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4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7-03-23
2015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0-0. 
摘要 ( 0 )   HTML( )    PDF (319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0-0. 
摘要 ( 0 )   HTML( )    PDF (330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0-0. 
摘要 ( 0 )   HTML( )    PDF (268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0-0. 
摘要 ( 0 )   HTML( )    PDF (164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0-0.  doi:
摘要 ( 67 )   HTML( )    PDF (268KB) ( 19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英文目次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0-0.  doi:
摘要 ( 20 )   HTML( )    PDF (164KB) ( 1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0-0.  doi:
摘要 ( 42 )   HTML( )    PDF (330KB) ( 17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15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0-0.  doi:
摘要 ( 40 )   HTML( )    PDF (319KB) ( 20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马属动物进化特征概述
任秀娟,赵一萍,萨如拉,鲍红梅,王希生,道楞,阿娜尔,魏睿元,苏日嘎,彩丽干,白东义,李蓓,杨丽华,乌尼尔夫,芒来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385-39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01
摘要 ( 0 )   HTML( )    PDF (928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马属动物丰富的化石材料,记录了其5 500万年的起源、迁徙、灭绝和进化,使其成为进化生物学的教研材料。马属动物于始新世时期出现于北美,称为始马。由于气候的变化,导致白令海峡水面的上升和下降,马属祖先曾陆续经由白令桥抵达欧亚古路,但是均没有留下现存物种后代。马属动物在北美持续演化,到上新世时,现代马属的最近祖先出现,即上新马。在接下来约3百万年间,马属动物经历快速的辐射进化,在不同的环境中占领生态位,形成包括马、驴和斑马3个主要亚属。促成现存马属物种在极短的时间内分离的主要原因,是马属典型的快速核型进化。随着马基因组精细图和驴基因组草图的完成,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马属核型多样性的识别越来越精准。马属动物剧烈的染色体重排,让科学家们越来越相信,其异种杂交能够产生后代,后代没有繁殖能力的原因是马属动物基因组之间的高度相似,使得其杂种能够存活;但是由于核型的巨大差异,其杂种后代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不能均衡的分配两套染色体,但这个猜测仍需要大量的试验来证实。

马属动物进化特征概述
任秀娟,赵一萍,萨如拉,鲍红梅,王希生,道楞,阿娜尔,魏睿元,苏日嘎,彩丽干,白东义,李蓓,杨丽华,乌尼尔夫,芒来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385-39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01
摘要 ( 277 )   HTML( )    PDF (928KB) ( 6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马属动物丰富的化石材料,记录了其5 500万年的起源、迁徙、灭绝和进化,使其成为进化生物学的教研材料。马属动物于始新世时期出现于北美,称为始马。由于气候的变化,导致白令海峡水面的上升和下降,马属祖先曾陆续经由白令桥抵达欧亚古路,但是均没有留下现存物种后代。马属动物在北美持续演化,到上新世时,现代马属的最近祖先出现,即上新马。在接下来约3百万年间,马属动物经历快速的辐射进化,在不同的环境中占领生态位,形成包括马、驴和斑马3个主要亚属。促成现存马属物种在极短的时间内分离的主要原因,是马属典型的快速核型进化。随着马基因组精细图和驴基因组草图的完成,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马属核型多样性的识别越来越精准。马属动物剧烈的染色体重排,让科学家们越来越相信,其异种杂交能够产生后代,后代没有繁殖能力的原因是马属动物基因组之间的高度相似,使得其杂种能够存活;但是由于核型的巨大差异,其杂种后代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不能均衡的分配两套染色体,但这个猜测仍需要大量的试验来证实。

牛支原体逃避宿主免疫的研究进展
季文恒,储岳峰,赵萍,陈胜利,郝华芳,王展慧,刘永生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393-40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02
摘要 ( 0 )   HTML( )    PDF (3347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是能够感染牛的一种重要的致病性支原体。牛支原体能够在宿主中持续存在并引起慢性疾病,包括肺炎、乳腺炎、耳炎、生殖障碍、关节炎、脑膜炎以及角膜结膜炎。由于临床上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以及缺乏商业可用的敏感性诊断工具和有效的疫苗,牛支原体引起的疾病很难预防和控制。牛支原体能够造成长期感染的主要原因是其通过表面抗原高频率变异、规避吞噬细胞吞噬作用、入侵宿主细胞、形成生物膜以及调节宿主免疫应答等方法逃避宿主天然和适应性免疫。深入理解牛支原体的免疫逃避机制有助于研制更好的牛支原体诊断工具和疫苗,也将进一步促进牛支原体预防与控制技术的发展。

牛支原体逃避宿主免疫的研究进展
季文恒,储岳峰,赵萍,陈胜利,郝华芳,王展慧,刘永生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393-402.  doi: 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02
摘要 ( 262 )   HTML( )    PDF (3347KB) ( 4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是能够感染牛的一种重要的致病性支原体。牛支原体能够在宿主中持续存在并引起慢性疾病,包括肺炎、乳腺炎、耳炎、生殖障碍、关节炎、脑膜炎以及角膜结膜炎。由于临床上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以及缺乏商业可用的敏感性诊断工具和有效的疫苗,牛支原体引起的疾病很难预防和控制。牛支原体能够造成长期感染的主要原因是其通过表面抗原高频率变异、规避吞噬细胞吞噬作用、入侵宿主细胞、形成生物膜以及调节宿主免疫应答等方法逃避宿主天然和适应性免疫。深入理解牛支原体的免疫逃避机制有助于研制更好的牛支原体诊断工具和疫苗,也将进一步促进牛支原体预防与控制技术的发展。

