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43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2-09-25
综述
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的研究进展
王一平, 郭龙军, 唐青海, 刘长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337-1345. 
摘要 ( 0 )   HTML( )    PDF (440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主要病原,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PCV2感染可以破坏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容易诱发多种细菌及病毒的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给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巨大的困难。疫苗免疫接种是防控PCV2感染的有效手段,有关PCV2疫苗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热点。迄今为止,欧美几家跨国公司已先后推出商品化的PCV2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及嵌合病毒疫苗,国内也已研制出PCV2灭活疫苗,这些疫苗的推广应用为有效防控猪圆环病毒病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这些疫苗尚不能完全阻断PCV2传播,无法彻底清除体内感染的病毒,因此,开发高效、价廉的新型活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及标记疫苗是今后研究的趋势。笔者在本文中概括地介绍了目前商品化的PCV2疫苗的特性和免疫效力,并对近年来有关PCV2活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及标记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猪圆环病毒病的防制提供参考。
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的研究进展
王一平, 郭龙军, 唐青海, 刘长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337-1345.  doi:
摘要 ( 440 )   HTML( )    PDF (440KB) ( 17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主要病原,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PCV2感染可以破坏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容易诱发多种细菌及病毒的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给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巨大的困难。疫苗免疫接种是防控PCV2感染的有效手段,有关PCV2疫苗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热点。迄今为止,欧美几家跨国公司已先后推出商品化的PCV2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及嵌合病毒疫苗,国内也已研制出PCV2灭活疫苗,这些疫苗的推广应用为有效防控猪圆环病毒病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这些疫苗尚不能完全阻断PCV2传播,无法彻底清除体内感染的病毒,因此,开发高效、价廉的新型活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及标记疫苗是今后研究的趋势。笔者在本文中概括地介绍了目前商品化的PCV2疫苗的特性和免疫效力,并对近年来有关PCV2活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及标记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猪圆环病毒病的防制提供参考。
遗传繁育
莱芜猪前体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及诱导分化研究
胡艳霞, 曾勇庆, 崔志峰, 杨伦, 陈伟, 陈其美, 石元, 祝洪磊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346-1352. 
摘要 ( 0 )   HTML( )    PDF (881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建立莱芜猪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探索猪脂肪组织增生的生物学特征。本研究采集1日龄莱芜猪仔猪颈、背部皮下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与胰蛋白酶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原代前体脂肪细胞,进行前体脂肪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以及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并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关键基因PPARγ的表达。结果表明,分离的猪原代前体脂肪细胞约8 h后开始贴壁,贴壁的细胞呈短梭形或不规则的三角形,第3天多数细胞进入指数生长期,呈成纤维细胞样形态,细胞生长曲线近似S形;诱导培养结果显示,少量细胞在第2天开始出现脂滴,大多数细胞在第3天出现脂滴,第7~8天小脂滴逐渐融合成大脂滴,在第12天左右融合成大脂滴,油红O染色呈橘红色。在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在诱导后的48 h表达量最高,随后其表达丰度逐渐下降。本试验成功建立了莱芜猪前体脂肪细胞培养体系和体外诱导分化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莱芜猪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机制和猪体脂肪的沉积奠定基础。
莱芜猪前体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及诱导分化研究
胡艳霞, 曾勇庆, 崔志峰, 杨伦, 陈伟, 陈其美, 石元, 祝洪磊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346-1352.  doi:
摘要 ( 298 )   HTML( )    PDF (881KB) ( 10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建立莱芜猪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探索猪脂肪组织增生的生物学特征。本研究采集1日龄莱芜猪仔猪颈、背部皮下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与胰蛋白酶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原代前体脂肪细胞,进行前体脂肪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以及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并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关键基因PPARγ的表达。结果表明,分离的猪原代前体脂肪细胞约8 h后开始贴壁,贴壁的细胞呈短梭形或不规则的三角形,第3天多数细胞进入指数生长期,呈成纤维细胞样形态,细胞生长曲线近似S形;诱导培养结果显示,少量细胞在第2天开始出现脂滴,大多数细胞在第3天出现脂滴,第7~8天小脂滴逐渐融合成大脂滴,在第12天左右融合成大脂滴,油红O染色呈橘红色。在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在诱导后的48 h表达量最高,随后其表达丰度逐渐下降。本试验成功建立了莱芜猪前体脂肪细胞培养体系和体外诱导分化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莱芜猪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机制和猪体脂肪的沉积奠定基础。
广西巴马小型猪白细胞抗原经典Ⅱ类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刘子展, 王在贵, 李奎, 郭亚芬, 王爱德, 张玉琼, 杨述林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353-1359. 
摘要 ( 0 )   HTML( )    PDF (1072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广西巴马小型猪SLA经典Ⅱ类基因分子结构特征及其在猪-人异种器官移植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采集4头广西巴马小型猪的耳组织,经抽提RNA和反转录得到cDNA,通过PCR扩增,对SLA经典Ⅱ类基因(SLA-DRA、SLA-DRB1、SLA-DQA、SLA-DQB1)纯化和克隆,进行双向测序。结果,在4个SLA经典Ⅱ类座位中得到基因序列共8条,利用NCBI服务器中BLAST分析发现,8条基因序列中5条为已知的等位基因,另3条为新的等位基因。通过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比对,构建亲缘进化树,分析发现,广西巴马小型猪具有与人同源性较高的MHC遗传结构,显示该猪种在人-猪异种移植领域中有着潜在的利用价值。
广西巴马小型猪白细胞抗原经典Ⅱ类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刘子展, 王在贵, 李奎, 郭亚芬, 王爱德, 张玉琼, 杨述林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353-1359.  doi:
摘要 ( 227 )   HTML( )    PDF (1072KB) ( 8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广西巴马小型猪SLA经典Ⅱ类基因分子结构特征及其在猪-人异种器官移植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采集4头广西巴马小型猪的耳组织,经抽提RNA和反转录得到cDNA,通过PCR扩增,对SLA经典Ⅱ类基因(SLA-DRA、SLA-DRB1、SLA-DQA、SLA-DQB1)纯化和克隆,进行双向测序。结果,在4个SLA经典Ⅱ类座位中得到基因序列共8条,利用NCBI服务器中BLAST分析发现,8条基因序列中5条为已知的等位基因,另3条为新的等位基因。通过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比对,构建亲缘进化树,分析发现,广西巴马小型猪具有与人同源性较高的MHC遗传结构,显示该猪种在人-猪异种移植领域中有着潜在的利用价值。
湖羊Lrh-1基因cDNA序列及组织表达谱分析
王利红,高勤学,张伟, 王锋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360-1368. 
