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5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9-06-23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6):  0-0.  doi:
摘要 ( 26 )   HTML( )    PDF (165KB) ( 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欢迎订阅、投稿《畜牧兽医学报》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6):  0-0.  doi:
摘要 ( 4 )   HTML( )    PDF (50046KB) ( 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封面封底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6):  0-0.  doi:
摘要 ( 4 )   HTML( )    PDF (452KB) ( 6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6):  0-0.  doi:
摘要 ( 2 )   HTML( )    PDF (329KB) ( 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证书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6):  0-0.  doi:
摘要 ( 5 )   HTML( )    PDF (1236KB) ( 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基于组学技术研究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及其代谢功能的进展
牛化欣, 常杰, 胡宗福, Wang Yuxi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6):  1113-112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6.001
摘要 ( 170 )   HTML( )    PDF (1458KB) ( 3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瘤胃微生物对反刍动物的生产效率和健康状况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揭示瘤胃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和代谢功能是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重点。本文综述了采用多组学(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宏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结合不断发展的仪器分析和生物信息技术,研究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组成、基因组功能及代谢方面的最新进展,旨在为进一步调控瘤胃微生物以提高反刍动物生产和减轻环境污染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理论基础。
鸡坏死性肠炎生物性防控研究进展
阚刘刚, 刘艳, 吴媛媛, 范文晓, 王忠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6):  1123-113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6.002
摘要 ( 186 )   HTML( )    PDF (1082KB) ( 2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鸡坏死性肠炎(necrotic enteritis,NE)是现代化肉鸡集约养殖生产中最为突出的肠道疾病之一,给家禽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立法限制、禁用抗生素生长促进剂,鸡坏死性肠炎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这对家禽的生产和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代替抗生素来预防和控制鸡坏死性肠炎。作者着眼于NE的危害和疫苗、噬菌体、卵黄抗体、植物提取物、酸化剂、益生菌、低聚糖与微生物多糖等生物性防控进展,综述了目前有效预防和控制鸡坏死性肠炎的生物性措施的最新研究情况,既为鸡坏死性肠炎生物性防控提供技术参考,也为其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思考。
遗传育种
ADAR1基因cDNA全长克隆、序列信息及组织表达分析
张跃博, 欧阳峰正, 王立刚, 侯欣华, 刘欣, 颜华, 张龙超, 王立贤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6):  1135-114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6.003
摘要 ( 171 )   HTML( )    PDF (1902KB) ( 2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克隆猪作用于RNA的腺苷脱氨酶1基因(ADAR1) cDNA全长序列,检测该基因在大白猪不同组织及不同日龄背膘中的表达情况。本研究利用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克隆大白猪ADAR1基因mRNA全长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DAR1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究不同日龄背膘中ADAR1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猪ADAR1基因cDNA全长6 259 bp,编码1 145个氨基酸,与人、黑猩猩、猕猴、长臂猿、黄牛、山羊和绵羊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均不低于85%。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2个Zα结合结构域,3个双链RNA结合结构域和1个脱氨酶结构域。ADAR1在心、肝、脾、肺、肾、脑、肌肉、小肠和背部脂肪组织以及7、60、120和180日龄个体背膘组织中均表达,其表达量总体上表现出随个体发育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克隆了猪ADAR1基因cDNA全长序列,发现其在猪体内广泛表达,并且在不同日龄猪背膘组织中表达水平存在差异,为今后深入研究ADAR1的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藏系绵羊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
