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4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1-06-25
综述
MicroRNA及其对哺乳动物繁殖的影响
徐盛玉;王定越;吴德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6):  747-753.  doi:
摘要 ( 548 )   HTML( )    PDF (1308KB) ( 90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卵巢功能的正常维持有赖于卵巢生殖细胞和体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若干卵巢自分泌和旁分泌的调节。这些调节物质调控卵巢内不同的细胞活动,包括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从而对卵泡的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icroRNAs(miRNAs)是一种小的、非编码、21~25 nt长的单链小分子RNA,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其在基因表达转录后水平的调控发挥了重要作用。鼠上的研究显示,miRNAs在卵母细胞成熟和卵巢卵泡发育过程中有调控功能。人上的研究也表明,miRNAs影响颗粒细胞中特定的基因表达,并参与卵巢癌的形成和发展。本文将对miRNAs的生物合成,及其在哺乳动物繁殖系统中的表达,正常和病理情况下miRNAs在繁殖系统中可能的调控作用作一综述。
札幌病毒研究进展
吴琼;张艳;郑海学;殷宏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6):  754-758.  doi:
摘要 ( 504 )   HTML( )    PDF (906KB) ( 7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札幌病毒(Sapovirus)可感染人和动物,引起急性病毒性胃肠炎。随着分子生物学、病毒细胞培养和动物模型研究方面的进展,不同类群札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完成、病毒体外增殖和衣壳蛋白体外表达,从而对该病毒的特性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本文从札幌病毒的基因组结构与功能、流行病学、细胞培养、检测方法和疫苗发展5个方面入手,系统介绍了该病毒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其中流行病学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还对札幌病毒分子进化、疫苗研制和病毒的传播等提出了新的观点。
遗传繁育
猪SelS基因启动子区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张宁波;井文倩;李奎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6):  759-764.  doi:
摘要 ( 596 )   HTML( )    PDF (2256KB) ( 6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克隆和分析猪硒蛋白S基因(Selenoprotein S,SelS)启动子序列,并初步探讨潜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对其表达的影响。通过SONPCR技术克隆猪SelS基因启动子序列,利用PromoterScan、Promoter 2.0等在线工具预测其启动子特征,利用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刺激PK15细胞,研究NFkappaB转录因子对猪SelS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试验获得了猪SelS基因约3 kb的启动子序列,部分序列比对发现猪、人、牛和小鼠物种间相似性仅7%~51%。预测猪SelS基因转录起始位点在-398 bp,猪和人SelS基因启动子存在系列保守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包括NFkappaB、CCAAT box、SP1、USF等,但均未发现典型的TATA box。细胞试验表明,NFkappaB转录因子可以上调猪SelS基因的表达。结果提示,物种间SelS基因启动子相似性较低,但猪和人SelS基因的转录因子非常保守,LPS诱导试验提示,猪SelS基因表达可能受NFkappaB转录因子的调控。
FSH对体外培养仔猪睾丸支持细胞skp2表达的影响
甘瑞;左敬;张国升;朱峰伟;孙燕;王鲜忠;张家骅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6):  765-771.  doi:
摘要 ( 447 )   HTML( )    PDF (2703KB) ( 4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确定促卵泡素是否可通过cAMP、Ca2+内流和细胞外调节的蛋白激酶 (ERK1/2)调节培养条件下未成熟仔猪睾丸支持细胞中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的表达。以培养的仔猪睾丸支持细胞为实验材料,通过添加各种信号通路的抑制剂,运用Western blot检测skp2、p27kip1蛋白的表达,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kp2 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促卵泡素(50 ng·mL-1)以时间依赖的方式促进了skp2 蛋白和mRNA的表达(P<0.05),这一作用在30 min时达到高峰。FSH(50 ng·mL-1) 和Forskolin(10 μmol·L-1)均促进了skp2 蛋白和mRNA的表达(P<0.05),但降低了p27kip1蛋白的水平,而RpcAMP、Verapamil和U0126都抑制了FSH的作用,使skp2 蛋白和mRNA的表达有所下降,但提高了p27kip1蛋白的表达,但3种抑制剂单独作用时对skp2 蛋白、mRNA以及p27kip1蛋白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P>0.05)。这表明FSH可能主要通过影响cAMP的产生和Ca2+内流,并激活ERK1/2通路调节skp2 蛋白的表达,而skp2 蛋白的水平与p27kip1蛋白成负相关。
徐淮山羊LPL基因克隆及其表达产物亚细胞定位的研究
秦玉蓉;许峰;田智泉;高波;张振韬;阴彦辉;孙敏;李碧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6):  772-778.  doi:
摘要 ( 519 )   HTML( )    PDF (2328KB) ( 5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克隆徐淮山羊脂蛋白酯酶(LPL)基因的cDNA,并通过EGFP融合蛋白实现该基因亚细胞水平的表达定位。本研究通过RTPCR方法克隆徐淮山羊LPL基因cDNA,并初步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pEGFPC1LPL。聚乙烯亚胺(PEI)介导pEGFPC1LPL转染NIH3T3细胞,48 h后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并用RTPCR方法检测LPL mRNA在细胞内的表达。结果,成功克隆出山羊LPL基因1 530 bp长的cDNA,完整阅读框大小为1 437 bp,共编码478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GU082383。信号肽区域预测结果表明LPL蛋白含有一小段信号肽序列,其可能性为100%。信号肽酶切割位置在第23和24个氨基酸之间,其可能性达到65.9%。成功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EGFPC1LPL,并且RTPCR显示转染后LPL在mRNA水平上表达明显。EGFPLPL融合蛋白定位在NIT3T3细胞外和细胞膜部分。结果表明,首次成功克隆出徐淮山羊LPL基因cDNA;重组质粒pEGFPC1LPL构建成功,并在NIH3T3细胞中明显表达。
奶牛杂交群体及其遗传评估的模拟研究
王 婷;侯娅丽;刘 林;王雅春;张 沅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6):  779-784.  doi:
摘要 ( 870 )   HTML( )    PDF (1439KB) ( 6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验证在奶牛杂交群体中将品种组成和杂合度作为协变量的遗传评估理论,为奶牛杂交模式选择和杂交群体遗传评估等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结合我国奶业现状,本研究模拟了在低产荷斯坦牛群引入法系蒙贝利亚牛、德系西门塔尔牛进行杂交,采用随机交配和三品种轮回杂交模式、群体世代重叠17年的繁育过程。群体杂合度在第7年后趋于平衡,轮回杂交模式的群体杂合度高于随机交配。经过杂交,原中低产荷斯坦牛群体在产奶性能、生长性能方面都有进展,轮回杂交提高幅度相对略高。此外,利用品种效应和杂合度效应剖分杂种优势,采用单性状和多性状动物模型对模拟群体进行遗传评估,效果基本一致,都可以很好地用于杂交群体的遗传评估。结果表明,对荷斯坦牛中低产群体进行杂交,可实现生产性能和效益的提高,回归模型可用于多元群体的遗传评估。
中国西门塔尔牛CAPN1基因SNPs及其与经济性状关联分析
田璐;岳文斌;李姣;袁峥嵘;高雪;李俊雅;许尚忠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6):  785-789.  doi:
摘要 ( 503 )   HTML( )    PDF (889KB) ( 6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分析CAPN1基因部分SNPs与中国西门塔尔牛经济性状的关联性。试验选取同龄、同场的135头中国西门塔尔牛为材料,利用PCRRFLP方法检测CAPN1 316和 CAPN1 4751 2个SNPs位点的多态性,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CAPN1 316 SNP位点与大理石花纹显著相关(P<0.05),杂合子AB基因型个体的大理石纹评分显著高于AA和BB基因型个体(P<0.05);CAPN1 4751位点与大理石花纹和剪切力显著相关(P<0.05),大理石花纹性状中杂合子AB基因型个体评分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剪切力性状中BB基因型个体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结果表明,CAPN1 316和CAPN1 4751位点适合用于中国西门塔尔牛眼肌、肌肉大理石花纹的分子标记选择。