摘要 ( 0 )   HTML( )    PDF (2811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湖羊肝脏为材料对肝受体类似物-1(Liver receptor homolog-1, Lrh-1;NR5A2)基因序列进行RT-PCR和RACE测定,并用DNAman、Tmpred、Signal P 3.0、Expasy等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和在线工具,对Lrh-1 cDNA序列及其蛋白的理化特性、跨膜结构、信号肽和二级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湖羊Lrh-1基因的组织表达谱。结果表明,湖羊Lrh-1基因cDNA 序列全长1 488 bp,与牛的核酸序列相似度最高,为98%,编码区共编码495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与牛、人、马、猴、犬、小鼠、褐鼠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97%、96%、97%、97%、86%和86%;Lrh-1 mRNA在湖羊脑、消化及生殖系统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具有组织特异性,其中在下丘脑组织中的表达量相对最高。
湖羊Lrh-1基因cDNA序列及组织表达谱分析
王利红,高勤学,张伟, 王锋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360-1368.  doi:
摘要 ( 260 )   HTML( )    PDF (2811KB) ( 7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湖羊肝脏为材料对肝受体类似物-1(Liver receptor homolog-1, Lrh-1;NR5A2)基因序列进行RT-PCR和RACE测定,并用DNAman、Tmpred、Signal P 3.0、Expasy等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和在线工具,对Lrh-1 cDNA序列及其蛋白的理化特性、跨膜结构、信号肽和二级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湖羊Lrh-1基因的组织表达谱。结果表明,湖羊Lrh-1基因cDNA 序列全长1 488 bp,与牛的核酸序列相似度最高,为98%,编码区共编码495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与牛、人、马、猴、犬、小鼠、褐鼠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97%、96%、97%、97%、86%和86%;Lrh-1 mRNA在湖羊脑、消化及生殖系统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具有组织特异性,其中在下丘脑组织中的表达量相对最高。
PPARα和PPARγ基因在不同脂尾型绵羊脂肪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研究
林婄婄, 高中元, 袁亚男, 武建亮, 刘宝凤, 周沙沙, 乔利英, 刘建华, 梁琛, 刘文忠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369-1376. 
摘要 ( 0 )   HTML( )    PDF (950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PPARα和PPARγ基因在不同脂尾型绵羊脂肪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以探讨这2个基因与绵羊脂肪代谢的关系。本研究以2个具有显著尾型差异的绵羊品种(广灵大尾羊和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研究PPARα和PPARγ基因在2、4、6、8、10和12月龄个体的7种脂肪组织(大网膜、小网膜、尾部脂肪、皮下脂肪、肠系膜、肾周脂肪、腹膜后脂肪)中的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PPARα和PPARγ在各脂肪组织中都有表达。总体而言,浅层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低于深层脂肪组织。作为主效应,品种和月龄基本不影响2个基因的mRNA表达。尽管性别对PPARα的表达无显著影响,但在广灵大尾羊母羊中PPARγ的低表达导致性别本身及其与品种的互作达显著水平。鉴于组织间和年龄间的表达差异,这2个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空间性,但时间性不明显。尽管二者在调节脂肪代谢方面的功能相反,但是存在协同作用。
PPARα和PPARγ基因在不同脂尾型绵羊脂肪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研究
林婄婄, 高中元, 袁亚男, 武建亮, 刘宝凤, 周沙沙, 乔利英, 刘建华, 梁琛, 刘文忠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369-1376.  doi:
摘要 ( 258 )   HTML( )    PDF (950KB) ( 8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PPARα和PPARγ基因在不同脂尾型绵羊脂肪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以探讨这2个基因与绵羊脂肪代谢的关系。本研究以2个具有显著尾型差异的绵羊品种(广灵大尾羊和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研究PPARα和PPARγ基因在2、4、6、8、10和12月龄个体的7种脂肪组织(大网膜、小网膜、尾部脂肪、皮下脂肪、肠系膜、肾周脂肪、腹膜后脂肪)中的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PPARα和PPARγ在各脂肪组织中都有表达。总体而言,浅层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低于深层脂肪组织。作为主效应,品种和月龄基本不影响2个基因的mRNA表达。尽管性别对PPARα的表达无显著影响,但在广灵大尾羊母羊中PPARγ的低表达导致性别本身及其与品种的互作达显著水平。鉴于组织间和年龄间的表达差异,这2个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空间性,但时间性不明显。尽管二者在调节脂肪代谢方面的功能相反,但是存在协同作用。
绵羊Gfrα1基因的部分cDNA克隆与抗原表位多肽的原核表达
刘燕, 罗奋华, 包佳婧, 刘林洪, 单飞彪, 吴应积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377-1384. 
摘要 ( 0 )   HTML( )    PDF (2433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克隆绵羊Gfrα1基因序列,深入研究绵羊精原干细胞(SSCs)。本研究通过RTPCR扩增和分子克隆的方法克隆到了绵羊Gfrα1基因的编码区大部分片段。结果,克隆得到的绵羊Gfrα1基因的大部分cDNA序列长1 312 bp,包括1 311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437个氨基酸,与牛、人、黑猩猩、大鼠和小鼠相应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5%、91.3 %、91.0%、88.9%和88.0%。根据获得的cDNA序列,预测已知片段的抗原表位区,并将抗原表位区序列插入pET-44a(+)载体,经转化得到重组菌,经IPTG诱导表达,并通过亲和柱层析,纯化制备GFRα1抗原表位多肽。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经诱导表达的GFRα1抗原表位多肽约为18.2 ku,与预测的大小一致。绵羊Gfrα1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为进一步制作该基因的多克隆抗体奠定基础,为绵羊SSCs的分子水平鉴定及功能分析提供了研究条件。
绵羊Gfrα1基因的部分cDNA克隆与抗原表位多肽的原核表达
刘燕, 罗奋华, 包佳婧, 刘林洪, 单飞彪, 吴应积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377-1384.  doi:
摘要 ( 239 )   HTML( )    PDF (2433KB) ( 7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克隆绵羊Gfrα1基因序列,深入研究绵羊精原干细胞(SSCs)。本研究通过RTPCR扩增和分子克隆的方法克隆到了绵羊Gfrα1基因的编码区大部分片段。结果,克隆得到的绵羊Gfrα1基因的大部分cDNA序列长1 312 bp,包括1 311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437个氨基酸,与牛、人、黑猩猩、大鼠和小鼠相应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5%、91.3 %、91.0%、88.9%和88.0%。根据获得的cDNA序列,预测已知片段的抗原表位区,并将抗原表位区序列插入pET-44a(+)载体,经转化得到重组菌,经IPTG诱导表达,并通过亲和柱层析,纯化制备GFRα1抗原表位多肽。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经诱导表达的GFRα1抗原表位多肽约为18.2 ku,与预测的大小一致。绵羊Gfrα1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为进一步制作该基因的多克隆抗体奠定基础,为绵羊SSCs的分子水平鉴定及功能分析提供了研究条件。
鹅DHRS7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其在鹅肥肝形成过程中的表达特点
何桦, 潘志雄, 刘贺贺, 李乐, 夏露, 胡深强, 鲁凯, 董霞, 李亮, 王继文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385-1391. 
摘要 ( 0 )   HTML( )    PDF (1784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鹅DHRS7基因全长cDNA,并探讨该基因是否参与鹅肥肝的形成过程。本研究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文库获得鹅DHRS7基因部分EST序列,采用RACE技术扩增了鹅该基因全长cDNA,并对其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分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DHRS7在鹅肝脏、皮脂、腹脂等10个组织中的差异表达,以及填饲对鹅肝脏中DHRS7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鹅DHRS7 基因cDNA全长1 279 bp,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1 011 bp(可编码336个氨基酸),25 bp的5′UTR和243 bp的 3′UTR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鹅DHRS7含有跨膜结构域以及NADP结合位点,且在这些功能区域变异较少;荧光定量结果显示,DHRS7在鹅肝脏和脂肪组织中都有较高表达,填饲后鹅肝脏中DHRS7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以上结果表明,DHRS7在鹅肥肝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鹅DHRS7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其在鹅肥肝形成过程中的表达特点
何桦, 潘志雄, 刘贺贺, 李乐, 夏露, 胡深强, 鲁凯, 董霞, 李亮, 王继文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385-1391.  doi:
摘要 ( 251 )   HTML( )    PDF (1784KB) ( 7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鹅DHRS7基因全长cDNA,并探讨该基因是否参与鹅肥肝的形成过程。本研究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文库获得鹅DHRS7基因部分EST序列,采用RACE技术扩增了鹅该基因全长cDNA,并对其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分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DHRS7在鹅肝脏、皮脂、腹脂等10个组织中的差异表达,以及填饲对鹅肝脏中DHRS7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鹅DHRS7 基因cDNA全长1 279 bp,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1 011 bp(可编码336个氨基酸),25 bp的5′UTR和243 bp的 3′UTR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鹅DHRS7含有跨膜结构域以及NADP结合位点,且在这些功能区域变异较少;荧光定量结果显示,DHRS7在鹅肝脏和脂肪组织中都有较高表达,填饲后鹅肝脏中DHRS7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以上结果表明,DHRS7在鹅肥肝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动物营养
日粮中添加亚麻籽对羔羊产肉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武雅楠, 曹玉凤, 高艳霞, 李秋凤, 李运起, 李建国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392-1400. 
