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42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1-10-26
遗传繁育
FSH调节仔猪睾丸支持细胞GDNF表达的信号机制
孙燕;王鲜忠;吴建云;;朱峰伟;向阳;杨炜蓉;张家骅;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0):  1351-1356.  doi:
摘要 ( 426 )   HTML( )    PDF (1319KB) ( 44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阐明FSH调节睾丸支持细胞GDNF表达的信号机制。以体外培养的仔猪睾丸支持细胞为试验材料,通过加入不同信号通路因子,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研究了FSH对支持细胞GDNF表达的调节。结果:(1)FSH(50 ng·mL-1)处理支持细胞,可迅速激活MEK激酶,随着FSH刺激时间的延长,ERK1/2活性逐渐升高(0~30 min);(2)dbcAMP(100 μmol·L-1 )同样能迅速激活MEK激酶,诱导GDNF蛋白、mRNA的表达;ERK1/2活性随dbcAMP刺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0~30 min);(3)加入MEK1/2的抑制剂U0126和PKA的抑制剂H89,则显著抑制了FSH对GDNF的激活作用,GDNF蛋白、mRNA和活性明显下降;(4)加入PKA的抑制剂H89(10 μmol·L-1),则明显抑制了FSH诱导的ERK1/2磷酸化的激活作用。结果表明,FSH可通过cAMPPKA激活ERK级联调节支持细胞GDNF的表达。
蒙古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研究
张焱如;刘宗正;韦林盖;苏小虎;赵一萍;芒来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0):  1357-1361.  doi:
摘要 ( 398 )   HTML( )    PDF (2837KB) ( 5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索一个高效分离和扩增蒙古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通过形态学和多向分化能力进行鉴定。抽取蒙古马骨髓标本,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和差异贴壁法分离MSCs ,体外扩增后传代,进行相差显微镜形态学观察。在地塞米松、IBMX、胰岛素及罗格列酮的作用下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以及在地塞米松、VitC、β磷酸甘油等作用下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结果显示原代和传代细胞呈梭形成纤维细胞样外观,生长增殖能力良好。经定向诱导分化后,细胞分别呈现脂肪细胞、成骨细胞的表型特征。证明所纯化的细胞为尚未分化的基质细胞,而不是组织的成体细胞,它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
王新庄;和小娥;闫颖颖;任卫青;何俊丹;吕婧玉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0):  1362-1367.  doi:
摘要 ( 422 )   HTML( )    PDF (1510KB) ( 4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5氮杂胞苷(5Aza)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作用及适宜浓度。取兔股骨骨髓,分离并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5Aza定向诱导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用倒置显微镜、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诱导后的细胞是否能表达心肌特异性蛋白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actin)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 cTnT),计算各组细胞向心肌样细胞的诱导分化率。结果,5Aza诱导MSCs后,细胞明显变宽,诱导1个月后的MSCs呈长杆状,走向趋于一致,相邻细胞间连接较紧密,相互融合。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αactin和cTnT呈阳性表达,不同浓度的5Aza诱导的MSCs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的表达率不一样,其中以10 μmol·L-1组表达率最高。5Aza作用兔MSCs体外培养可以诱导其向心肌样细胞分化,最佳浓度为10 μmol·L-1。
Myostatin基因沉默绵羊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