不同被毛密度獭兔的皮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研究
陈赛娟;谷子林;董兵;刘亚娟;刘涛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6):  790-796.  doi:
摘要 ( 466 )   HTML( )    PDF (3811KB) ( 6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筛选出不同被毛密度獭兔皮肤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本研究采用Agilent公司家兔全基因表达谱芯片对不同被毛密度獭兔皮肤组织总RNA进行了芯片杂交,通过实时定量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验证,并对基因表达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芯片试验共检测到2 657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包含1 106个已知功能的基因,表达上调的基因687个,表达下调的基因419个。GO分析表明,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信号传导及离子转运等生命过程的多种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了明显改变。实时定量PCR所得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基本吻合。结果说明不同被毛密度獭兔皮肤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存在差别,这些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皮肤毛囊的形成或分化过程,最终导致獭兔被毛密度的差异。这些基因的发现为进一步寻找与被毛密度相关的分子标记,并最终实现獭兔生产中的早期选育提供了研究方向。
鹿茸尖端组织核心蛋白多糖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郝丽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6):  797-803.  doi:
摘要 ( 505 )   HTML( )    PDF (3881KB) ( 4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进一步了解鹿源DCN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揭示该基因在鹿茸尖端不同组织层的表达规律,本研究从梅花鹿鹿茸尖端组织cDNA文库中首次克隆具有完整编码区的DCN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结构和表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梅花鹿DCN基因cDNA全长为1 831 bp,编码360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具有N端信号肽,相对分子质量为39.9 ku,理论等电点为8.8,其一级结构中亮氨酸所占比例最高(12.5%);梅花鹿与绵羊DCN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最高(98%)。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表明,DCN在间充质层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3层组织,提示DCN的抗纤维化活性可能是维持鹿茸间充质层快速生长的重要调节因素。
动物营养
富含亮氨酸和精氨酸的抗菌肽设计
马清泉;单安山;董娜;曹艳萍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6):  804-807.  doi:
摘要 ( 532 )   HTML( )    PDF (1121KB) ( 7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构建亮氨酸疏水面和精氨酸亲水面来设计全新的抗菌肽,并评估利用这种螺旋轮投影模型设计出的抗菌肽的生物学活性。检测了设计得到的新型抗菌肽LGR16的最小抑菌浓度(MICs)、对于红细胞和哺乳动物细胞的细胞毒性以及杀菌动力学。结果表明,新型抗菌肽LGR16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其对于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8和4 μg·mL-1。LGR16杀菌速度快,在10 min内能杀死细菌。在最小抑菌浓度该抗菌肽只表现出很弱的溶血活性和对哺乳动物细胞的细胞毒性。综上可见,抗菌肽能够通过在螺旋轮中聚集疏水性或者碱性氨基酸残基来设计,而且本研究得到的抗菌肽LGR16具有替代抗生素的潜质。
预防兽医
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的表达及在ELISA中的初步应用
赵玲;朱玲;郭万柱;徐志文;漆信桥;李凤勤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6):  808-814.  doi:
摘要 ( 506 )   HTML( )    PDF (1079KB) ( 6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建立以PCV2 Cap蛋白为包被抗原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构建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基因原核表达质粒pET32aORF2并转化至Rosetta菌,在1.0 mmol·L-1 IPTG和37 ℃条件下诱导下,Cap蛋白获得高效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证实其具有免疫反应活性,以纯化的蛋白为抗原建立了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表明抗原最适包被浓度为2.16 μg·mL-1;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40;抗原最佳包被条件为4 ℃过夜;最佳封闭条件为 1%BSA 37 ℃ 1 h;血清反应时间为37 ℃ 30 min;酶标二抗最适作用时间为37 ℃ 45 min;底物最佳反应条件为37 ℃显色15 min。用该方法对四川省184份猪血清样品进行检测,总阳性率为80.98% (149/184),与商品化的PCV2 ELISA试剂盒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本试验成功建立了PCV2血清抗体间接ELISA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大规模的血清学检测。
口蹄疫O、Asia 1分型彩色胶乳试纸条诊断方法的建立
蒋韬;任维维;梁仲;智晓莹;祁光宇;刘湘涛;才学鹏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6):  815-822.  doi:
摘要 ( 929 )   HTML( )    PDF (1015KB) ( 5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直观的口蹄疫O、Asia 1分型彩色胶乳免疫层析的方法,作者选择2种不同颜色的单分散胶乳,将纯化的Asia 1/China/05流行毒株兔抗体制备蓝色免疫胶乳;将纯化的O/China/99流行毒株兔抗体制备红色免疫胶乳。将2种免疫胶乳分别喷涂于不同玻璃纤维上,晾干叠加制成彩色胶乳反应垫。再分别将纯化的Asia 1/YN/BSh/58/B和AV99(L) 标准毒株的豚鼠抗体固定于同一硝酸纤维素膜的不同区域上作为2条检测带。最后组装成口蹄疫O、Asia 1分型彩色胶乳试纸条。通过对阳性参考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试纸条有很好的灵敏度,可检测到病毒含量为3.90×104LD50;在检测与口蹄疫临床症状相似病原,如猪水泡病病毒(SVDV)、水泡性口炎(VS)、水泡性疹(VES)抗原时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好;不同批次间、同一批次内的试纸条,在检测阴、阳性参考样品时,结果完全一致,说明试纸条重复性好;试纸条对检测已知血清型的74份田间样品的符合性试验中,O型、Asia 1型样品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5.24%、96.30%,阴性样品符合率为100%。本试验研发的口蹄疫O、Asia 1分型彩色胶乳试纸条具有很好的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和符合性,而且可以通过不同颜色进行定型检测,适合国内流行的口蹄疫病原型别的分型检测。
Matrix 蛋白和G蛋白双位点突变型水泡性口炎病毒的构建及生物学活性观察
方心葵;李京敬;王欣;孙涛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6):  823-829.  doi:
摘要 ( 902 )   HTML( )    PDF (2889KB) ( 4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重组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lar stomatitis virs,VSV)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病毒载体,可应用于制备疫苗和治疗肿瘤,但该载体仍存在安全性问题,高剂量注射实验动物可导致产生神经毒性。为减低乃至去除野生型VSV的致病性,作者针对VSV毒力因子,构建了Matrix 蛋白和G蛋白双位点突变型重组VSV,该病毒敲除了原来Matrix蛋白的第51位精氨酸和G蛋白C末端的28个氨基酸。相比野生型VSV,新病毒的致病性显著降低。试验也证实这个致弱的病毒是由于2种不同弱化机理共同作用所致,即I型干扰素作用和复制能力减低。新型VSV病毒载体有希望成为一个更安全、有效的疫苗载体。
江苏某奶牛场健康奶牛体内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小鼠致病性的研究
薛涛;顾丛丛;高崧;焦新安;周琼;张文俊;刘秀梵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6):  830-837.  doi:
摘要 ( 552 )   HTML( )    PDF (814KB) ( 6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江苏省某奶牛场连续6个月的定群、定畜跟踪调查,获得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在该牛场分布的广泛性、持续性和血清型多样化的资料,并对一些重要血清型分离株作致病性的鉴定。基于本实验室已经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stx1、stx2、eaeA、ehxA共4个基因进行检测,对检测出的阳性样品,非O157 STEC采用多重PCR结合CTSMAC平板的分离方法,而O157 STEC通过免疫磁珠结合O157显色平板的分离方法。结果表明,该奶牛场STEC的初筛率为16.1%(112/696),分离率为11.1%(77/696)。分离株属于35种O血清型和60种O∶H血清型。该场的优势血清型为O4、O26和O93,O157在该场存在,但并非优势血清型。77个分离株中,stx2基因的检出率为68.8%,远远高于其它毒力基因,如stx1(19.5%)、eaeA(11.7%)和ehxA(20.8%)。该场分离到一些O157和O26血清型的菌株,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奶牛是STEC的天然宿主,可健康带菌。 除了O157 STEC外,非O157 STEC中一些高致病力菌株对人类的健康也存在威胁。
H9N2亚型猪流感病毒诱导小鼠肺急性损伤模型的研究
徐明举;王存连;魏东;利凯;崔红玉;张瑞华;李寸欣;徐彤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6):  838-844.  doi:
摘要 ( 526 )   HTML( )    PDF (2764KB) ( 5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采用100 μLA/swine/HeBei/012/2008/(H9N2)猪流感病毒(H9N2 SIV)经鼻腔接种6~8周龄的BALB/c小鼠,通过定时称量小鼠的采食量和体质量、观察肺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及测量肺系数、肺湿质量/干质量、动脉血气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内炎性细胞等拟建立H9N2 SIV感染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结果显示:(1)感染后第2天试验组小鼠出现精神沉郁、被毛松乱、采食量和体质量下降。感染后的第3天开始感染小鼠采食量和体质量显著下降(P<0.01);(2)试验组小鼠在感染后的第3天末出现死亡,死亡率约为62.5%,剖检可见肺部明显水肿、出血,肺泡内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渗出;肺系数和湿质量/干质量比显著增加(P<0.01);(3)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小鼠动脉血中氧分压从第2天开始降低,第4天出现明显的差异(P<0.01),第6天最低时仅为(6.79±1.27) kPa,呈现严重的低氧血症,同时,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上升;(4)支气管灌洗液(BALF)内炎性细胞在感染后第4-8天增加显著,尤其以肺泡巨噬细胞和多核型白细胞增加最为明显(P<0.01)。本研究证实采用A/swine/HeBei/012/2008/(H9N2)病毒感染小鼠引起肺组织弥漫性急性渗出性炎症为主的病理过程和严重的低氧血症,表明成功建立了H9N2 SIV诱导小鼠的肺损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其对哺乳动物肺损伤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用抗虫体表膜抗原抗体测定犬细粒棘球绦虫粪抗原
古努尔·吐尔逊;米晓云;张壮志;石保新;吐尔洪·依米提;张旭;巫剑;赵莉;阿曼古丽·马木提;金映红;张文宝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6):  845-850.  doi:
摘要 ( 555 )   HTML( )    PDF (1958KB) ( 6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 Echinococcus granulosusE g)成虫表膜抗原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的粪抗原。首先提取E g成虫表膜抗原,制备抗E g成虫表膜抗原的血清,然后用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其抗原抗体反应及免疫原性,用间接免疫组化方法对E g成虫表膜蛋白进行组织定位。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感染E g的犬粪抗原。ELISA结果表明E g成虫表膜抗原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并能产生高效价抗体,抗体不与多头绦虫和泡状带绦虫抗原反应;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E g成虫表膜抗原与原头蚴、不成熟E g有共同蛋白成分。免疫组化结果证实虫体表膜蛋白分布在虫体表皮。该抗原抗体系统能检测到感染后13 d的犬细粒棘球绦虫。结果表明该E g成虫表膜抗原抗体系统可用于诊断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
基础兽医
增茸素对塔里木马鹿茸形态组织的影响
