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40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09-09-24
遗传繁育
猪PNLIPRP2基因的分离、分子特征以及组织表达谱研究
程蕾;;符亚原;刘晓华;王定发;王肆玖;左波;熊远著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9):  1283-1289.  doi:
摘要 ( 819 )   HTML( )    PDF (1498KB) ( 6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猪胰脂肪酶相关蛋白2 (Pancreatic lipaserelated protein 2,PNLIPRP2)基因,并对其分子特征及在主要组织中的表达分布进行探讨。利用电子克隆和RTPCR技术克隆出猪PNLIPRP2基因编码区(CDS)全长,并将序列提交到GenBank;采用GENSCAN等软件和NCBI等在线资源对其及其预测编码蛋白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同时利用半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2月龄大白猪12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猪PNLIPRP2基因CDS全长1 416 bp (EU715062),编码471个氨基酸,含有1个保守的甘油三酯脂酶抑肽酶PLAT结构域(PLATPL),在进化上与人、黑猩猩PNLIPRP2的遗传距离较近。进一步分析显示,该基因定位于猪14号染色体,含有12个外显子和11个内含子。另外,猪PNLIPRP2在小肠中表达量最高,脑、脂肪中次之,骨髓、胃中表达量较低,在其它组织中几乎不表达。本研究对猪PNLIPRP2基因CDS进行了克隆,初步分析了该基因的结构与表达特征,结果提示,猪PNLIPRP2可能是与脂肪沉积和免疫调节密切相关的重要候选基因。

TNFα对猪脂肪细胞脂肪分解及其相关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
郑雪莉;;李玉成;鞠大鹏;杨公社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9):  1290-1296.  doi:
摘要 ( 677 )   HTML( )    PDF (18979KB) ( 5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TNFα对猪脂肪细胞脂肪分解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用1、10、100 ng·mL1 3种剂量TNFα作用体外培养的猪原代脂肪细胞24 h,及10 ng·mL1 TNFα处理脂肪细胞1、6、12、24、48 h。使用甘油试剂盒,检测细胞甘油的释放量,RTPCR检测ATGL、TGH2、HSL、LPL、MGL和perilipinA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TNFα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的方式促进猪原代脂肪细胞甘油的释放(P<0.05);同时下调ATGL、TGH2、HSL、LPL、MGL和perilipin A mRNA表达量。说明:TNFα主要通过下调perilipin A的表达,降低其对脂滴的保护作用,增加脂肪分解酶和脂滴的接触,促进了猪脂肪细胞的脂解作用。

活性氧对仔猪睾丸支持细胞微丝的影响
王鲜忠;袁小丽;吴建云;孙燕;张家骅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9):  1297-1302.  doi:
摘要 ( 677 )   HTML( )    PDF (33495KB) ( 5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阐明活性氧(ROS)对睾丸支持细胞(SC)的影响,并深入探讨精子发生调节机制,通过体外培养的仔猪睾丸支持细胞研究ROS对SC中微丝结构的影响。利用H2O2模拟细胞内的ROS环境,使用细胞松弛素B(CytB)破坏细胞中的微丝并利用维生素E(VE)抑制细胞内的ROS,通过细胞活性检测、免疫荧光、酶活检测、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ROS对睾丸支持细胞微丝的影响。结果表明,H2O2和细胞松弛素B均能提高SC内ROS的水平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活性,降低抗氧化酶的活性,破坏细胞内微丝的结构和分布,二者具有协同作用,VE能降低ROS对SC的作用。上述证明, H2O2通过不依赖于微丝途径和降低细胞内抗氧化能力使细胞内ROS处于较高水平,并通过ERK级联,使细胞中微丝发生多聚化,破坏微丝的结构。