唐大运;;朱化彬;吴健敏;杜卫华;王栋;赵学明;陈汉忠;林秀坤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0):  1368-1373.  doi:
摘要 ( 417 )   HTML( )    PDF (2432KB) ( 6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获得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沉默的成纤维细胞系,为进一步探索Myostatin的调控机理,获得 Myostatin的基因沉默的转基因羊奠定基础。针对小尾寒羊Myostatin的基因序列,设计4条siRNA干扰序列,构建pSilencer干扰载体,转染成纤维细胞,采用RTPCR进行筛选;构建慢病毒干扰载体,包装病毒,感染成纤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选阳性细胞,阳性细胞予以测序鉴定并检测沉默效果。结果,获得 Myostatin基因沉默效率约90%的RNA干扰片段PSL1,包装病毒获得滴度为1×108的病毒颗粒,流式细胞技术分选得到纯度达99%的 Myostatin基因沉默成纤维细胞系。采用慢病毒感染接合流式细胞术分选,能较快获得无抗性标记的转基因阳性细胞系,为培育 Myostatin基因沉默的转基因羊及探索Myostatin的调控机理奠定基础。
溶葡萄球菌素基因乳腺特异表达载体的构建与检测及转基因核供体细胞的制备
上官陶;张勃伟;孙薇薇;黄欣;张涌;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0):  1374-1379.  doi:
摘要 ( 400 )   HTML( )    PDF (1522KB) ( 4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构建溶葡萄球菌素基因牛乳腺特异表达载体(pEPB),转染牛胎儿成纤维细胞,为制备溶葡萄球菌素基因的转基因克隆牛提供核供体细胞。本研究以pEGFPC1为载体骨架,通过PCR扩增牛2.6 kb的β酪蛋白5′调控区及0.6 kb 的3′侧翼区(poly A)序列作为调控序列,制备成含有绿色荧光和新霉素筛选标记的牛乳腺特异表达载体,经PCR和酶切鉴定正确后,用转染试剂FuGene HD反复转染牛pEPB乳腺上皮细胞3~5次,用催乳素诱导后,经免疫荧光分析,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然后,用电转染法转染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经G418筛选得到阳性细胞后,把阳性细胞扩大培养并提取其基因组,因为溶葡萄球菌素基因是外源基因,经PCR及Southern blot检测来确定目的基因是否已经整合到细胞的基因组上。结果表明,溶葡萄球菌素基因在牛乳腺细胞中得到了表达,并整合到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的基因组中,得到了转溶葡萄球菌素基因的核供体细胞。结果显示,本研究所获得的转基因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可作为体细胞核移植的供体细胞进行转基因克隆牛研究。
西藏牦牛的RAPD遗传多样性及其分类研究
柴志欣;赵上娟;姬秋梅;张成福;信金伟;钟金城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0):  1380-1386.  doi:
摘要 ( 390 )   HTML( )    PDF (631KB) ( 6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西藏地区牦牛品种或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本研究从33个RAPD多态性引物中筛选出8个条带清晰且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对西藏地区的巴青牦牛、类乌齐牦牛、丁青牦牛、桑日牦牛、工布江达牦牛、江达牦牛、康布牦牛、桑桑牦牛、嘉黎牦牛、帕里牦牛、斯布牦牛等11个类群的核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分析,并用Nei氏标准距离和UPGMA聚类法分析了类群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1)西藏牦牛类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异范围在0.185 7~0.405 3之间,其中帕里牦牛最小(0.185 7),说明相对较纯,群体较整齐;而工布江达牦牛最大(0.405 3),显示该群体内部具有较多的遗传变异。(2)在11个类群中,其遗传多样性指数大小分别为:工布江达牦牛(0.405 3)>江达牦牛(0.353 6)>斯布牦牛(0.344 8)>康布牦牛(0.342 8)>嘉黎牦牛(0.332 3)>桑日牦牛(0.282 3)>巴青牦牛(0.279 3)>桑桑牦牛(0.269 8)>丁青牦牛(0.259 7)>类乌齐牦牛(0.224 1)>帕里牦牛(0.185 7),具有西藏东部牦牛类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而西部牦牛类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的趋势,预示着西藏东部可能是牦牛的起源地之一。(3)遗传距离构建的分子聚类关系图表明:西藏11个牦牛类群可分为2大类,帕里牦牛(PL)为一类,其余10个牦牛类群为另一类。综上所述,西藏牦牛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品种或种群内的遗传分化显著,这是西藏牦牛业持续发展和牦牛适应外界环境的遗传基础,是将来培养牦牛新品种或品系的重要基因资源;西藏牦牛品种可分为2大类群。
