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46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5-10-23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10):  0-0.  doi:
摘要 ( 59 )   HTML( )    PDF (330KB) ( 3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10):  0-0.  doi:
摘要 ( 40 )   HTML( )    PDF (263KB) ( 3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10):  0-0.  doi:
摘要 ( 34 )   HTML( )    PDF (159KB) ( 4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3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10):  0-0.  doi:
摘要 ( 61 )   HTML( )    PDF (301KB) ( 5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应用免疫学技术测定植酸酶活性的设想与展望
胡骁飞,魏凤仙,杨继飞,邓瑞广,张改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10):  1697-170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10.001
摘要 ( 229 )   HTML( )    PDF (1251KB) ( 8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酸广泛存在于粮食、饲料中,与磷及其他养分结合形成不溶性的络合物,降低磷和其他养分利用率。植酸酶能够分解植酸及其盐类,释放出磷元素及其他养分,因而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来减少磷酸氢钙用量。但如果饲料中降低了磷酸氢钙添加量,而忘记添加植酸酶会造成动物缺磷,导致饲料产品质量降低,动物生产性能及产品品质下降,因而,监控检测饲料中植酸酶活性对保证饲料产品质量至关重要。目前,植酸酶常用的检测方法不适合饲料生产及畜禽养殖企业现场实时检测。本文提出了用免疫学检测技术检测植酸酶活性的设想,并展望了免疫学技术在植酸酶活性检测中应用前景。

遗传繁育
版纳微型猪近交系DLDH基因编码区序列扩增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成文敏,潘伟荣,尹俊芳,黄言,查星琴,肖晶,曾养志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10):  1706-171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10.002
摘要 ( 209 )   HTML( )    PDF (6117KB) ( 7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扩增版纳微型猪近交系DLDH基因编码区序列,为进一步研究DLDH基因的表达信号通路及与精子获能和顶体反应发生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提供必要的基础。通过提取版纳微型猪近交系睾丸组织RNA,经反转录后获得cDNA,设计特异性引物以扩增DLDH基因的编码区序列,经测序后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编码区序列及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结构预测。结果表明,版纳微型猪近交系DLDH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1 530 bp,编码509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不同物种DLDH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具有较强的保守性,DLDH蛋白中存在丰富的磷酸化位点,空间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

转录因子USF1调控鸡小肠上皮细胞中糖类转运蛋白表达
张利环,李玲香,张瑜,原一桐,王文魁,朱芷葳,王钦德,李慧锋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10):  1713-172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10.003
摘要 ( 266 )   HTML( )    PDF (4757KB) ( 12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转录因子USF1在鸡小肠上皮细胞中调控糖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机制,本试验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USF1,在鸡小肠上皮细胞中过表达转录因子USF1,用绝对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分析了USF1对SGLT1、GLUT2和GLUT5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到USF1基因过表达的影响,糖类转运蛋白GLUT2和SGLT1 mRNA在鸡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表达量极显著增高(P<0.01);而GLUT5 mRNA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合本研究结果,经过对这3个糖类转运蛋白基因5′上游调控区USF1结合位点的深入分析,认为在鸡小肠上皮细胞中转录因子USF1对糖转运蛋白基因GLUT2和SGLT1的表达具有正向调控的作用。

不同尾型绵羊全基因组选择信号检测
刘真,王慧华,刘瑞凿,吴明明,张淑珍,张莉,赵福平,杜立新,魏彩虹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10):  1721-173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10.004
摘要 ( 314 )   HTML( )    PDF (2013KB) ( 10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不同尾型绵羊群体遗传分化程度,检测全基因组选择信号,以挖掘不同尾型绵羊重要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基于蒙古羊(短脂尾)和藏羊(瘦尾)群体的Illumina Ovine SNP 50K芯片分型数据,借助遗传分化系数FST法进行群体间选择信号检测,寻找选择信号区域内的重要基因,并对其中与脂肪代谢相关的基因PPARGPDGFD在呼伦贝尔羊(大尾和小尾品系;肥尾)与藏羊(瘦尾)尾脂进行mRNA相对表达量研究。结果,(1)465个SNPs被选择,基因注释找到448个候选基因,筛选到50个与脂类代谢相关的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主要富集在脂类生物合成过程、磷脂代谢、脂质结合等条目,此外发现4个基因(PPARGRXRGSLC27A2和ACSL6)富集到PPAR信号通路。(2)肥瘦尾之间,呼伦贝尔羊(大尾和小尾品系)PPARGPDGFD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藏羊(P<0.01),而大小肥尾之间,呼伦贝尔羊大尾品系PPARG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小尾品系(P<0.05),PDGFD基因表达量则无明显差异。通过FST法有效检测到受选择的基因,部分与绵羊重要性状相关,相对定量试验证明PPARGPDGFD基因与尾部脂肪沉积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尾型选育的候选基因,为绵羊育种及改良提供重要参考。

