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4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5-04-23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4):  0-0.  doi:
摘要 ( 83 )   HTML( )    PDF (158KB) ( 4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4):  0-0.  doi:
摘要 ( 70 )   HTML( )    PDF (322KB) ( 4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长链非编码RNA与动物的基因表达调控
王康岩,凌英会,章孝荣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4):  509-51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4.001
摘要 ( 301 )   HTML( )    PDF (22802KB) ( 7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 nt的非编码RNA,没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不具备编码蛋白质的能力。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lncRNA参与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如基因印记、X染色体失活等。其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等方式影响基因的表达。同时lncRNA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影响重大,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从lncRNA的生物学特性、lncRNA在表观遗传学、转录后水平、转录水平、在干细胞中的作用以及在疾病上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分析,阐述lncRNA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lncRNA参与调控机体内生理过程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脂肪分化相关信号通路及microRNA调节研究进展
贾夏丽,潘洋洋,乔利英,郭云雁,胡子乔,张方,李宝钧,刘文忠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4):  518-52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4.002
摘要 ( 230 )   HTML( )    PDF (1166KB) ( 8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畜禽体内脂肪含量的多少决定了其肉质的好坏,而脂肪分化则是一个由许多因子调控的复杂生物学过程。了解脂肪分化相关的信号通路及其miRNAs的调节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脂肪分化的分子调控机制。本文在对6个重要的调控脂肪细胞分化的信号通路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别对8个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和8个抑制脂肪细胞分化的miRNAs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其靶基因在脂肪形成中的作用。有关miRNAs及其靶基因的研究为畜禽肉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流感病毒逃避宿主天然免疫抗病毒应答研究进展
李永涛,王川庆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4):  526-53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4.003
摘要 ( 389 )   HTML( )    PDF (802KB) ( 9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流感病毒是一种重要的呼吸道疾病病原,在人群中每年都会造成地方性流行,因其抗原性易发生变异,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流感病毒也可在多种动物群体持续传播,偶尔可经动物感染人类并在人群中传播和适应,一定条件下给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天然免疫应答,特别是干扰素应答是机体早期抵御病毒感染的关键屏障;病毒突破这道屏障,才能成功感染宿主。为对抗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利用一系列精密的抗病毒策略:利用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毒表达的产物,激活一系列信号级联反应,并导致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干扰素诱导下游效应分子的表达,进而抑制病毒复制,并辅助机体引发特异性免疫。在与宿主共进化过程中,流感病毒也形成一套完善的拮抗宿主干扰素通路的策略,使病毒能有效地在宿主细胞中感染和传播。最近几年,关于病毒诱导和调控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研究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大量研究发现病毒可以利用各种策略逃避宿主的抗病毒应答。因此,本综述主要介绍流感病毒如何拮抗宿主的干扰素产生而逃避细胞抗病毒应答,有助于揭示流感病毒的致病机制和发现新的抗病毒靶标,从而为防控流感病毒感染奠定基础。

遗传繁育
猪miR-135a-5p预测靶基因APC的鉴定
陈晨,邓缘,任慧波,朱吉,胡雄贵,蒋思文,彭英林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4):  534-54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4.004
摘要 ( 257 )   HTML( )    PDF (2723KB) ( 6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鉴定猪miR-135a-5p靶向脂肪发育的相关基因。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发现,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的3′ 非翻译区(3′ UTR)具有两个与猪miR-135a-5p结合的潜在位点。其次,构建APC基因野生型(APC 3′ UTR)和突变型(APC 3′ UTR m1、APC 3′ UTR m2、APC 3′ UTR m3)3′ UTR双荧光素酶载体,并分别将其与miR-135a-5p mimics、阴性对照(NC)共转染PK-15细胞后检测荧光活性。结果显示:miR-135a-5p mimics显著降低APC 3′ UTR和APC 3′ UTR m2载体的荧光活性(P<0.05),而APC 3′ UTR m1和APC 3′ UTR m3载体的荧光活性得到完全恢复,表明miR-135a-5p主要结合在预测的第一个位点。进一步的分析表明,miR-135a-5p抑制猪前体脂肪细胞内源APC基因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研究结果证实,猪miR-135a-5p靶向APC基因,且调控其表达。本试验为深入研究猪miR-135a-5p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调控脂肪形成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