摘要 ( 0 )   HTML( )    PDF (416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亚麻籽水平对羔羊产肉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本试验选取2月龄健康萨福克(♂)×小尾寒羊(♀)F1代羔羊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日粮为试验处理,分别为含0%(对照组)、5%、10%和15%亚麻籽(干物质基础)的日粮,各组蛋白及能量水平相同,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羔羊日粮中添加5%和10%亚麻籽可以提高羔羊的生产性能和产肉能力,改善羔羊日增体质量(P<0.05)、胴体质量及料重比(P<0.01)。随着添加亚麻籽水平的提高,肌肉中水分含量下降(P<0.01),粗脂肪含量上升(P<0.01);血液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依次上升,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脂肪酶活力随着亚麻籽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添加5%~10%亚麻籽改善了羔羊肉品质,随着亚麻籽添加量的增加,熟肉率、肌内脂和肌小节片断化指数(MFI)均显著提高(P<0.01),提高了肉的嫩度,而肌肉的抗氧化能力降低,但对肌肉肉色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中亚麻籽的添加增加了肌肉中PUFA(P<0.01)、CLA(P<0.01)和亚麻酸(P<0.01)的含量,以及PUFA中n-3与n-6的比例(P<0.01)。结果提示,羔羊日粮中添加5%~10%亚麻籽能够提高生长性能,通过提高羊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CLA含量,改善羊肉品质。
日粮中添加亚麻籽对羔羊产肉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武雅楠, 曹玉凤, 高艳霞, 李秋凤, 李运起, 李建国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392-1400.  doi:
摘要 ( 277 )   HTML( )    PDF (416KB) ( 9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亚麻籽水平对羔羊产肉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本试验选取2月龄健康萨福克(♂)×小尾寒羊(♀)F1代羔羊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日粮为试验处理,分别为含0%(对照组)、5%、10%和15%亚麻籽(干物质基础)的日粮,各组蛋白及能量水平相同,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羔羊日粮中添加5%和10%亚麻籽可以提高羔羊的生产性能和产肉能力,改善羔羊日增体质量(P<0.05)、胴体质量及料重比(P<0.01)。随着添加亚麻籽水平的提高,肌肉中水分含量下降(P<0.01),粗脂肪含量上升(P<0.01);血液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依次上升,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脂肪酶活力随着亚麻籽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添加5%~10%亚麻籽改善了羔羊肉品质,随着亚麻籽添加量的增加,熟肉率、肌内脂和肌小节片断化指数(MFI)均显著提高(P<0.01),提高了肉的嫩度,而肌肉的抗氧化能力降低,但对肌肉肉色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中亚麻籽的添加增加了肌肉中PUFA(P<0.01)、CLA(P<0.01)和亚麻酸(P<0.01)的含量,以及PUFA中n-3与n-6的比例(P<0.01)。结果提示,羔羊日粮中添加5%~10%亚麻籽能够提高生长性能,通过提高羊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CLA含量,改善羊肉品质。
饲喂2种日粮条件下鸭小肠各段肠液组成差异的研究
赵峰, 郑卫宽, 胡光源, 李辉, 张宏福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401-1407. 
摘要 ( 0 )   HTML( )    PDF (357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研究在饲喂小麦-豆粕型日粮和玉米-豆粕型日粮条件下,北京鸭小肠各段肠液组成沿肠道纵向长度的差异,为模拟鸭小肠液的设计提供参考。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30只成年北京公鸭随机分配到2个处理中,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鸭,分别随机饲喂小麦-豆粕型日粮和玉米-豆粕型日粮,在试验期的第19天屠宰后取十二指肠、空肠前段、空肠后段和回肠的食糜,离心后取上清液分析消化酶活性、离子浓度及pH。研究结果表明,十二指肠肠液与空肠前段肠液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且显著地高于空肠后段肠液和回肠肠液的相应值(P<0.05)。空肠前段肠液与空肠后段肠液的胰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且显著高于十二指肠肠液和回肠液的相应值(P<0.05)。空肠前段肠液的糜蛋白酶活性最高,其后依次为十二指肠肠液、空肠后段肠液和回肠液,且4种肠液中两两间差异显著(P<0.05)。沿小肠纵向长度,鸭肠液的pH从6.22至7.94逐渐升高,Na+和Ca2+浓度先升后降,K+浓度逐步下降,Mg2+浓度在十二指肠肠液中最低,显著地低于其他肠段肠液的相应值(P<0.05)。日粮组成对肠液中4种消化酶的活性及K+和Mg2+的浓度有显著的影响。由此可见,沿鸭小肠长度的纵向分布中,空肠液的4种主要消化酶活性最高,不同肠段肠液在离子浓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饲喂2种日粮条件下鸭小肠各段肠液组成差异的研究
赵峰, 郑卫宽, 胡光源, 李辉, 张宏福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401-1407.  doi:
摘要 ( 277 )   HTML( )    PDF (357KB) ( 8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研究在饲喂小麦-豆粕型日粮和玉米-豆粕型日粮条件下,北京鸭小肠各段肠液组成沿肠道纵向长度的差异,为模拟鸭小肠液的设计提供参考。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将30只成年北京公鸭随机分配到2个处理中,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鸭,分别随机饲喂小麦-豆粕型日粮和玉米-豆粕型日粮,在试验期的第19天屠宰后取十二指肠、空肠前段、空肠后段和回肠的食糜,离心后取上清液分析消化酶活性、离子浓度及pH。研究结果表明,十二指肠肠液与空肠前段肠液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且显著地高于空肠后段肠液和回肠肠液的相应值(P<0.05)。空肠前段肠液与空肠后段肠液的胰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且显著高于十二指肠肠液和回肠液的相应值(P<0.05)。空肠前段肠液的糜蛋白酶活性最高,其后依次为十二指肠肠液、空肠后段肠液和回肠液,且4种肠液中两两间差异显著(P<0.05)。沿小肠纵向长度,鸭肠液的pH从6.22至7.94逐渐升高,Na+和Ca2+浓度先升后降,K+浓度逐步下降,Mg2+浓度在十二指肠肠液中最低,显著地低于其他肠段肠液的相应值(P<0.05)。日粮组成对肠液中4种消化酶的活性及K+和Mg2+的浓度有显著的影响。由此可见,沿鸭小肠长度的纵向分布中,空肠液的4种主要消化酶活性最高,不同肠段肠液在离子浓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添加青稞酒糟对西藏箭筈豌豆与苇状羊茅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原现军, 余成群, 夏坤, 李志华, 下条雅敬, 邵涛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408-1414. 
