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4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0-06-25
遗传繁育
4个黄牛群体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基因变异研究
唐贺;高英凯;苗永旺;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6):  639-643.  doi:
摘要 ( 716 )   HTML( )    PDF (451KB) ( 58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评价E (extension)座位对牛毛色性状的影响,采用DNA序列分析和PCRRFLP技术对云南地区4个黄牛群体(3个本地群体和1个引进品种)的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基因的编码区进行了基因特征分析和群体变异检测。结果,在文山黄牛、昭通黄牛和短角牛中发现E+和e 2种等位基因,检测到E+/E+、E+/e和e/e 3种基因型。在文山黄牛中E+和e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54和0.46,在昭通黄牛中分别为0.70和0.30;而在迪庆黄牛中共检测到E+、ED和e 3种等位基因,它们的频率分别为0.76、0.14和0.10,该群体存在E+/E+、ED/ED、E+/ED、E+/e和ED/e 5种基因型,未发现e/e型个体。与所研究个体的毛色性状相联系,发现E座位对牛的毛色有重要影响,E+和ED等位基因与黑色表型有关,而e等位基因与红色表型有关,但黄色、棕色和红色表型还与其它座位基因相关联。
A-FABP基因5′侧翼区多态性及其与秦川牛肉用性状的关联分析
刘艳妍;昝林森;王洪宝;季舒涵;樊月圆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6):  644-650.  doi:
摘要 ( 718 )   HTML( )    PDF (831KB) ( 69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通过对牛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基因5′侧翼区的1 441 bp序列进行SNPs检测,结果在转录起始位点上游-389 bp处发现T→C突变,进而利用PCRSSCP的方法在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夏南牛和郏县红牛共5个牛群体中进行个体基因型分析,结果发现3种基因型,分别命名为AA、AB和BB。χ2检验表明,除秦川牛外其它各品种在该基因座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基因型与秦川牛肉用性状的关联分析发现,AB基因型个体的宰前活体质量、胴体质量、含水率均显著低于AA和BB基因型个体(P<0.05),AA和BB基因型个体之间差异不显著;BB基因型个体大理石花纹等级极显著优于AB基因型个体(P<0.01),显著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推测这一位点可能是影响牛肉大理石花纹及含水率的主效QTL或与之紧密连锁,可尝试做为肉牛肉质性状的候选分子标记。
鸡脂蛋白酯酶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活性分析
毕静;丁宁;王宁;李辉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6):  651-656.  doi:
摘要 ( 644 )   HTML( )    PDF (1112KB) ( 7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旨在研究鸡脂蛋白酯酶基因(lipoprotein lipase, LPL)启动子的结构和启动子活性。采用PCR方法扩增了鸡LPL基因5′侧翼区2 kb的DNA片段,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后,构建了其全长及系列截断突变的报告基因表达载体,瞬时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DF1),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测定了荧光素酶活性。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鸡LPL基因启动子区存在Oct-1、GC box、CCAAT、GATA、AP1等调控元件,在启动子-575~+137 bp区域内存在一个CpG岛。报告基因分析表明,鸡LPL基因的启动子-359~+163 bp区域就具有启动子活性,启动子-601~+163 bp区域具有最强的启动子活性。结果显示,鸡LPL基因受多种转录因子和上游序列的调控,本研究为深入研究鸡LPL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籽鹅卵巢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康波;姜冬梅;郭静茹;杨焕民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6):  657-663.  doi:
摘要 ( 661 )   HTML( )    PDF (627KB) ( 7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筛选产蛋前期和产蛋期籽鹅卵巢组织差异表达的基因,并进行功能分析,从而探讨鹅产蛋的分子调控机理。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籽鹅卵巢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用GOTM软件将所得ESTs从分子功能水平进行GO分类。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籽鹅卵巢组织消减cDNA文库的削减效率在20倍以上,片段大小主要在300~750 bp;挑选86个阳性克隆测序,获得15个ESTs,其中有11个为已知的ESTs,4个未知的ESTs;11个已知的ESTs被分成结合功能、催化活性、酶调节活性、转运蛋白活性和其它功能。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籽鹅卵巢组织消减cDNA文库,并筛选得到了15个可能在产蛋前期和产蛋期籽鹅卵巢组织中差异表达的ESTs,它们可能在鹅产蛋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应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中国地方山羊瓶颈效应
王志刚;吴建平;刘丑生;邱小田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6):  664-670.  doi:
摘要 ( 670 )   HTML( )    PDF (604KB) ( 75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评价中国山羊突变漂移平衡状况,以及近期是否经历瓶颈效应,本研究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动物遗传学会(ISAG)推荐的9对微卫星引物,检测了中国39个地方山羊品种和1个引进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在双相突变模型(Two-phase model of mutation,TPM )下,利用Wilcoxon标记秩检验(Wilcoxon signed-rank test)分析杂合过度是否显著。结果显示济宁青山羊显著杂合过度,表明该山羊种群近期可能经历瓶颈效应,在遗传育种和资源保存中应加以考虑。
山羊GDF9基因在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体外成熟过程中的表达
郑爱燕;吴曼;尚利青;丁家桐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6):  671-677.  doi:
摘要 ( 760 )   HTML( )    PDF (1547KB) ( 198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从mRNA水平探讨了山羊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体外成熟(IVM)过程中(0、6、12、18、24和27 h)GDF9基因的相对表达变化,分析其与卵丘细胞扩散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GDF9 mRNA在山羊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体外成熟过程中均有表达,且在成熟培养初期表达量较低,其表达峰值出现在IVM 12 h,与卵丘细胞开始扩散的时间一致,之后又有所下降。由此推测,GDF9基因在山羊卵丘扩散和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猪体细胞克隆胚胎体外发育过程中的凋亡规律
剧世强;郭慧利;王利勤;林鹏飞;卢庆;芮荣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6):  678-684.  doi:
摘要 ( 709 )   HTML( )    PDF (1611KB) ( 7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比较猪体细胞克隆胚胎体外发育与凋亡变化规律,探讨其体外发育潜能与细胞凋亡间的关系。将体外成熟培养获得的猪MⅡ期卵母细胞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体细胞核移植(SNCT)与体外受精(IVF)处理,采用彗星试验(Comet assay)和Real-time RT-PCR技术对体外发育过程中各时期胚胎的细胞凋亡事件及抗凋亡基因Bcl-2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在卵裂率上无显著差异(77.6% vs 80.3%, P>0.05),在囊胚发育率上,SCNT组胚胎明显低于IVF组,但无统计学差异(18.9% vs 24.5%,P>0.05);随着胚胎发育,SCNT与IVF组胚胎的凋亡率均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Bcl-2 mRNA表达量则逐渐下降;到16细胞以后,SCNT组胚胎的凋亡率均显著高于IVF组,同时Bcl-2 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IVF组(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猪克隆胚胎生产效率低下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凋亡有关。
动物营养
酵母β-葡聚糖和抗生素对早期断奶犊牛
周怿;刁其玉;屠焰;云强;郭旭东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6):  685-691.  doi:
摘要 ( 660 )   HTML( )    PDF (643KB) ( 6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别在犊牛代乳粉中添加酵母β-葡聚糖和杆菌肽锌,研究其对早期断奶犊牛生长性能及肠道微生物菌群变化的影响。选取20头新生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分别饲喂以下日粮:试验A组为基础日粮组 (对照组)、试验B、C组均为基础日粮+酵母β葡聚糖75 mg·kg-1、试验D组为基础日粮+杆菌肽锌60 mg·kg-1。试验全期共28 d,每日记录犊牛采食量、每2周逐一称重并计算日增体质量,在试验第21 天晨饲时,给A、B、D 3组犊牛口服大肠杆菌(O141∶K99)肉汤培养基进行攻毒,C组继续正常饲喂。于试验第28 天晨饲前,采集犊牛直肠内约10 cm处靠近上壶腹黏膜部的粪便样品用于测定肠道微生物区系变化。结果显示,大肠杆菌攻毒前,B组犊牛0~14 d和14~21 d两阶段ADG比A组分别提高了26.18%和24.93% (P<0.05);攻毒后,B、D组21~28 d ADG比A组分别提高了30.38 %、 30.82% (P<0.05)。 试验各期F/G,B、D组均显著低于A组 (P<0.05)。与A组相比,B、D组犊牛攻毒后12和24 h时,直肠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 (P<0.05),同时D组犊牛直肠中乳酸杆菌数量也显著降低 (P<0.05);C组犊牛直肠中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A组 (P<0.05)。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显示,B、C两组条带数多于A、D组,且C组与A、D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不同试验组犊牛的总菌区系相似性处于50%~75%。结果表明,在代乳粉中添加75 mg·kg-1酵母β-葡聚糖可改善犊牛肠道微生物区系,优化肠道微生物结构,从而保证犊牛健康生长,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或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荷斯坦奶牛瘤胃微生物脲酶的分离与鉴定
赵圣国;王加启;刘开朗;李旦;于萍;卜登攀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6):  692-696.  doi:
摘要 ( 1061 )   HTML( )    PDF (430KB) ( 7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从荷斯坦奶牛瘤胃中分离活性脲酶。从奶牛瘤胃中收集瘤胃内容物,通过离心和超声破碎的方法得到不含菌体细胞的瘤胃液(CFRF)和瘤胃菌体蛋白液(RCP),利用85%硫酸铵盐析,并透析后,用HiTrap Capto Q 离子交换层析柱纯化脲酶。将纯化后的脲酶用活性PAGE分离,并利用改良的Fishbein染色法,确定脲酶条带位置,切胶,经胰蛋白酶消化后,用LC-MS/MS分析,并用SEQUEST软件在NCBI数据库搜索与质谱信号相匹配的肽段和蛋白质。结果表明从CFRF和RCP中分离出较高活性的脲酶,但经染色后只有RCP脲酶显示活性条带。经质谱分析,最终鉴定出了3种微生物来源脲酶,分别与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唾液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和嗜碱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durans)相似。这说明绕过纯培养微生物,直接从瘤胃中分离脲酶,来研究其性质和来源是可行的,尤其适合对未培养微生物的研究。
青贮窖中不同深度全株玉米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的比较
闫贵龙;曹春梅;刁其玉;洪梅;王建红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6):  697-704.  doi:
摘要 ( 617 )   HTML( )    PDF (443KB) ( 7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简陋覆盖方式对青贮窖中全株玉米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本试验从地上青贮窖表面往下10、20、40、80、160和320 cm处分别取样,进行青贮品质检测、化学成分分析和体外消化率测定。结果显示:(1)青贮窖表层(小于40 cm)全株玉米青贮品质、化学成分含量以及DMD明显受简陋覆盖方式影响,其中,真菌和乳酸菌含量高,总糖含量少,NDF、ADF和丁酸含量高,pH高;(2)青贮窖中全株玉米青贮品质、化学成分含量以及DMD同时也明显受青贮窖深度的影响,随着深度增加,干物质、总糖和WSC含量、pH以及DMD逐渐降低,而乳酸、挥发性脂肪酸、NDF和ADF含量则升高,但真菌、乳酸菌、CP、EE和灰分含量未受显著影响。
预防兽医
大熊猫轮状病毒CH-1株外衣壳蛋白(VP7)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颜其贵;雷燕;张志和;王成东;阳爱国;王旭;左兰;肖洋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6):  705-710.  doi:
摘要 ( 1277 )   HTML( )    PDF (1391KB) ( 78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大熊猫轮状病毒(Giant Panda Rotavirus, GPRV)CH-1株外衣壳蛋白VP7基因的结构及功能,用MA-104细胞(恒河猴胎猴肾细胞)增殖GPRV,提取总RNA,运用RT-PCR扩增VP7基因,并测序,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其功能,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了长1 042 bp的GPRV VP7蛋白基因(GenBank登录号GU188284)。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此序列包含1个981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326个氨基酸;预测GPRV VP7蛋白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37 354.8 u,等电点为4.76,半衰期为30 h,不稳定系数为26.71,总平均亲水性为-0.015,疏水性介于-2.344~3.567;1—24位氨基酸可能是信号肽序列;跨膜结构分析表明VP7蛋白有2个跨膜区,其N端和C端都位于病毒膜外区;抗原表位预测显示VP7蛋白有12个抗原决定簇;结构预测显示其可能包含2个N糖基化作用位点,5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作用位点、4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作用位点、1个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作用位点、4个N-豆蔻酰化位点、1个原核膜脂蛋白脂附着点和1个革兰氏阳性球菌表面蛋白‘锚’六肽。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GPRV VP7基因与人A组轮状病毒VP7基因的进化距离最近。本研究成功获得了GPRV VP7基因,为今后研究此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建立该病毒的诊断方法奠定基础。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SP2主要抗原区域的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林华;郭万柱;张博;陈弟诗;陈扬;王小玉;徐志文;王印;朱玲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6):  711-716.  doi:
摘要 ( 698 )   HTML( )    PDF (654KB) ( 5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以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重组NSP2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PRRS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通过RT-PCR技术,从PRRSV SCMS08株中,成功扩增出NSP2的主要抗原区域。将其克隆到pET-32a(+),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宿主菌(E. coli)Rosetta 2(DE3)。以镍柱纯化表达蛋白,SDS-PAGE检测证实重组蛋白获得了高效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表明所表达蛋白能够被抗组氨酸标签单克隆抗体和PRRSV阳性血清识别。以此蛋白包被酶标板,初步建立了PRRSV NSP2-ELISA诊断方法。优化的NSP2-ELISA的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1.7 μg·mL-1,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40。用该方法检测185份血清样品,与IDEXX公司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0.8%。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用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常规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TP株P4、P60、P90基因组遗传变异分析及动物致病力试验
招丽婵;苏润环;邓雨修;王东东;杨明柳;李春梅;罗小飞;宋延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6):  717-725.  doi:
摘要 ( 802 )   HTML( )    PDF (881KB) ( 56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TP 株P4、P60、P90三个代次毒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分析其遗传变异特性。通过分段RT-PCR、5′RACE和3′RACE法扩增病毒基因组,并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和动物致病力试验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TP株P4、P60、P90株基因组全长分别为15 346、15 394和15 393 bp。3个代次病毒的基因组序列中ORF1a基因和3′UTR区域变异较大,尤以Poly(A)尾序列碱基数差异显著,分别为26、74和73 bp。3代次毒株基因组序列比对发现TP P90与TP P4差异较大,共有58个核苷酸位点和27个氨基酸位点发生突变,P90 GP5蛋白抗原指数和表面亲和力与TP P4和TP P60相比呈增加趋势,动物致病力试验表明TP P4毒株致病力较TP P60和 TP P90强。结果提示:TP P4、P60、P90 3代次毒株基因组序列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集中在4~60代致弱阶段,遗传进化关系上该病毒分属于PRRSV美洲株分支,并与高致病性PRRSV JXA1株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相似性高达99.5%、99.2%和99.3%。
不同剂量鸭瘟病毒gC基因疫苗在雏鸭体内的表达时相和分布规律
沈福晓;程安春;汪铭书;蒋金凤;贾仁勇;朱德康;陈孝跃;孙涛;杨金龙;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6):  726-734.  doi:
摘要 ( 1035 )   HTML( )    PDF (1044KB) ( 69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利用已建立的间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鸭瘟病毒(DPV) gC基因疫苗 (pcDNA-DPV-gC) 免疫雏鸭后其表达蛋白在雏鸭体内的表达时相和分布规律,为DPV gC基因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将不同剂量(50、100和200 μg) DPV gC基因疫苗免疫3周龄天府肉鸭,于免疫后不同时间点 (4 h、12 h、1 d、3 d、5 d、7 d、2周、4周、6周和10周) 分别随机宰杀2只雏鸭,采集肝、脾、肺、肾、胰、脑、胸腺、哈氏腺、法氏囊、十二指肠、盲肠、直肠以及注射部位肌肉,应用间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cDNADPVgC在雏鸭体内的表达时相和分布规律。结果显示:①各剂量免疫组第1天在肝、十二指肠、盲肠、直肠和注射部位肌肉检测到DPV gC蛋白,其中注射部位肌肉的阳性信号最强;第2周时各组织中的抗原表达量达到高峰,随着时间推移,阳性信号以不同速度逐渐衰减;第10周时各剂量免疫组仍在肝、脑、十二指肠、盲肠和直肠发现持续表达DPV gC蛋白;而胰在所有时间点均未检出阳性信号;②pcDNA-DPV-gC在不同组织的表达量也存在差异,肝、脾、法氏囊、脑、十二指肠、盲肠和直肠是DPV gC蛋白主要的分布器官;阳性信号主要出现在肠黏膜固有层细胞、脾白髓或红髓区的淋巴细胞以及脑皮质神经胶质细胞等部位;③根据各组织的阳性信号强度和持续时间的情况,得到pcDNA-DPV-gC在雏鸭各组织的总体表达规律:十二指肠、盲肠、直肠>肝脏>法氏囊>脾>脑>注射部位肌肉>胸腺>肺>哈氏腺>肾脏>胰脏; ④不同剂量pcDNA-DPV-gC免疫雏鸭后各组织中抗原表达量和持续时间的总体规律依次为200 μg组>100 μg组>50 μg组。结果表明不同剂量pcDNA-DPV-gC免疫后1 d即可在雏鸭体内发现阳性信号,持续存在10周仍可检测到DPV gC蛋白,预示pcDNA-DPV-gC免疫期可持续较长时间。
蛋种鸡J亚群-禽白血病组织病理学与超微病理学研究
柴家前;武照娜;尹青;孙淑红;崔治中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6):  735-740.  doi:
摘要 ( 662 )   HTML( )    PDF (815KB) ( 7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讨蛋种鸡J亚群禽白血病的发病机理。针对山东济宁某蛋种鸡场200日龄产蛋鸡的组织病料,分别进行组织病理学与超微病理学研究,检测禽白血病病毒(ALV-J)抗原与抗体,分离病毒,并对其进行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患病鸡群出现渐进消瘦、瘫痪和最后死亡现象,全群死亡率达10%左右。病鸡的肝、脾等内脏器官明显肿大,表面可见大小不一的灰白色结节;其肾脏、脾脏、肺脏和肝脏等组织中有一定比例的胞质含红色嗜酸性颗粒的骨髓样细胞瘤细胞增生,也发现间质中淋巴细胞和成淋巴细胞浸润增生。同时在脾脏和法氏囊组织中均看到病毒颗粒,有囊膜,直径约100 nm。病料中p27抗原和血清中抗体均呈阳性,并分离到ALV-J。以上结果提示该蛋种鸡群发生的肿瘤病是由ALV-J引起的。随着越来越多的禽白血病病例在蛋鸡中确诊,预示着我国蛋鸡业面临新的威胁,值得引起重视。
猪IL-2与IL-6的融合表达及其产物的促淋巴细胞增殖活性
甄洪花;王金良;单虎;孙智远;赵金花;沈志强.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6):  741-745.  doi:
摘要 ( 623 )   HTML( )    PDF (697KB) ( 58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获得具有猪白细胞介素-2(pIL-2)和猪白细胞介素-6(pIL-6)双重活性的融合蛋白,研究其作为高效免疫佐剂的可行性,作者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克隆到的pIL-2和pIL-6基因的成熟肽片段利用一段柔性Linker序列串联,然后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BV220的适当位置,获得重组质粒pBVpIL-6-2,转化E.coli DH5α、E.coli BL21(DE3)和E.coli Rosetta(DE3)后,42 ℃诱导表达得到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6.7 ku的重组蛋白pIL-6-2,对蛋白进行纯化、复性后用MTT法检测其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促增殖活性,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pIL-6-2蛋白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促增殖活性差异很大,其中以0.1 μg·mL-1浓度的pIL-6-2活性最好。本研究为利用该蛋白作为高效免疫制剂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嗜群血蜱和长角血蜱ITS-2、COⅠ和COⅡ基因序列变异与亲缘关系分析
古小彬#;余增莹#;杨光友;孙家刚;魏洪;李开均;王淑贤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6):  746-754.  doi:
摘要 ( 619 )   HTML( )    PDF (1492KB) ( 7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阐明长角血蜱与嗜群血蜱间的亲缘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核糖体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基因(ITS-2)片段、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 (COⅠ)片段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I基因(COⅡ)片段,并进行测序,进而分析其基因变异与系统发育。结果表明,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的ITS2、COⅠ和COⅡ基因片段的大小存在差异,长角血蜱3种基因分别为361、479和647 bp,嗜群血蜱基因分别为354、474和661 bp。长角血蜱与嗜群血蜱间ITS-2、COⅠ和COⅡ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84.2%、89.0%和88.4%。以3种基因构建的NJ进化树中,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均聚类。因此,认为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间ITS-2、COI和COII基因间变异较小,它们是血蜱属中亲缘关系较近的2个有效种,支持传统形态学的分类地位。
基础兽医
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雏鸡免疫器官细胞因子的变化
郑世民;高雪丽;刘超男;刘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6):  755-760.  doi:
摘要 ( 671 )   HTML( )    PDF (745KB) ( 7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细胞因子在禽流感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和细胞因子活性检测方法,通过对胸腺和脾脏IL-2、IFN和TNF 3种细胞因子的检测,研究不同日龄(7和21日龄)SPF雏鸡感染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后,上述被检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无论是7日龄,还是21日龄SPF雏鸡感染AIV后,其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脏的IL-2和IFN诱生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TNF活性升高;但不同日龄雏鸡之间被检细胞因子,其降低或升高程度不论持续时间还是量也不完全相同,该研究不但表明细胞因子在禽流感免疫、发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而且也与雏鸡感染年龄存在一定相关性。
高钼对艾维茵肉鸡胸腺细胞周期和凋亡影响的研究
杨帆;崔恒敏;肖杰;彭西;崔伟;程安春;陈涛;柏才敏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6):  761-768.  doi:
摘要 ( 735 )   HTML( )    PDF (1616KB) ( 7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旨在研究高钼对肉雏鸡胸腺的影响。300只1日龄艾维茵肉鸡健雏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以对照日粮(Mo 13 mg·kg-1)和高钼日粮(Mo 500 mg·kg-1,高钼Ⅰ组;Mo 1 000 mg·kg-1,高钼Ⅱ组;Mo 1 500 mg·kg-1,高钼Ⅲ组)6周,以实验病理学和流式细胞术的方法观察研究雏鸡胸腺变化。与对照组比较,高钼Ⅰ、Ⅱ、Ⅲ组胸腺淋巴细胞减少,胸腺小体增大增多,肌样细胞增多;胸腺绝对质量和脏器指数显著降低(P<0.05或P<0.01);流式细胞仪测定,高钼Ⅰ、Ⅱ、Ⅲ组胸腺细胞G0/G1期显著升高(P<0.05或P<0.01),S期、G2+M期和增殖指数(PI)显著降低(P<0.05或P<0.01),同时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UNUL染色观察结果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日粮钼含量500 mg·kg-1及其以上可抑制胸腺的生长发育,导致雏鸡细胞免疫功能受损。