绵羊和山羊BMP15基因FecXR突变的检测
狄冉;冯涛;储明星;张英杰;方丽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9):  1303-1307.  doi:
摘要 ( 780 )   HTML( )    PDF (833KB) ( 6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基因在绵羊和山羊中的突变,本研究采用PCRSSCP方法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和湖羊)、山羊品种(济宁青山羊和波尔山羊)和低繁殖力绵羊品种(多赛特和特克塞尔)、山羊品种(内蒙古绒山羊和安哥拉山羊)中检测BMP15基因FecXR突变,并对小尾寒羊和济宁青山羊扩增片段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8个羊品种均没有发生与Rasa Aragonesa绵羊相同的FecXR突变;小尾寒羊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绵羊BMP15序列(AF236079,NM_001114767)完全一致,济宁青山羊与小尾寒羊相比存在3处碱基不同(T529G、C530G和T576C)和2个氨基酸差异(V155G和S171P)。可见BMP15基因影响Rasa Aragonesa绵羊高繁殖力的突变FecXR对小尾寒羊、湖羊、济宁青山羊和波尔山羊的繁殖力均没有显著影响。

牛、绵羊和山羊染色体同源性分析及山羊部分毛色候选基因染色体电子定位
沈祖楠;李祥龙;周荣艳;李兰会;郭秀丽;赵洪波;张晶晶;宣凤苓;郑会芹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9):  1308-1314.  doi:
摘要 ( 772 )   HTML( )    PDF (802KB) ( 8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为牛科物种进化和山羊毛色基因染色体定位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利用GOATMAP DATABASE和NCBI生物学数据库查询牛、山羊和绵羊常染色体上的标记,然后用Phylogenetic Computer Tools与进化树软件Phylip进行牛、绵羊和山羊染色体同源性分析;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山羊部分皮毛颜色候选基因进行定位。结果表明,山羊、牛和绵羊染色体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相应同源染色体间相似性系数在0.000 0~1.000 0;结果,山羊皮毛颜色候选基因Myo5a,Brca1、Sox10、Zic2、kit、Snai2、Wnt3a和Tyrp1分别电子定位于山羊10、17、5、12、6、14、7和8号染色体上。

影响奶牛体细胞手工克隆技术因素的研究
张诺 ;杜卫华 ;郝海生;王栋;武珅;朱化彬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9):  1315-1319.  doi:
摘要 ( 1176 )   HTML( )    PDF (1151KB) ( 6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优化奶牛的手工体细胞克隆技术方案,本试验以牛卵母细胞为材料研究了2个半卵不同粘合交流电压、重构胚不同激活方法和不同的COCS采集方法对奶牛手工体细胞克隆胚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低2个半卵粘合交流电压能显著提高其随后的卵母细胞融合率(P<0.05);(2)A23187+6DMAP组激活的无透明带重构胚分裂率和囊胚率显著高于Ionomycin+6DMAP组(P<0.05);(3)真空蠕动泵抽吸法和刀片切割法获得的卵母细胞总数显著高于注射器抽吸法(P<0.05),而切割法获得的1和2级卵母细胞百分数显著高于其它2种方法(P<0.05)。因此,采用真空蠕动泵抽吸法获得COCS,用较低的粘合交流电压进行半卵粘合,采用A23187+6DMAP激活法进行融合后的激活能显著提高奶牛手工体细胞克隆效率。

鸭β防御素10基因的克隆、遗传进化分析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廖文艳;马得莹;王瑞琴;韩宗玺;邵昙昊;李慧昕;刘胜旺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9):  1320-1326.  doi:
摘要 ( 723 )   HTML( )    PDF (864KB) ( 8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从鸭肝脏组织中克隆鸭β防御素10(AvBD10)基因,并在原核表达重组鸭AvBD10蛋白,研究重组鸭AvBD10蛋白的体外抗菌活性与理化特性。试验采用RTPCR法,从鸭肝脏组织中扩增鸭AvBD10基因,测定该基因在鸭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将鸭AvBD10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上,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duck AvBD10,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用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纯化蛋白,利用薄层平皿琼脂糖孔穴扩散法测定重组鸭AvBD10蛋白的体外抗菌活性与理化特性。结果表明,鸭AvBD10 cDNA大小为169 bp,编码55个氨基酸残基,与鸡AvBD10氨基酸同源性为85.5%。该基因仅在不同日龄鸭肝脏与肾脏组织中大量表达。重组鸭AvBD10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30 ku,重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34%。重组鸭AvBD10蛋白对多杀性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抗菌活性。结果,从鸭肝脏组织中扩增了鸭AvBD10基因,该基因仅在不同日龄鸭肝脏与肾脏组织中大量表达。重组鸭AvBD10融合蛋白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该重组蛋白对温度和酸碱度有很高的稳定性。