遗传育种
MC4R基因沉默对牛成纤维细胞内基因表达的影响
黄萌,贤明,史明艳,陈燕,张路培,高会江,李俊雅,许尚忠,高雪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403-41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03
摘要 ( 0 )   HTML( )    PDF (1336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黑素皮质激素4受体基因(Melanocortin-4 receptor, MC4R)沉默对牛成纤维细胞内能量与脂肪代谢相关通路上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揭示MC4R基因与肉牛胴体品质以及能量平衡与脂肪代谢之间的关系。本试验使用MC4R被敲降的牛成纤维细胞系,借助深度测序技术寻找试验组(MC4R敲降)和阴性对照组(MC4R未敲降)中表达量差异显著的基因。利用GO注释聚类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涉及能量代谢、脂肪运输及相关调控通路的差异基因进行了深入的富集分析。随机选取差异表达基因中的10个基因,利用实时定量PCR对深度测序结果进行验证。此外,本研究借助牛SNP芯片对上述目标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了检测,并对136头西门塔尔牛进行了基于目标基因各SNP的基因型检测。基于各SNP的分型数据,本研究进一步利用PLINK软件对SNP与牛各胴体性状的关联性进行分析。通过深度测序,在两组阳性MC4R被敲降的牛成纤维细胞系中共发现7 79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 703个,下调基因6 096个。显著性GO分类在两组不同干扰水平处理组间共选出与能量代谢调节、脂肪运输过程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265个,功能聚类分析进一步筛选出与能量代谢相关的基因29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与能量代谢、脂肪运输等过程相关的265个差异表达基因共涉及到40个不同的通路,其中与MC4R基因及能量代谢调控有密切关联的LeptinAGRPNPYPOMC等基因同属于脂联素信号通路。MC4R敲降引起该通路上22个基因的表达发生显著变化。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所选择的10个基因(表达量上调基因:CFBRSAD2、IFIT3、CHI3L1和BOLA-N;表达量下调基因:UPK1BIER2、LASS3、TGFβ3和AXUD1)的mRNA表达水平与测序结果无显著差异,从而证实了深度测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此外,借助50 K密度的牛SNP芯片,本研究共发现了16个SNPs位点,共涉及11个目标基因。SNPs与牛各胴体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0号染色体上的TGFβ3对西门塔尔牛眼肌面积、胴体重、腰部肉厚、大腿肉厚和外脊重有显著影响(P<0.05),对眼肉重、里脊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同样位于10号染色体的RHOJ基因对西门塔尔牛眼肌面积也有显著影响(P<0.05)。19号染色体上的KRT17基因和7号染色体上VCAN基因均显著影响西门塔尔牛肉剪切力(P<0.01,P<0.05)。1号染色体的MASP1基因对肉色有显著影响(P<0.05)。结果显示,MC4R基因沉默显著影响牛成纤维细胞内参与能量代谢、脂肪代谢和能量稳态平衡调控过程相关基因的表达,进一步证实了MC4R基因能调控肉牛能量平衡和脂肪代谢以及影响肉牛胴体品质。

MC4R基因沉默对牛成纤维细胞内基因表达的影响
黄萌,贤明,史明艳,陈燕,张路培,高会江,李俊雅,许尚忠,高雪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403-41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03
摘要 ( 214 )   HTML( )    PDF (1336KB) ( 4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黑素皮质激素4受体基因(Melanocortin-4 receptor, MC4R)沉默对牛成纤维细胞内能量与脂肪代谢相关通路上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揭示MC4R基因与肉牛胴体品质以及能量平衡与脂肪代谢之间的关系。本试验使用MC4R被敲降的牛成纤维细胞系,借助深度测序技术寻找试验组(MC4R敲降)和阴性对照组(MC4R未敲降)中表达量差异显著的基因。利用GO注释聚类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涉及能量代谢、脂肪运输及相关调控通路的差异基因进行了深入的富集分析。随机选取差异表达基因中的10个基因,利用实时定量PCR对深度测序结果进行验证。此外,本研究借助牛SNP芯片对上述目标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了检测,并对136头西门塔尔牛进行了基于目标基因各SNP的基因型检测。基于各SNP的分型数据,本研究进一步利用PLINK软件对SNP与牛各胴体性状的关联性进行分析。通过深度测序,在两组阳性MC4R被敲降的牛成纤维细胞系中共发现7 79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 703个,下调基因6 096个。显著性GO分类在两组不同干扰水平处理组间共选出与能量代谢调节、脂肪运输过程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265个,功能聚类分析进一步筛选出与能量代谢相关的基因29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与能量代谢、脂肪运输等过程相关的265个差异表达基因共涉及到40个不同的通路,其中与MC4R基因及能量代谢调控有密切关联的LeptinAGRPNPYPOMC等基因同属于脂联素信号通路。MC4R敲降引起该通路上22个基因的表达发生显著变化。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所选择的10个基因(表达量上调基因:CFBRSAD2、IFIT3、CHI3L1和BOLA-N;表达量下调基因:UPK1BIER2、LASS3、TGFβ3和AXUD1)的mRNA表达水平与测序结果无显著差异,从而证实了深度测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此外,借助50 K密度的牛SNP芯片,本研究共发现了16个SNPs位点,共涉及11个目标基因。SNPs与牛各胴体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0号染色体上的TGFβ3对西门塔尔牛眼肌面积、胴体重、腰部肉厚、大腿肉厚和外脊重有显著影响(P<0.05),对眼肉重、里脊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同样位于10号染色体的RHOJ基因对西门塔尔牛眼肌面积也有显著影响(P<0.05)。19号染色体上的KRT17基因和7号染色体上VCAN基因均显著影响西门塔尔牛肉剪切力(P<0.01,P<0.05)。1号染色体的MASP1基因对肉色有显著影响(P<0.05)。结果显示,MC4R基因沉默显著影响牛成纤维细胞内参与能量代谢、脂肪代谢和能量稳态平衡调控过程相关基因的表达,进一步证实了MC4R基因能调控肉牛能量平衡和脂肪代谢以及影响肉牛胴体品质。