摘要 ( 0 )   HTML( )    PDF (446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评价添加不同水平青稞酒糟对箭筈豌豆与苇状羊茅(3∶7)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ontrol)和3个添加水平(10%、20%和30%)的青稞酒糟处理组,青贮后第7、14、30和60天后打开青贮窖,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显示:添加青稞酒糟改善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显著(P<0.05)提高了乳酸含量及乳酸/乙酸值,显著(P<0.05)降低了pH和氨态氮/总氮。添加青稞酒糟促进青贮早期乳酸发酵,使pH快速下降,有效抑制了青贮早期好氧性微生物的活性,进而降低了干物质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损失。结果表明,添加10%青稞酒糟即可提高混合青贮发酵品质。
添加青稞酒糟对西藏箭筈豌豆与苇状羊茅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原现军, 余成群, 夏坤, 李志华, 下条雅敬, 邵涛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408-1414.  doi:
摘要 ( 641 )   HTML( )    PDF (446KB) ( 8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评价添加不同水平青稞酒糟对箭筈豌豆与苇状羊茅(3∶7)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ontrol)和3个添加水平(10%、20%和30%)的青稞酒糟处理组,青贮后第7、14、30和60天后打开青贮窖,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显示:添加青稞酒糟改善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显著(P<0.05)提高了乳酸含量及乳酸/乙酸值,显著(P<0.05)降低了pH和氨态氮/总氮。添加青稞酒糟促进青贮早期乳酸发酵,使pH快速下降,有效抑制了青贮早期好氧性微生物的活性,进而降低了干物质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损失。结果表明,添加10%青稞酒糟即可提高混合青贮发酵品质。
预防兽医
O型口蹄疫抗体金标检测试纸条判定标准的确立
智晓莹, 任维维, 祁光宇, 吕建亮, 梁仲, 蒋韬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415-1421. 
摘要 ( 0 )   HTML( )    PDF (1062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迅速、准确检测口蹄疫阴性血清和阳性血清,确立O型口蹄疫抗体金标检测试纸条的判定标准。通过3批次O型口蹄疫抗体金标检测试纸条,对180份猪、牛、羊口蹄疫阴性血清,197份猪、牛O型口蹄疫弱阳性血清,317份猪、牛、羊O型口蹄疫阳性血清,223份牛Asia 1、A型口蹄疫阳性血清,600份田间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同时用O型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和O型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2种方法检测相同的血清样品。对3种方法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将试纸条的检测线和质控线的显色情况与O型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的抗体滴度相比较。确立了试纸条的诊断标准:试纸条抗体滴度1∶2-为口蹄疫抗体阴性;试纸条抗体滴度1∶8+为O型口蹄疫阳性血清。根据试纸条的显色结果与液相阻断ELISA的结果的关系,绘制了比色卡。试纸条的判定标准检测血清结果与液相阻断ELISA和正向间接血凝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试纸条与液相阻断ELISA和正向间接血凝相关性分别为y = 1.142x + 0.742 1,y = 1.184 5x + 0.862 3;相关系数(r)分别为0.922 1和0.903 3。结果显示,O型口蹄疫抗体金标检测试纸条的判定标准的确立和比色卡的绘制,实现半定量分析,更加迅速、准确,适于实验室、基层兽医站和养殖场使用。
O型口蹄疫抗体金标检测试纸条判定标准的确立
智晓莹, 任维维, 祁光宇, 吕建亮, 梁仲, 蒋韬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415-1421.  doi:
摘要 ( 415 )   HTML( )    PDF (1062KB) ( 8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迅速、准确检测口蹄疫阴性血清和阳性血清,确立O型口蹄疫抗体金标检测试纸条的判定标准。通过3批次O型口蹄疫抗体金标检测试纸条,对180份猪、牛、羊口蹄疫阴性血清,197份猪、牛O型口蹄疫弱阳性血清,317份猪、牛、羊O型口蹄疫阳性血清,223份牛Asia 1、A型口蹄疫阳性血清,600份田间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同时用O型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和O型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2种方法检测相同的血清样品。对3种方法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将试纸条的检测线和质控线的显色情况与O型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的抗体滴度相比较。确立了试纸条的诊断标准:试纸条抗体滴度1∶2-为口蹄疫抗体阴性;试纸条抗体滴度1∶8+为O型口蹄疫阳性血清。根据试纸条的显色结果与液相阻断ELISA的结果的关系,绘制了比色卡。试纸条的判定标准检测血清结果与液相阻断ELISA和正向间接血凝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试纸条与液相阻断ELISA和正向间接血凝相关性分别为y = 1.142x + 0.742 1,y = 1.184 5x + 0.862 3;相关系数(r)分别为0.922 1和0.903 3。结果显示,O型口蹄疫抗体金标检测试纸条的判定标准的确立和比色卡的绘制,实现半定量分析,更加迅速、准确,适于实验室、基层兽医站和养殖场使用。
猪细环病毒PCR-DHPLC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杨春华, 周延, 孙思扬, 钟毅, 王川庆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422-1428. 
摘要 ( 0 )   HTML( )    PDF (916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应用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检测猪细环病毒1型和2型,根据猪细环病毒的序列特点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产物经DHPLC技术进行快速检测。选择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Ⅱ型和猪伪狂犬病毒进行特异性试验,无交叉反应。该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用质粒标准品进行TTSuV1和TTSuV2的PCR-DHPLC检测,灵敏度可达1.0×101 拷贝·μL-1。对80份血清样本分别应用实时荧光PCR法、PCR-凝胶电泳法及本文所建立的PCR-DHPLC法与进行检测,发现TTSuV1有63份PCR-DHPLC阳性,63份实时荧光PCR阳性,54份PCR-凝胶电泳阳性;TTSuV2有69份PCR-DHPLC阳性,69份实时荧光PCR阳性,56份PCR-凝胶电泳阳性。本试验建立的PCR-DHPLC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TTSu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猪细环病毒PCR-DHPLC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杨春华, 周延, 孙思扬, 钟毅, 王川庆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422-1428.  doi:
摘要 ( 334 )   HTML( )    PDF (916KB) ( 6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应用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检测猪细环病毒1型和2型,根据猪细环病毒的序列特点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产物经DHPLC技术进行快速检测。选择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Ⅱ型和猪伪狂犬病毒进行特异性试验,无交叉反应。该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用质粒标准品进行TTSuV1和TTSuV2的PCR-DHPLC检测,灵敏度可达1.0×101 拷贝·μL-1。对80份血清样本分别应用实时荧光PCR法、PCR-凝胶电泳法及本文所建立的PCR-DHPLC法与进行检测,发现TTSuV1有63份PCR-DHPLC阳性,63份实时荧光PCR阳性,54份PCR-凝胶电泳阳性;TTSuV2有69份PCR-DHPLC阳性,69份实时荧光PCR阳性,56份PCR-凝胶电泳阳性。本试验建立的PCR-DHPLC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TTSu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猪繁殖障碍病毒性疫病六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刘志杰, 曾智勇, 汤德元, 周莉, 梁海英, 肖超能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429-1436. 