绵羊AA-NAT基因mRNA表达与常年发情相关性研究
卢璐璐,孙晓笛,储明星,王永娟,黄冬维,王金玉,狄冉,潘章源,刘秋月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4):  542-54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4.005
摘要 ( 258 )   HTML( )    PDF (885KB) ( 8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AA-NAT基因表达与绵羊常年发情之间的关联性,本研究以常年发情小尾寒羊和季节性发情滩羊各9只为研究对象,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AA-NAT基因在这2种绵羊不同发情阶段下丘脑、垂体、松果体、卵巢、子宫体和肾上腺6种组织中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显示,AA-NAT基因在不同情期的两个绵羊品种的6个组织中表达有明显差异,在发情期绵羊的卵巢、子宫体、松果体中高水平表达。春秋季发情期小尾寒羊与秋季发情期滩羊相比,其卵巢和子宫体中AA-NAT基因表达量极显著偏低(P<0.01),而松果体中表达量极显著偏高(P<0.01)。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卵巢、子宫体和松果体中AA-NAT基因表达上调可能与小尾寒羊常年发情相关。

山羊产羔数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兰蓉,朱兰,姚新荣,王鹏,邵庆勇,洪琼花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4):  549-55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4.006
摘要 ( 308 )   HTML( )    PDF (1102KB) ( 9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山羊产羔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寻找和定位与山羊产羔性状密切关联的新基因。以云南黑山羊6个公羊家系的302只山羊为试验材料,用Illumina 公司Iselect Goat60k芯片技术进行SNP分型,分型结果利用plink V1.07的线性回归模型对山羊产羔数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2号染色体上有2个SNPs位点与山羊产羔数达到5%基因组水平显著相关(P<1.48E-6),分别位于SLC4A10基因的下游和TBR1基因的上游;5个SNPs位点与山羊产羔数达潜在关联(P<2.97E-5),分别位于1号染色体SENP7基因上游,21号染色体Hypothetical Protein基因的上游,以及28号染色体WDFY4基因和TMEM26基因的上游、 BICC1基因的下游。这些基因可作为山羊产羔数性状的相关候选基因,也可为山羊产羔性状的分子机制研究和今后标记辅助选择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及新的研究线索。

不同肌肉特异性启动子IGF2表达载体构建及对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的影响
孙晓丽,李树峰,佟慧丽,张伟伟,殷红艳,严云勤*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4):  555-56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4.007
摘要 ( 294 )   HTML( )    PDF (2095KB) ( 6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获得带有高效特异性启动子的IGF2表达载体,研究其对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的影响。本研究将构建的3种含有IGF2肌肉特异性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牛骨骼肌卫星细胞和胎儿成纤维细胞,RT-PCR检测IGF2的相对表达量,从而筛选高效特异性的载体,并进行EdU试验及细胞周期相关基因RT-PCR检测。结果,成功构建了不同启动子desminpro、CMV-MyoGpro和MyoGpro-double表达IGF2的载体。RT-PCR检测结果表明,pGL3-desminpro-IGF2是较高效的并具有特异性的载体。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细胞提高了细胞增殖速度,并上调了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DK6和IGF2的表达。这为转基因肉牛的生产奠定了重要基础。

牦牛和雄性不育犏牛睾丸FABP5和FABP9基因mRNA水平及能量代谢相关酶活力的比较
付伟,黄林,刘文静,任亮,李彩霞,金素钰,林亚秋,郑玉才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4):  561-56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4.008
摘要 ( 269 )   HTML( )    PDF (1006KB) ( 7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测定牦牛表皮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5)和睾丸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9)基因序列,比较其在牦牛和雄性不育犏牛睾丸中的表达,并结合睾丸中部分能量代谢相关酶的活力分析,以探索这两个基因及能量代谢与犏牛雄性不育之间的联系。试验从牦牛睾丸中提取总RNA,采用PCR方法获得了牦牛FABP5和FABP9基因的cDNA序列,编码区长度分别为408和399 bp,与普通牛相比分别有1个和6个碱基差异,后者导致FABP9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存在5个氨基酸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FABP5基因在犏牛睾丸中的表达量极显著大于牦牛,而FABP9基因表达量差异不显著。犏牛睾丸中异柠檬酸脱氢酶活力极显著高于牦牛(P<0.01),而β-羟脂酰CoA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活力与牦牛接近。犏牛睾丸中FABP5基因表达上调以及参与三羧酸循环的柠檬酸脱氢酶活力提高,可能提示雄性不育犏牛睾丸组织在脂肪酸氧化供能水平上高于成年牦牛。