胡亮, 孙伟, 马月辉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6):  1145-115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6.004
摘要 ( 172 )   HTML( )    PDF (3717KB) ( 1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从分子层面对藏区绵羊群体进行群体关系研究。本试验选取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和四川5个地区的20个藏系绵羊群体共384个个体进行Affymetrix Ovine 600K芯片扫描分型,基于杂合度和近交系数分析藏系绵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通过PCA、NJ-tree和STRUCTURE分析藏系绵羊的群体聚类情况。结果发现,西藏浪卡子绵羊的观测杂合度最低(0.235 0),近交系数最高(0.279 6);青海山谷型藏羊的观测杂合度最高(0.323 4),近交系数最低(0.009 0)。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西藏和云南地区藏系绵羊能够单独聚成一支,而青海、甘肃和四川地区的草地型绵羊混乱聚集在一起。结果表明,西藏和云南地区藏系绵羊的遗传多样性普遍低于青海、甘肃和四川地区的藏系绵羊,且西藏和云南地区的藏系绵羊基本能保持地域特异性,而青海、甘肃和四川地区的草地型绵羊在遗传距离和群体结构中差异不大。
过表达IL-6对山羊毛囊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史明艳, 高雪, 易力, 周新雨, 亢君芳, 李志超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6):  1154-116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6.005
摘要 ( 126 )   HTML( )    PDF (3102KB) ( 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通过在山羊毛囊干细胞(HFSCs)中过表达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探讨其对山羊HFS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阐明MAPK/ERK信号通路在山羊HFSCs增殖和迁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本试验通过构建pXJ40-myc-IL-6过表达载体,瞬时转染到山羊HFSCs中,以空载体细胞为空白对照组。利用Western blot定量检测IL-6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山羊HFSCs的增殖活力,划痕试验判定山羊HFSCs的迁移能力,最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山羊HFSCs中MAPK/ERK和P38信号通路中关键激酶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将获得的IL-6过表达载体转染至山羊HFSCs 3 d后,与对照组比较,山羊HFSCs的增殖活力出现抑制,且抑制效果持续至第7天(P<0.05)。IL-6过表达载体转染至山羊HFSCs 24 h后,处理组划痕部位的愈合率达到8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8.5%(P<0.01)。与对照组相比,MAPK/ERK信号通路中的关键激酶ERK1/2的磷酸化水平(p-ERK1/2)显著下调(P<0.01),P38信号通路中的关键激酶p38的磷酸化水平(p-p38)表达量上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过表达IL-6基因对山羊HFSC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具有抑制作用,且过表达IL-6可能是通过MAPK/REK信号通路对山羊HFSCs增殖和迁移发挥负性调控作用,以上结果为揭示山羊HFSCs的迁移及组织修复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
不同模型估计中国荷斯坦牛生产寿命遗传参数
李想, 鄢新义, 罗汉鹏, 刘林, 郭刚, 王新宇, 王雅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6):  1162-117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6.006
摘要 ( 163 )   HTML( )    PDF (1281KB) ( 1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估计中国荷斯坦牛生产寿命遗传参数,同时比较不同模型的预测可靠性和稳定性。本研究使用单性状动物模型、单性状公畜模型和多性状动物模型对北京地区29个牧场90 049头中国荷斯坦母牛的生产寿命数据进行遗传参数估计,所有模型均考虑了场、出生年季、头胎产犊月龄组的固定效应,个体加性遗传效应(动物模型)或父亲遗传效应(公畜模型)的随机效应和残差效应。结果表明,单性状动物模型和单性状公畜模型估计的生产寿命遗传力分别为0.052和0.047,多性状动物模型估计的遗传力较为稳定,介于0.057与0.069之间,多性状动物模型的遗传相关在0.779~0.998之间。对于存在大量在群个体(删失记录)的数据,使用基于前三胎数据的多性状动物模型较为合适,模型预测稳定性更高。本研究对中国荷斯坦牛生产寿命进行了遗传评估,为提高牧场效益、实现平衡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S100a10基因对小鼠前体脂肪细胞白色和棕色成脂分化的影响
任玲, 胡鑫, 邢义珅, 王亚慧, 李俊雅, 张路培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6):  1171-117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6.007
