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4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8-03-23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3):  0-0.  doi:
摘要 ( 72 )   HTML( )    PDF (165KB) ( 4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封面封底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3):  0-0.  doi:
摘要 ( 57 )   HTML( )    PDF (452KB) ( 50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3):  0-0.  doi:
摘要 ( 38 )   HTML( )    PDF (358KB) ( 4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宿主细胞感染支原体后的“宿命”
吴习习, 罗海霞, 郝秀静, 马春骥, 李敏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3):  459-46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3.001
摘要 ( 286 )   HTML( )    PDF (1484KB) ( 5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支原体(Mycoplasma)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一类原核微生物,无细胞壁,依靠细胞膜维持其个体形态和多种生理功能。临床上,支原体可引起动物和人类多种疾病,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威胁人类健康,但是目前针对支原体疾病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疫苗有效性较差,且缺乏较为敏感的诊断工具,加之支原体个体微小、生长缓慢,暂缺乏有效的研究手段,其感染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因此,至今支原体引起的疾病很难预防和控制。随着人们对支原体感染宿主细胞机制愈发关注,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支原体感染后诱导宿主细胞的凋亡、自噬、癌变等方面进行概述,以期对支原体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帮助。

细粒棘球绦虫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徐梦飞, 卢平萍, 马勋, 张艳艳, 王炜烨, 孟季蒙, 王正荣, 薄新文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3):  466-47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3.002
摘要 ( 262 )   HTML( )    PDF (1065KB) ( 5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ic project,HGP)的实施和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已进入后基因组时代,而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研究的热门之一。包虫病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健康威胁和经济损失,因此,包虫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是人们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就近几年细粒棘球绦虫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进展进行叙述,并对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作出科学的论述,旨在阐述细粒棘球绦虫与宿主在分子水平的相互作用方式,为包虫病的疫苗研发、诊断标志物和诊断药物靶点的筛选提供参考。

遗传育种
MYNN基因可变剪接体的克隆及表达特性研究
郭晓红, 李萌, 高鹏飞, 曹果清, 成志敏, 张宁芳, 乐宝玉, 刘剑锋, 刘小军, 李步高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3):  477-48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3.003
摘要 ( 246 )   HTML( )    PDF (5612KB) ( 6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克隆猪MYNN基因的可变剪接体,并预测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各转录本的时空表达特性。本研究以马身猪为试验动物,采用RT-PCR技术对猪MYNN基因全长CDS区进行克隆,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其编码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在心、肝、脾、肺、肾、小脑、小肠、胰、胃、肌肉和脂肪组织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MYNN基因的表达谱进行研究,并在胃和肌肉组织中进行发育性表达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克隆出猪MYNN基因的两个转录本MYNN-1(GenBank登录号:KY470829)和MYNN-2(GenBank登录号:KY670835)。MYNN-1的CDS区全长1 830 bp,编码609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质属于碱性可溶性稳定蛋白质;MYNN-2的CDS区全长1 746 bp,编码581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质属于碱性可溶性不稳定蛋白质;与MYNN-1相比,MYNN-2少了84 bp,缺失第6外显子,且通过功能结构域预测发现,MYNN-2比MYNN-1少一个C2H2类型的锌指蛋白结构域;同源性及进化树分析发现,猪MYNN基因的两个转录本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北极熊、山羊、马、家犬等物种的同源性较高,遗传距离较近,说明MYNN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十分保守。MYNN-1和MYNN-2在马身猪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各组织之间表达差异显著(P<0.05);在马身猪胃、小肠和胰中高表达,脂肪组织中表达量最低。在各组织(除肾)中MYNN-1的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MYNN-2(P<0.05;P<0.01),说明MYNN-1为主要亚型;随着日龄的增加,MYNN-1和MYNN-2在胃中的表达量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在背最长肌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本试验成功克隆了猪MYNN基因的两个可变剪接体,并推测MYNN在猪的消化吸收以及骨骼肌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但其作用的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奶牛性情评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驰, 罗宇茜, 王嘉熠, 常瑶, 李源韬, 苏义童, 黄铭逸, 徐伟, 张海亮, 董刚辉, 李锡智, 王雅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3):  488-49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3.004
摘要 ( 209 )   HTML( )    PDF (3726KB) ( 4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建立简便可行的奶牛性情评定方法并探究性情在奶牛生产中的重要性,本研究采用两种简便、快捷的性情评分方法,于2016年7-8月在北京地区7个牛场现场评定3 988头处于泌乳期的荷斯坦牛,采用固定模型分析奶牛性情的影响因素及性情对产奶量、体况评分(BCS)的影响。分析表明,两种方法均能显示奶牛性情的差异,且两种性情评分方法均值差异仅为0.04,秩相关检验无显著差异;不同场、胎次、泌乳阶段的奶牛性情评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头胎牛性情暴躁的概率高于经产牛,泌乳高峰期(45~99 d)奶牛性情暴躁的概率高于其他泌乳阶段,尤其高于泌乳期天数300 d以后的阶段。奶牛性情评分对校正奶量和BCS均无显著影响,但不同性情评分奶牛在产奶性能上存在差异。本研究提出的两种性情评分方法简便易行,可用于快速评定大规模牛群的性情,为改善牛群福利、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便利工具。