绒山羊次级毛囊生长调控基因的筛选
李晓燕,张璐,王乐乐,邬娇,宋慧子,涂藩镜,张燕军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10):  1733-1740.  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5.10.005
摘要 ( 181 )   HTML( )    PDF (1994KB) ( 8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筛选绒山羊次级毛囊生长调控基因。本研究以遗传背景相似,有次级毛囊的绒山羊和无次级毛囊的奶山羊为试验动物,利用Illumina Hiseq2000 对4只绒山羊与4只奶山羊3、6、9、12月的32个皮肤样品进行RNA-Seq测序。测序共获得38G数据,共筛选出20 780个基因。差异表达基因分析表明,绒山羊与奶山羊之间在不同时期共有2 40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差异表达基因1 175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1 234个, 绒山羊之间在不同生长时期差异表达基因共550个,其中上调差异表达基因302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248个。GO功能注释分类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在细胞与细胞部分、细胞器部分、结合、催化、生物调控、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等功能富集。 KEGG pathway分析发现,42个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与毛囊生长相关的WNTSHHTGFβTNFMAPKNotch信号通路中,由此推测其可能为次级毛囊生长相关基因。本研究为深入开展次级毛囊生长相关基因功能验证提供丰富的资源,为揭示次级毛囊生长调控机制提供重要基础,为绒毛产量及品质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SIRT1和SIRT2基因多态性及合并基因型与秦川牛肉用性状的关联分析
桂林生,昝林森,王洪宝,王洪程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10):  1741-174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10.006
摘要 ( 223 )   HTML( )    PDF (1712KB) ( 7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讨SIRT1和SIRT2基因的多态性与秦川牛肉用性状的关系,寻找与秦川牛肉用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本研究利用DNA 测序和PCR-PFLP方法检测秦川牛SIRT1和SIRT2基因的多态位点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分析了单个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及合并基因型与秦川牛肉用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发现,在SIRT1基因3′侧翼区检测到两个多态位点(G25764A和A25846G),同样在SIRT2基因3′侧翼区也检测到两个突变位点(C19501T和C19518T)。关联性分析表明,在本试验所选取的505头秦川牛样本中,G25764A位点上AA基因型个体的眼肌面积极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1);A25846G位点上AA基因型个体的眼肌面积与AB和BB两组基因型分别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和极显著性差异(P<0.01);C19501T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对眼肌面积和肌间脂肪影响显著(P<0.05),优良基因型为AA;C19518T的BB基因型个体背膘厚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通过合并基因型发现,AB-BB-AA-BB的各个肉用性状表现最优(P<0.01或P<0.05)。以上结果提示,SIRT1和SIRT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合并基因型对秦川牛肉用性状有一定的影响,可以作为进行秦川牛肉用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基因。

FABP3转基因小鼠的遗传及表达特性研究
李娟,杜新华,陈燕,高雪,李俊雅,许尚忠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10):  1750-175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10.007
摘要 ( 171 )   HTML( )    PDF (3629KB) ( 5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和分析牛FABP3基因在小鼠体内遗传和表达特性,对培育优质高产转基因肉牛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前期获得的4只FABP3转基因小鼠,通过制定的4组交配方案获得子代小鼠,并利用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和组织原位表达技术对转基因牛FABP3基因小鼠的子代遗传特征,以及FABP3基因在G0代和G1代小鼠心、肝、肾、骨骼肌组织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RT-PCR检测结果表明,在G0代转基因小鼠中,牛FABP3基因能够表达;牛FABP3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中可以遗传,G1代转基因小鼠平均阳性率达68.4%;相对定量PCR结果表明,转基因小鼠总FABP3基因在G1代小鼠心肌和骨骼肌中表达量相对于阴性个体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组织原位检测表明,在G0代个体中表达量较高,G1代个体中虽能看到绿色荧光,但略有降低。本研究表明,牛FABP3基因存在于小鼠基因组中,并能够被表达,且可以遗传给后代,这为后期进一步研究牛FABP3基因对小鼠骨骼肌脂肪含量的影响奠定坚实基础。

