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学报 ›› 2011, Vol. 42 ›› Issue (8): 1187-1192.doi:

• 研究简报 • 上一篇    下一篇

山羊类ES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刘艳1,高其双2,黄海军2,邓兵1,蒋思文1*
  

  1. (1.华中农业大学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0; 2.武汉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武汉 430065)
  • 收稿日期:2010-06-10 修回日期:1900-01-01 出版日期:2011-08-30 发布日期:2011-08-30
  • 通讯作者: 蒋思文

  • Received:2010-06-10 Revised:1900-01-01 Online:2011-08-30 Published:2011-08-30

摘要: 旨在优化并建立有利于山羊类ES细胞生长的饲养层细胞、培养基、细胞因子和传代方法。本研究选择武汉市本地白山羊配种6~7 d后的胚胎,通过全胚培养法、酶消化与机械分离结合法分离山羊类ES细胞,并在不同的细胞饲养层中饲养、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生长因子、采用不同的传代方法,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对山羊类ES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法鉴定ES细胞特异生物标记AKT、SSEA-1和Oct-4的表达,并将得到的山羊类ES细胞进行体外分化。结果表明,与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MEF)和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Goat embryonic fibroblast,GEF)相比,C2C12更有利于细胞的贴壁,但差异不显著(P>0.05);细胞传代时,在高浓度细胞因子LIF(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和SCF(Stem cell factor)中处理ICM(Inner cell mass),更有利于细胞传代(传至第8代);培养基中添加LIF和SCF的同时,添加肝素和胰岛素,更有利于细胞的传代(传至第9代);山羊类ES细胞中SSEA-1(Stage-specific embryonic antigens1)和Oct4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在体外培养时可以分化为上皮样细胞、空泡样细胞和跳动的类心肌细胞。成功分离得到能自然分化成不同类型细胞的山羊类ES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