 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犬乳腺肿瘤发展的生物学特性及动态演变过程,建立犬乳腺肿瘤裸鼠模型,探讨其发生及发展规律。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导入到犬乳腺肿瘤CHMm系和CHMp系细胞,将细胞悬液注射种植至裸鼠右侧第二对乳头处,建立裸鼠模型。通过活体成像技术与病理学检测技术,研究不同时间段裸鼠体内肿瘤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GFP标记的CHMm-GFP和CHMp-GFP细胞均发出稳定的绿色荧光信号,种植后第6天出现肉眼可见肿瘤。通过对接种后第25、35、45和60天荧光信号进行检测和病理检查,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和体重变化曲线;且在接种后第25天裸鼠活体成像时,CHMm-GFP系裸鼠体内荧光信号最强,而CHMp-GFP系则在第35天时,裸鼠体内荧光信号最强。在接种后第25天的离体脏器成像检测时,发现两组裸鼠各有1只淋巴结开始显现荧光信号;第35天3只裸鼠淋巴结内均显示荧光信号,其他脏器无荧光信号。第25天病理组织切片检测,两种细胞系分别有1只裸鼠的肿瘤转移至淋巴结内;在第35、45和60天时解剖裸鼠,发现肿瘤均已转移到淋巴结。建立了两个细胞系犬乳腺肿瘤裸鼠模型,两个细胞系在裸鼠体内不同时段呈现不同的生长特性,且均可转移,为深入研究乳腺肿瘤发生和发展规律提供参考。

7S β-伴大豆球蛋白通过NF-κB信号通路引起IPEC-J2细胞的炎性反应
彭成璐, 张瑜, 丁雪东, 李玉, 冯士彬, 王希春, 李锦春, 吴金节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870-87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20
摘要 ( 0 )   HTML( )    PDF (3507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研究不同浓度7S β-伴大豆球蛋白对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细胞)的影响。试验分为A、B、C、D、E、F 6组,其中A为对照组,其余各组中分别添加1、5、10、5、5 mg·mL-1的β-伴大豆球蛋白,并且在E和F组分别添加1 μmol·L-1 NF-κB(PDTC)和iNOS(L-NAME)抑制剂。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用ELISA法检测细胞NO、DAO、5-HT、IL-6和IL-10含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p-NF-κB p65、iNOS、COX-2的蛋白表达量,用qPCR法检测细胞NF-κB p65、IKKβ、iNOS、IKKα、COX-2 mRNA的相对转录量。结果显示:β-伴大豆球蛋白降低IPEC-J2细胞存活率,添加PDTC和L-NAME增高IPEC-J2细胞存活率,促进NO、DAO、5-HT和IL-6的分泌,并降低IL-10的分泌,同时增加p-NF-κB p65、iNOS、COX-2的蛋白表达量及NF-κB p65、IKKβ、iNOSIKKα、COX-2 mRNA的相对转录量,添加PDTC和L-NAME后抑制了β-伴大豆球蛋白的作用。结果表明,β-伴大豆球蛋白引起IPEC-J2细胞损伤,随浓度增大损伤增加,PDTC和L-NAME可以降低β-伴大豆球蛋白对细胞的作用。