摘要 ( 0 )   HTML( )    PDF (1019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参照GenBank中相关的基因序列,设计了6对引物分别用于扩增PRV gE、PPV NS1、PCV ORF2、PRRSV ORF7、CSFV E2、JEV E基因的部分片段。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mPCR对6种病毒的最低核酸检测量分别为PRV 6.6 pg、PPV 96 pg、PCV 12.9 pg、PRRSV 10.5 pg、CSFV 51 pg、JEV 46 pg,对猪流感病毒(SIV)、大肠杆菌(E.coli)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103份临床病料检测结果表明,上述6种猪病毒性疫病在贵州省猪群中普遍存在且混合感染情况严重。该六重PCR方法不仅实现了上述6种病毒的同时检测,更实现了DNA病毒及RNA病毒的同步检测,能够对PRV、PPV、PCV、PRRSV、CSFV、JEV单个或混合感染的临床病料进行快速鉴别诊断。
猪繁殖障碍病毒性疫病六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刘志杰, 曾智勇, 汤德元, 周莉, 梁海英, 肖超能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429-1436.  doi:
摘要 ( 267 )   HTML( )    PDF (1019KB) ( 8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参照GenBank中相关的基因序列,设计了6对引物分别用于扩增PRV gE、PPV NS1、PCV ORF2、PRRSV ORF7、CSFV E2、JEV E基因的部分片段。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mPCR对6种病毒的最低核酸检测量分别为PRV 6.6 pg、PPV 96 pg、PCV 12.9 pg、PRRSV 10.5 pg、CSFV 51 pg、JEV 46 pg,对猪流感病毒(SIV)、大肠杆菌(E.coli)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103份临床病料检测结果表明,上述6种猪病毒性疫病在贵州省猪群中普遍存在且混合感染情况严重。该六重PCR方法不仅实现了上述6种病毒的同时检测,更实现了DNA病毒及RNA病毒的同步检测,能够对PRV、PPV、PCV、PRRSV、CSFV、JEV单个或混合感染的临床病料进行快速鉴别诊断。
布鲁菌糖基转移酶对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张豫, 张辉, 张艳, 孟茹, 王震, 陈瑞花, 张俊波, 鲁芝子, 陈创夫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437-1443. 
摘要 ( 0 )   HTML( )    PDF (1477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研究布鲁菌糖基转移酶(WboA)在诱发胚胎滋养层细胞(HTP-8)炎症反应中的作用。以羊种布鲁菌M5-90为模板,扩增WboA基因,构建pET28a(+)-WboA重组表达质粒,转化重组质粒在BL21(DE3)中表达,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并对重组WboA蛋白进行纯化。构建自杀载体pGEM-7zf-ΔWboA-SacB,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筛选布鲁菌WboA基因缺失株ΔWboA,并进行PCR鉴定和遗传稳定性检测。然后将纯化的WboA蛋白与ΔWboA分别作用于胚胎滋养层细胞,ELISA检测IL-6、IL-10、TNF-α和乳酸脱氢酶(LDH)的相对变化量。结果成功纯化了WboA蛋白,构建了ΔWboA,ΔWboA侵染胚胎滋养层细胞诱导产生炎症细胞因子IL-6、IL-10和TNF-α均低于M5-90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WboA蛋白作用胚胎滋养层细胞时,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和LDH均高于PBS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本研究表明WboA蛋白具有细胞毒作用,布鲁菌的致炎作用与脂多糖O链相关,为进一步阐明布鲁菌感染宿主细胞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布鲁菌糖基转移酶对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张豫, 张辉, 张艳, 孟茹, 王震, 陈瑞花, 张俊波, 鲁芝子, 陈创夫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437-1443.  doi:
摘要 ( 218 )   HTML( )    PDF (1477KB) ( 7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研究布鲁菌糖基转移酶(WboA)在诱发胚胎滋养层细胞(HTP-8)炎症反应中的作用。以羊种布鲁菌M5-90为模板,扩增WboA基因,构建pET28a(+)-WboA重组表达质粒,转化重组质粒在BL21(DE3)中表达,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并对重组WboA蛋白进行纯化。构建自杀载体pGEM-7zf-ΔWboA-SacB,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筛选布鲁菌WboA基因缺失株ΔWboA,并进行PCR鉴定和遗传稳定性检测。然后将纯化的WboA蛋白与ΔWboA分别作用于胚胎滋养层细胞,ELISA检测IL-6、IL-10、TNF-α和乳酸脱氢酶(LDH)的相对变化量。结果成功纯化了WboA蛋白,构建了ΔWboA,ΔWboA侵染胚胎滋养层细胞诱导产生炎症细胞因子IL-6、IL-10和TNF-α均低于M5-90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WboA蛋白作用胚胎滋养层细胞时,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和LDH均高于PBS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本研究表明WboA蛋白具有细胞毒作用,布鲁菌的致炎作用与脂多糖O链相关,为进一步阐明布鲁菌感染宿主细胞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流产布鲁菌BP26蛋白B细胞线性表位的鉴定
羡东堡, 高明春, 曹涤非, 王晓东, 王君伟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444-1448. 
摘要 ( 0 )   HTML( )    PDF (702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对流产布鲁菌BP26蛋白进行抗原表位研究,设计了3个相互重叠15个氨基酸、覆盖整个BP26蛋白的重叠短肽,经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融合表达。用流产型布鲁菌感染血清对3个融合蛋白进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初步鉴定出BP26蛋白B细胞线性抗原表位位于第51-165氨基酸区域。在此基础上,针对BP26 2(51-165 aa)短肽,设计了5个相互重叠10个氨基酸的短肽片段,进一步鉴定出了BP26蛋白B细胞线性表位位于第109-141氨基酸区域。该结果为进一步探索BP26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建立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流产布鲁菌BP26蛋白B细胞线性表位的鉴定
羡东堡, 高明春, 曹涤非, 王晓东, 王君伟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444-1448.  doi:
摘要 ( 230 )   HTML( )    PDF (702KB) ( 3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对流产布鲁菌BP26蛋白进行抗原表位研究,设计了3个相互重叠15个氨基酸、覆盖整个BP26蛋白的重叠短肽,经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融合表达。用流产型布鲁菌感染血清对3个融合蛋白进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初步鉴定出BP26蛋白B细胞线性抗原表位位于第51-165氨基酸区域。在此基础上,针对BP26 2(51-165 aa)短肽,设计了5个相互重叠10个氨基酸的短肽片段,进一步鉴定出了BP26蛋白B细胞线性表位位于第109-141氨基酸区域。该结果为进一步探索BP26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建立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表达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蛋白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原性的初步分析
宋菲菲, 康震, 齐艳君, 袁颖烁, 张守峰, 张乐萃, 扈荣良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449-1454. 
摘要 ( 0 )   HTML( )    PDF (829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拟构建表达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QS10株S1蛋白的重组复制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并在本动物上进行初步的免疫学试验。通过RTPCR获得S1基因,插入腺病毒表达系统穿梭质粒,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acAd5 CMV-S1,转染293AD细胞获得表达S1蛋白的重组腺病毒。PCR检测显示,S1基因已重组到腺病毒基因组;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证明该重组病毒在293AD细胞中真实表达了具有免疫反应性的IBV S1糖蛋白。重组病毒培养滴度可达到107 TCID50·mL-1。免疫接种SPF鸡后,通过ELISA检测,免疫鸡产生了针对IBV的特异性抗体。作者成功构建了表达IBV S1蛋白的重组腺病毒,该重组病毒可在SPF鸡体内诱导产生IBV特异性抗体。
表达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蛋白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原性的初步分析
宋菲菲, 康震, 齐艳君, 袁颖烁, 张守峰, 张乐萃, 扈荣良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449-1454.  doi:
摘要 ( 275 )   HTML( )    PDF (829KB) ( 6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拟构建表达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QS10株S1蛋白的重组复制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并在本动物上进行初步的免疫学试验。通过RTPCR获得S1基因,插入腺病毒表达系统穿梭质粒,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acAd5 CMV-S1,转染293AD细胞获得表达S1蛋白的重组腺病毒。PCR检测显示,S1基因已重组到腺病毒基因组;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证明该重组病毒在293AD细胞中真实表达了具有免疫反应性的IBV S1糖蛋白。重组病毒培养滴度可达到107 TCID50·mL-1。免疫接种SPF鸡后,通过ELISA检测,免疫鸡产生了针对IBV的特异性抗体。作者成功构建了表达IBV S1蛋白的重组腺病毒,该重组病毒可在SPF鸡体内诱导产生IBV特异性抗体。
基础兽医
非肌肉肌球蛋白Ⅱ型重链A羧基端蛋白的真核表达及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Marc-145细胞中的作用
吕军华, 刘宁宁, 赵钦, 马玉萍, 张冲, 王向鹏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455-1462. 