韩春梅;廖秋萍;杨可;沈波;高庆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6):  851-856.  doi:
摘要 ( 473 )   HTML( )    PDF (2200KB) ( 4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塔里木马鹿鹿茸组织的形态学是研究鹿茸生长发育机制的基础。本研究以增茸素处理和自然生长的生长期为30和60 d的塔里木马鹿二茬鲜茸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和HE染色等方法,对其茸皮层、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层、成软骨细胞层和软骨细胞层进行组织形态学研究。结果显示:自然生长60 d的鲜茸茸皮组织切片中除了静脉数(8.56±2.66个·mm-2)外,动脉数(9.14±2.32个·mm-2)、毛囊数(15.6±6.45个·mm-2)、神经数(16.44±5.67个·mm-2)均分别高于30 d的(分别为2.53±1.17、6.67±2.99、3.62±2.32个·mm-2),其中动脉和神经生长变化差异显著(P<0.05)。其它组织层附属器官生长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用增茸素处理后,茸皮仍有相类似的生长变化,神经生长变化差异仍显著(P<0.05);生长60 d间充质细胞层组织切片中动脉数(3.21±1.08个·mm-2)显著高于30 d的(2.47±1.17个·mm-2)(P<0.05),而生长30 d的成软骨细胞层中的动脉数(10.17±2.87个·mm-2)高于60 d的(8.27±2.33个·mm-2)(P<0.05)。增茸素处理组30 d茸皮组织切片中的动脉数(8.74±2.90个·mm-2)和神经数(8.62±2.18个·mm-2)显著地高于自然生长组30 d的(2.53±1.17、3.62±2.32个·mm-2)(P<0.05),因此增茸素对鹿茸早期生长的影响较大。马鹿茸从生长30 d到60 d,各组织层的变化以茸皮层最明显,以间充质细胞层的生长变化最小。
新霉素阻断ELISA试剂盒的研制与应用
王爱萍;李发弟;胡骁飞;曾巧英;李金录;郭艳丽;赵启法;陈玉梅;范璐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6):  857-864.  doi:
摘要 ( 906 )   HTML( )    PDF (1034KB) ( 5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建立新霉素(Neomycin,NEO)免疫学检测试剂盒。以制备的抗NEO单克隆抗体(NEO mAb)为基础,建立阻断ELISA分析方法,组装新霉素阻断ELISA试剂盒,并对试剂盒的性能进行鉴定。结果表明,NEO试剂盒(NEO-kit)标准曲线呈典型的S型,符合4参数logit曲线拟合,相关系数R2=0.990 3 ;检测范围为1.0~64.0 μg·L1,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59 μg·L1,灵敏度为0.75 μg·L1,检测限为1.0 μg·L1。试剂盒除了和NEO阳性样品反应呈阳性外,与庆大霉素、链霉素、土霉素、沙丁胺醇、环丙沙星、二氟沙星、磺胺嘧啶及磺胺甲噁唑等其他药物均无交叉反应性。奶样、饲料样及肉样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9.50%、89.58%和87.92%;平均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而且批间变异系数小于批内变异系数;基质对NEOKit的检测结果影响比较小;NEOKit在4 ℃可保存6个月以上。试剂盒和HPLCMSMS对牛奶中新霉素回收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试剂盒和HPLCMSMS对饲料样检测结果也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成功研制出敏感、特异、准确的NEO检测试剂盒。
临床兽医
脾虚大鼠胰岛胰多肽免疫阳性物质分布变化
覃尧;周露云;高月异;刘发强;张挪威;朱晓宇;滕可导;许剑琴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6):  865-869.  doi:
摘要 ( 538 )   HTML( )    PDF (3161KB) ( 4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脾虚证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功能障碍为主,其中胰腺外分泌功能减退明显,且伴有食欲与体质量的显著下降。胰多肽(PP)是胰岛周边F细胞分泌的主要胃肠激素,对胰腺外分泌功能与食欲的调节有抑制作用,可导致氧化代谢增强,引起体质量下降。本试验旨在揭示大鼠胰岛胰多肽分泌变化与脾虚证发病之间的关系。笔者以利血平脾虚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SP染色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观察大鼠胰岛中胰多肽免疫阳性物质的分布情况。脾虚组与对照组的大鼠胰岛中胰多肽免疫阳性物质面积与胰岛面积百分比相比,胰头部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脾虚组胰中、胰尾的PP免疫阳性物质所占面积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脾虚证大鼠胰岛中胰多肽总分泌量极显著增加。因此,胰多肽的分泌增加是导致脾虚证动物出现胰腺外分泌功能低下、食欲减退以及体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盐酸塞拉嗪对大鼠不同脑区Glu及Asp 含量的影响