牛偏爱密码子优化后的Beta蛋白多克隆抗体制备
齐昱,邢燕平,周欢敏,房君,钱呈,王海涛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10):  1759-176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10.008
摘要 ( 224 )   HTML( )    PDF (2989KB) ( 5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优化λ噬菌体bet基因,使其能够在牛细胞中高效表达,通过密码子优化及全基因合成方法制备牛bet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和多克隆抗体制备及抗体效价评估。从GenBank中获得λ噬菌体bet基因的序列,登录号为AP005153,用牛偏爱密码子对其进行优化并将其合成。根据优化后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扩增优化后的bet基因,随后将其克隆到pET28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表达的蛋白产物利用亲和层析的方法进行纯化,用His tag 的抗体进行Western blot 鉴定。用纯化后的蛋白免疫CD1小鼠,得到抗Beta蛋白的血清,通过ELISA测定该多克隆抗体的滴度。结果表明:通过双酶切和测序,成功挑选出正确的原核表达质粒pET-bet;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融合蛋白表达成功;用纯化后的蛋白免疫试验鼠后得到多克隆抗体,经Western blot 检测,该多克隆抗体能与His-Beta融合蛋白特异性结合;经ELISA方法检测该多克隆抗体的滴度为1∶41 700。成功地制备了Beta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为深入探索bet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在牛及大型哺乳动物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水牛BMP1基因对颗粒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功能研究
雷小灿,张海航,崔奎青,刘福航,刘庆友,石德顺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10):  1766-177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10.009
摘要 ( 167 )   HTML( )    PDF (3107KB) ( 5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BMP1基因对体外培养水牛颗粒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采用qRT-PCR检测体外培养0、24、48、72和96 h水牛颗粒细胞中BMP1基因的表达规律,通过在水牛颗粒细胞培养液中添加BMP1基因重组蛋白和抗BMP1抗体,观察其对体外培养水牛颗粒细胞增殖变化的影响,并应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与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着颗粒细胞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BMP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96 h培养组BMP1表达最高。添加BMP1重组蛋白可显著促进水牛颗粒细胞的体外增殖(P<0.05),并能够显著上调细胞周期关键蛋白Cyclin D1、Cyclin D2和PCNA mRNA表达水平(P<0.05),同时显著抑制了细胞凋亡信号通路中促凋亡相关因子(FasFasLTNFR1、TNF-α、Cytochrome C、Apaf1、Chop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 mRNA表达(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BMP1重组蛋白能够抑制Fas、Bax和Caspase-9蛋白表达,蛋白与mRNA表达一致。而添加抗BMP1抗体的试验则得出相反的结果。综上表明,BMP1基因能通过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体外培养水牛颗粒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在水牛卵泡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为阐明BMP1基因参与家畜卵泡发生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鸡囊胚细胞DMSO细管冷冻保存技术研究
王坤,张佰忠,易康乐,朱立军,蒋隽,燕海峰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10):  1775-178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10.010
摘要 ( 203 )   HTML( )    PDF (2807KB) ( 5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高效鸡囊胚细胞(Blastodermal cells,BCs)冷冻保存技术,为利用BCs保存禽类雌性遗传资源以及胚胎干细胞研究奠定基础。采用解冻后二乙酰荧光素 (Fluorescein diacetate,FDA)染色以及培养24 h后细胞贴壁率双重检测BCs活力方法,比较二甲基亚砜(DMSO)不同浓度、不同冷冻与解冻速率等对BCs的冷冻保存效果。结果表明:(1)DMSO不同浓度,20%组解冻后活力最高(0.58),与15%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5%、10%和25%组差异极显著(P<0.01);细胞复苏后贴壁率,20%组最高(30.5%),与15%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25%组差异显著(P<0.05),与5%和10%组差异极显著(P<0.01)。(2)冷冻速率,使用三步法冷冻,以-1 ℃•min-1的速率降温至-7 ℃,保持10 min,继续降温分别至-15、-35、-55、-75 ℃后,投入液氮中保存,-75 ℃组解冻后活力最高(0.53),但与-35 ℃、-55 ℃组差异不显著(P>0.05);贴壁率,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35 ℃组最高(36.6%)。(3)37 ℃水浴解冻,10 s、1 min、2 min、3 min解冻后,各组间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10 s组最高(0.60),解冻后贴壁率,37 ℃水浴1 min组结果最好(43.9%),与水浴2 min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水浴10 s组差异显著(P<0.05),与水浴3 min组差异极显著(P<0.01)。50 ℃水浴5 s、20 s、40 s、1 min解冻,5 s组活力最高(0.70),与20 s组差异显著(P<0.05),与40 s、1 min组差异极显著(P<0.01),解冻后贴壁率,各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其中50 ℃水浴5 s 组最高(36.9%),50 ℃水浴 1 min 组最低(5.6%)。综上表明,鸡BCs使用DMSO浓度为20%的冷冻保护剂进行细管冷冻,以-1 ℃•min-1 的速率降温至-7 ℃保持10 min,继续以此速率降温至-35 ℃后,投入液氮保存,37 ℃水浴1~2 min 解冻,BCs 通过FDA染色与体外培养贴壁率双重检测均可获得较好效果。