肉用西门塔尔牛群体生长曲线拟合及体重与体尺相关性分析的研究
梁永虎, 朱波, 金生云, 宝金山, 徐凌洋, 陈燕, 高雪, 张路培, 高会江, 李俊雅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3):  497-50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3.005
摘要 ( 275 )   HTML( )    PDF (2046KB) ( 4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对内蒙古乌拉盖地区肉用西门塔尔牛群体的体重和体尺等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并构建通过体尺预测体重的回归方程。本研究测定了2 162头肉用西门塔尔牛从出生到20月龄的体重、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和腹围,利用Logistic、Brody、Gompertz和Bertallanffy 4种模型拟合其生长曲线,分别估算出4种曲线方程中的相关参数,并进行体重与体尺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4种曲线模型对肉用西门塔尔牛体重和体尺生长过程均有较好的拟合度(R2>0.98),但对于不同的性状,最佳拟合模型不同。体重与体尺相关关系表明,体重与体斜长、胸围、腹围的相关性较高,其中体重与胸围的相关系数最高(0.958 55)。其体尺与体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预测体重回归方程为Y=-366.485 70+1.307 37 X3+3.896 12 X4-0.417 50 X5。研究表明,Gompertz和Bertallanffy两种模型对体重的拟合优于其他两种模型,Brody模型对体高、体斜长、胸围、腹围和十字部高的拟合效果均是最优。体重预测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为肉用西门塔尔牛群体的进一步选育提供数据基础。

贵妃鸡多趾性状遗传规律分析及多趾候选基因的表达
王香南, 郭红威, 郭亚苹, 闫峰宾, 王彦彬, 孙桂荣, 康相涛, 韩瑞丽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3):  507-51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3.006
摘要 ( 232 )   HTML( )    PDF (1369KB) ( 3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贵妃鸡多趾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多趾候选基因在胚胎发育时期的表达,为贵妃鸡多趾品系的选育和多趾分子标记的开发奠定基础。选用不同趾型(四四趾、四五趾、五五趾)的贵妃鸡进行杂交和测交试验,统计分析后代各种趾型出现的比例,与理论值进行卡方检验。采取胚胎发育第5~10天的肢芽组织样品,测定分析多趾候选基因Lmbr1、SHH、RNF32、NOM1、MNX1、Gli3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四五趾×四五趾组合多趾与正常趾的比例为3.67:1,符合3:1的理论比值(P>0.05),另外两个组合都不符合理论比值(P<0.05)。其次,测交试验表明,每只测交公鸡后代都出现3种趾型的个体;最后,在贵妃鸡肢芽组织胚胎发育的第5~10天中,SHH基因的表达量一直很低,Lmbr1、RNF32、NOM1、MNX1、Gli3基因在第7和第9天出现表达峰值。贵妃鸡多趾性状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多趾性状外显率不同,多趾性状可能受到Lmbr1、RNF32等多基因的共同调控,多趾性状形成的关键时期可能是胚胎发育的第7~9天。