表达谱芯片筛选獭兔毛色相关候选差异表达基因
施丽娟,秦立志,王文洲,闫晓荣,翁巧琴,吴信生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4):  568-57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4.009
摘要 ( 207 )   HTML( )    PDF (1431KB) ( 7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了解青紫蓝色獭兔和白色獭兔毛色形成的分子遗传学机理。试验分为3组,每组包含全同胞青紫蓝獭兔和白色獭兔各1只。利用安捷伦基因芯片技术分析不同分组之间差异基因表达情况,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部分差异显著基因进行验证。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3组青紫蓝色獭兔对白色獭兔分别筛选出545、1 680和2 092个差异表达基因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共有172个共同基因;GO(Gene Ontology)分类结果显示,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分化、增殖、凋亡、发育、离子转运、免疫应答等生物学过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Creb1、Wnt2、GnaqGna14基因在组织样中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与表达谱芯片一致。通过表达谱芯片结果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文献报道,筛选出了Creb1、THWnt2、GnaqDvl1、Mapk12等对毛色形成可能具有重要影响的候选基因。

绵羊甲状腺自主合成并分泌褪黑素的研究
欧科鹏,李尤简,郭若婷,王颖,顾真真,刘乙,刘小军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4):  576-58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4.010
摘要 ( 302 )   HTML( )    PDF (2780KB) ( 6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绵羊甲状腺是否表达催化褪黑素合成的关键酶基因AANATHIOMT以及褪黑素受体基因MT1,并自主合成和分泌褪黑素,为研究甲状腺在绵羊季节性繁殖中的功能奠定基础。利用RT-PCR、组织免疫荧光、细胞免疫荧光和ELISA技术,分别在基因、蛋白质和细胞水平对绵羊甲状腺中合成褪黑素的关键酶基因AANATHIOMT以及褪黑素受体基因MT1的表达、细胞定位以及褪黑素的合成与分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绵羊甲状腺表达褪黑素合成酶基因AANATHIOMT和褪黑素受体基因MT1,并能够自主合成和分泌褪黑素。该研究首次证实了绵羊甲状腺具有自主合成并分泌褪黑素的功能,表明甲状腺内部可能存在有通过褪黑素调控甲状腺素合成的新通路,为进一步研究绵羊甲状腺自主合成褪黑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线粒体移植对水牛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影响
高亚可,陆凤花,吴柱连,马帆,刘晓华,杜姗姗,石德顺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4):  583-59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4.011
摘要 ( 269 )   HTML( )    PDF (2991KB) ( 6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水牛卵泡颗粒细胞作为线粒体的来源细胞,初步探讨水牛卵母细胞进行线粒体移植(MIT)后对其发育潜能的影响。试验比较了不同级别水牛卵母细胞mtDNA的拷贝数,并研究了水牛卵母细胞进行MIT后,其后续早期胚胎发育及胚胎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一级卵母细胞组的平均mtDNA拷贝数极显著高于二、三级卵母细胞组((202 101±74 432) vs (118 483±17 028),(39 177±7 938),P<0.01),二级卵母细胞组的平均mtDNA拷贝数极显著高于三级卵母细胞组((118 483±17 028) vs (39 177±7 938),P<0.01);孤雌激活处理后发现:一级卵母细胞组的卵裂率和囊胚率也都极显著高于二、三级卵母细胞组(P<0.01),而二级卵母细胞组激活后胚胎的卵裂率和囊胚率亦极显著高于三级卵母细胞组(P<0.01)。用Mito-Tracker探针标记的外源线粒体经移植后,会随着胚胎的发育而发生移动,分布到各个卵裂球中;且发现二级卵母细胞MIT组孤雌激活后的囊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注组(27.3% vs 17.4%,7.84%,P<0.05),而三级卵母细胞MIT组激活后的囊胚率与对照组和空注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胚胎ΔΨm检测发现,水牛植入前各时期胚胎ΔΨm总体呈上升趋势,线粒体移植后胚胎各时期的ΔΨ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表明:不同质量的水牛卵母细胞其mtDNA拷贝数存在显著差异,且mtDNA拷贝数与卵母细胞质量和发育能力成正相关;通过移植外源线粒体可以提高二级水牛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