小鼠ES细胞条件培养基对绵羊类胚胎干细胞克隆、传代的影响
白昌明;王新庄;闫颖颖;和小娥;张静芳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9):  1327-1332.  doi:
摘要 ( 714 )   HTML( )    PDF (872KB) ( 6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无血清培养基为基础培养液,旨在探求小鼠ES细胞条件培养液(ESCCM)和2种不同饲养层对绵羊类ES细胞分离、克隆效率的影响。绵羊内细胞团从胚胎中分离得到后,分别以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EF)和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SEF)为饲养层进行培养。结果在MEF饲养层上,绵羊类ES细胞在ESCCM新培养系统中可稳定传至第10代,而使用基础培养液最多传至5代。而在SEF饲养层上,绵羊类ES细胞在ESCCM新培养系统中仅能传至3代。表明使用ESCCM和MEF能促进绵羊类ES细胞的分离和克隆。对类ES细胞进行核型分析、AKP染色及体外分化能力检测,证实所分离的类ES细胞符合ES细胞的主要特征,而且发现这些类ES细胞可以表达胚胎干细胞关键转录因子Nanog。结果表明,ESCCM可显著提高绵羊类ES细胞的分离克隆效率,原因可能是小鼠ES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分泌某些重要的细胞因子,从而达到促进绵羊ES细胞增殖的作用。且MEF比SEF更适合于绵羊类ES细胞的分离和传代。

动物营养
不同精粗比全混合饲粮对肥育羔羊消化道pH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杨子江;年芳;李发弟;;马友记;郭江鹏;郝正里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9):  1333-1340.  doi:
摘要 ( 808 )   HTML( )    PDF (784KB) ( 7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饲粮精粗比对瘤胃液VFA浓度、胃肠道各段pH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将24只3~5月龄的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滩羊)(♀)断奶公羔(平均体质量25.83± 6.14 kg)按同质原则分成3组(各8只);正试期(40 d)分别饲喂精粗比为6535(A)、5050(B)、3565(C),相应消化能和粗蛋白水平为1.0、0.9、0.8倍NRC推荐量的全混合饲粮,正试期末每组屠宰6只羔羊,用于取样、测定。结果表明:(1)A处理羔羊瘤胃液总VFA(TVFA)浓度显著高于B、C处理(P<0.05)。(2)饲粮精粗比显著影响羔羊瘤胃液、空肠后段黏膜(703、731、735)及内容物(7.19、7.30、7.58)与回肠内容物(7.16、7.33、7.57)的pH(P<0.05)。(3)各处理羔羊瘤胃液乙酸和丙酸摩尔比介于0.612~0.654与0.185~0.190之间,乙/丙酸比变动范围为3.38~3.57。(4)小肠各部分各种消化酶活性随营养水平的变化不一致。(5)小肠内容物糜蛋白酶、黏膜与内容物脂肪酶的最高活性均出现在空肠中段,内容物胰蛋白酶最高活性是在空肠后段,空肠后段与十二指肠内容物的α淀粉酶活性均较高。结果表明,饲喂高精粗比全混合饲粮时瘤胃仍保持乙酸发酵类型;饲粮精粗比影响瘤胃、皱胃内容物与小肠后部黏膜及内容物的pH;十二指肠中具有较高的α淀粉酶活性。