摘要 ( 142 )   HTML( )    PDF (4680KB) ( 1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用小鼠模型探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筛选到的西门塔尔牛大理石花纹评分性状正相关基因S100钙结合蛋白A10(S100A10)对小鼠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本研究以来源于C57BL/6品系小鼠腹股沟两侧白色脂肪组织的前体脂肪细胞为材料,体外进行白色/棕色成脂分化。通过siRNA干扰S100a10基因表达,通过油红O染色检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效果,通过荧光定量PCR(qRT-PCR)、蛋白免疫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显示,敲低S100a10后,通过油红O染色发现脂滴明显变少;通过qRT-PCR检测白色成脂分化标志基因PpargC/ebpaFabp4、Glut4、AdiponectinLeptin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棕色成脂分化基因Ucp1、Pgc1aFabp4、Elovl3、Cox7a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敲低S100a10后,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发现,FABP4和PPARG在白色成脂分化中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发现FABP4在白色成脂分化中表达量下降;敲低S100a10后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发现,UCP1和FABP4在棕色成脂分化中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综上表明,敲低S100a10基因后抑制小鼠前体脂肪细胞的白色/棕色成脂分化,本研究将为探究S100A10基因对于肉牛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技术与繁殖
新鲜、玻璃化冷冻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囊胚全基因组甲基化模式初探
赵亚涵, 郝海生, 杜卫华, 庞云渭, 闫长亮, 刘岩, 赵善江, 赵学明, 朱化彬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6):  1179-118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6.008
摘要 ( 151 )   HTML( )    PDF (3666KB) ( 1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初步分析新鲜及玻璃化冷冻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囊胚全基因组甲基化模式。本研究采用单细胞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技术(scWGMS)检测新鲜、玻璃化冷冻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囊胚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和差异甲基化区域(DMR),探讨两者之间DNA甲基化水平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新鲜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囊胚的整体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囊胚的整体甲基化水平(P<0.05)。采用基因本体分析(GO)和相关信号通路(KEGG)对143个DMRs分析,发现生物学过程主要显著富集在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细胞定位、细胞刺激反应等,通路主要富集在生长发育、核酸结合及组蛋白乙酰化上,并筛选出几个与之相关的候选基因(FARP2、PI4KA、FAM3D、NCOR2、ZNF827等)。本研究初步发现,玻璃化冷冻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囊胚的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且DMR区域主要集中在ATP结合、生长发育及组蛋白乙酰化,为提高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囊胚质量提供信息参考。
牛卵泡TEDDM1表达特点及其功能分析
朱芷葳, 郝庆玲, 侯淑宁, 景炅婕, 赵成萍, 吕丽华, 李鹏飞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6):  1189-119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6.009
摘要 ( 217 )   HTML( )    PDF (5190KB) ( 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牛卵泡跨膜附睾蛋白1(transmembrane epididymal protein 1,TEDDM1)的分子特征和立体结构,并结合TEDDM1在不同生理状态牛卵泡的表达特性分析其功能。本研究采集牛发情期第一卵泡波优势卵泡(dominant follicle,DF)和从属卵泡(subordinate follicle,SF),分别分离颗粒细胞(granulosa cells,GCs),提取总RNA后反转录,设计牛TEDDM1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获得全CDS区后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序列结构进行分析;以牛RPLP0作为内参基因,在DF和SF中使用qRT-PCR对TEDDM1的表达量进行检测;兔抗TEDDM1一抗检测TEDDM1在牛卵泡中的表达和定位。结果表明,TEDDM1基因CDS区全长903 bp,编码300个氨基酸,有7次跨膜的α螺旋结构,属于典型的G蛋白偶联受体,该基因氨基酸序列与非洲野牛(Bison bison bison)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4%;功能域分析表明,TEDDM1分子中存在未知功能结构域,蛋白家族716(domains of unknown function protein families 716,DUF716)结构域。qRT-PCR分析表明,TEDDM1 mRNA在SF的表达量显著高于DF(P<0.05);免疫组化分析表明,TEDDM1在DF和SF的颗粒层和膜层细胞均有表达,特异性显色强度表明TEDDM1在SF颗粒层和膜层细胞表达量均高于DF。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TEDDM1在牛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其在信号转导和激素调节中的功能提供了依据,为后期深入研究牛卵泡发育机理奠定基础。