研究简报
西藏小型猪细胞色素b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李洪涛;肖东;顾为望;吴清洪;袁进;王万山;张嘉宁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6):  769-773.  doi:
摘要 ( 993 )   HTML( )    PDF (1462KB) ( 7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对西藏小型猪Cyt b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研究其遗传分化及其与欧洲品种猪和中国几个地方猪种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西藏小型猪Cyt b基因序列有9个变异位点,核苷酸多样性为0.078 9。中国猪种包括西藏小型猪的Cyt b 基因序列与欧洲品种猪相比有16个主要突变位点,其中西藏小型猪有2个特殊碱基突变位点:420位点的T→C转换和883位点的G→A转换,几乎各占50%。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西藏小型猪与欧洲品种猪有3个氨基酸位点存在着差异,其中在295位点,一部分西藏小型猪与以上其它几个品种猪同为缬氨酸(V),而另一部分西藏小型猪为异亮氨酸(I)。结果显示只有部分西藏小型猪与巴马小型猪、贵州香猪、五指山猪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同时证实西藏小型猪群体内存在遗传分化。
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对不同日龄SPF鸡的致病性比较
孙淑红;赵鹏;刘绍琼;崔治中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6):  774-777.  doi:
摘要 ( 632 )   HTML( )    PDF (462KB) ( 5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拟通过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分子克隆化病毒REV-C99株对1、8日龄SPF鸡的致病性比较,探讨REV的致病性与感染日龄的关系。在1、8日龄SPF鸡,分别腹腔注射REV-C99株1 000个TCID50·只-1,以新城疫病毒(NDV)灭活疫苗免疫后HI抗体滴度的测定结果为指标,比较了REV对不同日龄SPF鸡的致病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日龄SPF鸡感染REV后,即使经过NDV灭活疫苗的二次、三次免疫,对NDV的 HI抗体滴度仍然差异显著(P<0.05);而8日龄SPF鸡感染REV后则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以及NDV灭活疫苗的二次、三次免疫,对NDV的 HI抗体滴度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REV感染1日龄SPF鸡可显著抑制对NDV灭活疫苗免疫后的体液免疫反应,并且这种免疫抑制作用可持续至4个月;而8日龄SPF鸡感染REV后更多表现为一过性的致病作用。显然,REV的致病性对雏鸡感染日龄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从而揭示出控制REV早期感染的重要性并具有现实意义。
幼龄雄性羊驼脑垂体结构的研究
赫晓燕;郝欢庆;曹靖;刘丹丹;朱芷葳;董彦君;白瑞;于秀菊
畜牧兽医学报, 2010, 41(6):  778-784.  doi:
摘要 ( 712 )   HTML( )    PDF (1211KB) ( 6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观察7月龄雄性羊驼脑垂体的组织结构,为研究其内分泌功能提供形态学依据。3只7月龄未性成熟的雄性羊驼,解剖取出脑垂体制作标本,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其结构。结果显示,羊驼垂体位于颅底蝶骨构成的很浅的垂体窝内,与水牛相似,为椭圆形小体,背侧平,腹侧凸,由腺垂体(包括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和神经垂体组成, 存在垂体裂和不发达的垂体腔;远侧部约占矢状总面积的近40%~45%,中间部和神经部也较发达;远侧部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所占比例为8∶1∶11;电镜下观察到羊驼脑垂体远侧部中的生长激素细胞、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促性腺激素细胞和滤泡细胞,且生长激素细胞数量最多。结果提示,7月龄雄性羊驼脑垂体结构与大多数哺乳动物相似,但有其特有的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