母代鸡日粮不同蛋白水平对后代肌纤维发育及肌肉生成抑制因子基因(MSTN)mRNA表达的影响
闫俊书;单安山;时本利;王安祺;胡景威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9):  1341-1349.  doi:
摘要 ( 765 )   HTML( )    PDF (852KB) ( 8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2个品系母鸡饲喂不同蛋白水平日粮对后代肌纤维发育及肌肉生成抑制因子基因(MSTN)mRNA表达的影响。试验通过对高、低脂系肉种鸡饲喂3个蛋白水平(分别是NRC肉种鸡饲养标准蛋白水平的80%、100%、120%)的日粮,子代饲喂正常蛋白水平日粮,研究母体效应对后代肌纤维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母代高蛋白日粮可显著提高子代1日龄肉仔鸡初生体质量(P<0.05),但屠宰日龄肉仔鸡体质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②随着母代日粮蛋白水平的降低,子代胸肌肌纤维直径逐渐减小,且低蛋白组显著低于正常蛋白和高蛋白组(P<0.05),2个品系间差异不显著(P>0.05)。③随着母代日粮蛋白水平的降低,胸肌肌纤维密度逐渐增加,且低蛋白组显著高于正常蛋白组和高蛋白组(P<0.05),2个品系间差异不显著(P>0.05)。④母代高蛋白日粮有降低MSTN mRNA表达量的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低脂系肉仔鸡高蛋白组21日龄胸肌MSTN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蛋白组和低蛋白组(P<0.05)。结果表明,母代高蛋白日粮可提高后代初生体质量,且高蛋白日粮有降低胸肌中MSTN mRNA表达量的趋势;母代低蛋白日粮可显著降低后代肌纤维直径提高肌纤维密度,从而改善肌肉品质。品系对肌纤维无显著影响。

预防兽医
猪脑心肌炎病毒分离株BJC3全长感染性克隆的构建与拯救病毒鉴定
张国庆;朱书;盖新娜;郭鑫;陈艳红;查振林;杨汉春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9):  1350-1357.  doi:
摘要 ( 721 )   HTML( )    PDF (4606KB) ( 61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建立猪脑心肌炎病毒(EMCV)的感染性克隆技术。利用RTPCR分3段扩增出脑心肌炎病毒BJC3株的全基因组cDNA,依次克隆至低拷贝质粒pWSK29,构建出全长质粒pWSKBJC3/w,经体外转录和转染BHK21细胞拯救病毒。结果表明,构建的全长cDNA克隆具有感染性,在BHK21细胞上可拯救出病毒。拯救病毒(命名为rVBJC3W)在BHK21细胞上的生长特性与其亲本病毒BJC3一致,并保持了对小鼠的致病性。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中国第1株猪脑心肌炎病毒的感染性克隆,为深入研究其分子致病机制提供了必要的工具。

中国部分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的基因型分析
李文洁;李文涛;严伟东;陈焕春;何启盖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9):  1358-1362.  doi:
摘要 ( 776 )   HTML( )    PDF (791KB) ( 8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中国11个省(市)部分猪场收集的812份病料,应用ORF2PCR进行检测,发现有235份为PCV2阳性病料。利用鉴别PCR方法从235份阳性病料中,检出10份PCV2a基因型和133份PCV2b基因型,检出率分别为4.2%、56.6%。进一步对ORF2PCR检测阳性的部分模板进行全基因组扩增,构建阳性重组质粒,对插入质粒的片段进行测序鉴定,利用DNAStar进行同源性分析,同GenBank参考毒株绘制系统发育树,从系统发育树中也可分出PCV2a、PCV2b 2种基因型。鉴别PCR和测序结果说明,我国部分地区流行的猪圆环病毒2型以PCV2b基因型为主,少数为PCV2a基因型,也有既非PCV2a又非PCV2b的基因型(PCV2c?)。

