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41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0-07-20
遗传繁育
比值性状QTL的一种贝叶斯定位策略
孙丽华;方铭;高会江;杜红丽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7):  785-791.  doi:
摘要 ( 664 )   HTML( )    PDF (585KB) ( 12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对比值性状QTL采用贝叶斯定位方法进行探讨。将两个具有正态分布的普通数量性状之比定义为比值性状。 由于此类性状不服从正态分布, 因此在遗传分析上不同于普通性状。利用构成比值性状的两个组分性状的线性结合,我们提出了定位比值性状数量性状位点(QTL)的最大似然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比值性状的贝叶斯定位策略。首先采用贝叶斯压缩方法估计两个组分性状的QTL参数,然后利用两个组分性状的群体均值和QTL遗传效应,产生一个关于比值性状QTL遗传效应的后验样本,通过对这个后验样本的统计分析,来推断比值性状的QTL。模拟研究表明:新方法表现出比似然法更高的QTL检测效力。
猪H-FAB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研究
姜延志;刘晓研;李芳琼;李学伟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7):  792-796.  doi:
摘要 ( 683 )   HTML( )    PDF (706KB) ( 8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猪H-FABP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遗传效应。利用PCR-RFLP(HinfⅠ、MspⅠ、Hae Ⅲ、Hinf*Ⅰ4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了中国地方猪种雅南猪、大河猪,培育品种大河乌猪以及杜洛克与长白和约克三元杂交商业群体共148头猪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的遗传变异,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H-FABP基因在杜洛克与长白和约克三元杂交商业群体中对肌内脂肪含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1)在HinfⅠ和MspⅠ位点上,所有4个猪群都存在多态;在Hae Ⅲ位点上,除雅南猪只出现单态外,其余3个猪群都出现多态;在Hinf*Ⅰ位点上,除杜洛克与长白和约克三元杂交商业群体出现多态外,其余3个猪群只表现单态。(2)4个位点对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各基因型肌内脂肪含量最小二乘均值关系即Hh>HH,bb>Bb>BB,Aa>AA,DD>Dd>dd。结合H-FABP基因的生理功能和已有的研究结果来看,可在特定的群体中将其作为影响猪肌内脂肪含量的候选基因。
利用微卫星DNA标记分析巴布亚新几内亚三个地方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
曾盛诚;Gariba Danbaro;William Nano;Sammy Doka;Tau Gerega;Olivier Hanotte;韩建林;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7):  797-803.  doi:
摘要 ( 864 )   HTML( )    PDF (1073KB) ( 6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巴布亚新几内亚地方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本研究利用20个微卫星DNA遗传标记,对3个群体、96个个体的基因型进行了测定,估算了群体内的杂合度和近交系数(FIS)以及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等多样性参数;根据Nei氏标准遗传距离,构建群体水平的NJ树和个体水平上的无根UPGMA树。结果表明,3个群体内的平均期望(基因)杂合度介于0.665 9至0.680 6,平均FIS介于0.020至0.286,总群体水平上的遗传变异仅占5.5%;3个群体相互之间的遗传分化均达到显著水平,在个体水平的无根UPGMA树上,来源同一群体的个体会优先聚为一类。这说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3个地方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显著,应该分别加以保护和利用。
绵羊MC4R基因的半定量RT-PCR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张菊;杜立新;李宏滨;魏彩虹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7):  804-810.  doi:
摘要 ( 733 )   HTML( )    PDF (2390KB) ( 6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对绵羊MC4R基因进行组织表达谱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参考牛MC4R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技术克隆绵羊MC4R基因序列,并利用半定量RT-PCR进行组织表达谱分析;同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绵羊MC4R基因全长1 919 bp,含有999 bp的完整CDS编码区,编码332个氨基酸。其CDS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与牛、人、猪、大鼠、小鼠MC4R 基因对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5.2%、68.8%、82.7%、76.6%、77.1%,预测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0%、92.8%、93.7%、92.2%、91.6%。组织表达谱分析表明MC4R基因在各组织均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大脑表达量很高,其他组织较低。生物信息学预测MC4R蛋白功能发现,绵羊的MC4R蛋白存在7个跨膜螺旋结构域,同时预测MC4R存在10个磷酸化位点和1个特异性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结果表明,MC4R是一个非常保守的蛋白,在绵羊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淫羊藿苷诱导mE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研究
相荣科;穆祥;赵菊;吴波;刘笑然;张涛;高建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7):  811-815.  doi:
摘要 ( 597 )   HTML( )    PDF (581KB) ( 6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探讨了淫羊藿苷 (Icariin,ICA )对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mE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效果。试验以mESCs分化培养液为空白对照组,分别添加淫羊藿苷10-6 mol·L-1(ICA 1)、10-7 mol·L-1(ICA 2)、10-8 mol·L-1(ICA 3)3个剂量为试验组,对诱导后培养4周的mESCs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诱导后细胞中肌动蛋白T(cTnT)的表达,并计算心肌样细胞分化率;采用RTPCR鉴定诱导后mESCs中心肌特异性基因MLC-2v、α-MHC、β-MHC、 Nkx2.5、GATA-4的表达。结果在诱导后细胞中有心肌特异性蛋白cTnT表达;ICA 2组分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剂量组;且诱导后细胞有心肌特异性基因MLC-2v、α-MHC、β-MHC、 Nkx2.5、GATA-4表达。结果表明,ICA可在体外诱导mE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10-7 mol·L-1 ICA为最佳诱导浓度。
牛体外受精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
陈苏仁;张鑫;栗雪冰;仓明;刘东军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7):  816-822.  doi:
摘要 ( 682 )   HTML( )    PDF (1062KB) ( 9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筛选牛体外受精胚胎早期发育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差异表达分析。选取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8细胞期和囊胚期胚胎为试验材料,进行mRNA差异表达研究。初步克隆出4个牛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不同阶段差异表达的基因,同源性分析显示,它们分别与高移动样蛋白盒结构域4基因(HMGXB4)、热休克蛋白40亚家族C成员8基因(Dnajc8)、突触膜胞吐调节2基因(RIMS2)和核糖体蛋白L31基因(RPL31)高度同源。RT-PCR检测验证,HMGXB4、Dnajc8、RIMS2和RPL31在牛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mRNA表达量存在时间性差异,可能与其参与不同的生理活动有关。
动物营养
氧化应激对断奶仔猪色氨酸分解代谢的影响
吕美;余冰;郑萍;陈代文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7):  823-828.  doi:
摘要 ( 771 )   HTML( )    PDF (388KB) ( 10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氧化应激对断奶仔猪色氨酸分解代谢产物及关键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24头28±1日龄断奶长白×大白仔猪,分别饲养在24个猪栏中,经过预饲后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氧化应激组:仔猪腹腔注射10 mg·kg-1体质量Diquat,自由采食;正常对照组:仔猪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自由采食;采食配对组:仔猪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控制采食量与氧化应激组仔猪相同。所有仔猪自由饮水,试验期7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和采食配对组相比,氧化应激组:(1)氧化应激降低了仔猪生长性能,极显著降低血清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0.01)和G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活性(P<0.01),血清MDA(丙二醛)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2)氧化应激降低了血清Trp(色氨酸)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了血清Kyn(犬尿氨酸)含量(P<0.05或P<0.01)及Kyn/Trp比值(P<0.01),血清5-HT(5-羟色胺)含量显著增加(P<0.05);(3)氧化应激显著增加了肝脏TDO(色氨酸2,3-加双氧酶)总活性(P<0.05),全酶(P<0.05)和酶蛋白活性(P<0.05),对十二指肠IDO(吲哚胺2,3加双氧酶)活性无显著影响。结果提示,Diquat诱导的氧化应激主要通过增强肝脏TDO活性来增加断奶仔猪色氨酸分解代谢。
日粮不同蛋白水平对绵羊脂肪和肌肉中FAS基因表达的影响
张英杰;刘月琴;刘景云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7):  829-834.  doi:
摘要 ( 641 )   HTML( )    PDF (942KB) ( 8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年龄、体质量相近的杂交母羊(萨福克♂×小尾寒羊♀)24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不同蛋白水平的日粮:中蛋白日粮(150 g·d-1)、低蛋白日粮(112.5 g·d-1)和高蛋白日粮(187.5 g·d-1)。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日粮不同蛋白水平对绵羊脂肪和肌肉中FA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的蛋白质水平影响绵羊腹部皮下脂肪、肠系膜脂肪和半腱肌组织中FAS基因的表达,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升高FAS表达量降低。FAS基因表达量在各组织间有差异,腹部皮下脂肪、肠系膜脂肪中,中蛋白组和低蛋白组间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高蛋白组显著低于中蛋白组和低蛋白组(P<0.05);在半腱肌组织中,中蛋白组与高蛋白组和低蛋白组间均差异显著(P<0.05),高蛋白组极显著低于低蛋白组(P<0.01)。
氨化银合欢对南江黄羊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杨宇衡;王之盛;蔡义民;赖松家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7):  835-841.  doi:
摘要 ( 1053 )   HTML( )    PDF (413KB) ( 7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精料中添加20%的氨化或风干银合欢叶粉替代部分常规蛋白原料对南江黄羊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及血液指标的影响。将15头6月龄,体质量为(20.38±1.51) kg的去势南江黄羊,采用对比设计原则,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5头羊。对照组精料为常规原料配制,试验组为氨化银合欢组和风干银合欢组,试验组精料分别添加20%氨化银合欢叶粉和20%风干银合欢叶粉替代部分常规蛋白原料,各组精料采用等能等氮原则配制,试验期共28 d。结果表明,精料中添加氨化或风干银合欢叶粉试验组南江黄羊均无不良症状;添加氨化银合欢叶粉提高了日增体质量(P=0.01),日粮料重比(F/G)最低(P>0.05);氨化银合欢组干物质、粗蛋白、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略有提高,对照组次之,风干银合欢组最低(P>0.05),且氨化银合欢组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显著高于风干银合欢组(P<0.05)。试验组羊血液常规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内,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尿素氮(BUN)、总蛋白(TP)、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在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氨化银合欢组白蛋白(ALB)水平显著提高(P<0.05)。结果提示,饲喂20%的氨化银合欢叶粉配制的精料对南江黄羊T3和T4水平无显著影响,并可通过提高日粮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蛋白质利用效率改善其生长性能。
预防兽医
鹅源新城疫病毒HN基因“自杀性”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的研究