FGF7亚家族在小鼠毛囊第一生长周期的表达
牛姝, 程笳琪, 高淑媛, 曹校瑞, 吴晋强, 陆娜, 闫瑞琴, 赫晓燕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3):  515-52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3.007
摘要 ( 212 )   HTML( )    PDF (7458KB) ( 3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FGF7亚家族(FGF7、FGF10和FGF22)在小鼠毛囊第一生长周期中各阶段的表达情况,阐明其表达规律。取出生后第1、3、5、8、16、18、20和23天正常小鼠背部皮肤各3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FGF7、FGF10和FGF22蛋白及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FGF7主要在毛囊内根鞘及表皮表达;FGF10和FGF22广泛表达于毛囊各部。FGF7在毛囊退化期(16 d)表达量最低,静止期(18 d)和生长期(1~8、20~23 d)的表达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退化期(16 d);FGF10在毛囊生长期末期(8 d)表达量最低,生长期(1~5、20~23 d)、退化期(16 d)和静止期(18 d)表达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生长期末期(8 d);FGF22在毛囊退化期(16 d)表达量最高,静止期(18 d)和生长期(1~8、20~23 d)的表达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低于退化期(16 d)。综上表明,FGF7、FGF10在毛囊第一生长周期可能对诱导毛囊进入新的循环周期有重要作用,而FGF22则可能对诱导毛囊进入退化期有重要影响。

生物技术与繁殖
绵羊FGF7基因组织表达及其多态性与产羔数之间的关系
周梅, 曹晓涵, 贺小云, 孙庆, 狄冉, 胡文萍, 王翔宇, 张效生, 张金龙, 刘秋月, 储明星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3):  525-53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3.008
摘要 ( 235 )   HTML( )    PDF (2152KB) ( 3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绵羊FGF 7基因组织表达水平及其多态性与产羔数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利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sq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对绵羊FGF 7基因在多羔小尾寒羊和单羔苏尼特羊以及小尾寒羊FecB不同基因型(BB、B+、++)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同时采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多羔绵羊品种(小尾寒羊380只)和单羔绵羊品种(滩羊、苏尼特羊、萨福克羊、杜泊羊和草原型藏羊共380只)FGF 7基因g.57842893C>T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FGF 7基因在单、多羔绵羊的心和肺中高表达,在其它各组织呈中等或低丰度表达;FGF 7基因在多羔小尾寒羊绝大部分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单羔苏尼特羊,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FGF 7在小尾寒羊FecB不同基因型中的表达并无明显差异。g.57842893C>T位点共存在CC、CT和TT 3种基因型,且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 ≤ 0.05);g.57842893C>T位点在苏尼特羊、萨福克羊和杜泊羊中表现为中度多态(0.25 < PIC < 0.50),在其它品种中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g.57842893C>T位点仅在苏尼特羊、萨福克羊以及杜泊羊3个品种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g.57842893C>T位点与小尾寒羊第1、2以及第3胎产羔数均无显著关联(P>0.05),但CC型各胎产羔数均高于TT型。综上表明,FGF 7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绵羊产羔数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虽然可能不是影响绵羊产羔数的关键基因,但g.57842893C>T位点对绵羊产羔数性状的选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KDM2B基因克隆及其在牦牛组织和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表达研究
蔡雯祎, 熊显荣, 陈通, 杨显英, 韩杰, 阿果约达, 李键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3):  534-54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3.009
摘要 ( 201 )   HTML( )    PDF (2443KB) ( 2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克隆牦牛组蛋白去甲基化酶2B(Lysine-specific histone demethylase 2B,KDM2B)基因,检测其在牦牛不同组织及其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表达水平,从而为研究KDM2B基因在牦牛减数分裂中的作用机制提供试验依据。牦牛屠宰后,采集心、肝、脾、肺、肾、脑、小肠、胃、肌肉、卵巢、睾丸和子宫组织样品,分别提取各个样本的总RNA。另选择3~5周岁的健康牦牛,采集卵巢后,抽取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COCs),透明质酸酶作用后,获得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利用RT-PCR扩增得到KDM2B基因CDS区序列,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KDM2B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获得GV、MI、MⅡ 3个时期COCs,用qRT-PCR法检测KDM2B基因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KDM2B基因CDS区长为3 930 bp,编码1 309个氨基酸,与牦牛已有预测序列相比,属于长型转录本。与牛、绵羊、山羊的同源性较高,与斑马鱼和鸡的同源性较低。KDM2B基因在牦牛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脾、子宫、睾丸和卵巢的表达量较高。在MI期卵母细胞中,KDM2B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GV期和MⅡ期(P<0.01)。在卵丘颗粒细胞中,KDM2B基因的表达水平随减数分裂的进行而显著增加(P<0.01)。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牦牛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机制及改善牦牛繁殖效率提供基础资料。