TNF-α对牦牛卵母细胞HIF-1α和HSP70的表达及后续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
许涛, 潘阳阳, 何翃闳, 李谷月, 张慧珠, 赵凌, 崔燕, 余四九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6):  1198-120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6.010
摘要 ( 158 )   HTML( )    PDF (2647KB) ( 1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以及后续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TNF-α(最终浓度分别为0、10、25、50 ng·mL-1),牦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es,COCs)培养成熟后,统计其卵母细胞成熟率及体外受精后早期胚胎的发育率,采用RT-PCR扩增牦牛HIF-1α、HSP70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R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HIF-1α、HSP70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1)成熟液中加入TNF-α,卵母细胞的成熟率提高,且随着TNF-α浓度的升高,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卵裂率和囊胚率逐渐升高,当TNF-α浓度为 25 ng·mL-1时,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和卵裂率达到最高,分别为84.98%和66.85%,而囊胚率也达到了21.4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随着TNF-α浓度的升高,HIF-1α的表达量逐渐降低,对照组HIF-1α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50 ng·mL-1 TNF-α组HIF-1α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HIF-1α在卵丘细胞和卵母细胞上均有表达;3)25 ng·mL-1 TNF-α组的HSP70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而当TNF-α 达到50 ng·mL-1时,HSP70的表达量最低。综上表明,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TNF-α明显提高了卵母细胞的发育能力,同时还诱导了HSP70的表达,抑制了HIF-1α的表达,为今后探讨TNF-α、HIF-1α和HSP70在牦牛生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对胚胎发育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营养与饲料
牛至精油对甘肃高山细毛羊肌肉脂肪酸组成及共轭亚油酸含量的影响
梁婷玉, 刘婷, 宫旭胤, 吴建平, 张瑞, 高良霜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6):  1208-121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6.011
摘要 ( 155 )   HTML( )    PDF (1038KB) ( 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对甘肃高山细毛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本试验筛选30只健康状况良好、体况相近的60日龄甘肃高山细毛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添加2和4 g·d-1牛至精油组(Ⅰ组和Ⅱ组)。饲喂3个月后每组随机屠宰6只,屠宰后取背最长肌和半腱肌测定脂肪酸组成和共轭亚油酸(CLA)含量。结果表明:1)Ⅰ组母羊和Ⅱ组公羊血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母羊(P<0.05),其他血液生化参数无显著性差异。2)各部位肌肉脂肪酸以油酸(C18:1n9c)和棕榈酸(C16:0)为主;背最长肌中,对照组母羊MUFA、UFA含量显著高于该组公羊(P<0.05),而n-6PUFA含量显著低于该组公羊(P<0.05),Ⅰ组公羊SFA含量显著高于Ⅱ组公羊(P<0.05);Ⅱ组公羊MUFA含量显著高于该组母羊及对照组、Ⅰ组公羊(P<0.05),Ⅱ组母羊PUFA含量显著高于该组公羊及对照组、Ⅰ组母羊(P<0.05),Ⅰ组公羊UFA含量显著低于Ⅱ组公羊(P<0.05);半腱肌中,对照组公羊PUFA、n-6PUFA及n-3PUFA含量显著高于该组母羊(P<0.05),Ⅱ组公羊MUF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Ⅰ组公羊(P<0.05),Ⅰ组公羊n-6/n-3含量显著高于该组母羊(P<0.05)。3)各部位肌肉c9t11-CLA含量均为母羊高于公羊,且Ⅰ组母羊c9t11-CLA含量显著高于该组公羊(P<0.05);Ⅱ组公羊和母羊背最长肌c9t11-CLA含量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公羊和母羊(P<0.05),与Ⅰ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甘肃高山细毛羊肌肉脂肪酸组成因动物性别、组织部位、添加剂添加量不同而存在差异;日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可提高其肌肉CLA含量,且4 g·d-1添加量效果优于2 g·d-1
急性热应激对山羊血液生化指标及血淋巴细胞热休克蛋白70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
彭孝坤, 赵天, 黄晓瑜, 张宇, 邢晓南, 张恩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6):  1219-122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6.012