张彦红;樊惠英;蔡绍鑫;罗开健;辛朝安;廖明;任 涛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7):  842-846.  doi:
摘要 ( 726 )   HTML( )    PDF (663KB) ( 6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鹅源新城疫病毒 “自杀性”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将鹅源新城疫病毒HN基因片段克隆到自杀性DNA 疫苗载体pSCA1中,构建了表达HN基因的自杀性DNA 疫苗质粒pS-HN。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证实,该质粒转染BHK-21细胞后实现了HN基因在该细胞中的表达。将该疫苗和常规DNA 疫苗(pc-HN)分别免疫鹅,结果表明,在诱导体液、细胞免疫和攻毒保护方面,pS-HN均优于pc-HN,这为进一步评价该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奠定了基础。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核衣壳蛋白翻译起始位点的研究
谭菲菲;张荣;韦祖樟;袁世山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7):  847-853.  doi:
摘要 ( 704 )   HTML( )    PDF (2516KB) ( 6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蛋白)的表达是通过非连续性转录合成的亚基因组(Subgenomic,sg)mRNA翻译而来。但位于亚基因组前导序列中的2个AUG均不能作为N蛋白翻译的起始位点,其翻译使用的是N开放阅读框(ORF)中的首个AUG,因此,本研究旨在感染性克隆的基础上研究N蛋白的翻译起始位点。作者实验室已有在ORF6和ORF7之间插入酶切位点的感染性克隆pORF673,该突变克隆中含有3个潜在的AUG,分别构建了pORF673中N蛋白的其中2个潜在的起始密码子AUG突变的全长克隆,转染Marc-145细胞。这些突变体都能够拯救出子代病毒,其中2个突变病毒的N蛋白的前11个氨基酸完全改变,这些突变病毒都能够在Marc-145细胞上稳定传代。经RT-PCR分析子代病毒的N基因序列及其亚基因组序列,结果表明N蛋白的翻译偏向于使用其ORF的第1个潜在的AUG。如果后者移码,则病毒可以自身修复,这是首次发现病毒有矫正ORF的功能。本研究为N蛋白N端插入标签作为标记疫苗以及进一步研究N蛋白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猪链球菌2型溶血素基因缺失菌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王雅;张安定;李冉;胡攀;刘成;陈焕春;金梅林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7):  854-858.  doi:
摘要 ( 602 )   HTML( )    PDF (587KB) ( 6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溶血素(SLY)在猪链球菌2型(SS2)侵入和裂解细胞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被认为是SS2的一种重要的毒力相关因子。为了探讨SLY在2005年中国四川资阳分离强毒株SS205ZY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作者利用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法成功构建了SS205ZY的sly基因敲除突变菌株(Δsly)。并比较了菌株的溶血能力以及对小鼠的致病力。结果表明sly基因敲除后可导致猪链球菌裂解红细胞的能力显著下降,对小鼠的致病力也有一定程度的减弱,但仍表现较高的致病力。本研究结果提示SLY是猪链球菌裂解细胞的重要毒力相关因子,但造成SS205ZY的高致病性很显然与多种毒力相关因子的协同作用有关。
少孢节丛孢菌捕食器表面聚合物在捕食线虫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王军;王瑞;杨晓野;杨莲茹;韩海宾;赵晓慧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7):  859-865.  doi:
摘要 ( 680 )   HTML( )    PDF (385KB) ( 59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捕食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捕食器表面聚合物的性质及在捕食线虫过程中的作用,作者首先用氨基酸诱导产生大量捕食器(菌环和菌网)菌丝,然后分别应用5种不同化学性质的溶液、2种酶和7种蛋白酶抑制剂处理捕食器表面聚合物,观察对捕食和致死线虫作用的影响,同时使用上述物质或溶液处理菌丝以确定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 mol·L-1 LiCl溶液和链霉蛋白酶E可明显降低真菌的捕获线虫的能力; 0.1 mol·L-1 NaOH、SDS-巯基乙醇-尿素PBS溶液、1.5%(w/v)SDS除可抑制捕获虫体外,同时还抑制了真菌菌丝的生长;除菲啰啉外,其余6种酶抑制剂对真菌的黏附捕获作用无明显影响;但其中丝氨酸蛋白酶类抑制剂还可抑制真菌对线虫的致死作用;另外用酶抑制剂处理线虫后,对真菌的黏附捕获作用也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少孢节丛孢菌捕食器表面聚合物在黏附捕获线虫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其为蛋白质或含蛋白质类物质;并间接证实黏附捕获阶段不需要蛋白酶参与,但其在致死线虫阶段会发挥重要作用。这为阐明捕食性真菌作用机理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