胚胎干细胞显微注射对小鼠和猪胚胎发育影响的研究
董晓,冯书堂,王红军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10):  1784-179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10.011
摘要 ( 263 )   HTML( )    PDF (1102KB) ( 9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为小鼠和猪多能性干细胞嵌合体制作提供参考,探讨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或Embryonic germ cells,ES/EG)显微注射及受体胚胎发育时期等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对小鼠ES细胞和猪EG细胞分别进行研究:(1)将小鼠ES细胞分别注入小鼠桑椹胚和囊胚,比较不同发育时期受体胚胎体外培养的发育率和孵化率,以及注射胚胎和未注射胚胎体外培养的发育率和孵化率。结果表明,显微注射后的桑椹胚体外培养发育率和孵化率分别为94.7%和70.2%,囊胚率分别为84.6%和80.8%,注射后桑椹胚体外培养发育率极显著高于囊胚(P<0.01),但注射后囊胚体外培养孵化率极显著高于桑椹胚(P<0.01);未注射胚胎(注射胚胎)的体外培养发育率和孵化率分别为96.6%(89.9%)和67.8%(75.2%),未注射胚胎发育率极显著高于注射胚胎(P<0.01),但注射胚胎孵化率极显著高于未注射胚胎(P<0.01)。(2)将猪EG细胞分别注入猪桑椹胚、早囊、囊胚及孵化囊胚,比较不同发育时期受体胚胎移植后妊娠率以及注射胚胎和未注射胚胎体外培养的孵化率,并对猪EG细胞显微注射针和固定针的规格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显微注射的桑椹胚、早囊及囊胚移植后妊娠率为67%,而显微注射的孵化囊胚移植妊娠率为0,桑椹胚、早囊及囊胚移植后受体母猪妊娠率极显著高于孵化囊胚(P<0.01),由桑椹胚、早囊及囊胚注射后移植获得了两头嵌合体仔猪;显微注射和未显微注射的猪胚胎其孵化率分别为47.54%和72.97%,未注射胚胎孵化率极显著高于注射胚胎(P<0.01)。确定猪EG嵌合体制作过程中,注射针外径约为30 μm,内径约为25 μm;固定针外直径约为130~150 μm,内径约为40 μm。嵌合体制作时,胚龄宜早不宜迟,桑椹胚显微注射更易操作,而且导入的时期较早,ES/EG细胞在嵌合体组织中可以有很高的贡献率,故选择桑椹胚进行注射。在本试验条件下,显微注射对小鼠胚胎发育影响不大,对猪胚胎影响较大,说明猪胚胎显微注射条件需要进一步优化。

动物营养
饲粮锌对不同温度下肉种母鸡产蛋、种蛋孵化及血浆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李文祥,吕林,朱勇文,张丽阳,罗绪刚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10):  1791-180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10.012
摘要 ( 258 )   HTML( )    PDF (1061KB) ( 7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锌对不同温度下肉种母鸡产蛋性能、蛋品质、种蛋孵化及血浆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以初步探讨饲粮锌对肉种母鸡的抗热应激效应。选用144只23周龄(155日龄)AA肉种母鸡,按2×3两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试验设2个饲养环境温度:(21±1)℃常温和(32±1)℃高温;3个饲粮锌处理:未加锌的玉米—玉米淀粉—大豆分离蛋白半纯合基础饲粮(含锌9.98 mg•kg-1)及在此基础上添加锌110 mg•kg-1无机硫酸锌饲粮和110 mg•kg-1中等螯合强度有机蛋白锌(螯合强度Qf为30.73)饲粮。预饲期为7周,然后使肉种母鸡耗竭锌3周,至228日龄开始为期3周的正式试验期。结果显示:1)在常温与高温处理鸡只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10)的情形下,热应激显著降低了肉种母鸡产蛋率、平均蛋重、蛋壳厚度、蛋黄颜色、蛋壳重量(P<0.01)、蛋壳强度(P<0.10)及血浆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CuZnSOD)的活性(P<0.01),显著升高了破蛋率、料蛋比(P<0.01)及血浆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浓度(P<0.10);2)与未加锌相比,添加锌可使种蛋出雏率和健雏率显著升高(P<0.05),而有机锌与无机锌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P>0.10);与未加锌和无机锌处理相比,添加有机锌可使蛋黄颜色、血浆锌含量与血浆CuZnSOD酶活性显著升高(P<0.10),但无机锌与未加锌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P>0.10);3)本试验所观测的所有指标均未出现温度与锌处理间的互作效应(P>0.10)。结果表明,高温热应激对肉种母鸡产蛋性能、蛋壳质量和蛋黄颜色均有不利影响,并可降低血浆抗氧化功能;饲粮中添加锌可提高其种蛋孵化性能,且添加有机锌在提高蛋黄颜色、血浆锌含量与血浆CuZnSOD酶活力方面的效果优于无机锌。

