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学报 ›› 2009, Vol. 40 ›› Issue (9): 1383-1388.doi:
卿素珠,林吉茂,张灵枝,王磊磊,罗时双
QING Suzhu, LIN Jimao, ZHANG Lingzhi, WANG Leilei, LUO Shishuang
摘要:
运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法对山羊皮肤发育的组织学特点、山羊皮肤发育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的分布及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表皮结构形成于胎儿发育的6周龄左右,开始为单层上皮,而后逐渐增殖为复层、厚度不断增加,15周龄后逐渐变薄;真皮层在10周龄时形成,11周龄后陆续有皮肤衍生结构从中发育形成。随着胚胎的继续发育,皮肤各部分结构的发育渐趋完善。(2)在胎儿发育的第6周就出现EGF与EGFR的较弱表达,以后随着胎龄的增加,EGF与EGFR表达量逐渐增加。从表达分布看,在胎儿发育的11周前,EGF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表皮基底层细胞、毛囊上皮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等的胞质内,EGFR则主要位于相应细胞的膜上;11-16周,EGF和EGFR表达量逐渐增高,分布范围从表皮的基底层细胞、棘细胞、毛囊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扩展到血管内皮细胞、汗腺上皮细胞和竖毛肌,EGF主要定位于这些细胞的胞质,EGFR则主要分布于细胞膜;17周至出生,随着表皮的明显变薄,EGF及EGFR主要分布于表皮基底层细胞和毛囊上皮细胞,阳性反应继续增强。皮肤发育期间,EGF及EGFR的表达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只是EGFR的表达相对滞后,两者的表达曲线一致、相关性极显著。表明EGF及EGFR在皮肤及其衍生结构的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