基于Bernoulli分布的全球疯牛病发生风险研究
张志诚;刘拥军;黄保续;魏荣;王志亮;蔡丽娟;马洪超;李长友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7):  866-872.  doi:
摘要 ( 1044 )   HTML( )    PDF (2072KB) ( 6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数据挖掘基础上,基于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s, GIS),结合概率风险评估的方法和理论探讨在全球尺度上疯牛病的发展风险。结果显示:(1)疯牛病主要发生在畜牧养殖业高度集约化和饲喂工业化发达的国家,全球化和工业化程度的增加将增加全球疯牛病致病因子的扩散和传播的风险。(2)当前国际上牛养殖密度最大的主要区域集中在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泰国、缅甸和巴基斯坦,以及欧洲南部国家、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以及南美洲等地区。饲养量大、饲喂密集区在给定疯牛病接触风险条件下,暴露风险显著增大。(3)从全球疯牛病发生的历史看,疯牛病在1986年首次确诊,1986-1991年为扩散期,到1992年疯牛病发生和流行达到高峰,达到3.0×10-5的风险概率。在欧盟范围内疯牛病的发病高峰在1992-1993年,1992年BSE发生的流行率为4.28×10-4,1993年欧盟疯牛病流行率为4.13×10-4,1994年疯牛病的流行率降低到2.92×10-4的概率水平,即在1992-1993年期间,欧盟每百万头牛的疯牛病阳性检出数量就达400~500头,可以认为1991-1994年这段时间为欧盟疯牛病发生的极高风险期。在这一阶段内从欧盟输出的反刍动物及产品会给进口国家和地区带来极其显著的BSE外来释放风险。目前国际上疯牛病的风险高值区还主要集中在欧洲地区,包括欧洲的比利时、捷克、丹麦、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荷兰、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士、英国,以及亚洲的日本,这些国家在理论上还可能存在疯牛病潜在病例;次风险区在斯洛文尼亚、加拿大、瑞典、卢森堡、美国等国家,这些国家至少发生1头BSE感染病牛的风险期望值也在0.800 9左右。此外芬兰、希腊的疯牛病发生风险期望值也较大。从疯牛病风险区域和国家输入反刍动物及其产品会给输入国家和地区带来外来释放风险。
基础兽医
猪呼吸道IgA和IgG分泌细胞的分布
李鹏成;刘志学;高君恺;庾庆华;杨倩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7):  873-877.  doi:
摘要 ( 720 )   HTML( )    PDF (842KB) ( 6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猪呼吸道IgA和IgG分泌细胞的分布。取健康50日龄猪的软腭扁桃体、咽扁桃体、气管和肺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猪呼吸道中IgA和IgG分泌细胞的变化。结果显示,在软腭扁桃体中,IgA和IgG分泌细胞主要分布在隐窝上皮下;在咽扁桃体中,IgA和IgG分泌细胞主要集中分布在黏膜上皮下;在气管中,IgA和IgG分泌细胞主要分布在黏膜上皮下固有层和气管腺周围,在气管上皮之间也有少量IgA分泌细胞分布;肺中的IgA和IgG分泌细胞主要集中分布在肺泡隔和各级支气管的黏膜上皮下。另外,我们观察到肺中的2种分泌细胞着色明显比气管中淡。对2种分泌细胞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IgA分泌细胞在气管中分布最多,其次是咽扁桃体、软腭扁桃体,肺中最少;而IgG分泌细胞则在咽扁桃体中最多,其次是气管、肺,软腭扁桃体中最少。结果表明,猪呼吸道含有较多的抗体分泌细胞,但不同部位不同的抗体分泌细胞分布不尽相同,该结果可为猪呼吸道黏膜免疫及相关疫病发生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替来他明诱导大鼠中枢神经系统c-fos基因的表达
卢德章;范宏刚;于世明;张栾松;马昆;马海鹍;王洪斌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7):  878-882.  doi:
摘要 ( 701 )   HTML( )    PDF (525KB) ( 7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观察替来他明麻醉后大鼠中枢神经系统c-fos基因的表达,了解替来他明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部位,探讨替来他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给药后10、30、60、90、100、120和180 min组,每组9只。腹腔注射替来他明50 mg·kg-1后,分别于给药前(生理盐水组)和给药后10、30、60、90、100、120和180 min经4%多聚甲醛(0.1 mol·L-1, PB, pH 7.4)灌注后,取脑,将脑分为大脑皮层、海马、丘脑、小脑、脑干5个脑区,置于20%蔗糖溶液中24 h(4 ℃)脱水。冰冻切片,片厚10 μm,按照Elivision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鉴别Fos阳性神经元并做阳性神经元计数。结查显示,对照组中仅发现少量Fos阳性神经元,试验组中Fos阳性神经元在大脑皮层、海马、丘脑、小脑、脑干内都有表达。替来他明腹腔注射10 min后Fos阳性神经元表达开始增加,60 min表达至高峰,90 min表达下降,180 min下降至基线水平,与给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替来他明能诱导大鼠大脑皮层、海马、丘脑、小脑、脑干c-fos基因的表达,大脑皮层、海马、丘脑、小脑和脑干是替来他明的作用位点。