荷斯坦奶牛乳腺干细胞的成神经诱导鉴定及催乳素对其增殖活性的影响
刘迎春, 陈钰萌, 韩哲先, 高峰, 周欢敏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3):  542-54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3.010
摘要 ( 197 )   HTML( )    PDF (2966KB) ( 2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究荷斯坦奶牛乳腺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及催乳素对其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尼氏染色法对乳腺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情况进行鉴定,利用RT-PCR技术对诱导后的乳腺干细胞进行基因水平检测;MTT法检测催乳素对乳腺干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荷斯坦奶牛乳腺干细胞经成神经诱导后,细胞中有类似神经元的细胞出现,并且细胞周围出现许多微管样的结构,经尼氏染色呈阳性。诱导后神经细胞标记基因NSEβ-Tubulin Ⅲ呈阳性表达。催乳素刺激可促进乳腺干细胞的增殖,低浓度时乳腺干细胞的活力较好,且100 ng·mL-1为增殖最适浓度。

营养与饲料
胰高血糖素样肽-2对羔羊胃肠道重量、瘤胃发酵及小肠上皮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刘理想, 孙大明, 毛胜勇, 刘军花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3):  549-55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3.011
摘要 ( 216 )   HTML( )    PDF (2741KB) ( 2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对羔羊胃肠道重量、瘤胃发酵及小肠上皮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择10只体况良好、胎次一致、体重相近的新生羔羊,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0.5%的牛血清白蛋白,溶于生理盐水)和GLP-2组(50 μg·kg-1BW GLP-2,溶于0.5%的牛血清白蛋白中),每组5只。在羔羊28日龄,开始进行皮下注射,每隔12 h注射1次,持续14 d。羔羊42日龄时,第一次注射2 h后进行屠宰。采集瘤胃液测定pH及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浓度,采集小肠上皮用于基因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羔羊相比,GLP-2组羔羊体重和胃肠道重量无显著变化(P > 0.05),但羔羊空肠重(P =0.083)和回肠重(P=0.060)有升高的趋势。2)GLP-2注射显著升高了羔羊血浆GLP-2浓度(P=0.025),对血浆葡萄糖、瘤胃pH和VFA浓度无显著影响(P > 0.05)。3)GLP-2注射显著升高了十二指肠上皮Cyclin B1(P=0.001)、Cyclin D1(P=0.044)、CDK1(P=0.028)及CDK6(P=0.016)的mRNA表达,空肠上皮Cyclin AP=0.028)、Cyclin B1(P=0.016)、CDK1(P=0.013)、CDK4(P=0.023)及CDK6(P=0.028)的mRNA表达和回肠上皮Cyclin AP=0.025)、Cyclin D1(P=0.001)、CDK2(P=0.013)、CDK4(P=0.020)的mRNA表达。4)GLP-2组羔羊十二指肠上皮GCGP=0.036)和IGF-1R(P=0.031),空肠上皮GCGP=0.049)、IGF-1(P=0.027)、IGF-1R(P=0.036)及GLP-2R(P=0.011),回肠上皮GCGP=0.025)、IGF-1(P=0.029)、IGF-1R(P=0.029)和GLP-2R(P=0.032)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皮下注射GLP-2对羔羊体重、胃肠道重量和瘤胃内环境都没有显著影响,但对空肠重和回肠重有增加的趋势,升高了血浆中GLP-2浓度,显著影响小肠上皮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了羔羊小肠的发育。研究结果将为促进羔羊小肠发育营养策略的制定提供新思路。