摘要 ( 0 )   HTML( )    PDF (2130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前期研究结果证明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GP5蛋白的抗独特型抗体特异性结合Marc-145细胞上的非肌肉肌球蛋白Ⅱ型重链A(Nonmuscle myosin heavy chainⅡ-A,NMHCⅡ-A)蛋白,其结合位点位于NMHCⅡ-A的羧基端。本研究通过真核表达NMHCⅡ-A的羧基端(PRA)蛋白,验证其对PRRSV感染Marc-145细胞的作用。通过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PRA蛋白。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PRA蛋白的表达及其与Marc-145细胞的结合。通过病毒中和试验、荧光聚焦中和试验和荧光定量PCR检测PRA蛋白对PRRSV感染Marc-145细胞的作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结果表明,PRA蛋白在真核细胞中得到成功表达,其最高表达量为接种1个MOI杆状病毒后96 h时。PRA蛋白特异性结合Marc-145细胞,使PRRSV感染Marc-145细胞延迟24 h并且感染效率降低60%。真核表达的NMHCⅡ-A羧基端蛋白能特异性结合Marc-145细胞并有效降低PRRSV的感染。这些结果为进一步阐明NMHCⅡ-A在PRRSV感染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依据。
非肌肉肌球蛋白Ⅱ型重链A羧基端蛋白的真核表达及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Marc-145细胞中的作用
吕军华, 刘宁宁, 赵钦, 马玉萍, 张冲, 王向鹏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455-1462.  doi:
摘要 ( 272 )   HTML( )    PDF (2130KB) ( 9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前期研究结果证明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GP5蛋白的抗独特型抗体特异性结合Marc-145细胞上的非肌肉肌球蛋白Ⅱ型重链A(Nonmuscle myosin heavy chainⅡ-A,NMHCⅡ-A)蛋白,其结合位点位于NMHCⅡ-A的羧基端。本研究通过真核表达NMHCⅡ-A的羧基端(PRA)蛋白,验证其对PRRSV感染Marc-145细胞的作用。通过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PRA蛋白。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PRA蛋白的表达及其与Marc-145细胞的结合。通过病毒中和试验、荧光聚焦中和试验和荧光定量PCR检测PRA蛋白对PRRSV感染Marc-145细胞的作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结果表明,PRA蛋白在真核细胞中得到成功表达,其最高表达量为接种1个MOI杆状病毒后96 h时。PRA蛋白特异性结合Marc-145细胞,使PRRSV感染Marc-145细胞延迟24 h并且感染效率降低60%。真核表达的NMHCⅡ-A羧基端蛋白能特异性结合Marc-145细胞并有效降低PRRSV的感染。这些结果为进一步阐明NMHCⅡ-A在PRRSV感染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依据。
共轭亚油酸对堆型艾美耳球虫感染鸡十二指肠黏膜免疫和脂质过氧化状态的影响
刘永祥, 杨建平, 姜东风, 刘艳丽, 徐秋良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463-1470. 
摘要 ( 0 )   HTML( )    PDF (433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日粮添加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CLA)对人工感染堆型艾美耳球虫(E. aceruvlina)肉仔鸡的生长、卵囊排出量、肠道黏膜免疫反应和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肉仔鸡在采食21 d的基础日粮或1.5%CLA日粮后,每个处理一半重复人工感染球虫,每只肉仔鸡口服10 000个E. aceruvlina孢子化卵囊。结果如下:与基础日粮相比,CLA日粮缓解因E. acervulina感染而造成的肉仔鸡生长抑制(P<0.01),并降低感染后6~9 d期间的卵囊排出量(P<0.01)。无论有无球虫感染,日粮添加CLA均提高肉仔鸡十二指肠上皮内淋巴细胞 (Intestinal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 IEL) 的CD8+T淋巴细胞比例(P<0.05),而对肉仔鸡十二指肠干扰素γ (Interferonγ, IFNγ)基因表达没有影响(P>0.05)。日粮CLA显著抑制因E. acervulina感染而诱导的十二指肠黏膜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的提高(P<0.05),显著阻止因E. acervulina感染而诱导的肉仔鸡十二指肠黏膜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水平的降低(P<0.01),但不影响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 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的活性(P>0.05)。日粮添加CLA减少E. aceruvlina感染后肉仔鸡卵囊排出量,缓解E. aceruvlina感染引起的生长抑制,其抗球虫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与提高肉仔鸡十二指肠IEL 的CD8+T淋巴细胞比例和阻止GSH水平的降低有关。
共轭亚油酸对堆型艾美耳球虫感染鸡十二指肠黏膜免疫和脂质过氧化状态的影响
刘永祥, 杨建平, 姜东风, 刘艳丽, 徐秋良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463-1470.  doi:
摘要 ( 221 )   HTML( )    PDF (433KB) ( 8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日粮添加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CLA)对人工感染堆型艾美耳球虫(E. aceruvlina)肉仔鸡的生长、卵囊排出量、肠道黏膜免疫反应和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肉仔鸡在采食21 d的基础日粮或1.5%CLA日粮后,每个处理一半重复人工感染球虫,每只肉仔鸡口服10 000个E. aceruvlina孢子化卵囊。结果如下:与基础日粮相比,CLA日粮缓解因E. acervulina感染而造成的肉仔鸡生长抑制(P<0.01),并降低感染后6~9 d期间的卵囊排出量(P<0.01)。无论有无球虫感染,日粮添加CLA均提高肉仔鸡十二指肠上皮内淋巴细胞 (Intestinal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 IEL) 的CD8+T淋巴细胞比例(P<0.05),而对肉仔鸡十二指肠干扰素γ (Interferonγ, IFNγ)基因表达没有影响(P>0.05)。日粮CLA显著抑制因E. acervulina感染而诱导的十二指肠黏膜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的提高(P<0.05),显著阻止因E. acervulina感染而诱导的肉仔鸡十二指肠黏膜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水平的降低(P<0.01),但不影响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 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的活性(P>0.05)。日粮添加CLA减少E. aceruvlina感染后肉仔鸡卵囊排出量,缓解E. aceruvlina感染引起的生长抑制,其抗球虫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与提高肉仔鸡十二指肠IEL 的CD8+T淋巴细胞比例和阻止GSH水平的降低有关。
中国主要疯草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陈基萍, 赵宝玉, 路浩, 丁来弟, 张广芳, 李小蒙, 高源, 周启武, 杨晓雯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471-1478. 