牦牛KLF5、KLF6、KLF7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朱江江,林亚秋,左璐璐,王永,柏雪,江明锋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416-42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04
摘要 ( 0 )   HTML( )    PDF (1228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克隆牦牛Krüppel样因子(KLF5、KLF6、KLF7)的CDS区序列,鉴定其在牦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牦牛肌内脂肪(IMF)的相关性,从而为研究KLFs在牦牛脂质代谢中的功能提供试验依据。选取4~6周岁的健康麦洼牦牛公牛7头,清晨空腹屠宰后,迅速采集脾、肺、肾、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组织样品,提取组织总RNA,利用RT-PCR法克隆牦牛KLF5、KLF6、KLF7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其mRNA的表达水平,并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进行KLF5、KLF6、KLF7基因的表达量与IMF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KLF5、KLF6、KLF7基因CDS全长分别为1 086、855和909 bp,分别编码361、284和302个氨基酸残基,且均与牛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其次为山羊、绵羊、猪,而与鸡的亲缘关系较远。KLF5、KLF6、KLF7均在肺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而在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较低,且与牦牛IMF含量均没有显著相关性。但KLF5的表达水平与KLF6、KLF7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这些结果为研究KLF5、KLF6、KLF7的功能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揭示牦牛脂质代谢的调控机制提供了试验参考。

牦牛KLF5、KLF6、KLF7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朱江江,林亚秋,左璐璐,王永,柏雪,江明锋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416-42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04
摘要 ( 210 )   HTML( )    PDF (1228KB) ( 3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克隆牦牛Krüppel样因子(KLF5、KLF6、KLF7)的CDS区序列,鉴定其在牦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牦牛肌内脂肪(IMF)的相关性,从而为研究KLFs在牦牛脂质代谢中的功能提供试验依据。选取4~6周岁的健康麦洼牦牛公牛7头,清晨空腹屠宰后,迅速采集脾、肺、肾、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组织样品,提取组织总RNA,利用RT-PCR法克隆牦牛KLF5、KLF6、KLF7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其mRNA的表达水平,并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进行KLF5、KLF6、KLF7基因的表达量与IMF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KLF5、KLF6、KLF7基因CDS全长分别为1 086、855和909 bp,分别编码361、284和302个氨基酸残基,且均与牛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其次为山羊、绵羊、猪,而与鸡的亲缘关系较远。KLF5、KLF6、KLF7均在肺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而在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较低,且与牦牛IMF含量均没有显著相关性。但KLF5的表达水平与KLF6、KLF7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这些结果为研究KLF5、KLF6、KLF7的功能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揭示牦牛脂质代谢的调控机制提供了试验参考。

ELF4基因的克隆、蛋白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
王瑾,唐青海,谷雅静,李晓楠,李羽,王雪雨,姚伦广,阚云超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425-43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05
摘要 ( 0 )   HTML( )    PDF (5883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克隆猪转录因子ELF4基因,体外表达ELF4蛋白并制备抗该蛋白的多克隆抗体。采用RT-PCR扩增猪ELF4基因,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核苷酸和编码氨基酸序列特征,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pELF4,转化Rosetta(DE3)菌株,在不同温度、IPTG浓度、诱导时间等条件下进行诱导表达,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蛋白表达,重组pELF4蛋白(rpELF4)经纯化免疫鸡制备抗pELF4 抗体。结果表明,pELF4开放阅读框为1 989 bp (GenBank No.:KU097322),编码662个氨基酸,该基因与已经测定的人、牛、小鼠的ELF4的核苷酸相似性依次为89.4%、90.7%和81.1%,与牛等大动物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与人和小鼠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结果显示,成功表达了重组蛋白pELF4,rpELF4分子量为95 ku,该蛋白以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形式存在,在37 ℃条件下,以终浓度为0.8 mmol•L -1 IPTG诱导8 h包涵体表达量达到最高。第4次免疫后第13天,鸡抗rpELF4抗体滴度达到1︰256 000倍以上。本试验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制备了重组pELF4蛋白,并制备了免疫活性和特异性良好的鸡抗pELF4多克隆抗体,为该蛋白生物学功能及相关疾病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