表达H5N1亚型猪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
吴运谱;乔传玲;杨焕良;陈 艳;展小过;辛晓光;陈化兰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9):  1363-1369.  doi:
摘要 ( 742 )   HTML( )    PDF (871KB) ( 7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RT-PCR扩增猪流感病毒A/Swine/Fujian/1/2001(H5N1)株的HA基因,构建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DC315H5HAEGFP。采用AdMax同源重组系统和共转染技术,构建了表达H5N1亚型猪流感病毒HA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rAdH5HAEGFP)。经目的基因PCR检测及序列测定,结果表明:HA基因已经正确地插入到腺病毒的基因组中;通过RTPCR检测与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HA基因能够进行正确转录,并且所表达的蛋白具有相应的生物学活性。子代重组腺病毒rAdH5HAEGFP经增殖、纯化后感染性滴度可达2.26×1010TCID50 mL1。rAdH5HAEGFP免疫BALB/c小鼠能够诱导特异性的HI抗体产生,有效阻止病毒在体内的复制。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PRN黏附素R1区蛋白的免疫原性
吴庭才;赵战勤;王 臣;张春杰;吴 斌;程相朝;何启盖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9):  1370-1375.  doi:
摘要 ( 785 )   HTML( )    PDF (807KB) ( 57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百日咳杆菌黏附素(PRN)是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最重要的保护性抗原。为研究PRN的R1区多肽的免疫原性,分别将prn基因的全长编码区2 040 bp及5′端1 173 bp的片段(prnR1)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KG,经IPTG诱导后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证实2种表达产物GSTR1和GSTPRN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学反应活性。在主动免疫保护试验中,GSTR1和GSTPRN免疫组小鼠均能产生较高的PRN抗体水平;当使用3 LD50的Bb强毒株HH0809进行鼻腔攻毒后,其保护率均为100% (9/9);当使用10 LD50 HH0809攻毒时,其保护率分别为33.3% (3/9)和77.8% (7/9)。在被动免疫保护试验中,腹腔免疫GSTR1和GSTPRN兔抗血清均能100% (10/10)保护小鼠抵抗10 LD50HH0809的腹腔攻击,但经PRN吸附后的2种兔抗血清均失去了保护力(0/5)。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重组PRN的N端R1区多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豚鼠试验及在其体内的分布
高鹏程;储岳峰;赵萍;贺英;逯忠新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9):  1376-1382.  doi:
摘要 ( 757 )   HTML( )    PDF (9511KB) ( 75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评估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对豚鼠的毒力以及在豚鼠组织器官的分布,作者采用改进的寇氏法测定了H. parasuis血清5型标准株对豚鼠的LD50,以1 LD50剂量经鼻腔、气管、肺、腹腔、肌肉和皮下接种感染豚鼠,比较不同途径感染H. parasuis对豚鼠致病性的差异;以1 LD50剂量气管接种豚鼠,接种后在不同时间取豚鼠的脑、心、肝、肺、脾和肾组织,制作石蜡切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 parasuis在豚鼠上述组织的分布。结果显示该H. parasuis血清5型标准株的LD50为1.33×109 CFU,LD50的95%可信限范围为1.35×109~1.30×109 CFU;感染试验结果显示,气管、肺和腹腔3个接种途径试验组豚鼠出现了4/8、2/8和5/8的死亡;在气管感染豚鼠6 h后,首先在肺脏组织呈现阳性结果,在感染8 h后,上述组织中都出现了阳性结果。结果表明气管、肺、腹腔和肌肉4个途径都可以使H. parasuis对豚鼠致病,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细菌分离结果表明H. parasuis感染后能侵染肺、心、肝、脾和肾组织,并能突破血脑屏障而侵染脑组织。