7S β-伴大豆球蛋白通过NF-κB信号通路引起IPEC-J2细胞的炎性反应
彭成璐, 张瑜, 丁雪东, 李玉, 冯士彬, 王希春, 李锦春, 吴金节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870-87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20
摘要 ( 144 )   HTML( )    PDF (3507KB) ( 1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研究不同浓度7S β-伴大豆球蛋白对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细胞)的影响。试验分为A、B、C、D、E、F 6组,其中A为对照组,其余各组中分别添加1、5、10、5、5 mg·mL-1的β-伴大豆球蛋白,并且在E和F组分别添加1 μmol·L-1 NF-κB(PDTC)和iNOS(L-NAME)抑制剂。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用ELISA法检测细胞NO、DAO、5-HT、IL-6和IL-10含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p-NF-κB p65、iNOS、COX-2的蛋白表达量,用qPCR法检测细胞NF-κB p65、IKKβ、iNOS、IKKα、COX-2 mRNA的相对转录量。结果显示:β-伴大豆球蛋白降低IPEC-J2细胞存活率,添加PDTC和L-NAME增高IPEC-J2细胞存活率,促进NO、DAO、5-HT和IL-6的分泌,并降低IL-10的分泌,同时增加p-NF-κB p65、iNOS、COX-2的蛋白表达量及NF-κB p65、IKKβ、iNOSIKKα、COX-2 mRNA的相对转录量,添加PDTC和L-NAME后抑制了β-伴大豆球蛋白的作用。结果表明,β-伴大豆球蛋白引起IPEC-J2细胞损伤,随浓度增大损伤增加,PDTC和L-NAME可以降低β-伴大豆球蛋白对细胞的作用。

黄芪甲苷对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及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NO、ET-1的影响
李春晓, 刘小瑜, 王鑫, 王月明, 韦东来, 李秋月, 贺尚文, 穆祥, 董虹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879-88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21
摘要 ( 0 )   HTML( )    PDF (3349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黄芪甲苷(Ast)对人合谷穴区皮内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振幅及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RMMECs)NO、ET-1分泌量的影响,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结合离子导入仪检测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的振幅;利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5、10、25 μg·mL-1Ast孵育3、6、9、12 h对RMMECs分泌NO和ET-1的影响;利用Real-Time PCR检测10 μg·mL-1Ast作用RMMECs后ET-1和NO基因转录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人合谷穴区皮下导入Ast后,微血管舒缩振幅提高。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浓度的Ast均能促进RMMECs分泌NO、ET-1,以及NO/ET-1的比值升高。10 μg·mL-1 Ast与RMMECs作用3 h时,NO/ET-1值最高,NO、ET-1基因转录水平升高,与分泌水平的结果一致。25 μg·mL-1 Ast与RMMECs作用3 h时,其NO/ET-1值略低于10 μg·mL-1 Ast组,但其比率可相对稳定地维持在较高水平。结果表明,中药成分Ast能提高微血管舒缩振幅,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RMMECs释放NO和ET-1在循环系统中的动态平衡。

黄芪甲苷对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及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NO、ET-1的影响
李春晓, 刘小瑜, 王鑫, 王月明, 韦东来, 李秋月, 贺尚文, 穆祥, 董虹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879-88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21
摘要 ( 96 )   HTML( )    PDF (3349KB) ( 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黄芪甲苷(Ast)对人合谷穴区皮内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振幅及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RMMECs)NO、ET-1分泌量的影响,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结合离子导入仪检测微血管自律性舒缩活动的振幅;利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5、10、25 μg·mL-1Ast孵育3、6、9、12 h对RMMECs分泌NO和ET-1的影响;利用Real-Time PCR检测10 μg·mL-1Ast作用RMMECs后ET-1和NO基因转录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人合谷穴区皮下导入Ast后,微血管舒缩振幅提高。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浓度的Ast均能促进RMMECs分泌NO、ET-1,以及NO/ET-1的比值升高。10 μg·mL-1 Ast与RMMECs作用3 h时,NO/ET-1值最高,NO、ET-1基因转录水平升高,与分泌水平的结果一致。25 μg·mL-1 Ast与RMMECs作用3 h时,其NO/ET-1值略低于10 μg·mL-1 Ast组,但其比率可相对稳定地维持在较高水平。结果表明,中药成分Ast能提高微血管舒缩振幅,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RMMECs释放NO和ET-1在循环系统中的动态平衡。