高钼对雏鸡肝脏和脾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肖杰;杨帆;崔恒敏;彭西;崔伟;程安春;陈涛;柏才敏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7):  883-890.  doi:
摘要 ( 694 )   HTML( )    PDF (1085KB) ( 9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旨在观察日粮高钼(Mo)对雏鸡肝脏和脾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300只1日龄Avian肉鸡健雏随机分为4组,分别喂以对照日粮(Mo 13 mg·kg-1)和高钼日粮(Mo 500 mg·kg-1,高钼Ⅰ组;Mo 1 000 mg·kg-1,高钼Ⅱ组;Mo 1 500 mg·kg-1,高钼Ⅲ组)42 d。与对照组比较,高钼Ⅱ组、Ⅲ组雏鸡肝脏和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显著下降(P<0.01),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相应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变化与肝脏和脾脏中的一致。病理形态学观察,高钼组雏鸡肝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颗粒变性和空泡变性。流式细胞仪测定,高钼Ⅱ、Ⅲ组雏鸡脾脏细胞G0/G1期显著升高(P<0.01),S期、G2+M期和增殖指数(PI)显著降低(P<0.01)。结果表明,日粮钼含量1 000 mg·kg-1及其以上可引起肝脏和脾脏抗氧化功能降低,脾脏细胞增殖受阻。
临床兽医
氨基酸螯合钙口服液对产后奶牛健康状况及乳品质的影响
王建发;武瑞;林玉才;张敏;林云成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7):  891-896.  doi:
摘要 ( 993 )   HTML( )    PDF (374KB) ( 6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氨基酸螯合钙口服液及复方氨基酸螯合钙口服液对产后奶牛健康状况和乳品质的影响。选取某大型牧场产后奶牛,按照分娩顺序交替指定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对照组饲喂常规日粮,试验Ⅰ组灌服氨基酸螯合钙口服液,试验Ⅱ组灌服复方氨基酸螯合钙口服液,定时采集血样和乳样,用于分析血浆生化指标及乳品质,同时观察产后奶牛的健康状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产后奶牛血浆钙含量及乳汁中乳蛋白含量升高,血浆甲状旁腺素含量、亚临床型低钙血症、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显著降低;试验Ⅱ组产后奶牛血浆钙、镁含量和乳汁中乳蛋白含量升高,亚临床型低钙血症、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及乳汁中体细胞数显著降低,在产后第7天极显著提高血浆中降钙素含量,极显著降低低镁血症的发病率。结果提示,氨基酸螯合钙口服液及其复方口服液,对控制奶牛产后疾病、提高乳品质量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复方口服液的效果更理想。
大黄注射液对犬血管搭桥术后纤溶系统的影响
蔡惠芬;罗鹏;王珂;徐在品;王定坤;高俊波;赵伟;王清宇;彭尧;邓小燕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7):  897-901.  doi:
摘要 ( 687 )   HTML( )    PDF (380KB) ( 6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大黄注射液对犬血管搭桥术后纤溶系统的影响,将20只犬随机分为高(0.8 g·kg-1)、中(0.4 g·kg-1)、低剂量组(0.08 g·kg-1)及对照组,同侧自体颈外静脉重建颈总动脉,头静脉滴注大黄注射液,ELISA定量分析测定术前及术后1、2、3、5、7、14、21 d纤溶系统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用药后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D-二聚体、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抑制物-1显著降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显著升高,且成剂量依赖关系;血清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大黄注射液能纠正搭桥术后血液高凝状态,恢复抗凝系统活性,预防血栓形成。
急弯棘豆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路浩;马尧;赵宝玉;来航线;李蓉;卢围;荣杰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7):  902-908.  doi:
摘要 ( 639 )   HTML( )    PDF (1586KB) ( 7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明我国青海主要疯草类植物——急弯棘豆中是否含有内生真菌,本研究对采自青海的急弯棘豆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筛选到的内生真菌菌株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从采集的急弯棘豆样品中共分离获得3株内生真菌,分别命名为EFJ-3、EFJ-4和EFG-8,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这3株内生真菌分别为分层镰刀菌、褶皱裸孢壳菌和焦曲霉。结果提示,我国青海地区急弯棘豆植株中存在多种内生真菌。
研究简报
猪FcγRⅠ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稳定表达细胞系的建立
史平玲;邬成业;乔松林;张改平;王爱萍;肖治军;祁艳华;卜丹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7):  909-914.  doi:
摘要 ( 720 )   HTML( )    PDF (1192KB) ( 7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建立稳定表达猪FcγRⅠ的Marc-145细胞系。从猪肺泡巨噬细胞中提取总RNA, 应用RT-PCR技术获得猪FcγRⅠ和γ链cDNA,并分别构建PIREShyg3-γ和pcDNA3.1-FcγRⅠ真核表达质粒;用脂质体共转染Marc-145细胞,经潮霉素B(300 μg·mL-1)和G418(400 μg·mL-1)共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猪FcγRⅠ的细胞系;运用RT-PCR、玫瑰花环和流式细胞术对细胞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猪FcγRⅠ和γ链真核表达载体,建立了稳定表达猪FcγRⅠ的细胞系,且表达于转染细胞表面的poFcγRⅠ受体分子能与猪IgG特异结合。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东北地区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分析
刘超男;高玉龙;景龙;高宏雷;祁小乐;潘伟;王笑梅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7):  915-921.  doi:
摘要 ( 669 )   HTML( )    PDF (3049KB) ( 5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近两年在中国东北地区出现的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作者从东北地区不同养禽场先后分离鉴定12株ALV-J,并对其env基因、3′UTR和3′LTR区序列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2株ALV-J分别位于env基因遗传进化的3个不同分支(group),其中group2和group3中毒株在env基因分别出现大片段氨基酸缺失和与其他亚群毒株重组现象;12株ALV-J在3′UTR区仍存在较大差异,具有完整E组件的ALV-J占主导地位;12株ALV-J在3′LTR区的变异主要集中于U3区,但是位于U3区的C/EBP、CArG box、Y box、PRE box和TATA box等转录调控元件却高度保守。以上结果表明,目前中国ALV-J的基因变异仍主要集中在env基因和3′UTR区,且env基因已出现缺失或重组等新的变异趋势,并可能是ALV-J流行范围扩大、组织嗜性和致肿瘤作用明显改变的重要遗传基础。
蛋白酶激活受体-2基因mRNA在不同被毛颜色羊驼皮肤组织中的转录分析
姜俊兵;于秀菊;董常生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7):  922-926.  doi:
摘要 ( 689 )   HTML( )    PDF (733KB) ( 7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蛋白酶激活受体-2 (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2, PAR-2)是表达于角质化细胞的膜受体蛋白之一,经证实参与黑色素颗粒的胞间转运,本文通过分析PAR-2基因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组织中的mRNA转录水平,以期从色素颗粒转运角度研究羊驼不同颜色被毛形成机制。以4头成年白色羊驼和4头棕色羊驼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PAR2在白色和棕色羊驼皮肤中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结果显示,PAR-2基因mRNA在棕色羊驼皮肤组织中的相对基因表达量是白色羊驼的2.43倍。结果提示,PAR-2基因mRNA在白色和棕色羊驼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表明:毛囊黑色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间色素颗粒转运水平是羊驼不同被毛颜色形成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