不同生长高度王草瘤胃降解特性研究
李茂,字学娟,白昌军,周汉林,刘国道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10):  1806-181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10.013
摘要 ( 180 )   HTML( )    PDF (978KB) ( 6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生长高度王草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及其在海南黑山羊瘤胃内的降解特性。王草分别在株高为90、120、150、180、210、240和270 cm时刈割并制成样品,测定常规营养成分含量。选用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海南黑山羊3 只,采用尼龙袋法评定其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瘤胃降解率和有效降解率。试验结果表明,王草主要营养成分随生长高度增加而变化,其中CP随生长高度增加而降低,ADF、NDF含量随生长高度增加而升高,180 cm后粗饲料等级较低;不同生长高度王草瘤胃降解率在48 h前增长较快,48~72 h逐渐趋于稳定,降解速率由低到高再降低;各个时间点的DM、CP和NDF降解率随着生长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王草DM、CP和NDF的慢速降解部分在180 cm时最高,降解速率在150或180 cm时最高;王草主要营养成分快速降解部分、潜在降解部分和有效降解率随生长高度而降低。综合考虑不同生长高度王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粗饲料等级和瘤胃降解特性,王草在生长高度低于180 cm时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

预防兽医
甘肃省猪香港病毒的巢式PCR检测及VP1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黄晓锋,潘阳阳,许芳,曾巧英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10):  1816-182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10.014
摘要 ( 221 )   HTML( )    PDF (1296KB) ( 5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猪香港病毒(PHoV)于2008年在我国香港首次发现,属细小病毒新成员。本研究自甘肃省兰州、张掖、天水市养猪场和屠宰场采集血液样品147份,针对PHoV的VP1基因保守区(GenBank No.EU200677)设计2对引物,用巢式PCR(nPCR)检测PHoV。结果,甘肃省生猪PHoV总阳性率为38.10%(56/147)。其中,12周龄以上猪的阳性率(55.56%)显著高于6周龄以下猪(25.00%)(P<0.05);三地区间的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从56份阳性样本中挑选具地域代表性的12份,对VP1扩增片段测序(GenBank注册号:JQ177084~JQ177095),并和GenBank中的所有VP1序列一起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2个VP1片段序列之间的相似性为95.2%~99.0%。其中,JQ177093、JQ177085和JQ177089构成一个独立的分支;其余9株和来自GenBank的12株参考序列均处于另一分支。9株中,JQ177095、JQ177087和JQ177091构成一个亚分支,紧邻罗马尼亚野猪株(JF738366);JQ177086、JQ177090和JQ177094构成第二个亚分支,紧邻香港株HK3;JQ177088、JQ177092和JQ177084构成第三个亚分支,紧邻香港株HK5。12株PHoV的VP1基因片段序列与香港株HK1~HK6的总体相似性为96.7%~99.7%,与罗马尼亚野猪株为95.2%~99.0%。本研究结果表明,源于罗马尼亚野猪株和香港株的PHoV均在甘肃省猪群中高水平流行。

我国东、西方蜜蜂中七种病毒感染状况的调查
丁桂玲,石巍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10):  1822-182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10.015
摘要 ( 247 )   HTML( )    PDF (1523KB) ( 6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了解我国东方蜜蜂及西方蜜蜂中病毒病的流行现状及其发生差异,并分析不同地区、不同饲养环境对蜜蜂感染病毒的影响。2012—2013年从8省市采集东方蜜蜂50群和西方蜜蜂108群,利用RT-PCR技术检测残翅病毒(DWV)、黑色王台病毒(BQCV)、囊状幼虫病毒(SBV)、克什米尔蜜蜂病毒(KBV)、慢性麻痹病病毒(CBPV)、急性麻痹病病毒(ABPV)以及以色列急性麻痹病病毒(IAPV)等7种病毒在蜂群中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东、西方蜜蜂均被KBV之外的6种病毒感染,其中BQCV最为流行,其次为DWV。SBV对西方蜜蜂的感染率显著高于东方蜜蜂(P<0.01),CBPV、ABPV以及IAPV对两蜂种的感染率均较低,无明显差异。在东方蜜蜂的4个取样省份中,IAPV只在辽宁和海南发现,CBPV只在福建和辽宁发现,而ABPV只在广东检测到。在西方蜜蜂的7个取样省市中,DWV、BQCV及SBV均有分布,但SBV在福建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地点(P<0.01),在新疆、北京和辽宁检测到5种病毒,在山西、山东、海南和福建则检出4种病毒。3种类型的蜜蜂饲养区中,在西方蜜蜂饲养区检测到6种病毒,东、西方蜜蜂混养区检测到5种病毒,而在东方蜜蜂饲养区只检出3种病毒。两种蜜蜂同时感染多种病毒较为普遍,多数样品被DWV、BQCV两种病毒或DWV、BQCV及SBV三种病毒共同感染。以上结果表明,中国东、西方蜜蜂中流行的病毒以BQCV与DWV为主,感染的6种病毒在不同采样地及不同类型饲养区的分布及感染水平不同,但普遍存在多种病毒的混合感染现象。

