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4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2-04-25
综述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侵染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
宫晓炜;郑福英;蔺国珍;曹小安;王光华;殷宏;周继章;才学鹏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4):  503-508.  doi:
摘要 ( 361 )   HTML( )    PDF (742KB) ( 6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反刍动物和猪体内广泛存在的危害动物健康的重要病原体。BVDV感染牛后主要引起牛的持续性感染、免疫耐受、免疫抑制、繁殖障碍及急慢性黏膜病等临床症状,给养牛业造成重大的损失。其致病机理非常复杂,给该病的治疗和根除带来极大的困难。随着分子病毒学研究的发展以及对猪瘟病毒和黄病毒科其他成员的研究,人们在BVDV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就此,作者从BVDV入侵细胞、在细胞内的复制以及与宿主蛋白分子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有助于阐明BVDV致病和在体内持续存活的机制,为该病的防治和疫苗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对策。
遗传繁育
FSHR基因第1外显子多态性及其与小梅山猪产仔数的关系
吴井生;;张跟喜;戴国俊;叶兰;王金玉;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4):  509-515.  doi:
摘要 ( 363 )   HTML( )    PDF (701KB) ( 45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检测猪FSHR基因第1外显子多态性,并分析其与产仔数之间的关系。采用PCRSSCP和直接测序方法检测基因多态性,利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其与母猪产仔数的关系,同时对多态位点的方差组分进行分析,并预测选择反应。研究结果表明:猪FSHR基因第1外显子区域内检测到3个SNPs(C70T、C74G、C81T),其中C74G导致氨基酸的改变,同时,筛选出3个单倍型和5种基因型;FSHR基因单倍型与基因型分布在小梅山猪、枫泾猪与大白猪群体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关联分析结果显示,2胎以上的小梅山母猪中,AA和CC基因型个体的TNB比BC基因型分别低0.64(P>0.05)和0.36头(P>0.05),所有胎次中,AA基因型个体的TNB和NBA比AC基因型分别低0.80(P<0.01)和0.67头(P<0.01)。对于FSHR基因第1外显子而言,小梅山猪TNB和NBA的遗传主要受到显性效应的影响。
SLADQA基因在F18大肠杆菌抗性和敏感性断奶仔猪间的差异表达分析
訾臣;刘璐;苏先敏;杜子栋;黄雪根;杨建生;孙寿永;吴圣龙;;包文斌;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4):  516-520.  doi:
摘要 ( 422 )   HTML( )    PDF (731KB) ( 3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SLADQA基因在苏太猪F18大肠杆菌病抗性和敏感性资源群体中各个组织的分布和表达水平,以及在抗性组和敏感组中的表达差异,以探讨SLADQA基因在断奶仔猪抗大肠杆菌F18菌株感染中发挥的作用。试验结果显示,SLADQA基因在所检测的11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并呈现相似的表达规律,在肺、脾和淋巴结中的表达量较高,在空肠、十二指肠和胸腺中也有中度的表达。SLADQA基因在抗性组个体各个组织中的表达量普遍高于敏感性个体,而且在肺、脾、淋巴结、空肠和十二指肠 5个组织中,SLADQA基因在抗性组个体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敏感性个体 (P<0.05)。由此可见,当断奶仔猪受到大肠杆菌毒素侵扰后,SLADQA基因较高的表达量有利于SLAII类抗原分子的合成,SLADQA基因虽然不是针对由大肠杆菌F18菌株造成的断奶仔猪腹泻和水肿病的直接免疫因子,但是在断奶仔猪受大肠杆菌F18菌株病原菌侵袭后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和应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猪不同生长阶段甲状腺结构的形态计量学研究
王燕丽;李艳玲;郝柱;王颖;徐宁迎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4):  521-526.  doi:
摘要 ( 383 )   HTML( )    PDF (2301KB) ( 5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观察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甲状腺的形态学变化,本研究选用大约克夏猪,分别于初生、体质量为20、40、80和100 kg时屠宰,测定甲状腺质量、长度、宽度、增殖细胞数量以及血清中甲状腺素的表达,并对猪的甲状腺石蜡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应用Nikon NISElements Documentation图像分析系统对甲状腺滤泡腔以及滤泡上皮细胞进行形态计量学指标的测量,并在不同生长阶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猪的生长发育,甲状腺增殖细胞的数量、甲状腺素的表达以及滤泡腔数密度、上皮细胞高度均逐渐降低;滤泡腔截面积及其等效直径、滤泡腔截面积密度逐步升高;而上皮细胞核截面积及其等效直径、上皮细胞核数密度变化规律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血清中FT3的表达与甲状腺宽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上皮细胞高度呈显著正相关;FT4、TT4的表达与体质量、甲状腺质量、甲状腺长度、甲状腺宽度、滤泡腔截面积、滤泡腔截面积等效直径存在显著负相关,与上皮细胞高度以及上皮细胞核数密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上述形态学测量结果为深入研究猪甲状腺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所发生的形态学变化提供了准确的定量资料。
DLK1和MSTN基因在绵羊妊娠中后期胎儿中的表达分析
魏彩虹;刘刚;杜立新;李发弟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4):  527-533.  doi:
摘要 ( 437 )   HTML( )    PDF (1698KB) ( 40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2个骨骼肌表型差异明显的特克塞尔和乌珠穆沁绵羊为试验对象,研究DLK1和MSTN基因在不同妊娠阶段胎儿不同部位骨骼肌中表达的调控机制及早期肌肉发育规律。在绵羊妊娠第85、100、120和135天时,对胎儿的半腱肌、半膜肌、背最长肌、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肌肉质量进行方差分析以及对DLK1和MSTN基因在5种骨骼肌中的表达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妊娠85天时特克塞尔羊的半膜肌、背最长肌、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质量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 P<0.01)高于乌珠穆沁羊;妊娠100天时,5种骨骼肌组织生长发育在品种间的差异达到最大(P<0.05或 P<0.01)。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表明,随着胎儿日龄的增加,DLK1基因在半腱肌、半膜肌、背最长肌、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骨骼肌中的表达量有增加的趋势,同时在特克塞尔羊中的表达量高于乌珠穆沁绵羊。在妊娠120天的半腱肌和半膜肌、妊娠100和135天的背最长肌、妊娠85天股四头肌和妊娠135天的股二头肌中DLK1表达量在2个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MSTN的表达量在特克塞尔羊中高于乌珠穆沁羊,但整体较低。妊娠135天时背最长肌和股四头肌中MSTN基因的表达量在2个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结果显示,DLK1和MSTN基因在不同日龄不同肌肉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可能与肌肉早期发育有关。
不同品种牛背最长肌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解祥学;孟庆翔;任丽萍;张心壮;刘萍;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4):  534-552.  doi:
摘要 ( 480 )   HTML( )    PDF (1013KB) ( 47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品种牛肌肉的抗氧化特性,为优质牛肉的生产提供试验数据。选用5个品种牛(利木赞牛、中国西门塔尔牛、鲁西牛、秦川牛、晋南牛)的背最长肌,测定肌内脂肪含量、24小时的滴水损失以及在0~4 ℃下肉色、过氧化物值(PV)及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在72 h内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背最长肌的肌内脂肪含量与24小时滴水损失率在不同品种牛肌肉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整个储存时期(0~72 h),5个品种牛肌肉的a*、b*值均呈下降趋势;4~72 h内,利木赞牛肌肉的a*值均是最高的,且在冷藏8、12 h时,利木赞牛肌肉的a*值显著大于鲁西牛肉和秦川牛(P<0.05),24 h后利木赞牛的a*值显著大于西门塔尔牛(P<0.05);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5个品种牛背最长肌的PV和TBARS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利木赞牛肌肉的PV和TBARS值增加最慢,秦川牛和鲁西牛肌肉的PV和TBARS值增加较快。结果表明,5个品种牛的肌内脂肪含量和滴水损失差异不显著,利木赞牛肌肉能够较长时间保持肉色和抗氧化特性。