体外法探究果寡糖对猪后肠微生物代谢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影响
慕春龙, 马梅蕾, 何香玉, 朱伟云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3):  559-56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3.012
摘要 ( 198 )   HTML( )    PDF (1906KB) ( 4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采用体外发酵技术探究不同剂量果寡糖(FOS)对猪后肠发酵液中苯丙氨酸和色氨酸代谢的影响。以育肥猪回肠、盲肠和结肠的食糜为接种物,发酵液中苯丙氨酸(Phe)和色氨酸(Trp)终浓度为10 mmol·L-1,分别添加果寡糖(FOS)0、0.5和0.75 g,37℃培养24 h后采集样品,分析氨基酸、氨态氮(NH3-N)、微生物蛋白(MCP)、吲哚和粪臭素浓度,利用Real-time PCR定量细菌总菌数量变化。结果表明,Phe和Trp均存在肠段差异性,FOS显著影响Phe在盲肠的降解率、NH3-N、MCP、粪臭素浓度和总菌数量(P<0.05),但对吲哚无显著影响(P>0.05);0.75 g FOS显著降低后肠Trp降解率(P<0.05);Trp是影响发酵液中吲哚和粪臭素产生的主要因素。FOS可改变Phe和Trp的发酵类型,降低发酵液中Trp向粪臭素的转化。

日粮纤维水平对鹅盲肠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周海柱, 高云航, 徐博, 陶大鹏, 滕战伟, 娄玉杰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3):  565-57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3.013
摘要 ( 175 )   HTML( )    PDF (1729KB) ( 3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不同纤维水平日粮对卡洛斯鹅盲肠细菌多样性的影响。选用35日龄健康卡洛斯公鹅90只,随机分成5%纤维水平组(L组)和8%纤维水平组(H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鹅,试验期为42 d。试验结束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鹅盲肠黏膜细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组检测出的细菌属于17门类的199个属,L组检测出的细菌属于19门类的226个属;H组和L组细菌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H组Verrucomicrobia、Deferribacteres菌门和Desulfovibrio、Prevotella、Helicobacter、Mucispirillum、Akkermansia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L组(P<0.05),L组Synergistetes、Euryarchaeota菌门和Bacteroides、Methanobrevibacter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H组(P<0.05)。结果提示,5%和8%日粮纤维水平对鹅盲肠细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影响Desulfovibrio、Prevotella、Helicobacter、Mucispirillum、Akkermansia、Bacteroides、Methanobrevibacter菌属的相对丰度。

预防兽医
细粒棘球绦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诊断价值的初步评价
吴茂迪, 宋星桔, 闫敏, 阳爱国, 郭莉, 王凝, 谢跃, 古小彬, 杨光友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3):  572-57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3.014
摘要 ( 230 )   HTML( )    PDF (5591KB) ( 3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究细粒棘球绦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基本特性并初步评价其诊断价值,旨在为细粒棘球绦虫的防控提供依据。本研究原核表达出Eg-cystatin重组蛋白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免疫印迹分析,用荧光免疫定位的方法检测该蛋白质的分布情况,并以绵羊细粒棘球蚴阳性血清评价Eg-cystatin重组蛋白的诊断价值。结果如下:Eg-cystatin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该蛋白质含有一个N端信号肽以及cystatin结构域,是典型的2型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进化树分析显示Eg-cystatin属于绦虫cystatin Ⅱ型,并且与其他绦虫的cystatin相似性为72.20%~80.66%,免疫荧光定位发现该蛋白质主要分布在原头蚴的表皮和顶突钩,生发层,成虫虫体内部和虫卵。基于Eg-cystatin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的特异性为79.1%,敏感性为83.3%,与剖检符合率为81.25%。Eg-cystatin在成虫和幼虫时期均有表达,提示该基因与虫体生命活动息息相关,但Eg-cystatin蛋白不适合作为绵羊细粒棘球蚴病的诊断抗原候选。

捻转血矛线虫脂肪酶基因表达与生物学特性分析
周丽娜, 胡孟娟, 孙伟, 李祥瑞, 徐立新, 宋小凯, 严若峰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3):  580-58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3.015
摘要 ( 190 )   HTML( )    PDF (3045KB) ( 3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取捻转血矛线虫脂肪酶(Lipase)进行基因克隆、表达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探究。PCR克隆捻转血矛线虫lipase基因,构建表达载体,获得融合蛋白质,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该蛋白质的抗原特性;酯类酶解反应检测该融合蛋白质脂肪酶活性;实时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在捻转血矛线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转录情况;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验该抗原蛋白质在虫体组织的定位情况。结果表明,去除lipase基因信号肽序列后,基因片段长864 bp,融合蛋白质大小50 ku;该融合蛋白质在37℃左右、pH为7的条件下酶活力最高;雄性成虫lipase转录量相对虫体其他阶段最高;该抗原蛋白质主要表达于虫体表皮和肠腔。Lipase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可能与捻转血矛线虫发育和宿主免疫调节有关,深入研究捻转血矛线虫Lipase的特性对寻找新的免疫保护性抗原和药物靶标具有意义。