动物营养
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不同日龄育成期公貂(Mstula vision)生长性能与消化代谢规律的影响
张铁涛;张志强;任二军;高秀华;杨福合;邢秀梅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0):  1387-1395.  doi:
摘要 ( 502 )   HTML( )    PDF (394KB) ( 6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水貂在断奶分窝后至育成前期结束期间,对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中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规律及不同营养水平对水貂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健康状况、日龄相近的幼龄雄性水貂60只,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成6组,6组饲喂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8%(Ⅰ组)、30%(Ⅱ组)、32%(Ⅲ组)、34%(Ⅳ组)、36%(Ⅴ组)、38%(Ⅵ组)。在水貂育成期内,进行饲养与消化代谢试验,分析不同日龄水貂的蛋白消化率、脂肪消化率、氮沉积、氮生物学价值等指标,结合饲料转化率及日增体质量,研究水貂在生长过程中对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各组水貂在体质量、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和净蛋白质利用率上存在显著差异 (P<0.05),在饲料转化率、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脂肪消化率、食入氮和尿氮指标上差异极显著(P<0.01);各组水貂尿氮排出量随着饲喂日粮的蛋白质含量的提高而增加;育成期水貂的日粮蛋白质含量低于32%时,饲料转化率和日增体质量均显著降低(P<0.05)。育成期水貂日粮蛋白质水平低于32%,水貂的生长速度显著减慢;日粮蛋白质含量达到34%以上能够提高脂肪和干物质的消化率;育成期水貂在50~80日龄之间,适宜的蛋白质水平为36%,80~110日龄间,水貂适宜的蛋白质水平是34%。
预防兽医
FMDV 2A介导的乳腺上皮细胞双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及表达
陈秋菊;王韵斐;崔易虹;朱广琴;杨明明;宋宇轩;曹斌云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0):  1396-1401.  doi:
摘要 ( 432 )   HTML( )    PDF (1091KB) ( 57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构建FMDV 2A介导的人白细胞介素2基因(hIL2)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双顺反子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并验证其在乳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克隆奶山羊β酪蛋白启动子序列,将hIL2基因序列置于启动子之后,然后利用口蹄疫病毒2A(FMDV 2A)自剪切序列连接EGFP基因,构建出乳腺特异性的双顺反子表达载体pFIENβ,并利用脂质体转染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然后用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检测hIL2基因与EGFP基因的表达。重组质粒pFIENβ经酶切鉴定后表明构建成功,转染质粒PFIENβ和pEGFPC1的细胞均观察到绿色荧光;从转染pFIENβ的乳腺上皮细胞中扩增出hIL2基因和EGFP基因,而转染pEGFPC1的细胞中只扩增出EGFP基因;经Western blot检测,转染pFIENβ的细胞中均表达了hIL2和EGFP蛋白。结果表明山羊β酪蛋白启动子能同时启动hIL2基因和EGFP基因在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并且利用FMDV 2A元件实现了hIL2基因和EGFP基因的非融合型表达。
犬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分析
周云朵;康真玉;陈月平;史小娜;陈建国;赵雅心;刘正飞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0):  1402-1408.  doi:
摘要 ( 404 )   HTML( )    PDF (4034KB) ( 8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获得华中地区的犬细小病毒分离株并对其基因型分型、生物学特性及致病力进行探讨。从武汉部分宠物医院采集胶体金初检阳性的14份可疑病料,用猫肾细胞(F81)进行病毒分离。根据犬细小病毒2型(CPV2)保守的VP2,先后设计2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在细胞上对其进行空斑纯化,进行一步法生长曲线测定,并进行电镜观察。最后对这5株病毒都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细胞传代结果表明得到5株细小病毒。PCR扩增结果表明获得390和583 bp 2个片段。将2个片段测序的结果与GenBank发布的CPV2比对,表明所获得的5株病毒中,有4株属于2a型,1株属于2b型。空斑纯化及生长曲线绘制结果表明分离毒株增殖滴度可达105.5 PFU·mL-1。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感染细胞的线粒体肿胀。动物试验结果表明犬都能表现不同程度的发病状况,大体解剖发现肠管有坏死、心肌变薄。将病变的心脏制作切片观察,结果表明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CPV2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Dot-ELISA法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任燕;潘子豪;陆承平;姚火春;吴淑勤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0):  1409-1415.  doi:
摘要 ( 388 )   HTML( )    PDF (818KB) ( 4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鱼类致病性气单胞菌诊断试剂盒的基础上,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胞外蛋白酶ECPase54,同时用脱脂奶平板、PCR特异性扩增气溶素基因aer和16S rRNA基因检测72株气单胞菌分离株。结果显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检测阳性率分别如下:DotELISA法90.3%(65/72)、脱脂奶平板法75%(54/72)、aer基因PCR法94.4%(68/72)、16S rRNA PCR法81.9%(59/72),DotELISA与其他3种方法的符合率分别为79.2%(57/72)、91.6%(66/72)、81.9%(59/72)。在ECPase54兔抗血清制备后的2、4、6、12、18个月,用DotELISA检测72株分离株,检测结果重复性好。结果表明DotELISA法敏感、特异、实用,可用于鱼类致病性Ah的临床诊断。
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甲氧西林敏感和耐甲氧西林菌株演化相关性研究
王登峰;段新华;吴建勇;杨学云;李建军;李娜;王治才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0):  1416-1425.  doi:
摘要 ( 433 )   HTML( )    PDF (2054KB) ( 5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以及甲氧西林敏感(MSSA)和耐甲氧西林(MRSA)菌携带的耐药基因、MRSA的SCCmec基因型,揭示牛源MSSA与MRSA之间的演化相关性和MRSA起源和扩散途径,对2009年以来中国五省区不同牛场分离的5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药敏试验。对确定的12株MSSA和MRSA进行了耐药基因检测、SCCmec基因型分型和多位点测序分型(MLST)研究。54株菌的药敏结果显示,对红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多西环素、四环素、氯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菌株分别为88.8%、81.5%、88.9%、90.7%、92.6%、94.4%、79.6%、63.0%和70.4%。其中,对所测10种抗生素完全耐药的占5.6%,对5种以上耐药的占85.2%,6株(11.1%)对头孢西丁耐药。12株MSSA和MRSA菌株的药敏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3株MRSA对10种抗生素耐药;6株MSSA菌中,新疆分离株对2~4种抗生素耐药,其它省区分离株对7种以上抗菌素耐药。12株MSSA和MRSA菌均检出ermC和tetK基因;6株MRSA中均检出aac(6′)/aph(2″)基因,5株检出tetM基因,4株检出aph(3′)Ⅲ基因;6株MSSA均未检出aac(6′)/aph(2″)和aph(3′)Ⅲ,4株检出tetM基因。用多重PCR对MRSA进行SCCmec基因分型显示,5株为SCCmec IV,1株未能分型;12株菌的MLST分型发现,所有菌株分为ST50、ST965、ST6、ST97和ST9序列型。经eBURST v3分析,MRSA 分布在CC7、CC4、CC21和CC9四个克隆复合群(CCs)中,MSSA分布在CC7和CC32克隆复合群中。