尹柏双;魏成威;龚都强;贾 冰;高利;王洪斌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6):  870-874.  doi:
摘要 ( 908 )   HTML( )    PDF (785KB) ( 5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盐酸塞拉嗪麻醉下大鼠不同脑区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探讨盐酸塞拉嗪中枢麻醉作用的可能机理。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对照组、诱导组、麻醉组、恢复Ⅰ组、恢复Ⅱ组和恢复Ⅲ组。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脑区Glu和Asp的含量。结果表明:腹腔注射盐酸塞拉嗪40 mg·kg-1后,麻醉组大鼠海马和丘脑Glu、Asp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 或P<0.01),而小脑和大脑皮质Glu、Asp的含量显著增加(P<0.01);恢复Ⅰ组除脑干外其它各脑区Glu和Asp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恢复Ⅱ组各脑区Glu和Asp的含量均恢复显著(P>0.05);麻醉全程,脑干内Glu和Asp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果提示,盐酸塞拉嗪对海马、丘脑、小脑和大脑皮质内Glu、Asp含量的影响可能是其产生全麻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盐酸塞拉嗪的中枢麻醉作用,可能与降低海马和丘脑内Glu、 Asp,增加小脑和大脑皮质内Glu、Asp的含量有关,海马可能是盐酸塞拉嗪作用的最敏感的脑区。
研究简报
甘南藏系绵羊DGAT1基因1617外显子多态性分析
杨具田;臧荣鑫;徐红伟;蔡勇;卢建雄;曹忻;霍生东;刘根娣;吴建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6):  875-879.  doi:
摘要 ( 516 )   HTML( )    PDF (787KB) ( 5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甘南藏系绵羊(欧拉羊、甘加羊和乔科羊)及滩羊DGAT1基因1617外显子多态性,为开展藏系绵羊遗传分化、藏系绵羊与其他绵羊的亲缘关系、藏系绵羊DGAT1基因与肉质性状关联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501只绵羊DGAT1基因1617外显子SNP,并对主要遗传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①藏系绵羊DGAT1基因1617外显子均具有Alu Ⅰ酶切多态性,存在TT、TC、CC 3种基因型,其中CC基因型频率最高,为优势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T等位基因频率,为优势等位基因。②欧拉羊在DGAT1基因1617外显子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甘加羊、乔科羊在DGAT1基因1617外显子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0.01<P<0.05)。③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各藏系绵羊间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而滩羊与乔科羊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滩羊与欧拉羊、滩羊与甘加羊之间差异显著(0.01<P<0.05)。④藏系绵羊在DGAT1基因1617外显子Alu Ⅰ酶切位点均表现为中度多态。结果提示:在DGAT1基因1617外显子Alu Ⅰ酶切位点上藏系绵羊之间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而滩羊和藏系绵羊差异显著(0.01<P<0.05)、亲缘关系较远。
中国家驴生长激素基因内含子2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关学敏;朱文进;苏咏梅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6):  880-884.  doi:
摘要 ( 882 )   HTML( )    PDF (904KB) ( 6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从分子水平揭示家驴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以中国7个家驴品种(临县驴、关中驴、新疆驴、广灵驴、淮北驴、德州驴、晋南驴)174个个体为试验动物,利用PCRSSCP技术研究生长激素(GH)基因第2内含子的遗传多样性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第2内含子表现多态性,174个个体检测到3个单倍型,单倍型比例为1.7%。单倍型多样度以临县驴、淮北驴较高,分别为0.678和0.542。广灵驴与关中驴的单倍型多样度( Haplotype diversity,H)比较接近,分别为0.409和0.462。其次为德州驴和晋南驴,分别为0.355和0.304,新疆驴最低为0.077。对该片段的纯合型分别测序发现,B单倍型在第735位碱基G→C。A单倍型在869位碱基G→T。上述结果首次证实驴GH基因内含子2存在多态性。