动物营养
胰高血糖素样肽-2对脂多糖应激的IPEC-J2细胞形态和紧密连接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余长松,贾刚,邓秋红,陈小玲,赵华,刘光芒,王康宁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4):  592-59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4.012
摘要 ( 248 )   HTML( )    PDF (1894KB) ( 7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考察胰高血糖素样肽-2(Glucagons-like peptide-2,GLP-2)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仔猪空肠上皮细胞及其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s,TJ)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GLP-2调控仔猪肠道TJ蛋白基因表达可能的作用机理。试验一设对照、GLP-2、LPS、LPS+GLP-2 共4个组,考查各处理对IPEC-J2细胞形态和紧密连接关键蛋白OccludinClaudin-1和ZO-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添加100 nmol•L-1 GLP-2能显著改善IPEC-J2细胞形态,显著提高OccludinClaudin-1和ZO-1 mRNA表达(P<0.01);100 μg•mL-1 LPS处理能显著破坏细胞形态、降低IPEC-J2细胞紧密连接蛋白mRNA的表达(P<0.01);在添加LPS基础上添加100 nmol•L-1 GLP-2能有效维护细胞形态,显著增加IPEC-J2细胞TJ相关蛋白OccludinClaudin-1和ZO-1 mRNA的表达(P<0.01),增加量分别为46.3%、65.1%和30.3%。试验二考察了添加PI3K特异性抑制剂Wortmannin(Wort)和LY294002(LY)阻断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途径后OccludinClaudin-1和ZO-1 mRNA表达量的变化,试验共设对照、GLP-2、GLP-2+Wort、GLP-2+LY等4个组。结果:添加抑制剂Wort后可显著降低IPEC-J2细胞AktmTOROccludinClaudin-1和ZO-1 mRNA的表达(P<0.01),降低量分别为46.9%、50.5%,38.1%、49.6%和18.9%;添加 LY后上述mRNA的表达量分别显著降低了67.2%、70.8%,49.6%、60.9%和25.8%(P<0.01)。以上结果表明:添加GLP-2能够有效抑制LPS应激对IPEC-J2细胞形态和TJ相关基因表达的损伤,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途径可能是GLP-2调控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的重要信号通路之一。

预防兽医
猪RIG-I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抗口蹄疫病毒作用研究
王国庆,朱紫祥,曹伟军,杨帆,毛箬青, 李丹,刘磊,郑海学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4):  600-60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4.013
摘要 ( 212 )   HTML( )    PDF (2192KB) ( 5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模式识别受体分子RIG-I是否具有抑制口蹄疫病毒(FMDV)复制的作用,本研究从猪的PK15细胞中提取RNA,通过分段扩增与融合PCR的方法,扩增猪的RIG-I的完整CDS序列,进一步构建猪RIG-I的真核表达质粒。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进行表达验证,证明其成功表达,同时证明猪RIG-I蛋白定位于细胞的细胞质中。感染试验发现FMDV能够诱导细胞内RIG-I的转录上调,这表明两者间存在着重要联系。过表达试验证实RIG-I具有抑制FMDV复制的作用,而下调表达RIG-I可以促进FMDV的复制,这表明RIG-I在机体抗口蹄疫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的开展,为进一步探索RIG-I抗口蹄疫病毒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为口蹄疫病毒感染过程中,天然免疫系统抗病毒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3′-U3区碱基突变不影响禽白血病病毒的体外复制能力
高雁怩,高奇,李晓菲,贠炳岭,祁小乐,王永强,刘长军,崔红玉,张艳萍,高宏雷,王笑梅,高玉龙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4):  608-61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4.014
摘要 ( 213 )   HTML( )    PDF (2028KB) ( 7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近年蛋鸡分离株中出现规律性突变的J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3′-U3区对病毒体外复制能力的影响,以ALV-J原型毒株HPRS-103为骨架,利用融合PCR技术构建含蛋鸡分离株SD09DP04的3′-U3区的嵌合病毒的cDNA克隆。嵌合病毒的感染性克隆与原型毒株HPRS-103的感染性克隆分别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DF-1细胞,对收获的病毒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禽白血病抗原和反转录酶试剂盒检测,结果表明成功拯救到2株病毒。对拯救的2株病毒,进行其3′-U3区启动子活性和增强子活性的检测,以及复制动力学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出现特异性规律性突变的U3区对于原毒株的体外复制能力无显著影响。所构建的3′-U3区的嵌合病毒的成功拯救对于进一步探索近年ALV-J流行毒株其3′-U3区出现的规律性突变的功能及意义奠定了基础。