研究简报
新疆牛源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耐药性及其ESBLs基因鉴定
佟盼盼, 马凯琪, 刘争辉, 谢金鑫, 苏红, 王栋, 孙雪, 高姣姣, 苏战强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887-89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22
摘要 ( 0 )   HTML( )    PDF (1085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调查新疆地区分离的牛源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的耐药表型和基因型,掌握STEC耐药性的发展和传播规律。本研究对新疆6个地区的牛源(非O157:H7)STEC分离株进行了18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并检测菌株中携带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结果显示:4.31% STEC表现为多重耐药,1.91%为产ESBLs菌株。检测到的主要ESBLs基因包括blaTEMblaCTX-M。这是首次在新疆STEC中检测到blaTEMblaCTX-M。本研究分离出的多数多重耐药STEC属于系统发育A群。多重耐药STEC可能是由非致病性大肠杆菌获得毒性和耐药基因而形成的。抗生素的选择压力可能对细菌在牛肠道中的定植表现出一定竞争优势,从而增加了耐药STEC对食物的污染。

新疆牛源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耐药性及其ESBLs基因鉴定
佟盼盼, 马凯琪, 刘争辉, 谢金鑫, 苏红, 王栋, 孙雪, 高姣姣, 苏战强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887-89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22
摘要 ( 174 )   HTML( )    PDF (1085KB) ( 1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调查新疆地区分离的牛源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的耐药表型和基因型,掌握STEC耐药性的发展和传播规律。本研究对新疆6个地区的牛源(非O157:H7)STEC分离株进行了18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并检测菌株中携带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结果显示:4.31% STEC表现为多重耐药,1.91%为产ESBLs菌株。检测到的主要ESBLs基因包括blaTEMblaCTX-M。这是首次在新疆STEC中检测到blaTEMblaCTX-M。本研究分离出的多数多重耐药STEC属于系统发育A群。多重耐药STEC可能是由非致病性大肠杆菌获得毒性和耐药基因而形成的。抗生素的选择压力可能对细菌在牛肠道中的定植表现出一定竞争优势,从而增加了耐药STEC对食物的污染。

检测纽布病毒的Real-time RT-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郭紫晶, 何琪富, 汤承, 张斌, 岳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893-90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23
摘要 ( 0 )   HTML( )    PDF (4373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纽布病毒(nebovirus,NeV)是国内新发的犊牛腹泻病原,本试验目的是建立检测NeV的real-time RT-PCR方法。根据国内NeV流行株的聚合酶基因(RdRp)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反应条件和体系优化,成功建立基于TB Green检测NeV的real-time RT-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在2.9×101~2.9×109copies·μL-1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0.999 4,扩增效率为98%;该方法只特异性检出NeV,不检出常见无关病原;最低检测下限为29 copies·μL-1;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89%~1.89%和0.83%~1.15%;该方法对临床样本的检出率高于文献报道的三种检测方法(P<0.05)。对2018年8-11月采自新疆和辽宁的135份奶犊牛腹泻样本中NeV的检出率为67.41%,场阳性率为100%(15/15)。所建方法的特异性和稳定性好、灵敏度高,为NeV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检测纽布病毒的Real-time RT-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郭紫晶, 何琪富, 汤承, 张斌, 岳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4):  893-90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4.023
摘要 ( 190 )   HTML( )    PDF (4373KB) ( 1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纽布病毒(nebovirus,NeV)是国内新发的犊牛腹泻病原,本试验目的是建立检测NeV的real-time RT-PCR方法。根据国内NeV流行株的聚合酶基因(RdRp)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反应条件和体系优化,成功建立基于TB Green检测NeV的real-time RT-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在2.9×101~2.9×109copies·μL-1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0.999 4,扩增效率为98%;该方法只特异性检出NeV,不检出常见无关病原;最低检测下限为29 copies·μL-1;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89%~1.89%和0.83%~1.15%;该方法对临床样本的检出率高于文献报道的三种检测方法(P<0.05)。对2018年8-11月采自新疆和辽宁的135份奶犊牛腹泻样本中NeV的检出率为67.41%,场阳性率为100%(15/15)。所建方法的特异性和稳定性好、灵敏度高,为NeV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力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