检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7型抗体的竞争ELISA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李树清,陈志飞,张强,吴建祥,刘雨潇,王巧全,林颖峥,宋青,唐智芳,陆承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10):  1829-183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10.016
摘要 ( 265 )   HTML( )    PDF (1176KB) ( 7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p)最主要的流行血清型7型,建立该型特异的抗体检测方法,并应用于出入境检疫。使用App 7型参考菌株制备单克隆抗体,基于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单抗,建立检测App 7型抗体的竞争ELISA方法,用于检测出入境临床采集及免疫接种的猪血清样品,并与商品化进口试剂盒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制备的单抗为IgM,与App 7型参考菌株之外的其他14个血清型以及27株其他相关菌株均无交叉反应。建立的竞争ELISA方法只能检测App 7型抗体,特异性好。用该方法检测App 7型参考菌株免疫猪的血清,免疫后14 d可检出抗体,35 d抗体滴度达峰值,并维持此滴度至143 d。使用建立的竞争ELISA检测免疫猪及临床血清样品260份,结果与法国IDvet试剂盒检测符合率为97.2%,与加拿大Biovet试剂盒检测符合率为97.9%~98.2%。建立的竞争ELISA方法可以应用于App 7型抗体的检测。

柔嫩艾美耳球虫Cathepsin B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活性研究
刘任强,蔡建平,汪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10):  1838-184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10.017
摘要 ( 178 )   HTML( )    PDF (1443KB) ( 6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利用同源克隆法从柔嫩艾美尔球虫(Eimeria tenella)中克隆组织蛋白酶B基因(Etcat B),为进一步研究其基因表达和基因功能奠定基础。选用未孢子化的柔嫩艾美耳球虫Houghton株,通过对已公布的柔嫩艾美尔球虫序列进行分析,利用RT-PCR的方法克隆EtcatB基因的cDNA序列,并将其重组于transE1原核表达载体中,鉴定后,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Rosetta进行诱导表达。利用纯化所得Etcat B蛋白制备兔抗多抗,同时利用明胶酶谱法初步验证其活性。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Etcat B在球虫发育不同阶段和孢子化不同阶段的表达水平。成功克隆得到一个长度为1 539 bp的Etcat B基因,并重组表达了球虫的组织蛋白酶B。 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在1 mmol•L-1 IPTG 37 ℃诱导4 h下,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4 ℃过夜诱导可以使之转为可溶性表达。表达产物在低pH、有还原剂存在的环境中,可以降解明胶,初步证明重组表达的酶具有一定的活性,Etcat B在配子体和裂子体时期表达较高,未孢子化和子孢子阶段表达相对较低,孢子化过程中表达逐步增加。Etcat B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为进一步探究该基因在鸡球虫入侵及其他生物学功能中所起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基础兽医
PI3K/Akt抑制剂对鸡朊蛋白过表达DF-1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
万学瑞,朱曼玲,杨润霞,刘桂林,刘磊,吴润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10):  1844-185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10.018
摘要 ( 194 )   HTML( )    PDF (3301KB) ( 5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鸡细胞型朊蛋白(ChPrPC)过表达的DF-1细胞(DF-1-PrP)增殖、黏附、侵袭和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ChPrPC表达量的关系,以DF-1-PrP细胞为模型,空载体转染的DF-1-NC细胞和DF-1细胞为对照,分别用0、10、20、50、100、200 nmol•L-1渥曼青霉素处理以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检测细胞对鼠尾胶原的黏附能力,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力,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PRNP基因转录量。结果显示,随着渥曼青霉素浓度的增加,DF-1-PrP、DF-1-NC和DF-1细胞的PRNP基因转录量均减少,其增殖、黏附、侵袭能力相应下降,而总凋亡率均升高;但在低于100 nmol•L-1的同一渥曼青霉素浓度下,DF-1-PrP细胞增殖、黏附、侵袭能力始终高于对照组,而总凋亡率均低于对照组。本研究表明ChPrPC的过量表达可促进DF-1细胞增殖、黏附和侵袭,抑制其凋亡,在以上过程中,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渥曼青霉素能有效阻断这一通路,但PI3K/Akt信号通路并不是ChPrPC调节细胞凋亡的唯一途径。