文昌鸡MTNR1B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产蛋性状的关系
李晓宁;王慧;于希江;姜运良;宋倩;闫超;唐辉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4):  540-545.  doi:
摘要 ( 376 )   HTML( )    PDF (607KB) ( 4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蛋数和46周龄总产蛋数的显性效应分别达到了2.3和6.2枚(P<0.05)。对后期(32~46周龄)产蛋数和46周龄总产蛋数而言,-216位点C对A为优势等位基因,加性效应值分别为2.5和3.2枚,显性效应分别为3.5和6.8枚,且表现为超显性。在4种单倍型中,AA单倍型个体的后期产蛋数和46周龄总产蛋数最低,GC单倍型个体的开产日龄最早。AC/GA联合基因型母鸡拥有最高的中期产蛋数、后期产蛋数和46周龄总产蛋数。综上所述,MTNR1B基因的外显子高度保守,而5′调控区的SNPs有望成为影响产蛋性状潜在的遗传标记。
鸭CD8α基因启动子区的克隆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体的构建
徐琪;陈阳;黄正洋;赵文明;张扬;李欣钰;赵荣雪;李秀;段修军;陈国宏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4):  546-552.  doi:
摘要 ( 344 )   HTML( )    PDF (2296KB) ( 56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了解分化群α基因可能的调控序列及其转录调控机制。本研究利用基因组步移技术扩增鸭CD8α基因的启动子区序列,使用在线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分别将鸭肝炎易感组和抗性组的CD8α基因启动子区定向亚克隆至荧光素酶表达载体pGL3Basic 中,利用酶切与测序技术进行鉴定;并瞬时转染细胞,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启动子载体的活性。结果,扩增出一条长度为2 480 bp的片段(包含第一外显子56 bp,启动子区2 424 bp)。经序列分析,鸭CD8α基因启动子区具有典型的TATAbox、GCbox和CAATbox,其转录起始位点位于翻译起始密码子ATG上游-406 bp处,且发现了CdxA、Nkx2、GATA1、SRY等41个潜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经酶切与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鸭CD8α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体。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显示,构建的鸭肝炎易感组和抗性组的报告基因启动子载体具有相当的活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CD8α基因的转录调控奠定了基础。
生长因子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和小娥;任卫青;邓立新;何俊丹;秦佳晨;吕婧玉;曹桂彬;王新庄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4):  553-557.  doi:
摘要 ( 342 )   HTML( )    PDF (1403KB) ( 3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生长及增殖的影响。体外培养并鉴定兔BMSCs,用不同浓度的bFGF(5、10、20、40、80和100 μg·L-1)作用于兔BMSCs,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的生长及增殖情况。结果,经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分化反推法鉴定所分离培养的细胞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TT法结果显示,bFGF浓度为80 μg·L-1时细胞的增殖能力最强(P<0.01),在培养第3天即出现显著的促增殖作用(P<0.01);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bFGF组BMSCs的增殖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bFGF有促进体外培养兔BMSCs增殖的作用,浓度为80 μg·L-1时促增殖能力最强,可以作为体外扩增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最佳培养条件。
抑制素主动免疫对大鼠生殖激素及卵巢发育的影响:Montanide和Freund’s佐剂效应比较
曹晓涵;王振华;韩兴发;朱时雅;张福刚;曾宪垠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4):  558-563.  doi:
摘要 ( 372 )   HTML( )    PDF (1294KB) ( 3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采用新疆细毛羊抑制素成熟区序列重组融合蛋白(roINH)作为免疫原,以Montanide (MON)和Freund’s (FA)作为佐剂,主动免疫SD大鼠,测定生殖激素及卵巢发育情况,评价佐剂效应。选用72只9~10周龄性成熟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roINH+MON(MON组)和roINH+FA (FA组)。各组大鼠每20 d免疫1次,连续免疫3次。结果,MON组产生的抗体滴度显著高于FA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注射roINH+MON 和roINH+FA均可极显著提高大鼠血清FSH平均含量(P<0.01),显著提高P峰值(P<0.05),而FSH及P平均含量及峰值在2个免疫组间无显著差异 (P>0.05);LH含量和峰值在2个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MON和FA组成熟卵泡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ON组脓包直径及炎症反应小于FA组。结果表明,应用roINH作为免疫原并配以MON或FA佐剂免疫大鼠均能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且MON佐剂炎症反应小于FA佐剂。
动物营养
N乙酰半胱氨酸对脂多糖刺激仔猪免疫应激和能量状况的影响
杨震国;张伟;侯永清;丁斌鹰;王蕾;刘玉兰;朱惠玲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4):  564-571.  doi:
摘要 ( 348 )   HTML( )    PDF (561KB) ( 5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脂多糖(LPS)刺激仔猪肝脏免疫应激和能量状况的影响及其机理进行探讨。选取18头健康仔猪(杜洛克×长白×大白,体质量(11.58±0.26) kg),随机分成3个处理(对照组、LPS组和NAC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和LPS组饲喂基础日粮,NAC组饲喂基础日粮+500 mg·kg-1 NAC,LPS和NAC组仔猪分别于试验的第10、13、20天腹膜注射100 μg·kg-1 BW的LPS,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灭菌生理盐水。第10、20天注射LPS 后3 h前腔静脉采血,第21天仔猪麻醉后进行屠宰,取肝脏样品待测。试验结果显示:(1)日粮中添加NAC显著缓解了LPS刺激导致的ADG降低(P<0.05)和F/G的升高(P<0.05)。(2)日粮中添加NAC缓解了LPS刺激导致的血浆、肝脏中TNFα、IL6和PGE2的升高(P<0.05)。(3)日粮中添加NAC缓解了LPS刺激导致的肝脏核因子κB(NFκB)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蛋白表达量的升高(P<0.05)。(4)日粮中添加NAC缓解了LPS刺激导致的肝脏中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和能荷(EC)水平的降低(P<0.05)及一磷酸腺苷(AMP)水平和AMP/ATP比值的升高(P<0.05)。由此可见,日粮中添加500 mg·kg-1 NAC可能通过缓解LPS导致的免疫应激和能量的过度损耗,促进仔猪生长。
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不同瘤胃降解蛋白平衡对瘤胃代谢的影响
李秋凤;曹玉凤;李建国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4):  572-579.  doi:
摘要 ( 737 )   HTML( )    PDF (410KB) ( 4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不同瘤胃降解蛋白平衡日粮(RDPB,g·kg-1 DM)对瘤胃发酵、总产气量和甲烷产量的影响。试验选用美国Ankom 产气系统,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配置6种不同瘤胃降解蛋白平衡日粮,分别为日粮1 (-20 g·kg-1 DM), 日粮2 (-10 g·kg-1 DM), 日粮3 (0 g·kg-1 DM), 日粮4 (10 g·kg-1 DM), 日粮5 (20 g·kg-1 DM)和日粮6 (30 g·kg-1 DM),每组2个重复,培养期为24 h。结果表明:(1)本研究中6种类型日粮发酵液的pH、乙酸/丙酸、产气量和CH4 产生量表现为日粮3(P<0.01)或日粮4(P<0.01)值最低。(2)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以及氨氮的浓度随着瘤胃降解平衡值的增加而增加,表明改变日粮瘤胃降解蛋白平衡可以影响瘤胃发酵。而瘤胃降解蛋白平衡对总挥发性脂肪酸以及原虫数量无显著影响。(3)日粮瘤胃降解蛋白平衡值影响不同时间点甲烷的浓度和24 h甲烷产量。其中以日粮4(P<0.05)甲烷总产量最低。由此可见,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改变日粮RDPB影响了瘤胃发酵液 pH、氨态氮(NH3N)及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总产气量、CH4产生量,综合考虑其对瘤胃发酵和甲烷产量等指标的影响,体外产气条件下适宜的RDPB水平为0~10 g·kg-1 DM。
预防兽医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对猪瘟弱毒疫苗接种猪免疫应答的影响