基础兽医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山羊胎儿皮肤发育中的表达特征
卿素珠;林吉茂;张灵枝;王磊磊;罗时双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9):  1383-1388.  doi:
摘要 ( 716 )   HTML( )    PDF (8203KB) ( 5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法对山羊皮肤发育的组织学特点、山羊皮肤发育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的分布及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表皮结构形成于胎儿发育的6周龄左右,开始为单层上皮,而后逐渐增殖为复层、厚度不断增加,15周龄后逐渐变薄;真皮层在10周龄时形成,11周龄后陆续有皮肤衍生结构从中发育形成。随着胚胎的继续发育,皮肤各部分结构的发育渐趋完善。(2)在胎儿发育的第6周就出现EGF与EGFR的较弱表达,以后随着胎龄的增加,EGF与EGFR表达量逐渐增加。从表达分布看,在胎儿发育的11周前,EGF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表皮基底层细胞、毛囊上皮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等的胞质内,EGFR则主要位于相应细胞的膜上;11-16周,EGF和EGFR表达量逐渐增高,分布范围从表皮的基底层细胞、棘细胞、毛囊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扩展到血管内皮细胞、汗腺上皮细胞和竖毛肌,EGF主要定位于这些细胞的胞质,EGFR则主要分布于细胞膜;17周至出生,随着表皮的明显变薄,EGF及EGFR主要分布于表皮基底层细胞和毛囊上皮细胞,阳性反应继续增强。皮肤发育期间,EGF及EGFR的表达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只是EGFR的表达相对滞后,两者的表达曲线一致、相关性极显著。表明EGF及EGFR在皮肤及其衍生结构的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氟对雏鸡肝脏抗氧化功能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龚涛;柏才敏;陈涛;彭西;崔恒敏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9):  1389-1394.  doi:
摘要 ( 693 )   HTML( )    PDF (831KB) ( 6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日粮氟添加水平对雏鸡肝脏抗氧化功能及超微结构的影响,作者选用1日龄Avian肉鸡健雏30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以对照日粮(F 23 mg·kg1)和高氟日粮(F 400 mg·kg1,Ⅰ组;F 800 mg·kg1,Ⅱ组;F 1 200 mg·kg1,Ⅲ组)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高氟Ⅱ组、Ⅲ组雏鸡肝脏SOD、GSHPx活性显著下降(P<0.01或P<0.05),MDA、NEFA含量显著升高(P<0.01或P<0.05)。同时,高氟Ⅱ组、Ⅲ组雏鸡血清SOD、GSHPx活性显著下降(P<0.01或P<0.05),MDA、NEFA含量显著升高(P<0.01或P<0.05)。透射电镜下高氟Ⅱ组、Ⅲ组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消失,内质网扩张,胞质内糖原颗粒减少。日粮氟含量800~1 200 mg·kg1时可引起雏鸡肝脏抗氧化功能降低,损伤细胞膜性结构,导致肝脏功能受损。


临床兽医
来曲唑对青年ISA蛋鸡髓质骨形成的影响
邓益锋;陈秀霞;胡云峰;陶庆树;侯加法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9):  1395-1399.  doi:
摘要 ( 809 )   HTML( )    PDF (2438KB) ( 6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来曲唑对蛋鸡髓质骨形成的影响,阐明髓质骨形成的机制,选用210羽14周龄伊莎母鸡,预饲1周后随机杀10羽取骨骼样本作为背景对照;剩余母鸡随机平均分为2组,试验组经口给予来曲唑0.5 mg·d1·只1,另一组作为对照组,试验为期1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来曲唑可极显著降低鸡体内雌激素水平和雌激素受体的表达(P<0.01),显著提高雄激素水平(P<0.05);显著提高胫骨骨皮质指数,降低骨放射密度(P<0.05);胫骨外骨膜周长、内骨膜周长、皮质骨面积、平均皮质骨厚度、皮质骨面积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来曲唑能抑制雌激素合成,阻止髓质骨的形成,减缓骨骼生长。

研究简报
水牛卵丘颗粒细胞凋亡与卵母细胞体外发育潜能的研究
王晓丽;杨娟;陈玉;成俊萍;潘红平;韦精卫;陆凤花;石德顺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9):  1400-1404.  doi:
摘要 ( 674 )   HTML( )    PDF (3495KB) ( 7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水牛卵母细胞体外发育潜能与卵丘颗粒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将水牛卵母细胞体外培养22~24 h后,取其卵丘颗粒细胞,采用Annexin VFITC法进行颗粒细胞凋亡染色,进行凋亡率的分析,并与卵母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卵母细胞的评分及形成卵裂、囊胚的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发现,随着卵母细胞成熟时间的增加,卵丘颗粒细胞凋亡率升高;随着卵母细胞评分和发育潜能的降低,卵丘颗粒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由此表明,卵母细胞发育潜能与卵丘颗粒细胞凋亡密切相关,通过测定卵丘颗粒细胞的凋亡率可预测未成熟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