摘要 ( 0 )   HTML( )    PDF (1132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明中国西部草地主要疯草内生真菌的种类及其分布,并通过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抑菌活性筛选,为疯草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将采自青海和内蒙古草地的小花棘豆、黄花棘豆、甘肃棘豆、急弯棘豆、兰花棘豆和变异黄芪,运用表面消毒法进行内生真菌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和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种属鉴定,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分析其亲缘关系;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为测试菌株,用纸片法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结果从中国6种主要疯草中分离获得265株内生真菌,合并得到38株,30株分属12科19属,8株未确定科。其中镰刀菌属、链格孢属和拟青霉属是优势种群,分别占总菌株的16.98%、11.32%和9.81%;系统发育分析显示,38株内生真菌绝大部分具有较高亲缘关系,仅少数亲缘关系偏低,其亲缘关系的远近受疯草种类、部位及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抑菌试验结果表明,38株内生真菌有29株次生代谢产物至少对1种测试病原菌有抑菌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76.32 %,其中有2株次生代谢产物对4种测试病原菌均有较强抑菌作用。中国西部草地疯草含有丰富的内生真菌,不同生态地域的疯草内生真菌分布存在空间差异性,其次生代谢产物中存在丰富的天然抑菌活性物质,可作为筛选抑菌活性物质的新资源。
中国主要疯草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陈基萍, 赵宝玉, 路浩, 丁来弟, 张广芳, 李小蒙, 高源, 周启武, 杨晓雯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471-1478.  doi:
摘要 ( 311 )   HTML( )    PDF (1132KB) ( 8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明中国西部草地主要疯草内生真菌的种类及其分布,并通过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抑菌活性筛选,为疯草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将采自青海和内蒙古草地的小花棘豆、黄花棘豆、甘肃棘豆、急弯棘豆、兰花棘豆和变异黄芪,运用表面消毒法进行内生真菌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和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种属鉴定,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分析其亲缘关系;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为测试菌株,用纸片法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结果从中国6种主要疯草中分离获得265株内生真菌,合并得到38株,30株分属12科19属,8株未确定科。其中镰刀菌属、链格孢属和拟青霉属是优势种群,分别占总菌株的16.98%、11.32%和9.81%;系统发育分析显示,38株内生真菌绝大部分具有较高亲缘关系,仅少数亲缘关系偏低,其亲缘关系的远近受疯草种类、部位及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抑菌试验结果表明,38株内生真菌有29株次生代谢产物至少对1种测试病原菌有抑菌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76.32 %,其中有2株次生代谢产物对4种测试病原菌均有较强抑菌作用。中国西部草地疯草含有丰富的内生真菌,不同生态地域的疯草内生真菌分布存在空间差异性,其次生代谢产物中存在丰富的天然抑菌活性物质,可作为筛选抑菌活性物质的新资源。
单色光对肉鸡体质量和小肠免疫应激相关因子IL-6与TNF-α表达的影响
胡易, 姜楠, 陈耀星, 王子旭, 曹静, 董玉兰, 白鹤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479-1482. 
摘要 ( 0 )   HTML( )    PDF (227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通过检测在单色光下饲养的肉鸡的体质量和空肠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量的改变,探讨单色光对肉鸡生长发育和肠道免疫应激水平的影响。选用256只刚出壳的雄性AA肉鸡,随机分成4组,分别在蓝(480 nm)、绿(560 nm)、红(660 nm)、白(400~700 nm)4种光色下饲养。各组饲养管理制度相同,光照的强度为15 lx,光照时间为23 h。肉鸡42日龄时,称重后取空肠,用ELISA测定IL-6和TNF-α的表达量。试验结果显示与白光组肉鸡相比,蓝光组肉鸡的体质量高15.2%,而空肠IL-6和TNF-α的表达量分别降低了46.8%和33.4%(P<0.05),绿光组、红光组、白光组3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蓝光能促进肉鸡生长和缓解光刺激诱发的小肠免疫应激。

单色光对肉鸡体质量和小肠免疫应激相关因子IL-6与TNF-α表达的影响
胡易, 姜楠, 陈耀星, 王子旭, 曹静, 董玉兰, 白鹤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479-1482.  doi:
摘要 ( 245 )   HTML( )    PDF (227KB) ( 5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通过检测在单色光下饲养的肉鸡的体质量和空肠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量的改变,探讨单色光对肉鸡生长发育和肠道免疫应激水平的影响。选用256只刚出壳的雄性AA肉鸡,随机分成4组,分别在蓝(480 nm)、绿(560 nm)、红(660 nm)、白(400~700 nm)4种光色下饲养。各组饲养管理制度相同,光照的强度为15 lx,光照时间为23 h。肉鸡42日龄时,称重后取空肠,用ELISA测定IL-6和TNF-α的表达量。试验结果显示与白光组肉鸡相比,蓝光组肉鸡的体质量高15.2%,而空肠IL-6和TNF-α的表达量分别降低了46.8%和33.4%(P<0.05),绿光组、红光组、白光组3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蓝光能促进肉鸡生长和缓解光刺激诱发的小肠免疫应激。

临床兽医
不同水平钙对氟中毒大鼠肾脏功能损伤的影响
霍梅俊, 王金明, 姚冰芬, 罗广营, 武路广, 闫杭杭, 牛瑞燕, 孙子龙, 梁占学, 王俊东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483-1490. 
摘要 ( 0 )   HTML( )    PDF (1967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不同水平钙对氟中毒大鼠肾脏损伤的影响,为探索有效防治氟中毒患者的钙制剂剂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选用健康的21日龄Wistar雄性大鼠50只,随机将其分成5组,每组10只,分为对照组、高氟组(含150 mg·kg-1 F-)、高氟低钙组(含150 mg·kg-1 F-+2% CaCO3)、高氟中钙组(含150 mg·kg-1 F-+3% CaCO3)、高氟高钙组(含150 mg·kg-1 F-+4% CaCO3)。试验进行60 d后,取各组大鼠血液测血清钙(Ca)、磷(P)、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 SCr) 的含量;然后取出肾组织称重并计算脏器指数,测定肾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肾组织CD11及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氟组体质量显著降低(P<0.01),血清P含量显著升高(P<0.05), 高氟组肾脏中LDH、SDH、ALP含量增加(P<0.01),TNF-α及CD1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高氟组比较,高氟低钙组和高氟中钙组体质量上升(P<0.05),血清Ca和P含量显著降低,LDH、ALP及SDH含量显著降低,在高氟低钙组中TNF-α及CD1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高氟组比较,高氟高钙组大鼠脏器指数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BUN、SCr含量显著升高(P<0.05),酶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LDH、ALP及SDH含量无显著差异,TNF-α及CD11蛋白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高剂量的氟可造成肾脏功能的多方面损伤,低中剂量的钙可以不同程度地减轻氟对肾脏的毒性作用,对肾组织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但过量的钙不但没有缓解氟对肾脏的毒性作用,反而加剧肾脏功能的损伤。
不同水平钙对氟中毒大鼠肾脏功能损伤的影响
霍梅俊, 王金明, 姚冰芬, 罗广营, 武路广, 闫杭杭, 牛瑞燕, 孙子龙, 梁占学, 王俊东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483-1490.  doi:
摘要 ( 210 )   HTML( )    PDF (1967KB) ( 8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不同水平钙对氟中毒大鼠肾脏损伤的影响,为探索有效防治氟中毒患者的钙制剂剂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选用健康的21日龄Wistar雄性大鼠50只,随机将其分成5组,每组10只,分为对照组、高氟组(含150 mg·kg-1 F-)、高氟低钙组(含150 mg·kg-1 F-+2% CaCO3)、高氟中钙组(含150 mg·kg-1 F-+3% CaCO3)、高氟高钙组(含150 mg·kg-1 F-+4% CaCO3)。试验进行60 d后,取各组大鼠血液测血清钙(Ca)、磷(P)、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 SCr) 的含量;然后取出肾组织称重并计算脏器指数,测定肾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肾组织CD11及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氟组体质量显著降低(P<0.01),血清P含量显著升高(P<0.05), 高氟组肾脏中LDH、SDH、ALP含量增加(P<0.01),TNF-α及CD1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高氟组比较,高氟低钙组和高氟中钙组体质量上升(P<0.05),血清Ca和P含量显著降低,LDH、ALP及SDH含量显著降低,在高氟低钙组中TNF-α及CD1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高氟组比较,高氟高钙组大鼠脏器指数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BUN、SCr含量显著升高(P<0.05),酶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LDH、ALP及SDH含量无显著差异,TNF-α及CD11蛋白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高剂量的氟可造成肾脏功能的多方面损伤,低中剂量的钙可以不同程度地减轻氟对肾脏的毒性作用,对肾组织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但过量的钙不但没有缓解氟对肾脏的毒性作用,反而加剧肾脏功能的损伤。
研究简报
成年版纳微型猪近交系克隆猪的制备
叶雷, 李红, 魏红江, 许成盛, 卿玉波, 潘伟荣, 李鸿辉, 成文敏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491-1498. 