摘要 ( 156 )   HTML( )    PDF (1370KB) ( 1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急性热应激对山羊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和血淋巴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本试验选取5只健康、体况接近的(12±0.5)月龄波尔山羊×关中奶山羊杂交F1母羊,饲养于环控舱内(温度维持20℃,相对湿度60%),适应5 d。第6天利用环控舱对5只试验羊进行38℃急性热应激处理12 h,采集热应激前(0 h,20℃)和热应激后2、4、8和12 h试验羊血样。分别利用比色法测定血清抗氧化指标(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ELISA法测定血清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淋巴细胞HSP70家族基因(HSPA1A、HSPA6和HSPA8) 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1)热应激时间对血清抗氧化指标有显著影响。与热应激前0 h相比,血清T-AOC(P<0.05)、SOD(P<0.05)和GSH-Px(P<0.01)活性均在热应激8 h后显著下降,MDA含量在热应激4 h后显著增加(P<0.05)。2)热应激时间对血清免疫指标有显著影响。与热应激前0 h相比,血清TNF-α、IL-1β、IFN-γ和IL-2含量分别在热应激4、8、8和4 h后显著增加(P<0.05);IL-4(P<0.01)、IgG(P<0.01)、IgM(P<0.01)和IgA(P<0.05)含量分别在热应激12、4、4和4 h后显著下降。3)热应激时间显著提高血淋巴细胞中HSP70家族基因(HSPA1A、HSPA6和HSPA8)的表达量。HSPA1A mRNA表达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热应激4 h时达到峰值,各检测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应激前水平(P<0.01);HSPA6 mRNA表达量在热应激2 h时显著升高(P<0.01),4 h后恢复到应激前水平(P>0.05);HSPA8 mRNA表达量在热应激4(P<0.05)、8(P<0.01)、12 h(P<0.01)时显著高于应激前水平。在本试验条件下,38℃急性热应激能够抑制山羊的免疫和抗氧化功能;提高血淋巴细胞HSPA1A、HSPA6和HSPA8基因的表达量,其中HSPA1A对热应激温度和时间更敏感,可作为山羊热应激早期的分子标志物。
预防兽医
2017-2018年华东地区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毒株的抗原差异分析
申松玮, 王泽源, 范威峰, 祝常椿, 陆游, 石宝兰, 刘雷, 沈海峰, 焦库华, 秦涛, 陈素娟, 彭大新, 刘秀梵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6):  1230-123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6.013
摘要 ( 113 )   HTML( )    PDF (1532KB) ( 1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掌握华东地区H9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流行情况及变异程度,采集临床疑似病料和活禽交易市场家禽的棉拭子样品,通过鸡胚接种、HA和HI试验及RT-PCR等方法分离鉴定H9 AIV,对其中部分毒株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筛选4个代表毒株免疫SPF鸡制备抗血清,利用交叉血凝抑制试验测定抗原差异性。结果如下:共分离鉴定出62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率为2.02%(62/3 074)。对25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株序列分析发现,分离株属于h9.4.2.5谱系,并进一步细分为A和B亚系。HA基因裂解位点氨基酸为PSRSSR↓G,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特征。与Y280代表株HA基因的推导氨基酸相比,分离株受体结合位点左侧臂全部变为NGLMGR。在抗原位点92位氨基酸出现R(64%)/K(36%)的变化。交叉血凝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间的HI抗体滴度相差2~8 log2,可分为2类抗原型。因此,目前流行的H9亚型AIV发生了抗原变异,至少同时存在两种抗原型。
PK-15细胞敲除TANK结合激酶1基因促进猪伪狂犬病病毒复制的研究
刘晓贺, 巴根, 李坚, 韩莹倩, 张爽, 明胜利, 杜永坤, 褚贝贝, 杨国宇, 王江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6):  1239-124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6.014
摘要 ( 143 )   HTML( )    PDF (3449KB) ( 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TANK结合激酶1(TBK1)是病毒感染时IRF3、IRF7磷酸化及Ⅰ型干扰素表达的关键酶,在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TBK1基因敲除对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复制的影响,首先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猪TBK1基因稳定敲除PK-15细胞系,并利用CCK-8检测敲除TBK1对PK-15细胞活力的影响。然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RV-GFP荧光强度,用RT-qPCR检测PRV-gB、PRV-gE、PRV-TKIL-1β、IFN-βISG15的转录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PRV-gB和PRV-gE蛋白表达水平,以及通过滴度测定检测子代病毒的感染力,综合评价TBK1基因稳定敲除PK-15细胞对PRV病毒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T7E1检测结果显示TBK1基因外显子2区的3个sgRNA靶位点均切出了目的条带,选取编辑效率最高的TBK1-sgRNA1细胞系进行单克隆化培养,获取6株稳定敲除TBK1基因的单克隆细胞,随机选取4号细胞株进行CCK-8检测,结果显示敲除TBK1对PK-15细胞活力无影响。流式检测结果显示PRV-GFP感染阳性细胞占总PK-15细胞的56.89%,PRV-GFP感染阳性细胞占总PK-15-TBK1-/-细胞的77.95%,表明PK-15-TBK1-/-细胞可以促进PRV-GFP复制。RT-qPCR及WB检测显示该细胞系可以促进PRV 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滴度测定结果显示,PRV-QXX在PK-15细胞复制后TCID50为106.8 TCID50·0.1 mL-1,而在PK-15-TBK1-/-细胞中复制后TCID50为108.5 TCID50·0.1 mL-1。另外,RT-qPCR结果显示该细胞系可以抑制PRV感染引起的IL-1β、IFN-βISG15转录上调。以上结果表明TBK1基因敲除PK-15细胞系促进PRV复制,可能与IL-1β、IFN-βISG15转录水平抑制有关。