副猪嗜血杆菌TbpA对仔猪的免疫效力评价
姚焱彬, 陈章, 储霞飞, 魏建忠, 孙裴, 李郁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3):  588-59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3.016
摘要 ( 233 )   HTML( )    PDF (5510KB) ( 3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了解副猪嗜血杆菌(HPS)转铁结合蛋白A(TbpA)对仔猪的免疫保护性,从而为HPS新型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采用HPS血清型13型灭活全菌体以及浓度分别为0.5、0.25 mg·4 mL-1的重组TbpA,经3次间隔期均为14 d的免疫后,检测仔猪抗体(IgG)水平及细胞因子(IL-5、IL-10、IFN-γ、TNF-α)水平;以相同血清型菌株7 LD50剂量,腹腔攻毒,检查病理学变化及其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HPS的重组TbpA能诱导仔猪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IgG,并使细胞因子显著升高。重组TbpA和灭活全菌体在免疫后均能使仔猪获得免疫保护,其中0.5 mg·4 mL-1TbpA和灭活全菌体的免疫保护率均为100%,组织切片病理变化与攻毒对照组之间差异明显。HPS的TbpA能激发仔猪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较强的免疫保护力,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疫苗候选抗原。

河北省猪腹泻相关病毒的检测及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张若曦, 张志, 顾文源, 刘天驹, 李翀, 王建昌, 李彬, 袁万哲, 王玉清, 韩庆安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3):  597-60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3.017
摘要 ( 191 )   HTML( )    PDF (2220KB) ( 3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当前河北地区猪腹泻主要相关病毒流行情况,对2016年4月-2017年2月收集的河北地区腹泻样品,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并对扩增获得的9株PEDV S基因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全年腹泻病发生率为9.70%,在春冬季节多发。其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检出率最高,为13.89%,其在仔猪中检出率为19.28%,在育肥猪中检出率为17.24%。对PEDV S基因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目前河北省PEDV流行毒株分布在G2群中的2个进化分支,部分毒株发生多处独特氨基酸突变。本研究表明,2016年河北地区PEDV对仔猪的感染情况有所缓解,而对育肥猪感染率较高,PEDV流行毒株S蛋白进化分支和突变较多提示PEDV流行毒株毒力和抗原活性可能发生改变。

川藏地区牦牛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分离鉴定
陈新诺, 肖敏, 阮文强, 覃思楠, 岳华, 汤承, 张斌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3):  606-61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3.018
摘要 ( 253 )   HTML( )    PDF (2896KB) ( 3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川藏高原地区牦牛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的感染情况和牦牛BVDV的主要流行亚型及遗传变异情况,采用RT-PCR方法,对四川和西藏部分高原地区采集的149份临床腹泻牦牛粪便开展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根据5'-UTR、NproE2基因的变异研究该地区牦牛BVDV的遗传变异情况。同时,通过RT-PCR、病毒分离培养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等方法鉴定牦牛BVDV分离株。结果表明,149份粪便中,BVDV阳性检出率为19.46%[95%置信区间(CI)=13.4%~26.7%],其中西藏地区牦牛BVDV阳性检出率为27.14%(95% CI=17.2%~39.1%),四川地区牦牛BVDV阳性检出率为12.66%(95% CI=6.2%~22.0%)。随机抽取10份阳性样本测序,根据5'-UTR、NproE2基因序列建立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10份样本为BVDV-1型,包括BVDV-1a(n=4)和1d(n=6)亚型。此外,成功分离鉴定出两株致细胞病变型(cytopathic,cp)BVDV,分别属于牦牛BVDV-1a和1d亚型,命名为SWU-Z10和SWU-L8。研究结果提示,川藏部分高原地区牦牛存在BVDV感染,BVDV-1a和1d为牦牛感染的主要亚型。本研究丰富了BVDV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也为后续研制牦牛专用BVDV疫苗提供理论基础。