ELF4基因的克隆、蛋白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
王瑾,唐青海,谷雅静,李晓楠,李羽,王雪雨,姚伦广,阚云超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425-43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05
摘要 ( 225 )   HTML( )    PDF (5883KB) ( 3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克隆猪转录因子ELF4基因,体外表达ELF4蛋白并制备抗该蛋白的多克隆抗体。采用RT-PCR扩增猪ELF4基因,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核苷酸和编码氨基酸序列特征,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pELF4,转化Rosetta(DE3)菌株,在不同温度、IPTG浓度、诱导时间等条件下进行诱导表达,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蛋白表达,重组pELF4蛋白(rpELF4)经纯化免疫鸡制备抗pELF4 抗体。结果表明,pELF4开放阅读框为1 989 bp (GenBank No.:KU097322),编码662个氨基酸,该基因与已经测定的人、牛、小鼠的ELF4的核苷酸相似性依次为89.4%、90.7%和81.1%,与牛等大动物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与人和小鼠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结果显示,成功表达了重组蛋白pELF4,rpELF4分子量为95 ku,该蛋白以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形式存在,在37 ℃条件下,以终浓度为0.8 mmol•L -1 IPTG诱导8 h包涵体表达量达到最高。第4次免疫后第13天,鸡抗rpELF4抗体滴度达到1︰256 000倍以上。本试验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制备了重组pELF4蛋白,并制备了免疫活性和特异性良好的鸡抗pELF4多克隆抗体,为该蛋白生物学功能及相关疾病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

四川麻鸭mtDNA 全序列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谢艾轩,吴启超,李思德,罗俊,张涛,刘贺贺,张军,何桦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436-44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06
摘要 ( 0 )   HTML( )    PDF (2216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获得四川麻鸭线粒体DNA基因组全序列(mtDNA),为该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研究参照近缘物种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用Primer 6.0设计引物16对,采用PCR克隆测序技术获得四川麻鸭mtDNA基因组序列。结果表明,四川麻鸭mtDNA基因组全长16 604 bp,碱基组成为A(29.19%)、C(32.82%)、G(15.79%)、T(22.20%),包含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和1个非编码控制区(D-loop区)。使用在线软件tRNAscan-SE1.21和RNA structure5.6分析发现,22个tRNA基因是标准的4个恒定臂的三叶草二级结构。对四川麻鸭mtDNA基因组D-loop区序列分析发现含有Poly(c)、TAS、E-box、F-box、D-box、Bird-similarity box及CXB1保守框。用MEGA6.0,采用N-J法基于线粒体D-loop区和全序列做进化树,发现四川麻鸭与隆盛鸭血缘关系最近。

四川麻鸭mtDNA 全序列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谢艾轩,吴启超,李思德,罗俊,张涛,刘贺贺,张军,何桦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436-445.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06
摘要 ( 226 )   HTML( )    PDF (2216KB) ( 3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获得四川麻鸭线粒体DNA基因组全序列(mtDNA),为该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研究参照近缘物种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用Primer 6.0设计引物16对,采用PCR克隆测序技术获得四川麻鸭mtDNA基因组序列。结果表明,四川麻鸭mtDNA基因组全长16 604 bp,碱基组成为A(29.19%)、C(32.82%)、G(15.79%)、T(22.20%),包含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和1个非编码控制区(D-loop区)。使用在线软件tRNAscan-SE1.21和RNA structure5.6分析发现,22个tRNA基因是标准的4个恒定臂的三叶草二级结构。对四川麻鸭mtDNA基因组D-loop区序列分析发现含有Poly(c)、TAS、E-box、F-box、D-box、Bird-similarity box及CXB1保守框。用MEGA6.0,采用N-J法基于线粒体D-loop区和全序列做进化树,发现四川麻鸭与隆盛鸭血缘关系最近。

生物技术与繁殖
染色质重塑因子BPTFBRG1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的表达与定位
孙笑尉,张雪莲,李振,庞全海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446-45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07
摘要 ( 0 )   HTML( )    PDF (6501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染色质重塑因子BPTFBRG1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的表达与定位。采集黑色和白色各3只绵羊的背部皮肤组织,用qRT-PCR检测不同毛色皮肤中BPTFBRG1 mRNA相对表达量,免疫组化技术定位分析,Western blotting半定量研究BPTF和BRG1蛋白相对表达量。qRT-PCR结果表明,BPTF基因在黑色绵羊皮肤中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绵羊(P<0.05),BRG1基因在黑色绵羊皮肤中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白色绵羊(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黑色绵羊的皮肤中BPTF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绵羊(P<0.05),BRG1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白色绵羊(P<0.01);免疫组化结果表明,BPTF蛋白和BRG1蛋白在绵羊皮肤中毛囊的毛根鞘及毛球部均有表达。综上表明,BPTFBRG1基因可能参与绵羊毛色形成过程。

染色质重塑因子BPTFBRG1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的表达与定位
孙笑尉,张雪莲,李振,庞全海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446-45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07
摘要 ( 189 )   HTML( )    PDF (6501KB) ( 2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染色质重塑因子BPTFBRG1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的表达与定位。采集黑色和白色各3只绵羊的背部皮肤组织,用qRT-PCR检测不同毛色皮肤中BPTFBRG1 mRNA相对表达量,免疫组化技术定位分析,Western blotting半定量研究BPTF和BRG1蛋白相对表达量。qRT-PCR结果表明,BPTF基因在黑色绵羊皮肤中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绵羊(P<0.05),BRG1基因在黑色绵羊皮肤中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白色绵羊(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黑色绵羊的皮肤中BPTF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绵羊(P<0.05),BRG1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白色绵羊(P<0.01);免疫组化结果表明,BPTF蛋白和BRG1蛋白在绵羊皮肤中毛囊的毛根鞘及毛球部均有表达。综上表明,BPTFBRG1基因可能参与绵羊毛色形成过程。