山东及周边部分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变异与遗传演化分析
胡栋, 徐煜琳, 朱迎春, 赵情, 王亭亭, 庞恒, 李传刚, 于江, 常维山, 吴家强, 彭军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6):  1249-126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6.015
摘要 ( 137 )   HTML( )    PDF (7467KB) ( 1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中国山东及周边部分地区自2017年以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流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基因组变化规律,作者收集来自山东省、河南省和江苏省的部分猪场采集及送检的疑似PRRS症状猪组织样品70份,利用RT-PCR方法对其进行PRRSV检测。对部分阳性病料中PRRSV的基因重组、决定中国高致病性PRRSV(HP-PRRSV)致病性和复制力的Nsp9第561、586和592位氨基酸等进行分析,以探明该区域PRRSV的遗传演化规律。结果显示,PRRSV检出率为55.7%,从上述样品筛选11株PRRSV分离株。Nsp2序列分析显示,与经典美洲毒株VR-2332相比,7株PRRSV分离株的Nsp2蛋白分别在第481及533-561位发生了30个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这与我国自2006年以来流行的HP-PRRSV的缺失特征相同;2株PRRSV分离株的Nsp2蛋白在481、533-561及595-597位发生了三个部位的共33个不连续氨基酸的缺失;2株PRRSV分离株的Nsp2蛋白在475-518及533-561位出现了两个部位的共73个不连续氨基酸的缺失。该研究中PRRSV分离毒株的Nsp2基因已发生了明显的新型缺失。采用基因重组分析软件RDP4分析显示,以上后4株新型缺失株存在较大的基因重组,且重组部位和重组片段数量不相同;4株病毒均以高致病性毒株JXA1作为重组的主要亲本毒株,多数重组变化集中在Nsp2蛋白区域,在其他非结构蛋白和次要蛋白区域也可见部分重组变化。另外,Nsp9第561、586和592位氨基酸变异分析显示,该4株病毒在上述三个氨基酸位点与中国HP-PRRSV相符。本研究为深入探索PRRSV的遗传变异规律及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积累了数据。
猪δ冠状病毒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郑兰兰, 朱静静, 王盼, 舒燕, 梁青青, 李炳晓, 王超群, 魏战勇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6):  1261-126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6.016
摘要 ( 162 )   HTML( )    PDF (1188KB) ( 1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灵敏、快速检测猪δ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的TaqMan荧光定量RT-PCR方法。参照GenBank中PDCoV有关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用于扩增PDCoV M基因。将测序正确的基因片段克隆入pMD18-T载体,构建重组质粒作为建立标准曲线的病毒模板。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与TaqMan探针,进行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的优化,建立快速检测PDCoV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并进行该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与重复性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扩增1.0×101~1.0×109拷贝·μL-1的PDCoV标准质粒,建立的标准曲线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1.0×101拷贝·μL-1;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等病原不发生交叉反应,具有很好的特异性;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变异系数(CV)小于1%,重复性良好。对2017—2018年期间收集的河南省不同猪场的100份腹泻病料进行检测,PDCoV的阳性检出率为23%(23/100),与PDCoV 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100%。人工感染PDCoV的仔猪,取攻毒后不同时间的粪便样品,应用本研究建立方法与常规RT-PCR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远远优于常规RT-PCR。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能够灵敏、特异地检测PDCoV,可用于临床PDCoV的检测。
犬细小病毒高效纳米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秦彤, 周灵, 由欣月, 梁琳, 史利军, 张建伟, 李金祥, 崔尚金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6):  1268-127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6.017
