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4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1-05-26
综述
非洲猪瘟的生物媒介
陈泽;罗建勋;殷宏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5):  605-612.  doi:
摘要 ( 484 )   HTML( )    PDF (2104KB) ( 10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洲猪瘟(ASF)存在多种传播途径,但其生物媒介——钝缘蜱是ASF病毒在疫源地传播、长期保存甚至发生变异的关键因素,也是ASF在很多地区和国家久控不绝的重要原因。为此作者将从钝缘蜱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与ASF的相互关系、该类蜱的防控及其在中国的分布现状等角度进行论述,为非洲猪瘟的有效防控奠定基础。
遗传繁育
长白猪×蓝塘猪及其杂种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
肖正中;刘小红;王翀;李加琪;莫德林;陈瑶生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5):  613-620.  doi:
摘要 ( 487 )   HTML( )    PDF (1336KB) ( 76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分析猪基因组DNA胞嘧啶甲基化模式和程度以及父母代猪与其杂种F1代之间的甲基化差异。应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对6头长白公猪、50头蓝塘母猪及长×蓝51头杂交F1代3个群体共107个个体耳组织基因组DNA胞嘧啶甲基化模式和程度进行评估。应用筛选的20对引物扩增,总共得到1 074条带(CCGG位点),共得到415个甲基化位点(条带),其中79条带为甲基化多态性条带,平均甲基化多态性比率(p)达7.4%。结果显示,3个猪群中DNA甲基化程度高,且亲代和F1代杂种之间的甲基化水平存在差异,父母代及其杂交F1代3个群体基因组DNA甲基化总体水平分别是27.7%、27.8%和25.1%,且3个猪群中CCGG序列发生单链DNA外部胞嘧啶甲基化现象(20.8%)比单双链DNA内部胞嘧啶甲基化现象(17.9%)多。结果提示,使用MSAP技术检测猪种基因组甲基化多态性非常有效,且猪基因组甲基化多态性丰富,杂种F1代与其父母代之间的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存在差异。
莱芜猪PID1基因的功能分析及表达谱研究
钱源;曾勇庆;崔景香;陈其美;宋一萍;杜金芳;陈伟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5):  621-628.  doi:
摘要 ( 479 )   HTML( )    PDF (6117KB) ( 9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了解莱芜猪PID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本研究以莱芜猪为试验对象,分析PID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并利用SYBR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该基因在莱芜猪10个不同组织(心脏、背最长肌、脾脏、肝脏、肺脏、小肠、大肠、脑、脂肪、脊髓)的表达谱信息。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ID1基因编码含217个氨基酸的蛋白,其定位在细胞质,无跨膜结构,为非分泌蛋白,具有亲水性,分子量为54 ku,等电点为5.11,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很大的比例,PID1的C端有一PTB(磷酸酪氨酸作用位点)结构域,与人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较近。组织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在大多数组织中均有表达,其在各组织中的mRNA表达丰度表现为:心脏>脑>肝脏>脂肪>背最长肌>肺脏>脊髓>大肠>脾脏,而在小肠中未见明显表达。结果提示:PID1可能与胰岛素信号途径有关,并可能调控GLUT4基因的表达,呈现多组织表达特征,提示其调节目的基因转录具有广泛性。
不同采集方法对猪卵母细胞的采集效率和成熟率的影响
卿玉波;魏红江;姜河海;信吉阁;李红;许成盛;查星琴;潘伟荣;曾养志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5):  629-634.  doi:
摘要 ( 458 )   HTML( )    PDF (788KB) ( 6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开发出一种对COCs损伤小且采集效率和卵母细胞成熟率高的卵母细胞采集方法。从屠宰场采集来的卵巢运回实验室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抽吸法、解剖法和刀切过滤法3种方法采集COCs,然后进行体外成熟培养,通过对COCs采集效率、COCs完整性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的比较,研究解剖法、刀切过滤法和抽吸法3种采集方法对猪卵母细胞的采集效率和成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每个卵巢采集COCs个数,刀切过滤法显著高于解剖法和抽吸法(P<0.05),而解剖法仅为1.55个,显著低于抽吸法(P<0.05);采集效率抽吸法最佳,采集和挑选单个COCs的时间显著低于解剖法和刀切过滤法(P<0.05),刀切过滤法次之,但显著低于解剖法(P<0.05);A、B级COCs比例,解剖法高达99.23%,显著高于其他2种方法(P<0.05),刀切过滤法与抽吸法差异不显著(P>0.05);卵母细胞的成熟率,解剖法和刀切过滤法都达到80%,二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抽吸法(P<0.05);100个成熟卵母细胞所需的卵巢数量,刀切过滤法最少,仅为17.4个,而解剖法和抽吸法分别高达80.6和90.3个;需要的总采集时间(采集和挑选的时间),刀切过滤法最低,仅为126.6 min,而解剖法最高,为758.9 min。综上所述,与抽吸法和解剖法相比,刀切过滤法是一种高效、快速的卵母细胞采集方法。
猪卵母细胞线粒体分布及线粒体DNA拷贝数变化
成文敏;霍金龙;信吉阁;潘伟荣;黄言;魏红江;曾养志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5):  635-640.  doi:
摘要 ( 853 )   HTML( )    PDF (1991KB) ( 8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观察猪卵母细胞线粒体分布及线粒体DNA拷贝数变化,以期作为判定哺乳动物卵母细胞胞质成熟的指标,同时也为今后克隆技术的发展和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提供基础。运用线粒体分子探针标记技术检测体外成熟不同时期卵母细胞中线粒体的分布变化,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变化趋势,揭示线粒体分布、线粒体DNA拷贝数变化与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猪卵母细胞成熟前后,线粒体分布由未成熟的周边分布变为成熟后的均匀分布,并且线粒体簇变大,着色变深。卵母细胞成熟0、11、22 h的mtDNA拷贝数分别为(2 519.52±940.39)、(3 421.47±345.71)和(9 747.58±1 928.24),他们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卵母细胞成熟33 h的mtDNA拷贝数为(39 913.61±1 180.26),显著高于成熟0、11和22 h的mtDNA拷贝数(P<0.05)。卵母细胞成熟44 h的mtDNA拷贝数为(130 074.30±78 119.45),显著高于成熟33 h的mtDNA拷贝数(P<0.05)。由此可见,随着卵母细胞成熟进程的推进,线粒体活性增强,线粒体DNA拷贝数明显增加。
DSG4基因的SNPs筛查及其与裘用绵羊羊毛性状关系的研究
张戈;张元跃;韩建林;关伟军;李颖康;许 斌;张秀陶;马月辉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5):  641-649.  doi:
摘要 ( 772 )   HTML( )    PDF (4168KB) ( 5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PCRSSCP方法检测118只滩羊和82只小尾寒羊与滩羊杂交羊DSG4基因的多态性,用最小二乘法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毛股长度和弯曲数的关系。结果发现16个SNPs和1个TTG插入/缺失,其中在5′调控区和3′调控区各有1个SNP;11个SNPs位于外显子区域,其中4个为错义突变,TTG插入/缺失使丝氨酸替换为异亮氨酸并引起甘氨酸的插入/缺失;其余3个SNPs位于内含子区域。DSG4基因编码区的6处碱基变异与3′调控区的1个SNP处于完全连锁不平衡,组合基因型命名为PPRR、PQRS和QQSS。杂交羊QQSS基因型的初生肩部毛股长度、初生肩部毛股弯曲数以及二毛(1月龄左右)肩部毛股弯曲数的最小二乘均值极显著大于PPRR和PQRS基因型所对应的值(P<0.01);QQSS基因型的二毛股部毛股弯曲数的最小二乘均值显著大于PPRR基因型(P<0.05),但与PQRS基因型差异不显著(P>0.05)。滩羊QQSS基因型上述性状的最小二乘均值也大于PPRR和PQRS基因型,但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初步表明,QQSS基因型可能是裘用型绵羊毛股长度和弯曲数的有利基因型,本研究的结果为阐明DSG4基因对绵羊羊毛性状的影响提供了较丰富的分子素材。

GPxs家族基因在山羊不同组织和睾丸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特性研究
张建新;王茜;荀文娟;任有蛇;岳文斌;张春香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5):  650-657.  doi:
摘要 ( 476 )   HTML( )    PDF (4996KB) ( 90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家族(GPxs)在山羊不同组织表达的特异性及在睾丸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特性。采用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太行青山羊公羊各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睾丸GPxs mRNA的表达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GPx1、GPx3、GPx4和GPx7在各组织广泛表达,其表达量由高到低的顺序:GPx1是肝脏>肺脏>心脏>睾丸、脾脏>肾脏>背最长肌,肝脏GPx1 mRNA表达量是肌肉组织的6.7倍; GPx3是肾脏>心脏>肝脏、睾丸>脾脏、肺脏、背最长肌,肾脏GPx3 mRNA表达量分别是肝脏和肺脏表达量的12和24倍;GPx4是睾丸>心脏>肾脏、肝脏、肺脏>脾脏、背最长肌,睾丸GPx4 mRNA表达量分别是肝脏和肌肉的21和137倍; GPx7是肝脏>脾脏、肺脏、背最长肌>心脏>肾脏、睾丸。 GPx5和GPx6仅在睾丸和附睾中表达,且GPx5在附睾头中的表达是睾丸的114倍;睾丸中GPx3 表达量随日龄增加而降低,GPx1和GPx4表达量随日龄增加而增加,GPx5在90 d开始表达且直接到达高峰平台, GPx6和GPx7在60 d开始表达,90 d到高峰平台,而后其表达量降低。山羊GPxs mRNA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山羊睾丸中GPxs mRNA表达具有时间依赖性。
白羽王鸽部分生殖激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表达的组织差异初探
高鹏飞;赵慧婷;王钦德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5):  658-664.  doi:
摘要 ( 484 )   HTML( )    PDF (3018KB) ( 69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鸽特殊的就巢泌乳机理,本研究采用放射免疫技术(RIA)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公、母鸽在青年期、就巢期和哺育期3个生理时期,血清中催乳素(PRL)、雌二醇(E2)2种激素浓度的动态变化和催乳素受体(PRLR)、血管活性肠肽(VIP)mRNA在脑、肝脏和肾脏3种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测定期间母鸽血液中2种激素的平均浓度均高于公鸽。在青年期,测定前公鸽血清中PRL和E2水平没有显著变化,但在测定后期(124 d)PRL浓度下调,而此时母鸽血清中E2浓度显著提高;就巢期,公、母鸽血清中PRL浓度都有显著升高趋势,并在哺育期达到最高峰,母鸽血清中E2浓度随着就巢时间的延续有下降的趋势,到哺育中期才升高。在鸽脑、肝脏、肾脏3种组织中均表达PRLR和VIP这两种基因,与青年期相比,就巢期公、母鸽脑组织中PRLR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在哺育第1 天达到最高;在就巢期,脑组织中公、母鸽VIP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青年期和哺育期。初步推断PRL对鸽就巢行为的发生和维持起重要作用。
动物营养
利用饱和烷烃技术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放牧绵羊食性的测定
李亚奎;胡红莲;卢德勋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5):  665-670.  doi:
摘要 ( 864 )   HTML( )    PDF (790KB) ( 6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研究饱和烷烃技术在放牧绵羊食性测定中的应用,本研究在4.4 hm2放牧试验区内,放牧8只蒙古羊,分别于6、9和11月利用饱和烷烃技术对放牧绵羊的食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同一季节,不同牧草的烷烃模式存在差异,其中以C27和C31差异最为显著,C33次之,C29最差。绵羊的食性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羊只所食的牧草主要以冷蒿、无芒隐子草和银灰旋花为主,分别占79.68%、12.12%和7.30%,而短花针茅只占0.90%;而进入秋季后,随着适口性好植物密度的降低,羊只开始对短花针茅进行采食,由原来占食入牧草总量的0.90%升高到3.81%,同时无芒隐子草的采食量也开始增加,由原来占食入牧草总量的12.12%提高到23.57%;冬季家畜采食牧草的种类开始减少,冷蒿占羊只采食量的86.26%,无芒隐子草和银灰旋花分别减少到8.33%和5.41%,而对短花针茅不采食。综上,饱和烷烃技术可以准确测定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放牧绵羊的食物组成。