公山羊β防御素124的表达谱分析及其在繁殖器官中的定位
杜海燕,邰苗苗,姜玉锁,任有蛇,靳黎,乔利英,张春香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454-46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08
摘要 ( 0 )   HTML( )    PDF (2703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公山羊β防御素124(Goat beta-defensin 124, gDB 124)的表达谱及其蛋白在繁殖器官中的分布特点。采集1周龄、2~6月龄公羊各3只(体重相近)睾丸和附睾,以及18月龄公山羊睾丸、附睾头、附睾体、附睾尾、心、肝、脾、肺、肾和背最长肌组织。用qRT-PCR分析gDB 124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分析睾丸、附睾头、附睾体和附睾尾gDB 124分布特点。结果显示:除背最长肌中无表达外,gDB 124 mRNA在18月龄公山羊睾丸、附睾头、附睾体、附睾尾、心、肝、脾、肺和肾组织均有表达,且附睾头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睾丸gDB 124 mRNA表达量6月龄时显著高于其他月龄;附睾头、附睾体和附睾尾gDB 124 mRNA表达量随月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1周龄公山羊睾丸和附睾gDB 124 mRNA表达量不存在显著差异,3、4、5、6、18月龄时附睾头gDB 124 mRNA 表达量显著高于睾丸、附睾体和附睾尾(P<0.05);免疫荧光定位技术分析显示:gDB 124在公山羊睾丸和附睾中均有分布,但主要是在附睾头上皮细胞中。根据荧光信号强度gDB 124的表达量顺序:附睾头>附睾体>附睾尾>睾丸,该结果与qRT-PCR分析结果相一致。公山羊gDB 124 mRNA表达具有明显组织特异性和时间依赖性。

公山羊β防御素124的表达谱分析及其在繁殖器官中的定位
杜海燕,邰苗苗,姜玉锁,任有蛇,靳黎,乔利英,张春香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454-46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08
摘要 ( 167 )   HTML( )    PDF (2703KB) ( 2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公山羊β防御素124(Goat beta-defensin 124, gDB 124)的表达谱及其蛋白在繁殖器官中的分布特点。采集1周龄、2~6月龄公羊各3只(体重相近)睾丸和附睾,以及18月龄公山羊睾丸、附睾头、附睾体、附睾尾、心、肝、脾、肺、肾和背最长肌组织。用qRT-PCR分析gDB 124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分析睾丸、附睾头、附睾体和附睾尾gDB 124分布特点。结果显示:除背最长肌中无表达外,gDB 124 mRNA在18月龄公山羊睾丸、附睾头、附睾体、附睾尾、心、肝、脾、肺和肾组织均有表达,且附睾头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睾丸gDB 124 mRNA表达量6月龄时显著高于其他月龄;附睾头、附睾体和附睾尾gDB 124 mRNA表达量随月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1周龄公山羊睾丸和附睾gDB 124 mRNA表达量不存在显著差异,3、4、5、6、18月龄时附睾头gDB 124 mRNA 表达量显著高于睾丸、附睾体和附睾尾(P<0.05);免疫荧光定位技术分析显示:gDB 124在公山羊睾丸和附睾中均有分布,但主要是在附睾头上皮细胞中。根据荧光信号强度gDB 124的表达量顺序:附睾头>附睾体>附睾尾>睾丸,该结果与qRT-PCR分析结果相一致。公山羊gDB 124 mRNA表达具有明显组织特异性和时间依赖性。