以上研究表明,我国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不仅耐药严重,且表现多重耐药;MRSA基因型以SCCmec IV为主。对牛源SCCmec IV型MRSA与同型人源MRSA的耐药谱分析发现有较大差异,推测位于质粒或转座子上的耐药基因可能插入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中,导致耐药基因在不同菌株间传播。根据ST97中有MSSA和MRSA以及牛源MRSA与人源MRSA的MLST比较,确认我国牛源MRSA是在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下由来源于不同克隆复合群的MSSA获得SCCmec IV而产生,推测同一克隆株MRSA的扩散并不是MRSA大范围出现的主要原因。
基础兽医
新城疫病毒对雏鸵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形态及γ氨基丁酸表达的影响
唐丽;位兰;彭克美;陈正礼;方静;邓天怀;潘康成;何敏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0):  1426-1431.  doi:
摘要 ( 416 )   HTML( )    PDF (3852KB) ( 4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城疫(ND)是影响鸵鸟养殖业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新城疫病毒(NDV)作为应激原,进入机体后可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使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处于过度激活或失活状态,进一步加重内环境紊乱,引起病情加重。鉴于此,本研究以45 d雏鸵鸟为试验动物,分正常组和攻毒组(皮下注射鸡新城疫标准毒株F48E9);利用HE染色技术、透射电镜(TEM)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定位表达(SABC)技术,研究NDV对雏鸵鸟HPA轴的形态及γ氨基丁酸(GAB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雏鸵鸟HPA轴对鸡源NDV高度敏感,可引起HPA轴发生明显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肾上腺病变严重,下丘脑次之,垂体病变较轻,其病变程度反映了HPA轴功能受损的程度;(2)人工感染鸡源NDV,雏鸵鸟HPA轴内GABA表达均下降,其在肾上腺内的消长规律提示GABA可能参与了ND病理应激下的HPA轴应激反应过程;其表达数量和表达强弱与机体的病理性应激反应进程有关。
3种抗菌药物诱导改变marA、soxS和robA基因mRNA表达水平
刘建华;苑丽;潘玉善;陈玉霞;胡功政;吴华;郭凡溪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0):  1432-1437.  doi:
摘要 ( 377 )   HTML( )    PDF (1317KB) ( 5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抗菌药物诱导引起大肠肝菌主动外排系统调控基因marA、soxS、robA表达水平的变化特点。挑选大肠杆菌标准菌株O78经阿米卡星(AMK),环丙沙星(CIP),头孢曲松钠(CRO)逐代诱导的10、20、30代菌株作为试验菌株,提取其总RNA并反转录,采用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测定其主动外排调控基因marA、soxS、robA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marA基因在CIP20中mRNA的表达水平最高,是母体菌株O78的2.30倍,且其在CIP10、CRO30、CIP30、AMK20的表达量分别为母体菌株O78表达量的2.11、1.71、1.15、1.44倍;soxS基因在AMK20中的表达量最高,是母体菌株的5.98倍,其它高于O78的菌株表达量的菌株为CRO30、CRO20、CIP20、CIP30;robA基因mRNA表达量除了在CIP10的表达量高于O78外,其余均低于母体菌株的表达。结果提示头孢曲松、环丙沙星、阿米卡星能诱导菌株的主动外排调控基因marA、soxS mRNA表达增加,robA基因mRNA表达减少。
盐酸多西环素微囊制备及其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符华林;张莉;张伟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0):  1438-1444.  doi:
摘要 ( 389 )   HTML( )    PDF (1800KB) ( 6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可生物降解材料壳聚糖为囊材,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盐酸多西环素壳聚糖微囊,考查其形态学特征、载药量、及体外释药情况等;将12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分别按药物剂量20 mg·kg-1灌胃,采用HPLC法,以C18为固定相,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01 mol·L-1草酸溶液(2∶1∶7),在346 nm处对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进行检测,研究其在家兔体内药动学特征。结果成功制得外观较均一、光滑,平均粒径约10 μm,药物含量为20.60%,平均包封率为85.54%且具有明显缓释作用的盐酸多西环素微囊;家兔口服给药盐酸多西环素原药和微囊后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74±0.00)和(1.10±0.00) mg·L-1,Tmax分别为3和12 h,AUC(0t)分别为(11.71±0.17)和(32.51±0.20) mg·L-1·h,T1/2α分别为(1.16±0.53)和(7.51±2.87) h,T1/2β分别为(2.19±0.38)和(9.00±1.60) 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89.4%,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说明微囊化后的盐酸多西环素吸收、分布缓慢, 生物利用度有了很大提高。
江汉水牛头骨腔孔形态结构
金巍;金升藻;王家乡;吕福斌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0):  1445-1449.  doi:
摘要 ( 428 )   HTML( )    PDF (1651KB) ( 6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我国,水牛是现代农村重要的役使动物和肉食来源之一,因此科学家对水牛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而水牛的解剖研究又是水牛研究中的基础。本研究旨在对江汉水牛头骨腔孔进行解剖结构观察,为水牛的其它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以江汉水牛为实验动物,观察了水牛头骨各个骨孔的形状、位置和骨孔所对应的神经、血管及其它组织的分布,并采用测量法对各个骨孔的直径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水牛头骨上13个骨孔,且在这些骨孔内都有对应的血管、神经分布;各个骨孔的直径如下:眶上孔6.74 mm,眶下孔6.64 mm,枕骨大孔45.42 mm,颞翼眶圆孔5.33 mm,腭下孔7.85 mm,翼卵圆孔10.73 mm,颞关节后孔4.47mm,颈静脉孔9.87 mm,舌下神经孔9.05 mm,颞管孔14.46 mm,下颌孔6.28 mm,颏孔4.21 mm,筛孔3.37 mm。本研究结果对江汉水牛的骨孔及其所对应血管、神经和组织的集中归纳,为江汉水牛解剖的研究和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成年高原藏羊精索血管分布的形态学研究
袁莉刚;孙英;黄布敏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0):  1450-1456.  doi:
摘要 ( 373 )   HTML( )    PDF (3613KB) ( 6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13头成年高原藏羊的睾丸采用血管铸型、常规石蜡切片结合扫描电镜观察,研究在高寒低氧环境中,藏羊睾丸精索血管分布的形态学特点。结果表明藏羊精索睾丸动脉螺旋卷曲并发出分支分布到附睾,睾丸动脉表面覆盖蔓状静脉丛;回流睾丸血液的集合静脉纵向走行形成静脉网包裹在睾丸表面,汇集至睾丸门附近形成特殊的“束袋口”构筑,紧缩回笼汇集形成蔓状静脉丛;精索部动脉和静脉各自形成三级分枝,小静脉及静脉毛细血管网与动脉滋养血管小分支之间形成广泛的吻合支。藏羊精索部血管形成了特殊的高原适应性微形态结构。
临床兽医
啶虫脒通过氧化应激损害小鼠睾丸的超微结构
张姣姣;王怡;向海洋;王鲜忠;张家骅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0):  1457-1462.  doi:
摘要 ( 378 )   HTML( )    PDF (4834KB) ( 6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啶虫脒对雄性小鼠睾丸支持细胞和生精细胞的损害作用是否与氧化应激有关。将50只成年昆明雄鼠 (25~30 g) 随机分成5组,灌喂方式给药,所有实验动物连续灌喂35 d,通过电镜观察睾丸超微结构的变化,并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OS)、羟自由基、谷胱甘肽(GSH)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确定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观察睾丸的超微结构发现,啶虫脒组小鼠睾丸的支持细胞胞质中内质网扩张,溶酶体数量减少;初级精母细胞的细胞核溶解,染色质异常聚集,线粒体固缩,细胞器较少;精子细胞的核染色质异常聚集,精子细胞内出现明显染色质样小体,线粒体固缩明显。此外,啶虫脒能引起睾丸中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性及产生羟自由基的能力升高(P<0.05),GSH和TAOC活性降低(P<0.05)。维生素 E 能够明显降低啶虫脒对睾丸超微结构的损害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啶虫脒通过诱导氧化应激对小鼠睾丸的超微结构产生损害作用。