山东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抗原相关性和血清分型
胡北侠,许传田,杨少华,黄艳艳,张琳,黄庆华,霍亚飞,张伟,张秀美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4):  615-62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4.015
摘要 ( 216 )   HTML( )    PDF (904KB) ( 6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明确山东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流行病学,对IBV分离株之间以及与疫苗株之间的抗原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分别制备了3个疫苗株(4/91、H120和Ma5)和18个分离株的单因子阳性血清,通过鸡胚交叉中和试验测定了阳性血清对同源病毒和异源病毒的中和效价,计算了不同毒株之间的抗原相关系数(R值),并根据R值进行血清分型。结果显示,3个疫苗株和18个分离株可分为5个血清型。疫苗株4/91属于血清Ⅰ型,H120、Ma5与2个分离株(SDWF0608和SDLY0701)属于同一血清型,分离株SDZB0808与SDLY0702、CK/CH/SD08/007和CK/CH/SD09/001等15个毒株为同一血清型,CK/CH/SD09/006和CK/CH/SD10/001分别与其他3和6个分离株组成两个血清型。进一步分析发现,部分IBV毒株之间表现单向中和反应性,属于同一血清型的IBV毒株之间抗原相关性可能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一方面表明IBV毒株之间复杂的抗原相关性,另一方面显示IBV流行株与3个疫苗株之间抗原性存在明显差异。

新孢子虫GRA6表达、定位及对小鼠免疫效力的初步分析
邢明,刘晶,王辉,郝攀,刘群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4):  624-63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4.016
摘要 ( 299 )   HTML( )    PDF (1345KB) ( 6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顶复亚门原虫在其侵入宿主细胞及其纳虫空泡的形成过程中,有多种蛋白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致密颗粒蛋白在纳虫空泡的形成和修饰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从新孢子虫基因组中扩增致密颗粒蛋白GRA6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NcGRA6,表达、纯化蛋白质,制备鼠源多抗,利用IFA对NcGRA6进行细胞内定位,显示其定位于纳虫空泡的网状系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GRA6,分别用真核质粒和重组蛋白质免疫BALB/c小鼠,给三免后小鼠腹腔接种2×106新孢子虫速殖子,观察小鼠临床变化。每次免疫前,采血检测抗体水平;攻虫后第30天,处死小鼠,利用RT-PCR检测小鼠脑内荷虫量,结果显示真核表达质粒和纯化蛋白免疫后均对小鼠提供了较好的免疫保护,与未免疫的对照组小鼠相比差异显著(P<0.05)。

柔嫩艾美耳球虫5-磷酸脱氧木酮糖还原异构酶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酶活性分析
廖申权,吴彩艳,戚南山,李娟,吕敏娜,张健騑,谢明权,孙铭飞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4):  631-63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4.017
摘要 ( 260 )   HTML( )    PDF (1888KB) ( 7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克隆柔嫩艾美耳球虫5-磷酸脱氧木酮糖还原异构酶(EtDXR)基因,初步分析EtDXR的酶活性。根据EuPathDB数据库信息注释、拼接Etdxr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Etdxr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Cold I-EtDXR,转化E.coli Rosetta(DE3),IPTG诱导表达,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纯化rEtDXR,对rEtDXR进行酶活性分析,测定pH和Mg2+离子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Etdxr基因完整编码序列为1 746 bp,氨基酸序列具有与其他物种高度保守的酶活性中心;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Cold I-EtDXR,SDS-PAGE以及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得到约50 ku的蛋白质;利用直接检测底物NADPH 消耗速率的方法分析EtDXR酶活性,结果显示,不同pH和离子浓度对EtDXR的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其最佳的酶反应条件为pH 7.0,Mg2+离子浓度4.5 mmol•L-1。本研究为进一步以EtDXR为药靶筛选抗球虫先导化合物奠定了基础。