赵丹萍#;陶彬#;陈立功;李艳琴;宋勤叶;李潭清;杨芳;李红园;袁洪兴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4):  580-587.  doi:
摘要 ( 390 )   HTML( )    PDF (942KB) ( 5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对猪瘟(CSF)弱毒疫苗接种猪免疫应答的影响,将20头28 d断奶仔猪随机分为VI、IV、V和C 4组,5头·组-1。VI组在接种CSF弱毒疫苗后2 d感染PCV2;IV组在感染PCV2后2 d接种CSF弱毒疫苗;V组只接种CSF弱毒疫苗;C组为空白对照组。共免疫2次,间隔21 d。免疫后定期检测血清CSFV特异性抗体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增殖活性和PBLC中IFNγ、IL2、IL4和IL10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CSF弱毒疫苗免疫前或免疫后感染PCV2,均会导致CSFV抗体水平低下,血清抗体阳转率下降,PBLC增殖活性降低。初次免疫后,VI与IV组的PBLC内IFNγ、IL2、IL4和IL10 mRNA的表达量严重不足,其中VI组的表达量最低。加强免疫后VI与IV组的PBLC内IFNγ与IL10的表达失衡,IL2和IL4的表达缺乏,其中IV组的细胞因子表达失衡和缺乏更严重。上述研究表明,CSF弱毒疫苗免疫前或免疫后感染PCV2均会影响机体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导致PBLC内细胞因子的表达严重抑制和紊乱。
小反刍兽疫病毒核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初步应用
龙云凤;周晓黎;杨俊兴;王琼;祝贺;叶玲玲;董俊;吕建强;王金萍;陈朝银;花群义;杨仕标;尹尚莲;徐维佳;艾军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4):  588-595.  doi:
摘要 ( 394 )   HTML( )    PDF (893KB) ( 5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小反刍兽疫病毒核蛋白制备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和初步应用。以纯化的BacmidPPRVN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致敏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在PEG作用下融合,获得单克隆抗体,并通过染色体技术等方法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将其作为竞争单抗,BacmidPPRVN重组蛋白作为检测抗原建立竞争ELISA检测方法。结果表明:经克隆和间接ELISA筛选,获得了2株能稳定分泌抗小反刍兽疫病毒N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5B11和3H103B8。生物学特性鉴定试验表明:5B11和3H103B8抗体类型和亚类均为IgG2b;5B11单抗腹水的效价达1∶819 200,3H103B8达1∶12 800;血清学试验证明2株单抗均能与BacmidPPRVN重组蛋白抗原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相加ELISA试验结果显示,5B11和3H103B8 2株单克隆抗体分别识别N蛋白上不同的抗原位点;2株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均为99~104。应用建立的cELISA检测方法对222份血清样品进行PPRV抗体的检测,与参考试剂盒比较得到98.20%的符合率。本研究获得了2株能稳定分泌抗PPRV 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以单抗5B11作为竞争抗体建立了PPRV的cELISA检测方法。
共表达鸡IL6和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鸡痘病毒免疫抗体消长规律及免疫效力研究
陈素娟#;丁彦红#;钱程;柴茂;彭大新;刘秀梵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4):  596-601.  doi:
摘要 ( 372 )   HTML( )    PDF (350KB) ( 3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评价共表达鸡IL6和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鸡痘病毒(rFPVAIH5AIL6)的免疫抗体消长规律及免疫效力,将重组病毒通过颈部皮下注射和翅部皮下注射2种不同的免疫途径来免疫鸡群,结果发现,2种免疫途径中,重组鸡痘病毒对鸡体质量增加均无影响,而野生型鸡痘病毒均可抑制鸡体质量增加。翅部皮下注射疫苗组能够产生较高的血凝抑制(HI)抗体水平,免疫21 d后抗体水平达到高峰,28 d后开始下降,49 d时仍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免疫SPF鸡21 d后攻毒,表明该重组病毒能使经滴鼻攻毒的SPF鸡抵抗H5亚型AIV的致死性攻击,保护率为95%,与油苗组相同,与单表达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鸡痘病毒组(40%)差异显著;攻毒后3、5、7 d采集喉头、泄殖腔棉拭子检测排毒情况,结果发现第3天排毒率最高,其中rFPVAIH5AIL6免疫组排毒率为最低,显示IL6在rFPVAIH5IL6免疫过程中起到了免疫佐剂的作用,这为研制新型的禽流感重组鸡痘病毒疫苗奠定了基础。