营养与饲料
绵羊胃肠道游离氨基酸与小肽分布及其转运载体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孙雅君,倪志鹤,陈玉林,张恩平,王永军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462-47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09
摘要 ( 0 )   HTML( )    PDF (1379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绵羊胃肠道内游离氨基酸(FAA)和小肽(PAA)的数量分布和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CAT1、酸性氨基酸转运载体EAAT3、中性氨基酸转运载体y+LAT2和ASCT2、小肽转运载体PepT1、氨基肽酶APN、二肽酶DPEP2 mRNA在胃肠道的表达规律。试验选取18月龄健康小尾寒羊6只,屠宰后收集瘤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的食糜及对应肠道组织,对食糜上清液的小肽和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并用实时定量PCR对基因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绵羊食糜多数游离氨基酸浓度从高到低的分布为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瘤胃和盲肠,前二者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不同部位游离氨基酸组成比例不同;多数小肽浓度从高到低的分布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瘤胃,除瘤胃和盲肠外各部位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部位小肽的组成比例不同;小肽占总氨基酸(TAA)的比例在空肠显著低于其他部位(P<0.05)。2)CAT1 mRNA在空肠表达量最高,但不同部位间差异不显著;EAAT3、y+LAT2、PepT1、APN mRNA表达规律相似,均在回肠表达量最高;ASCT2 mRNA在十二指肠表达量最高,DPEP2 mRNA在盲肠表达量最高。结果提示,胃肠道不同区段游离氨基酸和小肽的浓度和组成不同;游离氨基酸的主要释放部位是空肠,主要吸收部位是回肠;小肽的主要释放部位是十二指肠,主要消化部位是空肠,在肠系膜系统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回肠;瘤胃和小肠各区段吸收碱性氨基酸的能力基本相同;酸性和多数中性氨基酸主要吸收部位是回肠,少数中性氨基酸主要吸收部位是空肠。本研究为绵羊小肠氨基酸营养和蛋白质消化吸收规律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绵羊胃肠道游离氨基酸与小肽分布及其转运载体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孙雅君,倪志鹤,陈玉林,张恩平,王永军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462-47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09
摘要 ( 230 )   HTML( )    PDF (1379KB) ( 3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研究绵羊胃肠道内游离氨基酸(FAA)和小肽(PAA)的数量分布和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CAT1、酸性氨基酸转运载体EAAT3、中性氨基酸转运载体y+LAT2和ASCT2、小肽转运载体PepT1、氨基肽酶APN、二肽酶DPEP2 mRNA在胃肠道的表达规律。试验选取18月龄健康小尾寒羊6只,屠宰后收集瘤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的食糜及对应肠道组织,对食糜上清液的小肽和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并用实时定量PCR对基因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绵羊食糜多数游离氨基酸浓度从高到低的分布为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瘤胃和盲肠,前二者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不同部位游离氨基酸组成比例不同;多数小肽浓度从高到低的分布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瘤胃,除瘤胃和盲肠外各部位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部位小肽的组成比例不同;小肽占总氨基酸(TAA)的比例在空肠显著低于其他部位(P<0.05)。2)CAT1 mRNA在空肠表达量最高,但不同部位间差异不显著;EAAT3、y+LAT2、PepT1、APN mRNA表达规律相似,均在回肠表达量最高;ASCT2 mRNA在十二指肠表达量最高,DPEP2 mRNA在盲肠表达量最高。结果提示,胃肠道不同区段游离氨基酸和小肽的浓度和组成不同;游离氨基酸的主要释放部位是空肠,主要吸收部位是回肠;小肽的主要释放部位是十二指肠,主要消化部位是空肠,在肠系膜系统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回肠;瘤胃和小肠各区段吸收碱性氨基酸的能力基本相同;酸性和多数中性氨基酸主要吸收部位是回肠,少数中性氨基酸主要吸收部位是空肠。本研究为绵羊小肠氨基酸营养和蛋白质消化吸收规律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妊娠后期饲粮营养水平对母羊和胚胎发育的影响
张帆,崔凯,王杰,刁其玉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474-48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10
摘要 ( 0 )   HTML( )    PDF (859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后期饲粮营养水平对母羊及胚胎发育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怀双羔的初产湖羊,妊娠0~90 d采用相同的TMR,自由采食。妊娠90 d时母羊(平均体重(44.45±2.2)kg)分3个处理组饲喂,每组11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共计66只。试验采用相同的精料补充料和粗料,分别按照以干物质为基础,精∶粗为5∶5、4∶6、3∶7定量饲喂母羊至妊娠140 d,每组选取3只进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水平降低:1)母羊体重有降低趋势(P<0.10),对母羊腹围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可显著影响到母羊的体增重(P<0.05);2)母羊的妊娠产物总重、羊水重及胚胎重无显著变化(P>0.05),但胚胎重量有降低趋势(P<0.10);3)除心重外(P<0.05),胚胎的体尺及内脏器官的发育无显著变化(P>0.05),但随营养水平降低,胚胎体高、体斜长、肝、肺、胃、小肠重量有降低趋势(P<0.10)。通过精∶粗调控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可显著影响到母羊的体增重;但在没超出母体的耐受范围的情况下,母羊以降低自身的体增重最大限度维持母羊的妊娠产物、胚胎的体尺、组织器官的发育,但仍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

妊娠后期饲粮营养水平对母羊和胚胎发育的影响
张帆,崔凯,王杰,刁其玉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474-482.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10
摘要 ( 188 )   HTML( )    PDF (859KB) ( 3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后期饲粮营养水平对母羊及胚胎发育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怀双羔的初产湖羊,妊娠0~90 d采用相同的TMR,自由采食。妊娠90 d时母羊(平均体重(44.45±2.2)kg)分3个处理组饲喂,每组11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共计66只。试验采用相同的精料补充料和粗料,分别按照以干物质为基础,精∶粗为5∶5、4∶6、3∶7定量饲喂母羊至妊娠140 d,每组选取3只进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营养水平降低:1)母羊体重有降低趋势(P<0.10),对母羊腹围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可显著影响到母羊的体增重(P<0.05);2)母羊的妊娠产物总重、羊水重及胚胎重无显著变化(P>0.05),但胚胎重量有降低趋势(P<0.10);3)除心重外(P<0.05),胚胎的体尺及内脏器官的发育无显著变化(P>0.05),但随营养水平降低,胚胎体高、体斜长、肝、肺、胃、小肠重量有降低趋势(P<0.10)。通过精∶粗调控妊娠后期母羊饲粮营养水平可显著影响到母羊的体增重;但在没超出母体的耐受范围的情况下,母羊以降低自身的体增重最大限度维持母羊的妊娠产物、胚胎的体尺、组织器官的发育,但仍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

青绿甜高粱秸秆替代部分全价饲粮对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黄勇,马娇丽,王启贵,董国忠,谢明,侯水生,刘作兰,汪超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483-49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11
摘要 ( 0 )   HTML( )    PDF (857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研究青绿甜高粱秸秆替代不同比例的基础饲粮对四川白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探索建立利用青绿甜高粱秸秆替代鹅部分全价基础饲粮的饲喂技术。选取360只28日龄的四川白鹅(公母各半,(1.11±0.008) kg),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I组、试验II组、试验III组、试验IV组、试验V组 6个处理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对照组自由采食全价基础饲粮,不补饲青绿甜高粱秸秆;试验I~V组分别饲喂对照组日采食量96% 、92%、88%、84%和80%的基础饲粮,同时自由采食青绿甜高粱秸秆。试验至70日龄结束。结果表明:1)试验I、II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试验I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试验III、IV、V组(P<0.05)。2 )试验I~V组屠宰率、胸肌率、腿肌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I~V组腹脂率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I、IV和V组皮脂率显著降低(P<0.05),试验I~V组的肌胃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I~V组胸肌粗蛋白质、肌内脂肪和肌苷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I~III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考虑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等指标,对于28~70日龄四川白鹅,利用青绿甜高粱秸秆替代部分全价饲粮是可行的,替代比例以4%~8%最好。