日粮α-亚麻酸水平对断奶至2月龄肉兔生长性能、脂肪酸构成及肝脏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杜海涛;王春阳;王雪鹏;麻名文;李福昌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5):  671-678.  doi:
摘要 ( 833 )   HTML( )    PDF (823KB) ( 6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探讨了日粮α亚麻酸(ALA)水平对断奶至2月龄生长肉兔生长性能、血脂、肝脏和肌肉脂肪酸构成及肝脏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肉碱脂酰转移酶1(CPT1)mRNA表达量的影响。选用断奶体质量无显著差异的生长肉兔2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40只,分别饲喂不同ALA添加量(0、0.1%、0.2%、0.3%、0.4%)的饲粮。预试7 d,正试23 d。结果表明:日粮ALA水平对平均日采食量(ADI)、日增体质量(ADG)、料重比(F/G)和屠宰率影响显著(P<0.05)。日粮ALA水平极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P=0.001 2)、胆固醇(P=0.005 6)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P=0.000 4),对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影响不显著(P=0.217 7);日粮ALA水平对肝脏和背最长肌饱和脂肪酸(SPA)影响不显著(P>0.05),但能显著降低肝脏和背最长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相对含量(P<0.05),显著提高肝脏和背最长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P<0.05)和n3系列PUFA的相对含量(P<0.000 1);极显著降低n6/n3比例(P<0.01),各处理组n6系列PUFA相对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ALA水平对肝脏ACC和CPT1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均极显著(P=0.000 2,P=0.000 1)。从生长性能、组织脂肪酸构成和肉质等多方面考虑,断奶至2月龄生长肉兔饲粮中可添加0.2%的亚麻酸以生产富含n3PUFA的功能性兔肉产品。
预防兽医
马流感病毒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姬媛媛;郭巍;王晓钧;王征;卢刚;赵立平;李红梅;相文华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5):  679-684.  doi:
摘要 ( 549 )   HTML( )    PDF (1734KB) ( 6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马流感病毒(Equine influenza virus,EIV)的方法,以EIV中国分离株A/马/新疆/07(H3N8)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为捕获抗体,原核表达的核蛋白(NP)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在国内首次建立了检测EIV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用该检测方法分别检测EIV、马动脉炎病毒、马疱疹病毒1型、马疱疹病毒4型和马乙型脑炎病毒阳性样品。结果表明,该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常规检测EIV的血凝试验相比,其敏感性是后者的2.5~10倍;同时与H7N7亚型EIV有交叉反应。攻毒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检测鼻腔分泌物中的EIV。该方法的建立为EIV的检测及早期防控提供了有效工具。
鸭源H5亚型禽流感全禽源分子标记疫苗候选株的构建
张文俊;薛涛;吴小伟;唐应华;彭大新;刘秀梵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5):  685-691.  doi:
摘要 ( 978 )   HTML( )    PDF (2104KB) ( 8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开发用于南方水禽且适合血清学监测的H5亚型禽流感疫苗,作者通过反向遗传技术,删除A/mallard/Huadong/S/2005(H5N1,S株)病毒HA编码多碱性氨基酸序列,使之成为低致病特征,分别与A/duck/England/1/1956(H11N6,E株)和A/Chicken/Shanghai/F/98(H9N2,F株)的NA组合,再以本室禽源高产病毒F株的6个内部片段为骨架,构建全部基因都来自禽流感的疫苗株。成功拯救出2株重组病毒,分别命名为rH5N6/F和rH5N2/F,并引入分子标记N6和N2。重组病毒在鸡胚和MDCK细胞上均具有较好的繁殖能力,且rH5N6/F更适合在鸡胚中生产,对SPF鸡和鸡胚无致病性。重组病毒在clade2.3.4毒株中具有很好的抗原代表性,引入的分子标记有利于血清学监测的区分,为防控水禽H5亚型禽流感提供了良好的疫苗候选株。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蛋白抗原表位多肽P22的免疫原性及生物学功能鉴定