摘要 ( 187 )   HTML( )    PDF (1307KB) ( 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灵敏、快速的犬细小病毒(CPV)检测方法,本研究针对CPV VP2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一对能扩增574 bp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对纳米PCR的退火温度、引物浓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其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纳米PCR特异性和灵敏性良好,最低核酸检出量为2拷贝·μL-1,其敏感性比常规PCR高1 000倍。分别采用纳米PCR和常规PCR,对广西、北京、吉林送检的75份疑似CPV的临床样品进行检测,CPV阳性率分别为89.3%(67/75)和70.7%(53/75),表明该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适用于CPV低含量临床样品的检测。本方法的建立为CPV感染的早期快速、灵敏、准确的诊断提供了新方法,为CPV的防控奠定基础,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意义和价值。
基础兽医
林麝源屎肠球菌LS170308株多重耐药基因岛PRI1分析
龚永平, 陈珍容, 阴文奇, 文继峰, 易可可, 颜其贵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6):  1275-128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6.018
摘要 ( 164 )   HTML( )    PDF (3205KB) ( 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屎肠球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在临床上报道的越来越多,主要引起宿主心内膜炎、败血症等,目前关于屎肠球菌的耐药性研究已日益突出,其原因主要在于该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天然耐药及对万古霉素等糖肽类抗生素耐药性不断增强,但该菌耐药性传播机制仍在进一步研究中。本研究拟描述1株林麝源屎肠球菌多重耐药基因岛的特征,显示出该基因岛在不同属细菌中的传播。采用单分子测序技术对这株林麝心源屎肠球菌进行从头测序,同时采用分子生物学工具对该基因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株屎肠球菌染色体上携带多个耐药基因,其中携带ANT(9)、ErmA的Tn554转座酶和携带AAC(6')-le-APH(2″)-la的一对插入元件IS256共同构成的一个多重耐药基因岛来自金黄色葡萄球菌,该基因岛对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抗性。结果表明从死亡林麝内脏组织中分离得到1株屎肠球菌,该菌株携带有一个多重耐药基因组岛PRI1,该类型基因岛目前在屎肠球菌中并未有相关报道,同时这株菌来自野生动物,可为野生动物源细菌耐药性传播提供数据支持。
CpxR对鼠伤寒沙门菌的黏菌素耐药相关基因pmrBphoQ调控作用的研究
翟亚军, 梁军, 魏单单, 孙华润, 潘玉善, 吴华, 刘建华, 胡功政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6):  1284-129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6.019
摘要 ( 152 )   HTML( )    PDF (1443KB) ( 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索cpxR对鼠伤寒沙门菌的黏菌素耐药相关基因pmrBphoQ的调控作用,用overlapping PCR扩增得到cpxRpmrBcpxRphoQ共表达基因cpxR-pmrBcpxR-phoQ,用2倍微量肉汤稀释法对构建的pmrBphoQ单基因过表达菌株JSΔacrBΔcpxR::kan/ppmrB(JSΔΔ/pB)、JSΔacrBΔcpxR::kan/pphoQ(JSΔΔ/pQ)和cpxR-pmrBcpxR-phoQ共表达菌株JSΔacrBΔcpxR::kan/pcpxR-pmrB(JSΔΔ/pRB)、JSΔacrBΔcpxR::kan/pcpxR-phoQ(JSΔΔ/pRQ)进行黏菌素最小抑菌浓度(MICs)的测定,同时以各菌株在LB中的OD600nm值绘制生长曲线,以各菌株在不同浓度的黏菌素中的存活率绘制杀菌曲线。结果:成功构建的鼠伤寒沙门菌pmrBphoQ的单基因过表达菌株JSΔΔ/pB、JSΔΔ/pQcpxR-pmrBcpxR-phoQ共表达菌株JSΔΔ/pRB、JSΔΔ/pRQ的MIC结果显示,JSΔacrBΔcpxR::kan/pcpxR(JSΔΔ/pR)的MIC值较JS下降93.75%,与本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一致。JSΔΔ/pB、JSΔΔ/pQ的MIC值较JS均上升3倍,而JSΔΔ/pRB、JSΔΔ/pRQ的MIC值较JS分别降低50%和75%。生长曲线结果显示JSΔΔ/pR的生长活性最低,JSΔΔ/pB、JSΔΔ/pQ、JSΔΔ/pRB和JSΔΔ/pRQ的生长活性均低于JSΔacrBΔcpxR::kan/pHisA(JSΔΔ/pHisA)。黏菌素的杀菌曲线结果显示JSΔΔ/pB和JSΔΔ/pQ在不同浓度的黏菌素中的存活率显著高于黏菌素较敏感的JSΔΔ/pRB和JSΔΔ/pRQ。上述结果表明:CpxR能够通过PmrB和PhoQ调控鼠伤寒沙门菌对黏菌素的敏感性。
抗chTLR3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初步应用
唐泽群, 罗海燕, 葛铭, 郭荣, 许丹蕾, 张瑞莉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6):  1292-130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6.020