青绿甜高粱秸秆替代部分全价饲粮对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黄勇,马娇丽,王启贵,董国忠,谢明,侯水生,刘作兰,汪超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483-49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11
摘要 ( 242 )   HTML( )    PDF (857KB) ( 3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研究青绿甜高粱秸秆替代不同比例的基础饲粮对四川白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探索建立利用青绿甜高粱秸秆替代鹅部分全价基础饲粮的饲喂技术。选取360只28日龄的四川白鹅(公母各半,(1.11±0.008) kg),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I组、试验II组、试验III组、试验IV组、试验V组 6个处理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对照组自由采食全价基础饲粮,不补饲青绿甜高粱秸秆;试验I~V组分别饲喂对照组日采食量96% 、92%、88%、84%和80%的基础饲粮,同时自由采食青绿甜高粱秸秆。试验至70日龄结束。结果表明:1)试验I、II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试验I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试验III、IV、V组(P<0.05)。2 )试验I~V组屠宰率、胸肌率、腿肌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I~V组腹脂率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I、IV和V组皮脂率显著降低(P<0.05),试验I~V组的肌胃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I~V组胸肌粗蛋白质、肌内脂肪和肌苷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I~III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考虑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等指标,对于28~70日龄四川白鹅,利用青绿甜高粱秸秆替代部分全价饲粮是可行的,替代比例以4%~8%最好。

预防兽医
猪丹毒丝菌SpaA基因原核表达及表达蛋白质的免疫原性分析
姚焱彬,陆萍,杨志鹏,魏建忠,孙裴,李郁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492-50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12
摘要 ( 0 )   HTML( )    PDF (13059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克隆表达猪丹毒丝菌SpaA蛋白,分析其免疫原性,为猪丹毒新型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运用PCR扩增SpaA基因,连接至pGEX-6P-1载体,将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 (DE3),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GST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质,Western blot鉴定;纯化SpaA蛋白免疫小鼠,间接ELISA检测血清中IgG和Th1、Th2相关细胞因子;不同致病力猪丹毒丝菌攻击免疫小鼠,观察病理组织变化及其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猪丹毒丝菌Spa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实现表达,获得大小为75 ku的纯化目的蛋白质。该蛋白质能特异性识别猪丹毒丝菌抗血清,可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IgG,并使TNF-β、IFN-γ、IL-5、IL-10含量显著升高,对攻毒菌的免疫保护率均为100%,病理组织变化与攻毒对照组之间差异明显。可见成功获得的重组SpaA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激发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较强的免疫保护力,可以作为研发猪丹毒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抗原。

猪丹毒丝菌SpaA基因原核表达及表达蛋白质的免疫原性分析
姚焱彬,陆萍,杨志鹏,魏建忠,孙裴,李郁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492-50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12
摘要 ( 195 )   HTML( )    PDF (13059KB) ( 2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克隆表达猪丹毒丝菌SpaA蛋白,分析其免疫原性,为猪丹毒新型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运用PCR扩增SpaA基因,连接至pGEX-6P-1载体,将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 (DE3),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GST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质,Western blot鉴定;纯化SpaA蛋白免疫小鼠,间接ELISA检测血清中IgG和Th1、Th2相关细胞因子;不同致病力猪丹毒丝菌攻击免疫小鼠,观察病理组织变化及其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猪丹毒丝菌Spa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实现表达,获得大小为75 ku的纯化目的蛋白质。该蛋白质能特异性识别猪丹毒丝菌抗血清,可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IgG,并使TNF-β、IFN-γ、IL-5、IL-10含量显著升高,对攻毒菌的免疫保护率均为100%,病理组织变化与攻毒对照组之间差异明显。可见成功获得的重组SpaA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激发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较强的免疫保护力,可以作为研发猪丹毒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抗原。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Nsp7的亚细胞定位和对Ⅰ型干扰素应答的影响
李红杰,王晓雪,高冬生,黄慧敏,陈陆,常洪涛,王川庆,李永涛,赵军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501-50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13
摘要 ( 0 )   HTML( )    PDF (2282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非结构蛋白7(nonstructural protein 7,Nsp7)的亚细胞定位和对细胞Ⅰ型干扰素(IFN)应答的影响,本试验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Nsp7基因序列,克隆了PEDV中国流行毒株Nsp7基因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AGGS-Nsp7;采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Nsp7在细胞中的表达和分布;通过报告基因法、ELISA以及病毒复制抑制试验评估Nsp7对Ⅰ型IFN应答的影响。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PEDV Nsp7基因大小为249 bp,在不同PEDV毒株间高度保守;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sp7能够在转染细胞中高效表达;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Nsp7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仅少量分布在细胞核;双荧光报告基因试验表明Nsp7能显著抑制IFN-β启动子活性,ELISA结果显示Nsp7能显著抑制IFN-β蛋白的表达,同时水疱性口炎病毒复制抑制试验显示Nsp7明显抑制poly(I:C)介导的Ⅰ型IFN的抗病毒作用。结果提示,Nsp7作为PEDV的保守蛋白,具有拮抗Ⅰ型IFN应答的功能,为探讨和揭示PEDV逃逸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机制及指导临床疫苗使用奠定基础。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Nsp7的亚细胞定位和对Ⅰ型干扰素应答的影响
李红杰,王晓雪,高冬生,黄慧敏,陈陆,常洪涛,王川庆,李永涛,赵军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501-50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13
摘要 ( 246 )   HTML( )    PDF (2282KB) ( 2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非结构蛋白7(nonstructural protein 7,Nsp7)的亚细胞定位和对细胞Ⅰ型干扰素(IFN)应答的影响,本试验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Nsp7基因序列,克隆了PEDV中国流行毒株Nsp7基因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AGGS-Nsp7;采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Nsp7在细胞中的表达和分布;通过报告基因法、ELISA以及病毒复制抑制试验评估Nsp7对Ⅰ型IFN应答的影响。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PEDV Nsp7基因大小为249 bp,在不同PEDV毒株间高度保守;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sp7能够在转染细胞中高效表达;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Nsp7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仅少量分布在细胞核;双荧光报告基因试验表明Nsp7能显著抑制IFN-β启动子活性,ELISA结果显示Nsp7能显著抑制IFN-β蛋白的表达,同时水疱性口炎病毒复制抑制试验显示Nsp7明显抑制poly(I:C)介导的Ⅰ型IFN的抗病毒作用。结果提示,Nsp7作为PEDV的保守蛋白,具有拮抗Ⅰ型IFN应答的功能,为探讨和揭示PEDV逃逸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机制及指导临床疫苗使用奠定基础。