宋幸辉;王睿;王选年;鲍登克;杨苏珍;卢清侠;王寅彪;赵东;张改平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5):  692-697.  doi:
摘要 ( 891 )   HTML( )    PDF (1998KB) ( 8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鉴定IBDV VP2蛋白线性B细胞抗原表位肽P22的免疫原性及生物学功能,作者采用固相多肽合成方法合成多肽P22,经纯化后用SMCC法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细胞穿膜肽(PNT)进行偶联,得到免疫抗原P22BSA和检测抗原P22PNT;用P22BSA免疫BALB/c小鼠3只,经3次免疫后得到多抗血清3份。应用ELISA检测了抗P22抗体的特异性,并通过抗P22多肽抗体作为特异性抗体检测了P22多肽结合CEF细胞的特性。结果经鉴定3份多抗血清均与P22多肽特异性反应,效价均达到1∶105,且能特异性检测P22多肽与CEF细胞的特异性结合。本试验成功制备了P22免疫原,获得了效价高、特异性较好的鼠源抗P22多抗血清,并证明P22多肽与CEF细胞能够特异性结合,为进一步研究多肽疫苗的设计或试纸条的研制及表位单抗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基础。
山东不同品系蛋鸡禽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
杨凤;孙洪磊;倪伟;车国喜;刘思当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5):  698-703.  doi:
摘要 ( 855 )   HTML( )    PDF (2953KB) ( 6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山东不同品系蛋鸡白血病流行情况,作者采集了山东各地区主要引进品系及地方品种鸡的血清3 882份、棉拭子2 428份和疑似病例41例,对采集样品分别进行了血清学、病理学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表明:包括祖代鸡在内的各品系蛋鸡群P27抗原阳性率为19.36%;ALVA/B亚型抗体阳性率9.29%、ALVJ亚型抗体阳性率5.18%、REV抗体阳性率13.77%;发病鸡群主要是商品鸡群和父母代鸡群,海兰褐祖代鸡群也有发病;病理学诊断证明肿瘤类型主要为髓细胞瘤 (27/41)、血管瘤或血管内皮细胞瘤 (7/41)、纤维肉瘤(2/41)、平滑肌肉瘤(2/41)及马立克氏病(5/41);PCR检测结果显示,41份病料中有33份为ALVJ阳性 (80.49%);22份为MDV阳性(53.66%);两者共感染率高达43.9%;从疑似病例分离到的17株ALVJ病毒gp85基因的同源性为94.0%~100%,与ALVJ原型株HPRS103 gp85基因同源性为94.3%~98.7%;与其它已发表的分离毒株ALVJ gp85基因的同源性较低(84.4%~96.8%)。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山东各品系蛋鸡群均存在ALV感染,其中以ALVJ为主,ALVA和ALVB同时存在,且存在与MDV、REV的混合感染,病鸡主要表现髓细胞瘤和血管瘤。
3种受体抑制剂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鸡胚肾细胞的影响
尹鑫;张颖;刘澜澜;魏萍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5):  704-710.  doi:
摘要 ( 447 )   HTML( )    PDF (1084KB) ( 6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阐明鸡氨肽酶N(chAPN)、唾液酸以及硫酸乙酰肝素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 M41株感染宿主细胞中的作用以及3种受体特异抑制剂对IBV M41株在自然宿主CEK细胞内增殖能力的影响。作者选择苯丁抑制素(Bestatin)、神经氨酸酶(NA)和肝素酶Ⅲ分别作为APN、唾液酸以及硫酸乙酰肝素的抑制剂,在不同条件下,单独或共同预处理CEK细胞,而后接入IBV M41株病毒感染细胞,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IBV M41株在CEK细胞中的增殖变化,应用鸡胚半数感染剂量法(EID50)测定病毒感染鸡胚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经Bestatin和NA处理的CEK细胞获得了抵抗IBV M41株感染的能力,与未经处理的(对照组)细胞相比,Bestatin和NA能显著降低IBV M41株在CEK细胞内的增殖及对鸡胚的感染能力(P<0.01),且Bestatin处理后CEK细胞内的病毒增殖量显著低于NA处理后CEK细胞内的病毒增殖量,两者病毒液的EID50 滴定值差异显著(P<0.01);肝素酶Ⅲ的处理则对病毒增殖无显著影响;3种受体抑制剂共同处理CEK细胞后,病毒增殖量显著下降(P<0.01),但仍有病毒增殖,病毒液的EID50 滴定值为102.12±0.05·0.1 mL1。结果提示,chAPN在IBV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发挥特异性受体作用,而唾液酸在IBV感染宿主细胞中发挥辅助受体作用,硫酸乙酰肝素不是IBV在自然感染中的必需因素,同时提示,可能存在其他未知受体因子参与IBV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