检测兔出血症病毒抗体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魏后军, 范志宇, 王芳, 宋艳华, 胡波, 仇汝龙, 陈萌萌, 徐为中, 薛家宾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3):  614-61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3.019
摘要 ( 225 )   HTML( )    PDF (898KB) ( 3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免疫层析技术建立快速检测兔出血症病毒(RHDV)抗体的方法,将胶体金标记重组RHDV VP60蛋白,抗VP60单抗A3C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PA)分别包被质控线(C线)和检测线(T线),通过检测强阳性、阳性、弱阳性、阴性血清优化试纸条制备条件,并验证其性能及与血凝抑制试验的符合率。结果显示,试纸条检测阳性血清时T线、C线颜色深度相同,强阳性血清T线比C线颜色深,弱阳性血清T线比C线颜色浅,阴性血清T线不显色、C线显色,检测强阳性、阳性、弱阳性、阴性血清与血凝抑制试验的符合率分别为93.75%、88.75%、91.25%、95.00%,总的符合率为91.54%;该试纸条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稳定性,为兔病毒性出血症流行病学调查和抗体水平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检测工具。

临床兽医
中药复方制剂对热应激肉牛生产性能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张新雨, 刘博, 罗军荣, 徐洋, 尚含乐, 杨食堂, 宋小珍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3):  620-62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3.020
摘要 ( 262 )   HTML( )    PDF (1872KB) ( 5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中药复方制剂对热应激肉牛生产性能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18头22月龄、初重为(433.41±15.10)kg的健康未去势公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6头牛。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两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基础上给每头牛日喂100 g的中药复方Ⅰ(健脾组)和中药复方Ⅱ(清热组)。试验牛均饲养于南方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预饲期为10 d,正式期为60 d。正试期每日记录其采食量,并于第1、20、40、60天测定牛的体温和呼吸频率,第60天采集血样分析生化指标。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健脾组肉牛的体温在第40和第60天显著降低(P<0.05),清热组的体温在第20和第60天显著降低(P<0.05);此外,健脾组和清热组肉牛的呼吸频率在第20和第40天均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健脾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清热组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健脾组(P<0.05),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健脾组(P<0.05),而与对照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3)与对照组相比,健脾组的血清胰岛素和脂联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清热组的血清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清热组的血清甲状腺激素(T3和T4)显著升高(P<0.05);与健脾组相比,清热组的血清胰岛素、生长激素和脂联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甲状腺激素(T3和T4)显著升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健脾组肉牛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而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上述结果表明,两种复方制剂均可缓解肉牛的热应激反应,其中复方Ⅰ(健脾化湿方)可促进热应激肉牛脂类合成代谢,但对肉牛生产性能有负面影响。

穿心莲内酯影响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
王金玉, 姜晓文, 王娜, 王婕然, 于苗苗, 钟秋, 于文会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3):  629-63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3.021
摘要 ( 195 )   HTML( )    PDF (4332KB) ( 2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究穿心莲内酯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为猪链球菌病的耐药性提供替代疗法。试验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穿心莲内酯对猪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利用结晶紫染色(CV)和扫描电镜(SEM)检测穿心莲内酯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穿心莲内酯对猪链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25和0.5 mg·mL-1;2)扫描电镜观察可见阴性对照组细菌镶嵌于生物被膜中,而穿心莲内酯在亚抑菌浓度下(1/2MIC、1/4MIC、1/8MIC)能使细菌生物被膜中的细菌数量和生物被膜形成量均减少,并呈剂量依赖性;3)luxS基因和毒力基因的RT-PCR检测显示亚抑菌浓度(1/2MIC、1/4MIC)的穿心莲内酯明显降低gapdh、sly、fbps、efluxS基因的转录,显著增加cps2Jmrpgdh基因的转录;4)哈维氏弧菌生物发光法测定细菌培养液显示穿心莲内酯在亚抑菌浓度下(1/2MIC、1/4MIC、1/8MIC)对猪链球菌AI-2信号分子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穿心莲内酯亚抑菌浓度的干预可抑制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并且可致毒力基因表达水平差异。