CD8α在雄性牦牛主要免疫器官的分布
张倩,杨琨,黄玉风,潘阳阳,余四九,何俊峰,刘鹏刚,崔燕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10):  1851-1857.  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5.10.019
摘要 ( 135 )   HTML( )    PDF (4190KB) ( 6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D8α是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重要的表面标志,广泛参与对MHCⅠ分子递呈抗原的识别和信号传递,对细胞免疫应答和防御机制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克隆牦牛(Bos grunniens) CD8α编码区,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成年雄性牦牛的主要免疫器官(胸腺、脾、肠系膜淋巴结及血结)内CD8α mRNA及蛋白的表达。RT-PCR反应扩增得到牦牛CD8α mRNA序列编码区长为729 bp,编码243个氨基酸,与黄牛有较高的同源性。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CD8α mRNA及蛋白在各免疫器官中均有表达,且在胸腺表达量最高,在脾与血结表达量相似,二者表达量均高于肠系膜淋巴结(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8α阳性T细胞在胸腺皮质、髓质均有分布;在脾主要分布在动脉周围淋巴鞘和红髓髓索;肠系膜淋巴结及血结内,CD8α 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淋巴小结周边及髓索。结果提示,牦牛胸腺的CD8α阳性 T淋巴细胞输出量可能影响次级淋巴器官内T细胞含量;血结可能与淋巴结及脾一样,在细胞免疫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这些数据将为适时免疫、致病机理和疾病防治等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临床兽医
黄芪多糖和甲砜霉素影响ALV-J 对SPF鸡致病性的分析
王广文,吕林,王超,张振东,程子龙,屈亚锦,刘思当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10):  1858-186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10.020
摘要 ( 212 )   HTML( )    PDF (4293KB) ( 6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验证育雏早期应用黄芪多糖及甲砜霉素对ALV-J先天性感染雏鸡发病作用的影响,通过5日龄SPF鸡胚卵黄囊接种1 000 TCID50 ALV-J,鸡胚出壳后随机分为3组,两试验组分别定期口服黄芪多糖和甲砜霉素,一组作为病毒感染对照。对试验雏鸡泄殖腔排毒规律、病毒血症、疫苗免疫水平、免疫器官指数、体重、肿瘤发生率、肿瘤类型等进行动态测定,评估黄芪多糖和甲砜霉素对雏鸡先天感染ALV-J发病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药物对ALV-J病毒血症、ALV-J抗体及疫苗免疫抗体的产生无显著影响。黄芪多糖组与病毒感染对照组体重差异不显著;甲砜霉素组早期体重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但后期体重却明显低于另外两组。甲砜霉素组育雏早期血液中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水平显著低于另外两组,60日龄后脾和法氏囊的免疫器官指数显著降低,与另外两组差异显著。肿瘤发生率以甲砜霉素组最高,达28.57%(10/35),其次是病毒感染对照组,为20%(7/35),黄芪多糖组最低,仅为11.43%(4/35)。另外,甲砜霉素组肿瘤类型多,出现血管瘤、髓样细胞瘤、淋巴肉瘤、纤维肉瘤和腺癌,并且肿瘤进展快,病变重。育雏早期应用甲砜霉素会导致雏鸡免疫抑制,促进ALV-J的致瘤作用,患病鸡肿瘤呈多样化特征。黄芪多糖对ALV-J的致病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未发现对病毒血症的影响。两种药物对ALV-J的致病作用的影响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金钱草组方对犬草酸钙尿结石形成的影响
何钉玲,胡芳芳,苏永康,邱先帅,肖熹玉,潘家强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10):  1867-187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10.021
摘要 ( 249 )   HTML( )    PDF (1324KB) ( 6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金钱草组方汤剂对试验性犬草酸钙尿结石形成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12只雄性中华田园犬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模型组和治疗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饮食中添加乙二醇、氯化铵、碳酸钙和维生素D。待试验犬尿液沉渣在显微镜检视野下出现80%的草酸钙结晶后,给治疗组犬灌服金钱草组方汤剂。试验过程中检测试验犬尿液中微量白蛋白(mAlb)含量、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活力、γ-谷氨酰转移酶(γ-GT酶)活力;检测血清中肌酐(Crea)、尿素氮(BUN)、尿酸(UA)、丙二醛(MDA)含量和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金钱草组方汤剂能显著降低治疗组犬尿液中NAG酶和γ-GT酶活力;降低治疗组犬血清中UA、MDA含量和LDH酶活力,提高SOD酶活力。金钱草组方汤剂能有效降低草酸钙结石形成过程对肾功能的损伤,提高血液的抗氧化酶活性,即能有效修复肾细胞损伤,保证肾的作用,防止犬草酸钙尿结石的形成。

蒲公英水提物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体外干预作用
于文会,许晶,魏庆微,姜晓文,单安山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10):  1875-1881.  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5.10.022
摘要 ( 225 )   HTML( )    PDF (2998KB) ( 6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观察蒲公英水提物对猪链球菌的抑菌作用及其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干预作用。通过水提法提取蒲公英的活性成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蒲公英水提物中绿原酸的含量。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蒲公英水提物和绿原酸对猪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利用结晶紫染色(CV)和扫描电镜(SEM)检测蒲公英水提物和绿原酸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蒲公英水提物中绿原酸含量为5.833 mg•mL-1;蒲公英水提物对猪链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62.5和250 mg•mL-1;绿原酸对猪链球菌MIC和MBC分别为2.5 和10 mg•mL-1。扫描电镜观察可见阴性对照组细菌镶嵌于生物被膜中,细菌周围有厚厚的黏液层,而蒲公英水提物和绿原酸均能使细菌生物被膜中的细菌数量和生物被膜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细菌数量明显减少,未见有黏液成分和胞外基质,二者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均有抑制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性。结果提示,蒲公英水提物对体外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蒲公英水提物对体外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抑制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绿原酸。