鹅LXRα基因的克隆及填饲对其mRNA水平的影响
韩春春;黄晓宇;王继文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9):  1405-1409.  doi:
摘要 ( 1059 )   HTML( )    PDF (1327KB) ( 6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填饲对LXRα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本试验以四川白鹅和朗德鹅为试验对象,通过RTPCR方法克隆了鹅肝脏X受体α(LXRα)基因部分序列,并采用SYBRGreen法研究了填饲对LXRα基因在肝脏和脂肪组织中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获得了1 005 bp的鹅LXRα部分序列,且与其它物种有较高的相似性,但存在8个氨基酸变异位点。LXRα基因在肝脏、腹脂和皮脂中都有表达,但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最高。填饲引起鹅皮脂、腹脂和肝脏的LXRα mRNA表达丰度的显著增加。对照组中,LXRα在朗德鹅肝中的表达量高于四川白鹅(P<0.05), 而在皮脂、腹脂中朗德鹅的表达量低于四川白鹅(P<0.05)。填饲组,在肝和腹脂中LXRα的表达量四川白鹅显著高于朗德鹅(P<0.05),皮脂中表达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填饲后LXRα mRNA表达丰度与皮脂、腹脂和肝脏的相对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并且朗德鹅的相关性要强于四川白鹅。结论:填饲引起鹅肝脏和脂肪组织的LXRα mRNA表达丰度的显著增加,填饲对LXRα mRNA表达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品种差异。


牛肺泡巨噬细胞微小RNA的克隆与鉴定
徐广贤;张艳;贾浩;周萍;王玉炯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9):  1410-1413.  doi:
摘要 ( 716 )   HTML( )    PDF (741KB) ( 8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19~26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其异常表达将会导致生理的异常和疾病的产生。为了研究miRNAs在牛肺泡巨噬细胞抗菌机制中的作用,构建了牛肺泡巨噬细胞miRNA cDNA文库,从438个克隆中筛选出22个miRNAs,其中有19 个miRNAs在牛的miRBase数据库中没有发现,但是有8个miRNAs与人和(或)鼠中的序列完全同源,因此,将它们命名为BtamiR141、BtamiR187、BtamiR191、BtamiR448、BtamiR589、BtamiR873、BtamiR463 和BtamiR562;另外有11个miRNAs在所有miRBase数据库中都没有发现,有待进一步研究。这些数据为研究miRNAs调控牛肺泡巨噬细胞抗菌机制奠定了基础。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的分离鉴定
王红;侯喜林;朴范泽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9):  1414-1419.  doi:
摘要 ( 737 )   HTML( )    PDF (827KB) ( 7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黑龙江省某牛场患有呼吸道疾病的病牛鼻汁中分离到1株病毒,并对其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该病毒株能在Vero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特征性的合胞体形态的细胞病变;病毒对5碘脱氧尿核苷不敏感,对酸、氯仿、乙醚均敏感,不耐热,56 ℃加热30 min可被灭活,且无血凝性和血吸附特性;该病毒能被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标准阳性血清中和;应用特异性引物,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可从病毒细胞培养物中扩增出BRSV N基因中596 bp的特异性片段,并且分离株与GenBank中BRSV毒株N基因相应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8%~99.3%。以上结果表明所分离到的病毒为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命名为BRSV HJ株。

猪瘟病毒低温诱变疫苗Thiverval株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病毒拯救
范运峰;赵启祖;赵耘;邹兴启;徐璐;张仲秋;王琴;宁宜宝
畜牧兽医学报, 2009, 40(9):  1420-1425.  doi:
摘要 ( 1121 )   HTML( )    PDF (2536KB) ( 6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高保真DNA聚合酶,分7个片段扩增猪瘟病毒(CSFV)Thiverval株全基因组序列,克隆至pMD18T载体并测序。经适当的连接策略将各片段连接克隆至低拷贝载体质粒pAC/F101,同时对病毒基因组5′和3′末端进行修饰,构建出含有T7启动子、榔头状(HH)核酶基因、CSFV Thiverval全基因组、丁型肝炎病毒(HDV)核酶基因和T7终止子的重组质粒pAC/F101/T17。利用T7 RNA聚合酶将线性化重组质粒pAC/F101/T17体外转录成基因组RNA,再使用脂质体转染将体外转录RNA转染PK15细胞。通过传代、RTPCR、免疫过氧化物酶细胞单层试验鉴定,表明成功的从感染性克隆拯救出活病毒粒子。猪瘟病毒低温诱变疫苗“Thiverval”株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病毒的成功拯救,为进一步研究CSFV疫苗株的致弱机制提供了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