热应激对小鼠胚胎细胞HSP70表达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张霞;屈平平;丛霞;姜忠玲;崔凯;田文儒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0):  1463-1469.  doi:
摘要 ( 396 )   HTML( )    PDF (1772KB) ( 5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确定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细胞合成HSP70的时期,研究热应激对该阶段胚胎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将合子和体外发育至2细胞、4细胞、8~16细胞及囊胚阶段的胚胎分别进行37、39和41 ℃的热应激处理,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胚胎细胞中HSP70的诱导表达;将体外培养至早期囊胚的小鼠胚胎分别施以39 ℃ 2 h和41 ℃ 2 h处理,分别在热应激后0和2 h时收集胚胎,制作超薄切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胚胎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在各细胞期胚胎中,37 ℃组胚胎HSP70表达阴性(-);39 ℃组胚胎,从8~16细胞开始呈现弱表达(+),囊胚呈阳性表达(++);41 ℃组的胚胎从4细胞开始呈现弱阳性表达(+),8~16细胞胚胎和囊胚呈阳性表达(++)。39和41 ℃热应激处理的小鼠早期囊胚超微结构和对照组均发生明显的变化,但经37 ℃恢复培养2 h后,39 ℃组胚胎的各细胞器超微结构恢复正常,而41 ℃组胚胎未能恢复。结果表明,小鼠胚胎从4细胞期有HSP70的诱导合成,在囊胚期诱导合成最多;热应激使胚胎亚细胞结构出现退行性变化,轻度退行性变化是可逆的。
研究简报
免疫血管活性肠肽调节鸡产蛋和就巢的机理研究
刘颖;陈峰;黄运茂;梁少东;施振旦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0):  1470-1476.  doi:
摘要 ( 349 )   HTML( )    PDF (1432KB) ( 6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免疫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和抑制催乳素(Prolactin, PRL)分泌对鸡产蛋和就巢的影响机制。试验1:对18周龄未开产的泰和鸡,分别在试验d1、d28、d56和d84免疫含VIP 羧基端15肽片段的VIPBSA偶联蛋白,观察对产蛋和就巢的影响。试验2:利用刚开产的23周龄粤黄鸡,在试验d1、d23、d48、d73、d98免疫VIP串联四聚体重组蛋白,观察对产蛋和就巢的影响,并在第98天检测卵泡发育和下丘脑、垂体、F1~F3级LYF颗粒层和膜层相关基因的表达。试验1中免疫VIP组在开产后高峰期(d55~d61)的产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高峰后的(d89~d103)产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免疫VIP组的就巢发生也要迟于对照组。试验2中,VIP免疫组的产蛋率在试验初高于对照组;在d33将光照从12 h延长至16 h后,2组的产蛋率均快速上升;产蛋高峰后,免疫组产蛋率快速下降并在d80~d105显著低于对照组。免疫VIP重组蛋白也降低了就巢的发生。2组鸡在d98的大黄卵泡、小黄卵泡和大白卵泡的数量无显著差异。免疫VIP重组蛋白并不影响下丘脑GnRHⅠ和VIP、垂体LHβ和FSHβ的mRNA水平,但显著降低了垂体PRL的表达,也显著降低了垂体和下丘脑PRLR的表达。在检测的F1~F3卵泡组织中,免疫VIP重组蛋白也显著降低了F1和F3颗粒层的PRLR mRNA水平,降低了F1~F3颗粒层和膜层的LHR表达量,但对P450scc和StAR的表达量没有影响。两试验结果表明,免疫VIP能够降低PRL的表达和分泌,从而抑制产蛋引发的就巢发生,但是免疫VIP在抑制PRL表达分泌后也会抑制卵泡发育和产蛋,这一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卵泡组织LHR的表达而实现的。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筛选鹅就巢行为相关基因
郭军;汤青萍;章双杰;马月辉;陆火林;苏建东;邹剑敏;陈宽维;李慧芳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0):  1477-1484.  doi:
摘要 ( 385 )   HTML( )    PDF (1296KB) ( 5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鹅就巢与产蛋cDNA基因文库,筛选就巢母鹅上调与下调表达的基因。以就巢期和产蛋期鹅卵巢组织互为检测子和驱动子, 进行正反双向消减杂交, 获得鹅卵巢差异表达基因文库。从双向文库随机挑选单菌落进行PCR验证,结果表明文库质量良好。选取654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析,获得641条表达序列标签(ESTs)。对ESTs进行去除载体序列、质量检测、聚类及拼接,经BLASTn比对,有166条ESTs找到与之匹配的同源序列,其中92个是功能基因。比较就巢与产蛋SSH文库,发现就巢SSH库中参与细胞凋亡、信号转导及细胞结构的基因出现频率较高;产蛋特异性基因文库中参与物质能量代谢、细胞防御的基因较多;尚有许多差异片段属于未知功能蛋白或理论推定蛋白。结果提示,催乳素受体、抗苗勒管激素以及雌激素受体基因在就巢期上调表达可能与鹅就巢行为的启动与维持有关。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鹅就巢行为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一步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吴锦艳;田宏;尚佑军;陈妍;魏衍全;侯相民;赵娜;何建辉;刘湘涛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0):  1485-1490.  doi:
摘要 ( 436 )   HTML( )    PDF (598KB) ( 4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建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一步多重RTPCR检测方法。通过多序列比对以及反应条件的优化,从4对引物中精选了3对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好、扩增片段分别为228、345和490 bp的引物,并应用所建立的方法对4种分离株的细胞毒和组织毒、田间样品及临床症状相似的疾病猪瘟和猪伪狂犬病毒做了检测;并对田间及实验室样品进行符合率试验,对阳性样品进行重复性试验。与常规RTPCR法进行比较,证明该方法比常规RTPCR法敏感性提高了10倍;而且利用该方法可使检测时间大大缩短;特异性试验证实该方法无交叉反应;阳性和阴性样本的符合率均为100%;3次阳性样品重复性检测结果完全相同;稳定性试验显示该试剂盒至少可保存1年以上。本研究所建立的PRRSV一步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省时、结果重复性好,不仅适用于临床病例尤其低微含量样品的诊断,而且在筛查隐形带毒动物及兽医检疫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诱导蛋鸡群多种肿瘤
陈洪博;于琳琳;姜艳萍;王玥;王峰;王晓伟;王桂花;成子强;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0):  1491-1496.  doi:
摘要 ( 427 )   HTML( )    PDF (2768KB) ( 4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9年8月,山东泰安某海兰褐商品蛋鸡场,开产后产蛋率只有60%~70%,31周龄时,死亡率突然增加,最高达20%。患病鸡经大体剖检、病理组织学、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确诊为J亚群禽白血病。病理组织学检测发现送检鸡除了髓细胞瘤外,还存在明显的纤维肉瘤、组织肉瘤、腺癌和血管内皮瘤等肿瘤。纤维肉瘤单独存在,组织肉瘤、腺癌和血管内皮瘤分别和髓细胞瘤混合存在,本文详细描述了各肿瘤的组织学特点。ALVJ从肉种鸡传向商品蛋鸡后引起肿瘤谱扩展的原因和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小反刍兽疫病毒分离株China/Tib/07辅助质粒及微型基因组的构建和鉴定
刘文华;;王志亮;包静月;吴晓东;刘华雷;赵永刚;刘秀梵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10):  1497-1502.  doi:
摘要 ( 419 )   HTML( )    PDF (1235KB) ( 4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构建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的辅助质粒和微型基因组并验证其功能,为建立PPRV反向遗传操作平台奠定基础。首先构建表达PPRV分离株China/Tib/07的N、P和L蛋白的辅助质粒pCIN、pCIP和pCIL。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验证3个辅助质粒转染细胞后的蛋白表达情况,并从mRNA水平上验证蛋白表达的正确性;扩增PPRV基因组两末端序列和eGFP报告基因,三者通过overlapPCR连接并克隆至转录载体pOLTV5中构建微型基因组。将构建的微型基因组分别与辅助病毒和3个辅助质粒进行共转染。经鉴定各辅助质粒完全正确,构建的微型基因组不论与辅助病毒还是与3个辅助质粒共转染,报告基因均表达。本试验成功构建了PPRV分离株的表达N、P和L蛋白的3个辅助质粒以及微型基因组,并用微型基因组验证了3个辅助质粒可以作为PPRV反向遗传操作的辅助质粒,为该病毒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