抗猪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特性分析
张健;陈艳;乔传玲;杨焕良;唐续;辛晓光;陈化兰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5):  711-716.  doi:
摘要 ( 446 )   HTML( )    PDF (1725KB) ( 7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制备猪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采用RTPCR方法扩增猪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基因,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AGGS上,获得重组质粒pCAGGSHA,转染293T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表明HA蛋白在293T细胞中得到表达。将pCAGGSHA 以100 μg·只1剂量免疫5周龄BALB/c小鼠,获得4株稳定分泌抗HA蛋白单克隆抗体(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1G7、3C10、3G3和2B11。其中11G7诱导小鼠产生的腹水HI效价为14log2,中和效价为1∶8 192,HI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11G7只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发生反应,而不与其他H1N1、H1N2、H3N2、H5N1及H9N2亚型流感病毒反应。该MAb的制备将为建立猪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传统亚型SIV的鉴别诊断方法奠定基础。
中国西藏小反刍兽疫的发生状况与防控
王乐元;次真;吴国珍;安荣祥;周明;多杰热登;蔡斌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5):  717-720.  doi:
摘要 ( 443 )   HTML( )    PDF (765KB) ( 6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础兽医
鸡恒定链分子跨膜区2个氨基酸残基在形成MHCⅡIi复合物中的作用
许发芝;吴胜国;刘雪兰;余为一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5):  721-728.  doi:
摘要 ( 881 )   HTML( )    PDF (2270KB) ( 59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探明鸡恒定链跨膜区特定氨基酸在形成MHCⅡIi复合物聚合中的作用特征。用大引物PCR定点突变法将鸡Ii链跨膜区2个氨基酸Gln47和Thr50分别突变为丙氨酸(Ala),再连接到pEGFPC1载体中,构建含IiGFP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同时还分别构建了含pDsRed2N1MHCⅡα、pDsRed2N1MHCⅡβ、pEGFP N1MHCⅡα和pEGFP N1MHCⅡβ真核表达载体。用脂质体介导法将这些重组质粒单独或共转染至COS7细胞,培养48 h后经荧光显微镜检测野生型Ii和突变型Ii与MHCⅡ类分子的细胞定位,并通过免疫共沉淀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野生型Ii链与MHCⅡα或MHCⅡβ之间存在细胞内的共定位,而突变型Ii与MHCⅡα或MHCⅡβ在细胞中共表达后未出现共定位现象。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在野生型Ii链与MHCⅡα或(和)MHCⅡβ单转染或三者共转染COS7细胞后,均能检测到MHCⅡαIi、 MHCⅡβIi和MHCⅡIi复合物,而突变型Ii链与MHCⅡα或(和)MHCⅡβ单转染或三者共转染COS7细胞后,均检测不到MHCⅡαIi、MHCⅡβIi和MHCⅡIi复合物。因此Ii链跨膜区Gln47和Thr50 2个氨基酸对于MHCⅡIi复合体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牦牛子宫中黄体生成素受体的表达变化
阿依木古丽;蔡勇;崔燕;余四九;乔自林;陈士恩;霍生东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5):  729-733.  doi:
摘要 ( 509 )   HTML( )    PDF (3489KB) ( 6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牦牛子宫中黄体生成素受体(LHR)的定位及表达变化,笔者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发情期、发情后期、间情期和发情前期牦牛子宫中LHR的表达,并进行光密度值分析。结果表明,LHR免疫阳性产物在牦牛子宫腺上皮细胞、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肌层平滑肌细胞中均有表达;腺上皮细胞、基质细胞和肌层平滑肌细胞中LHR在发情前期和发情期表达最弱,发情后期表达增加,间情期表达最强(P<0.05);子宫内膜血管平滑肌细胞中LHR的表达在发情期最强,间情期最弱(P<0.05);血管内皮中LHR在发情期和发情前期表达很强,发情后期和间情期显著下降(P<0.05)。 结果表明LHR参与了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牦牛子宫功能变化的调控。
临床兽医
中药复方对夏季肉牛的影响:Ⅱ. 血气指标、血清代谢产物浓度及免疫和抗氧化功能参数
汪水平;王文娟;左福元;周 沛;赵建军;张家骅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5):  734-741.  doi:
摘要 ( 518 )   HTML( )    PDF (817KB) ( 9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测定血气指标、血清代谢产物浓度及免疫和抗氧化功能参数,进一步探讨中药复方缓解夏季肉牛热应激的作用机理。选择18头月龄相近、体型结构相似、体质量300 kg左右的健康西门塔尔与本地黄牛杂交的二代公牛,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18头牛随机分为3个组,1个对照组和2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个处理组分别在基础日粮水平上给每头牛日喂0.2 kg复方Ⅰ和复方Ⅱ(由藿香、苍术、黄柏和石膏等中药按不同比例组成)。试验以三峡库区夏季湿热环境为热应激源,时间为2009年7月1日-9月8日,其中预饲期为10 d,正式期为59 d。结果表明,2种复方均能提高肉牛全血二氧化碳与氧分压、氧饱和度、二氧化碳总量、实际碳酸氢盐浓度、剩余碱与缓冲碱浓度及钾、钠、氯等离子浓度,降低全血pH、阴离子间隙、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2种复方均能降低肉牛血清尿素氮、尿酸、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乳酸等浓度,提高血清葡萄糖浓度;2种复方均能提高肉牛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A/G/M、补体3/4、一氧化氮等浓度及白细胞介素2水平和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2种复方均能增强肉牛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羟自由基抑制能力,提高血清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的活性,降低血清丙二醛浓度。研究结果为应用中药复方缓解肉牛热应激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简报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毕赤酵母基因组中外源基因拷贝数
李凯;高宏雷;高立;祁小乐;高玉龙;徐延伟;王笑梅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42(5):  742-746.  doi:
摘要 ( 456 )   HTML( )    PDF (2069KB) ( 58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为内参基因,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毕赤酵母基因组中外源基因拷贝数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通过对反应参数进行优化,建立针对目的基因和内参基因的双标准曲线,并对重组酵母基因组中外源基因和内参基因的拷贝数进行同时定量检测,外源基因与内参基因起始模板拷贝数的比值即为外源基因在重组酵母菌株基因组中的拷贝数。结果表明,2条标准曲线在101~108拷贝·μ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以及良好的敏感性和重复性。利用该方法对60株重组酵母菌株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筛选到38株单拷贝插入菌株和22株多拷贝插入菌株。本研究所建立的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方便、高效,可用于重组毕赤酵母基因组中外源基因拷贝数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