基础兽医
含非洲马瘟病毒部分核酸序列的病毒样颗粒的研制
孙敏,梁成珠,王群,张晓文,肖西志,耿娟,陈吉祥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4):  637-64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4.018
摘要 ( 233 )   HTML( )    PDF (1140KB) ( 6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VP7蛋白是非洲马瘟病毒(AHSV)群特异性蛋白,其编码基因S7基因常被用作AHSV RT-PCR和实时荧光RT-PCR检测的靶标基因。本研究旨在构建耐RNase的内含AHSV部分核酸序列的病毒样颗粒。首先合成S7基因保守序列,然后克隆到含有噬菌体包膜蛋白基因的带组氨酸纯化标签的假病毒表达载体pNH-MS2his上,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NH-MS2his-VP7。将重组质粒pNH-MS2his-VP7转化BL21(DE3),并进行诱导表达及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后,得到含AHSV 部分RNA片段的病毒样颗粒。试验证实该病毒样颗粒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可作为AHSV PCR检测的质控品和标准品使用。

新城疫疫苗毒和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SPF鸡炎症因子的变化
牛玉娟,马海营,张振东,吕传位,朱明霞,刘思当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4):  644-64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4.019
摘要 ( 244 )   HTML( )    PDF (1139KB) ( 6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与气管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IgA)的变化是否可作为鸡呼吸道病的判定及预警指标。通过新城疫(ND)LaSota 疫苗毒和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9N2)单独及混合感染SPF雏鸡,造成呼吸道感染,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 法对 SPF 鸡血清和气管冲洗液中炎症因子及SIgA的含量进行动态检测,分析其数量变化与呼吸道病症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ND LaSota 疫苗毒和低致病性禽流感 H9N2经呼吸道接种 SPF雏鸡后,会迅速出现呼吸道症状及炎症反应,炎症因子及黏膜抗体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两病毒感染后引起的5种炎症因子含量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血清与气管冲洗液中炎症因子的变化大致相同,但是冲洗液5种炎症因子的含量变化更加敏感。所研究5种炎症因子的变化与鸡呼吸道感染的病程及病情均密切相关,借助炎症因子(尤其是IL-8)的检测有助于确定呼吸道炎症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对鸡呼吸道病的判定及预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猪肝羧酸酯酶1基因的克隆和在原核细胞中的功能性表达
肖启玲,李朋辉,闫秉芳,杨路,王喜亮,肖运才,李自力,刘梅,毕丁仁,石德时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4):  650-65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4.020
摘要 ( 259 )   HTML( )    PDF (2037KB) ( 7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有活性的猪肝羧酸酯酶1(PLE1)并研究其功能,利用RT-PCR与常规PCR方法,从大白猪肝组织中扩增PLE1基因的ORF。将PLE1的ORF序列连接到pET15b原核表达载体,在OrigamiTM2(DE3)中与pGro7质粒共诱导表达,纯化目的蛋白质并检测其酶活性。测序结果表明克隆到PLE1基因编码区全长1 686 bp的片段,该片段编码562个氨基酸。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 结果显示,PLE1融合蛋白质成功表达,在30 ℃的培养温度下,IPTG诱导6 h后,PLE1重组蛋白质表达量最高,且大部分以可溶性形式存在。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PLE1融合蛋白质水解底物p-NPA的酶活力为1.24 U。研究结果不仅为研究PLE1水解兽药特性提供高纯度的具有原有酶活性的重组蛋白质,也为PLE同工酶家族其他重要成员的活性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

