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学报 ›› 2010, Vol. 41 ›› Issue (6): 726-734.doi:
沈福晓1,程安春1,2*,汪铭书1,2*,蒋金凤1,贾仁勇2,朱德康1,2,陈孝跃2,孙涛1,3,杨金龙1,4
SHEN Fu-xiao1, CHENG An-chun1,2*, WANG Ming-shu1,2*, JIANG Jin-feng1,
JIA Ren-yong2, ZHU De-kang1,2, CHEN Xiao-yue2, SUN Tao1,3, YANG Jin-long1,4
摘要: 本研究利用已建立的间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鸭瘟病毒(DPV) gC基因疫苗 (pcDNA-DPV-gC) 免疫雏鸭后其表达蛋白在雏鸭体内的表达时相和分布规律,为DPV gC基因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将不同剂量(50、100和200 μg) DPV gC基因疫苗免疫3周龄天府肉鸭,于免疫后不同时间点 (4 h、12 h、1 d、3 d、5 d、7 d、2周、4周、6周和10周) 分别随机宰杀2只雏鸭,采集肝、脾、肺、肾、胰、脑、胸腺、哈氏腺、法氏囊、十二指肠、盲肠、直肠以及注射部位肌肉,应用间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cDNADPVgC在雏鸭体内的表达时相和分布规律。结果显示:①各剂量免疫组第1天在肝、十二指肠、盲肠、直肠和注射部位肌肉检测到DPV gC蛋白,其中注射部位肌肉的阳性信号最强;第2周时各组织中的抗原表达量达到高峰,随着时间推移,阳性信号以不同速度逐渐衰减;第10周时各剂量免疫组仍在肝、脑、十二指肠、盲肠和直肠发现持续表达DPV gC蛋白;而胰在所有时间点均未检出阳性信号;②pcDNA-DPV-gC在不同组织的表达量也存在差异,肝、脾、法氏囊、脑、十二指肠、盲肠和直肠是DPV gC蛋白主要的分布器官;阳性信号主要出现在肠黏膜固有层细胞、脾白髓或红髓区的淋巴细胞以及脑皮质神经胶质细胞等部位;③根据各组织的阳性信号强度和持续时间的情况,得到pcDNA-DPV-gC在雏鸭各组织的总体表达规律:十二指肠、盲肠、直肠>肝脏>法氏囊>脾>脑>注射部位肌肉>胸腺>肺>哈氏腺>肾脏>胰脏; ④不同剂量pcDNA-DPV-gC免疫雏鸭后各组织中抗原表达量和持续时间的总体规律依次为200 μg组>100 μg组>50 μg组。结果表明不同剂量pcDNA-DPV-gC免疫后1 d即可在雏鸭体内发现阳性信号,持续存在10周仍可检测到DPV gC蛋白,预示pcDNA-DPV-gC免疫期可持续较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