一种从鸭新分离的黄病毒研究初报
李玉峰;马秀丽;于可响;王友令;高巍;黄兵;徐怀英;吴静;王生雨;王莉莉;秦卓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6):  885-891.  doi:
摘要 ( 558 )   HTML( )    PDF (2622KB) ( 12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以产蛋下降为主的樱桃谷种鸭以及出现神经症状的雏鸭各分离出1株病毒,分别命名为BZ株和LC株。该2株病毒对SPF鸡胚和健康鸭胚均能产生相同的病变,分离病毒不能凝集鸡、鸭、鹅、鸽等的红细胞,在鸭胚成纤维细胞(DEF)能够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CPE),电镜下观察到约50 nm的病毒粒子。病理组织学研究表明,二者在临床上均可导致脑组织危害,表现为脑膜水肿、血管充血和皮质层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等。血清学检测表明,分离病毒与禽流感病毒(AIV)、鸭瘟病毒(DEV)、新城疫病毒(NDV)等病原无交叉。生物学特性鉴定该病原为有囊膜单股RNA病毒。利用不同禽病的特异性引物分别进行PCR或RTPCR,均未扩增出特异条带。设计随机引物进行RTPCR,扩增出基因片段,利用GenBank进行Blast同源比较,结果发现,分离病毒与以色列火鸡脑膜脑炎病毒(Israel turkey meningoencephalitis virus,TMEV)和在马来西亚发现的Tembumu 病毒至少在2段基因上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属于黄病毒属。测序表明,分离病毒与Tembumu 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5基因)和囊膜蛋白(E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6.7%~90.2% 和87.0%~91.8%,与TMEV的NS5基因和E基因的同源性为72.4%~73.2%和72.7%~72.8%。2分离株之间E基因和NS5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9.5%。血清中和试验表明,BZ株阳性血清可以中和LC病毒,因此证实二者可能是同一种病毒。综合以上研究,建议将该病命名为“鸭病毒性脑炎”(Duck viral encephalitis disease)。
PRRSV GP5蛋白和CSFV E2蛋白在杆状病毒囊膜表面的共展示及展示蛋白的免疫原性分析
许信刚;王志昇;李兆才;张琪;童德文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6):  892-898.  doi:
摘要 ( 494 )   HTML( )    PDF (2408KB) ( 5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构建以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为基础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双价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候选株。利用杆状病毒表面展示技术构建展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GP5蛋白和猪瘟病毒(CSFV)E2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BacSCDualORF5E2。该重组病毒带有His6标签,且胞质区域(CTD)和跨膜区域(TM)均来源于杆状病毒囊膜蛋白gp64的CTD和TM。对重组病毒进行Western blot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免疫金电子显微镜检测、动物免疫试验以及淋巴细胞增殖试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重组杆状病毒中表达了重组GP5和E2蛋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表明,重组杆状病毒感染昆虫细胞Sf9后在细胞膜上展示了重组GP5和E2蛋白;免疫金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重组GP5和E2蛋白展示在杆状病毒囊膜上;动物免疫试验表明,重组杆状病毒免疫小鼠后产生了抗PRRSV和抗CSFV的特异性抗体;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表明,重组杆状病毒能诱发较强的细胞免疫应答。本试验成功构建表面展示PRRSV GP5蛋白和CSFV E2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为下一步应用该重组杆状病毒作为双价亚单位疫苗预防PRRSV和CSFV的混合感染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