MyD88基因干扰重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病毒包装及效果评价
訾臣,夏日炜,殷学梅,喻礼怀,朱国强,吴圣龙,包文斌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4):  657-66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4.021
摘要 ( 263 )   HTML( )    PDF (3498KB) ( 8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髓性分化因子88 (MyD88) 作为TLRs/IL-1R信号通路中重要的接头蛋白,在免疫应答和疾病防御中起重要作用,作者拟通过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获得MyD88基因沉默的猪小肠上皮细胞,为致病菌引起肠道疾病机制研究提供有效模型。共构建4个靶向猪MyD88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和1个MyD88基因高表达载体,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鉴定瞬时共转染293细胞中MyD88基因转录水平,筛选获得干扰猪MyD88基因效率最高的shRNA表达载体,将其包装成慢病毒载体,用于建立MyD88基因稳定沉默的猪小肠上皮细胞。最终成功获得MyD88基因沉默效率达到69.3%的小肠上皮细胞,达到基因功能分析的要求。MyD88基因稳定沉默猪肠上皮细胞的获得,为猪肠道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TLRs/IL-1R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宝贵材料。

研究简报
饲料酸化剂对水貂小肠绒毛形态、营养物质消化率和N、P环境排放的影响
王凯英,鲍坤,徐超,王夕国,岳志刚,李光玉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4):  665-67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4.022
摘要 ( 218 )   HTML( )    PDF (785KB) ( 6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通过不同水平磷酸、柠檬酸、乳酸对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小肠绒毛形态及N、P环境排放量的比较,筛选适宜水貂使用的酸化剂种类及其水平。将健康、体重相近的雄性育成短毛黑水貂100只,随机分成10组,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鲜料,Ⅱ~Ⅹ组分别在鲜料中添加0.4%、0.6%、0.8%磷酸;0.5%、1.0%、1.5%柠檬酸;0.5%、1.0%、1.5%乳酸。结果表明,各组间干物质采食量(DMI)及干物质(DM)、粗蛋白(CP)、钙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酸化剂添加而升高的趋势明显;Ⅰ、Ⅳ组粗脂肪(EE)消化率显著高于Ⅴ、Ⅸ、Ⅹ组(P<0.05);Ⅷ、Ⅸ组磷消化率极显著优于其他各组(P<0.01),Ⅸ组磷消化率最高;各组间水貂小肠绒毛高度差异不显著(P>0.05),Ⅷ组小肠绒毛平均高度最大,是最小的Ⅲ组的145.8%,是对照组的120.3%;不同处理组水貂小肠绒毛表面积差异不显著(P>0.05),但Ⅷ组小肠绒毛平均表面积最大,是最小的Ⅲ组的160.24%,是对照组的131.77%;各组间水貂小肠绒毛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水貂N环境排放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添加酸化剂N环境排放量下降趋势明显,对照组比最低的Ⅷ组高34.02%;对P环境排放量影响极显著(P<0.001),Ⅷ组最低,比对照组低57.33%。综上表明:饲料酸化剂促进小肠绒毛发育、改善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降低环境氮、磷排放量作用明显,本研究范围内0.5%乳酸效果较好。

东北白鹅CD8α基因的克隆及其胞外区基因的表达与抗血清的制备
张雪莲,魏双施,刘晓玫,邵建伟,张树栋,李珊珊,高明春,张文龙,邢育钢,马波,王君伟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4):  672-68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04.023
摘要 ( 302 )   HTML( )    PDF (22813KB) ( 30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GenBank公布的绿头鸭CD8α(AF378373)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获得东北白鹅CD8α基因。根据测序结果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得到东北白鹅CD8α胞外区基因,并在pET-30a(+)及pET-28a(+)/Rosetta(DE3) pLysS系统中进行原核表达。经IPTG诱导重组蛋白质获得表达,Ni-NTA柱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质,以纯化的重组蛋白质(pET-30a-CD8ex)为免疫原制备兔抗鹅CD8α胞外区抗血清。I-ELISA、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抗血清可特异识别分离获得的东北白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重组蛋白质(pET-28a-CD8ex),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纯化的抗血清可特异性识别瞬时真核表达的鹅CD8α胞外区蛋白质。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分离获得的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细胞膜处出现明显的荧光信号。本研究结果说明制备的抗血清可作为鹅CD8+T淋巴细胞的检测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