摘要 ( 0 )   HTML( )    PDF (1484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版纳微型猪近交系成年母猪为材料,采用冷胰酶消化法获得成年猪成纤维细胞后,进行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检测,研究其作为供体细胞对体细胞核移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版纳微型猪近交系成年猪的成纤维细胞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细胞冻存前和复苏后存活率分别为97.2%和92.6%(P>0.05),生长曲线呈“S”形,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36 h,体外培养14代后仍能保持正常核型。以其作为核移植供体细胞,核移植重构胚卵裂率、囊胚率及囊胚细胞数分别为61.9%、13.0%和37枚,移植了重构胚的3头代孕母猪均妊娠,并且有1头母猪产下1头正常的克隆猪。综上所述,利用版纳微型猪近交系成年猪能建立稳定的成纤维细胞系,该细胞系作为核移植供体细胞可获得版纳微型猪近交系克隆猪。
成年版纳微型猪近交系克隆猪的制备
叶雷, 李红, 魏红江, 许成盛, 卿玉波, 潘伟荣, 李鸿辉, 成文敏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491-1498.  doi:
摘要 ( 279 )   HTML( )    PDF (1484KB) ( 8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版纳微型猪近交系成年母猪为材料,采用冷胰酶消化法获得成年猪成纤维细胞后,进行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检测,研究其作为供体细胞对体细胞核移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版纳微型猪近交系成年猪的成纤维细胞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细胞冻存前和复苏后存活率分别为97.2%和92.6%(P>0.05),生长曲线呈“S”形,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36 h,体外培养14代后仍能保持正常核型。以其作为核移植供体细胞,核移植重构胚卵裂率、囊胚率及囊胚细胞数分别为61.9%、13.0%和37枚,移植了重构胚的3头代孕母猪均妊娠,并且有1头母猪产下1头正常的克隆猪。综上所述,利用版纳微型猪近交系成年猪能建立稳定的成纤维细胞系,该细胞系作为核移植供体细胞可获得版纳微型猪近交系克隆猪。
内蒙古绒山羊皮肤毛囊差异表达序列标签的筛选及分析
苏立宁, 李华, 刘东军 , 旭日干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499-1503. 
摘要 ( 0 )   HTML( )    PDF (554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筛选和分析内蒙古绒山羊与毛和绒生长相关的差异基因,本研究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研究内蒙古绒山羊胎儿期不同日龄皮肤中控制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不同分化的差异表达序列标签。结果,共筛选了15条差异表达序列标签(dbEST登录号JK711022-JK711036),其中3条ESTs与毛囊发育有关,5 条ESTs与次级毛囊和皮脂腺的发育有关。生物信息分析显示,JK711036与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2(TRIP12)基因有关,其他ESTs功能未知。结果表明,胎儿期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在多种代谢途径上都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这将为进一步研究山羊毛和绒的形成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内蒙古绒山羊皮肤毛囊差异表达序列标签的筛选及分析
苏立宁, 李华, 刘东军 , 旭日干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499-1503.  doi:
摘要 ( 243 )   HTML( )    PDF (554KB) ( 4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筛选和分析内蒙古绒山羊与毛和绒生长相关的差异基因,本研究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研究内蒙古绒山羊胎儿期不同日龄皮肤中控制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不同分化的差异表达序列标签。结果,共筛选了15条差异表达序列标签(dbEST登录号JK711022-JK711036),其中3条ESTs与毛囊发育有关,5 条ESTs与次级毛囊和皮脂腺的发育有关。生物信息分析显示,JK711036与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2(TRIP12)基因有关,其他ESTs功能未知。结果表明,胎儿期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在多种代谢途径上都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这将为进一步研究山羊毛和绒的形成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多重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结核致病菌群并同步鉴别致病菌种
陈茹, 高小博, 郭爱珍, 刘志玲, 吴晓薇, 朱道中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504-1510. 
摘要 ( 0 )   HTML( )    PDF (1094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运用多重PCR联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原理,建立快速检测人兽结核致病菌群并鉴别主要致病菌种的新方法。建立了四重PCR-DHPLC方法,可同时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C)特异的IS6110和IS1081插入序列、结核分枝杆菌特异结构基因和牛分枝杆菌特异结构基因共4个目标基因。采用13种分枝杆菌标准菌株和分离株以及23种常见微生物样品进行特异性试验,采用纯化标准菌株DNA以及克隆了扩增序列的重组质粒DNA进行检测灵敏度试验,采用从临床疑似发病牛群采集的牛组织样品进行临床检测试验,并与细菌分离培养方法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多重PCR-DHPLC方法能特异检测MTC并准确鉴别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而对其它11种分枝杆菌以及23种常见微生物样品均呈典型阴性检测结果;检测灵敏度达到每个反应102~103基因拷贝或3.6~6.8 fg DNA模板浓度。采用该法从39份临床疑似样品中检出33份MTC阳性并检出其中28份为牛分枝杆菌阳性,而培养法检出21份阳性样品。采用该法临床检测全程可缩短至1 d之内,其中对纯化DNA样品的检测分析可在2 h内完成。本研究为人兽结核致病菌(群)的快速检测鉴别提供了新型分子生物学方法,所建立的四重PCR-DHPLC方法能实现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并鉴别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
多重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结核致病菌群并同步鉴别致病菌种
陈茹, 高小博, 郭爱珍, 刘志玲, 吴晓薇, 朱道中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9):  1504-1510.  doi:
摘要 ( 295 )   HTML( )    PDF (1094KB) ( 7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运用多重PCR联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原理,建立快速检测人兽结核致病菌群并鉴别主要致病菌种的新方法。建立了四重PCR-DHPLC方法,可同时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C)特异的IS6110和IS1081插入序列、结核分枝杆菌特异结构基因和牛分枝杆菌特异结构基因共4个目标基因。采用13种分枝杆菌标准菌株和分离株以及23种常见微生物样品进行特异性试验,采用纯化标准菌株DNA以及克隆了扩增序列的重组质粒DNA进行检测灵敏度试验,采用从临床疑似发病牛群采集的牛组织样品进行临床检测试验,并与细菌分离培养方法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多重PCR-DHPLC方法能特异检测MTC并准确鉴别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而对其它11种分枝杆菌以及23种常见微生物样品均呈典型阴性检测结果;检测灵敏度达到每个反应102~103基因拷贝或3.6~6.8 fg DNA模板浓度。采用该法从39份临床疑似样品中检出33份MTC阳性并检出其中28份为牛分枝杆菌阳性,而培养法检出21份阳性样品。采用该法临床检测全程可缩短至1 d之内,其中对纯化DNA样品的检测分析可在2 h内完成。本研究为人兽结核致病菌(群)的快速检测鉴别提供了新型分子生物学方法,所建立的四重PCR-DHPLC方法能实现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并鉴别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