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自然感染商品蛋鸡致瘤性新特征
于琳琳;姜艳萍;王玥;陈洪博;王峰;王晓伟;王桂花;成子强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4):  602-608.  doi:
摘要 ( 292 )   HTML( )    PDF (3269KB) ( 6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9年8月,山东省邹城市某海兰褐蛋鸡群,160日龄发病,死亡率为7%。患鸡经大体剖检、病理组织学、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检测,确诊为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感染。病理组织学检测发现,病鸡单独患血管瘤,或髓细胞瘤和纤维肉瘤多发性出现,由ALVJ自然感染引起同一鸡体出现髓细胞瘤和纤维肉瘤尚属国内外首次报道。肝脏研磨接种DF1细胞培养7 d后传3代,细胞无病变,ELISA检测感染细胞上清ALV p27抗原阳性,进一步确诊此鸡群为ALV感染。对病变严重的鸡进行病毒分离及ALVJ gp85基因同源性比较显示与原型株HPRS103的同源性最高,达94.1%。本研究丰富了ALVJ感染的临床诊断依据,并为ALVJ在我国蛋鸡群中多潜能致瘤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科学基础。
犬弓首蛔虫雄虫cDNA文库构建及EST分析
马光旭;周琪;魏志鹏;王德恒;陈昱鸣;周荣琼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4):  609-614.  doi:
摘要 ( 344 )   HTML( )    PDF (765KB) ( 3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构建T. canis雄虫cDNA文库,采用Trizol法提取T. canis雄虫的总RNA,合成cDNA,连接到λTripEx2载体上,通过包装蛋白对连接产物的包装,接种到大肠杆菌XL1Blue中进行原始文库和扩增文库的滴度测定。经质量鉴定表明:初始文库的滴度为5.25×106 pfu·mL-1,扩增后文库的滴度为6.90×109 pfu·mL-1。文库的插入片段大小在500~2 000 bp,平均片段大小为1 000 bp,重组率为99.47%。所有指标均显示已成功构建了T. canis雄虫的cDNA文库。利用该文库获得了189条5′有效表达序列标签(EST)。对ESTs拼接后代表了101个Unigenes,含有27个Contigs 和74个Singletons。其Unigenes在GenBank 中的序列号为HO348195~HO348295。同源性分析检索到有56个Unigenes与已知基因同源,其中具有已知或推测功能的基因有40个,未知功能基因有16个,未比对上的基因45个。未比对上的基因与NR数据库中的蛋白序列没有任何意义的匹配,为研究中发现的新基因。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犬弓首蛔虫功能基因及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基础兽医
苯扎溴铵和氯已定诱导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张静;刘晴晴;马保瑞;魏述永;吴俊伟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4):  615-619.  doi:
摘要 ( 374 )   HTML( )    PDF (1513KB) ( 6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细菌对消毒剂和抗菌药物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本试验通过亚抑菌浓度苯扎溴铵和氯已定分别对大肠埃希菌质控菌ATCC25922进行体外诱导培养,测定诱导前后多种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变化,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诱导前后大肠埃希菌外排泵acrABTolc中融合蛋白AcrA调控基因acrA 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经苯扎溴铵和氯已定诱导后的大肠埃希菌,对恩诺沙星、磺胺二甲嘧啶钠、土霉素、阿莫西林均产生了耐药性,且诱导后的菌株均存在acrA基因mRNA高水平表达,提示大肠埃希菌对消毒剂与抗菌药物之间的耐药性存在相关性,其机制可能是外排耐药机制。
菌丝霉素的串联表达及其菌内抑菌活性分析
管韬;余冰;陈代文;韩国全;黄志清;毛湘冰;郑萍;毛倩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4):  620-626.  doi:
摘要 ( 346 )   HTML( )    PDF (661KB) ( 4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构建菌丝霉素(Plectasin,PT)的串联表达菌株,研究各串联体融合表达产物的菌内抑菌活性。根据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对密码子的偏爱性,人工合成优化后PT基因,构建表达质粒pGEXPT/pe;并利用同尾酶法分别构建PT基因二聚体表达质粒pGEXPT/pes2与PT基因三聚体表达质粒pGEXPT/pes3;然后分别将各表达质粒转化入BL21(DE3)进行IPTG的诱导表达,对各表达蛋白进行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并测定各融合表达产物的菌內抑菌活性。测序结果表明,串联体扩增到产物大小分别为135、261和387 bp的目的基因片段; SDSPAGE分析各串联表达菌表达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30、35和40 ku,其产量分别占细菌总蛋白的64.5%、26.4%和25.3%。Western Blot分析表明各表达蛋白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菌内抑菌结果显示,各融合表达产物均表现对DH5α的弱抑制作用,但随PT基因串联数的增加,融合表达产物的抑菌效果显著提高,且抑菌时间延长。各串联表达菌株的成功构建与其表达产物的宿主菌抑制作用,为菌丝霉素高效抑菌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视黄醇对LPS诱发的原代培养大鼠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调节
顾蓓蓓;苗晋锋;卢劲晔;邹思湘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4):  627-633.  doi:
摘要 ( 351 )   HTML( )    PDF (2032KB) ( 4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优化大鼠乳腺上皮细胞培养体系,建立LPS诱发的炎症反应模型,研究视黄醇对其炎症反应的调节机制。采用胶原酶与透明质酸酶联合消化分离大鼠乳腺上皮细胞。待细胞铺满整个培养瓶的90%时,(1)用不同浓度的 LPS处理乳腺上皮细胞,24 h收集细胞及培养上清液;(2)分为试验组(添加1 μmol·L-1 视黄醇)和对照组,处理24 h后更换培养液,用10 μg·mL-1的LPS处理细胞,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结果表明:LPS处理大鼠乳腺上皮细胞后引起各个时间点炎性因子mRNA表达极显著升高,视黄醇能显著下调上述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视黄醇预处理能减轻LPS诱发的大鼠乳腺上皮细胞的炎症损伤。
鼠李糖乳酸杆菌LGA对鸡小肠上皮细胞β防御素9基因表达的影响
黎观红;洪智敏;贾永杰;易中华;瞿明仁;刘思国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4):  634-641.  doi:
摘要 ( 389 )   HTML( )    PDF (801KB) ( 75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研究益生性鼠李糖乳酸杆菌LGA对体外培养的鸡小肠上皮细胞β防御素9(AvBD9)表达的调节作用。选用鼠李糖乳酸杆菌LGA对体外培养的鸡小肠上皮细胞进行剂量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刺激实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FQPCR)从mRNA水平研究刺激后上皮细胞AvBD9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浓度(2×105、2×106、2×107 cfu·mL-1)鼠李糖乳酸杆菌LGA均能上调AvBD9 mRNA的表达,且在不同细菌浓度之间AvBD9 mRNA的表达存在差异。热灭活鼠李糖乳杆菌LGA亦能上调AvBD9基因表达,且上调值显著高于活菌(P<0.05)。鼠李糖乳杆菌LGA刺激上皮细胞后AvBD9表达存在时间依赖关系,12 h时AvBD9的表达达到峰值。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鼠李糖乳杆菌LGA刺激后的上皮细胞培养上清中存在AvBD9蛋白表达,表明AvBD9蛋白可以分泌到细胞外而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益生性鼠李糖乳酸杆菌LGA与鸡肠道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鼠李糖乳酸杆菌LGA能够促进上皮细胞抗菌肽β防御素9的表达。本研究结果提示益生性乳杆菌可能通过促进肠道上皮抗菌肽的表达而发挥其益生作用。
临床兽医
肉鸡胫骨软骨发育不良早期钙黏蛋白1(CDH1)差异表达研究
田文霞;;;李家奎;王瑞;覃平;宁官保;乔建钢;李宏全;毕丁仁;潘思轶;郭定宗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4):  642-646.  doi:
摘要 ( 383 )   HTML( )    PDF (1054KB) ( 3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福美双诱发肉鸡胫骨软骨发育不良(Tibial Dyschondroplasia, TD)早期钙黏蛋白1(CDH1)的差异表达,基础日粮中添加福美双,在试验第1、2、6天,对试验鸡进行剖杀,迅速采取胫骨生长板放入4%多聚甲醛溶液于4 ℃固定,做CDH1免疫组化分析;提取对照组和饲喂福美双组的生长板总RNA,采用Realtime PCR对CDH1基因进行差异表达验证。结果钙黏蛋白1(CDH1/Ecadherin)基因在TD生长板表达上调,在对照和TD软骨生长板,其蛋白合成主要在前肥大、肥大区软骨细胞质,增殖区软骨细胞无表达,钙化区软骨细胞表达少,在饲喂福美双第1、2、6天其表达增加与定量PCR变化结果相一致,且在饲喂福美双第2、6天呈明显高表达。结果表明CDH1参与细胞黏附、血管入侵及调节Wnt/βcat的信号传递,和其它分子共同调节软骨内骨化。