研究简报
BPI蛋白对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的盘羊杂交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郭海英,沈文,陈冬梅,陈凯丽,张晓丽,高宝德,孙延鸣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10):  1882-189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10.023
摘要 ( 195 )   HTML( )    PDF (2190KB) ( 6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重组BPI蛋白(rBPI)对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MO)的盘羊杂交羊的免疫应答分析。将6 只巴什拜羊作为A组,将12只盘羊杂交羊随机分为 B、C组,全部人工感染MO,感染第4天开始,C组每天分别注射rBPI,A和B组注射生理盐水。采用ELISA方法检测试验羊不同时间血清中IL-8、IL-10、IFN-γ及TNF-α的含量。在试验结束后宰杀各组6只羊,取肺组织做病理切片,进行治疗效果评价。结果:在感染初期,3个组IL-8、TNF-α及IFN-γ含量都升高,而IL-10有降低趋势。在感染后第7天,C组IL-8浓度显著低于A组(P<0.05);在第14—21天,B组极显著高于A组(P<0.01)。在第5天,C组IL-10显著高于A组(P<0.05),极显著低于B组(P<0.01);在第14天,C组极显著低于A组(P<0.01),显著高于B组(P<0.05);在第21天,C组显著低于A组(P<0.05),极显著高于B组(P<0.01)。在第14天,C组IFN-γ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在第21天,C组显著低于B组(P<0.05),但极显著高于A组(P<0.01)。在感染第14天,C组TNF-α显著低于B组(P<0.05),显著高于A组(P<0.05);在第21天,C组的TNF-α显著低于B组(P<0.05),但极显著高于A组(P<0.01)。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A组平均分为9.4,B组平均分19.9,C组平均分为12.8,B组评分显著高于A、C组(P<0.05、P<0.05)。rBPI对MO感染的杂交羊有治疗作用,对细胞因子有调节作用。

不同无机磷水平日粮添加植酸酶对保育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王志恒,杨维仁,郭宝林,王德海,刘晓明,张崇玉,赵丽芳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10):  1891-1898.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10.024
摘要 ( 158 )   HTML( )    PDF (852KB) ( 7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无机磷水平日粮添加植酸酶对保育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择(40±2)日龄保育猪224头,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处理Ⅰ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参照NRC(1998)配制,通过加入磷酸氢钙满足磷需要量),处理Ⅱ、Ⅲ、Ⅳ、Ⅴ、Ⅵ组磷酸氢钙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100%,75%、50%、25%、0%,并添加750 FTU•kg-1的植酸酶,处理Ⅶ为阴性对照组,不添加磷酸氢钙和植酸酶,预试期7 d,试验期35 d。试验结果表明,100%、75%、50%磷酸氢钙加酶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无磷酸氢钙组添加植酸酶可以显著改善料重比(P<0.05)。随日粮无机磷水平的降低,加酶组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血清磷浓度呈线性和二次曲线降低(P<0.01),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钙、磷、粗蛋白、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呈线性和二次曲线升高(P<0.01)。无磷酸氢钙加酶组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在日粮中添加植酸酶降低无机磷添加量能提高保育猪对日粮中养分的表观消化率,改善生长性能;并且,植酸酶在低磷日粮中的效果更为明显。综合各项指标,在保育猪日粮中添加750 FTU•kg-1的植酸酶可以降低25%~50%的磷酸氢钙添加量。

禽流感病毒PA-N182与鸡COPD蛋白互作的鉴定
王巧,李庆贺,刘冉冉,郑麦青,文杰,赵桂苹
畜牧兽医学报, 2015, 46(10):  1899-190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5.10.025
摘要 ( 192 )   HTML( )    PDF (1115KB) ( 7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宿主蛋白质广泛参与流感病毒基因组在宿主体内的转录、复制和翻译。病毒蛋白质和宿主蛋白质的互作对于病毒的感染有重要影响。PA-N182是新发现的PA基因的转录形式,关于其宿主互作蛋白质的研究目前尚少。COPD(coatomer protein complex,subunit delta)是负责细胞内新合成蛋白质从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的基因,COPD基因敲除后细胞内流感病毒滴度降低,表明COPD基因可能参与流感病毒的复制。COPD基因影响流感病毒感染的机制仍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构建PA-N182和COPD过表达载体并共转染细胞,利用免疫共沉淀、Western blot的方法,证实在鸡细胞内H5N1禽流感病毒PA-N182蛋白和COPD蛋白有相互作用,表明COPD对流感病毒感染的影响可能与其和PA-N182蛋白的互作并影响PA-N182蛋白从宿主细胞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的转运有着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