摘要 ( 140 )   HTML( )    PDF (4350KB) ( 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Toll样受体3(TLR3)是激发机体天然免疫的模式识别受体,为了制备能与天然结构的鸡TLR3(chTLR3)蛋白结合的单克隆抗体,将前期构建的可以在细胞内表达的真核重组质粒pVAX1-Igk-chTLR3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chTLR3单克隆抗体;并应用该抗体采用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及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镉中毒雏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与脾内chTLR3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获得1株阳性杂交瘤细胞,该细胞株单个细胞染色体数量为(94±2)条,细胞上清效价为1∶25,抗体亚类鉴定为IgG3,细胞上清能够与原核表达的chTLR3胞外区蛋白及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chTLR3特异性结合。应用此抗体采用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及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均能够在对照组和染镉组雏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及脾内检测到chTLR3的蛋白表达。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具有天然活性的chTLR3单克隆抗体,该抗体可用于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及流式细胞术研究chTLR3在鸡组织细胞的分布定位、表达变化,为示踪chTLR3蛋白分布、表达及研究其在鸡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临床兽医
术苦芩总多糖对湿热泄泻仔猪小肠杯状细胞数量以及MUC-2和ITF-3 mRNA转录的影响
林春发, 郝永峰, 刘娟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6):  1301-131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6.021
摘要 ( 154 )   HTML( )    PDF (5840KB) ( 1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术苦芩总多糖(ZKQPs)对湿热泄泻仔猪小肠修复作用的影响,将60头断奶仔猪分为空白对照组(n=10)造模组(n=50),造模组采用高温高湿环境配合高脂配合饲料等建立湿热泄泻模型,进一步将造模成功后的50头仔猪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组(白头翁散)、ZKQPs高、中、低剂量组(n=10),分别拌料给药,连用7 d。采用过碘酸雪夫染色(PAS)结合显微镜观察小肠组织杯状细胞(GC),利用RT-PCR和ELISA分别检测湿热泄泻仔猪小肠黏液中黏蛋白-2(MUC-2)和肠三叶因子(ITF-3)的转录和含量变化。试验结果:1)模型组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GC数量均减少,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ZKQPs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GC数量均增加,ZKQPs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组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ZKQPs中剂量组仔猪十二指肠、回肠GC的数量差异显著(P<0.05)。2)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MUC-2 mRNA的转录量和含量均降低,差异显著(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ZKQPs各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MUC-2 mRNA的转录量和含量均升高,ZKQPs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MUC-2 mRNA的转录量和含量差异显著(P<0.05或P<0.01)。3)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ITF-3 mRNA的转录量和含量均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ZKQPs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ITF-3 mRNA的转录量和含量均升高,ZKQPs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仔猪空肠、回肠中ITF-3 mRNA的转录量和含量差异显著(P<0.05或P<0.01)。ZKQPs可提高湿热泄泻仔猪小肠GC的数量以及MUC-2和ITF-3 mRNA的转录,促进湿热泄泻仔猪小肠内GC分泌物MUC-2和ITF-3分泌。
研究简报
塞内卡病毒A的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范慧, 李亮, 姜平, 王先炜, 李玉峰, 白娟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50(6):  1312-131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9.06.022
摘要 ( 156 )   HTML( )    PDF (1313KB) ( 1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塞内卡病毒A(Senecavirus A,SVA)是一种无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可引起成年母猪水疱性病变,并导致新生仔猪死亡。为建立SVA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对NCBI发表的40株SVA的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比较,选择保守区域设计了3对引物P1、P2和P3,从中筛选出最佳扩增引物,通过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延长时间、循环次数进行优化,成功建立了SVA的RT-PCR检测方法。用该方法检测SVA、脑心肌炎病毒(EMCV)、口蹄疫病毒(FMD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病毒检测限可达1 TCID50,比国外文献报道的检测方法灵敏性更高。用该方法检测山东省的100份猪组织样品,阳性率为2%。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靠性好,为SVA的快速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