研究简报
冷却排酸期间牛胴体温度与pH的变化及其对牛肉汁液渗出性的影响
赵会平;孙志昶;李永鹏;张松山;郑世学;孙宝忠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4):  647-652.  doi:
摘要 ( 372 )   HTML( )    PDF (795KB) ( 3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牛胴体温度与pH变化规律对牛肉汁液渗出性的影响,本研究对100头秦川牛胴体的前部(脖肉)、中部(外脊)、后部(臀肉)在屠宰后冷却排酸过程中温度与pH随屠宰后时间的变化进行了同步跟踪测定,并对冷却排酸后相应部位肉表面的汁液渗出性加以分析。结果表明,中部胴体温度下降速率最高,分别是前部和后部的1.75和1.45倍。前部胴体pH下降速率最小,中部和后部胴体下降速率分别是前部胴体的6.56和4.88倍,最终pH为前部胴体>中部胴体>后部胴体。而pH下降至6时的温度与汁液渗出性之间具有极好的正相关性,其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度R2均达到0.8以上。pH为6时的温度均对汁液渗出性有明显影响。结果提示,胴体温度与pH的相对变化会对肉的持水力产生明显影响。
豆状囊尾蚴的超微结构观察
潘耀谦;刘兴友;赵振升;陈金山;张慧蓉;朱广蕊;夏银可;银梅;唐海蓉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4):  653-658.  doi:
摘要 ( 367 )   HTML( )    PDF (2631KB) ( 4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观察豆状囊尾蚴在不同状态下的超微结构。从肉联厂屠宰检验采取豆状囊尾蚴,直接剪破囊泡从中取出豆状囊尾蚴;或用含10%胆汁生理盐水培养囊尾蚴,待其从囊泡中翻出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和记录。位于囊泡内的头节,从其顶端观察,顶突呈伞状,皮肌柱连接小钩覆盖于头节的前端。从侧面观察,一排有鹿角样的小钩附着于顶突。4个吸盘呈洞穴状位于顶突之后分布在头节的四周。原始颈节较宽,体节较细,表面均有许多皱褶。培养后的豆状囊尾蚴可明显区分为头节、颈节、体节和囊泡区,顶突上的皮肌柱收缩,鹿角样的小钩向周围伸展,吸盘也发生环形和纵形收缩,颈节的环状收缩和体节的纵行收缩均明显可辨。豆状囊尾蚴处于不同状态时,其超微结构明显不同。
禽新型黄病毒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李兆龙;陈仕龙;林锋强;王劭;程晓霞;朱小丽;陈少莺;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4):  659-663.  doi:
摘要 ( 476 )   HTML( )    PDF (942KB) ( 39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建立了一种适用于禽新型黄病毒的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快速检测方法。根据禽新型黄病毒E蛋白基因序列,在保守区设计了一套针对禽新型黄病毒基因8个区域的6条特异性引物,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对NDRV、GPV、MDRV、NDV、ILTV、FPV均无扩增反应,并可通过反应液是否有沉淀或向反应液中加入荧光染料来对结果进行可视化观察; 扩增反应只需要在常规水浴锅中进行,45 min内可完成反应; 该方法对禽新型黄病毒RNA的最小检测限为1 pg,灵敏度是一步法RTPCR方法的100倍。本研究建立的RTLAMP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特异, 适合在基层进行禽新型黄病毒的快速检测。
柔嫩艾美耳球虫Etron2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转录水平差异的分析
戚南山#;孙铭飞#;吴彩艳;廖申权;吕敏娜;袁建丰;余劲术;李祥瑞;蔡建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12, 43(4):  664-668.  doi:
摘要 ( 390 )   HTML( )    PDF (749KB) ( 3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柔嫩艾美耳球虫不同发育时期Etron2基因的转录水平差异,选取E. tenella生活史中的未孢子化卵囊、孢子化卵囊、子孢子、第二代裂殖子,分别提取总RNA,反转录为cDNA;选择Etactin 作为参照基因,Etron2为目的基因,设计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引物,分析在E. tenella生活史中不同发育阶段Etron2转录水平的差异。 结果显示 Etron2在未孢子化卵囊中转录水平最高,然后分别是裂殖子、孢子化卵囊和子孢子。在柔嫩艾美耳球虫发育过程中,Etron2基因可能在未孢子化卵囊阶段被转录储备,随着宿主细胞的刺激,得以大量表达,在入侵过程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