研究简报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类NADC30株CHsx1401感染性克隆的构建
卞婷, 周磊, 宋江伟, 盖新娜, 郭鑫, 韩军, 杨汉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3):  637-64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3.022
摘要 ( 184 )   HTML( )    PDF (1584KB) ( 2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影响全球养猪业的一种重要病原。近年来,国内新出现的类NADC30毒株导致临床PRRS疫情再次出现。本研究旨在构建PRRSV类NADC30毒株CHsx1401的感染性克隆,以期为研究该类毒株遗传变异与演化以及与其他毒株致病性差异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将类NADC30毒株CHsx1401全长基因组分为4个片段进行RT-PCR扩增,分别将扩增片段克隆到pJET1.2载体构建中间质粒,将4个克隆依次连接并克隆到改造后的低拷贝质粒载体pWSK29中,构建全长cDNA克隆pWSK-CHsx1401,并在全长cDNA克隆的C与D片段之间通过同义突变(T11582G)引入AscⅠ酶切位点,作为遗传标记,用于区分拯救病毒与亲本病毒。采用脂质体LTX将全长cDNA克隆质粒转染至MARC-145细胞拯救病毒。结果表明,成功构建出全长cDNA克隆pWSK-CHsx1401,转染MARC-145细胞后传至第二代可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病变(CPE)。经间接免疫荧光、RT-PCR和序列测定鉴定结果表明,从全长cDNA克隆可拯救出病毒。拯救病毒(RvCHsx1401)在MARC-145细胞上可稳定传代,增殖动态与亲本病毒相似,在MARC-145细胞上各时相的病毒滴度略低于亲本病毒。本研究构建的类NADC30毒株CHsx1401的全长cDNA克隆具有感染性,可拯救出病毒;拯救病毒与亲本病毒的体外增殖特性相似,为研究该毒株的变异与演化以及与其他毒株致病性差异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技术平台。

斯氏副柔线虫CAMK/TSSK蛋白激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蛋白质结构与抗原表位预测分析
王文龙, 赵学亮, 孙柯, 冯陈晨, 白丽艳, 王姝懿, 王梦雅, 刘春霞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3):  644-65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3.023
摘要 ( 199 )   HTML( )    PDF (2999KB) ( 2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分析并预测斯氏副柔线虫免疫相关基因CTPK编码蛋白结构、功能以及其作为疫苗候选抗原的可能性,通过提取斯氏副柔线虫组织RNA,反转录合成cDNA,设计特异性引物以扩增CTPK基因的CDS区,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CTPK进行蛋白质结构分析和抗原表位预测。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TPK基因cDNA序列全长共519 bp,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519 bp),编码173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大小分别为20.264 ku和9.53。结构分析发现,蛋白质无跨膜区,无规则卷曲构成二级结构的主要组分,亲水性氨基酸比例超过60%;抗原表位预测表明,CTPK蛋白是一种抗原性较高的亲水性蛋白,既含有较多潜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又存在较多的T细胞抗原表位。推测CTPK有望用作斯氏副柔线虫的免疫诊断抗原和疫苗候选抗原,本研究为骆驼斯氏副柔线虫生前诊断方法iELISA的建立和DNA疫苗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SCAP和SREBP1蛋白调控SCD基因表达的作用研究
韩立强, 孙宇, 付彤, 廉红霞, 高腾云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49(3):  652-65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8.03.024
摘要 ( 256 )   HTML( )    PDF (1998KB) ( 2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SCAP)对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调控的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基因(SCD)表达的影响。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在细胞中转染奶牛SCD基因启动子载体,同时转染SREBP1和SCAP真核表达载体作为处理,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转染SREBP1和SCAP对SCD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SREBP1在细胞核的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SCD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与转染pcDNA3.1载体的对照组相比,转染SCAP对SCD启动子活性无显著影响;转染SREBP1和共转染SCAP/SREBP1极显著增加SCD基因启动子活性值(P<0.01),并且SCAP的转染剂量与SCD的启动子活性值之间具有极显著的量效关系(P<0.01);在乳腺上皮细胞中转染SCAP后,能够增强SREBP1在细胞核的表达;细胞转染SREBP1和共转染SCAP/SREBP1后,SCD基因mRNA的表达分别显著上调1.23倍和1.54倍(P<0.05)。本研究表明,奶牛SCAP可以增加SREBP1蛋白在细胞核中的表达,促进对SCD基因的转录激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