影响猪树突状细胞对猪细小病毒样颗粒提呈方式的因素
罗尚星,申小强,顾文源,范京惠,邸晶美,刘宝京,代飞,孔园园,常嫣嫣,左玉柱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508-51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14
摘要 ( 0 )   HTML( )    PDF (1331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明猪细小病毒样颗粒(PPV-VLPs)被猪脾树突状细胞(DC)捕获后,被提呈的方式。首先通过磁性筛选的方法从非免疫猪和免疫猪的脾分离CD172a+CD11R+DC及CD4-CD8+ T细胞。DC分别与伯氨喹、放线菌酮、氯喹、乳胞素、布雷菲德菌素A及亮抑肽酶、胃酶抑素等作用1 h后,再与细小病毒样颗粒PPV-VLPs-E290在37 ℃作用4 h,应用 CD8+ T细胞的细胞毒性分析检测DC 对PPV-VLPs-E290的提呈情况。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验检测结果显示,伯氨喹及亮抑肽酶对DC提呈PPV-VLPs-E290的效率无明显影响,胃酶抑素部分抑制,而氯喹、放线菌酮、布雷菲德菌素A及乳胞素则可使DC提呈PPV-VLPs-E290的效率明显下降。结果表明,DC通过交叉提呈的方式提呈PPV-VLPs-E290。晚期内体的酸性环境以及蛋白酶的水解均参与了PPV-VLPs-E290的提呈过程。

影响猪树突状细胞对猪细小病毒样颗粒提呈方式的因素
罗尚星,申小强,顾文源,范京惠,邸晶美,刘宝京,代飞,孔园园,常嫣嫣,左玉柱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508-51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14
摘要 ( 176 )   HTML( )    PDF (1331KB) ( 1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明猪细小病毒样颗粒(PPV-VLPs)被猪脾树突状细胞(DC)捕获后,被提呈的方式。首先通过磁性筛选的方法从非免疫猪和免疫猪的脾分离CD172a+CD11R+DC及CD4-CD8+ T细胞。DC分别与伯氨喹、放线菌酮、氯喹、乳胞素、布雷菲德菌素A及亮抑肽酶、胃酶抑素等作用1 h后,再与细小病毒样颗粒PPV-VLPs-E290在37 ℃作用4 h,应用 CD8+ T细胞的细胞毒性分析检测DC 对PPV-VLPs-E290的提呈情况。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验检测结果显示,伯氨喹及亮抑肽酶对DC提呈PPV-VLPs-E290的效率无明显影响,胃酶抑素部分抑制,而氯喹、放线菌酮、布雷菲德菌素A及乳胞素则可使DC提呈PPV-VLPs-E290的效率明显下降。结果表明,DC通过交叉提呈的方式提呈PPV-VLPs-E290。晚期内体的酸性环境以及蛋白酶的水解均参与了PPV-VLPs-E290的提呈过程。

鸡G3BP1在新城疫病毒感染诱导应激颗粒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张频,孙英杰,郑航,毛旭明,仇旭升,谭磊,孟春春,宋翠萍,廖瑛,丁铲,马卫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515-52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15
摘要 ( 0 )   HTML( )    PDF (5696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掌握鸡细胞中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s,SGs)形成机制,以及鸡GTP酶激活蛋白SH3功能区结合蛋白1(G3BP1)在新城疫病毒(NDV)感染诱导SG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用NDV感染HeLa细胞,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内源性G3BP1的定位,外源转染鸡G3BP1和各分段结构域,以不同应激处理之后观察与内源性SG标志物共定位现象,最后转染G3BP1之后感染NDV,以Western blot和TCID50检测病毒复制情况。结果显示:NDV感染能够诱导内源性G3BP1聚集形成SG,将鸡G3BP1分别转染至HeLa、DF-1和CEF后,以不同应激处理之后均能在细胞中观察到SG。将鸡G3BP1不同结构域分别转染HeLa细胞,以氧化应激和NDV分别处理,结果显示G3BP1的RNA结合结构域对聚集至关重要,而NTF2样结构域不能被招募到SGs中,并且抑制原有SGs的形成。最后证实G3BP1过表达能够增强病毒复制,说明SG在NDV复制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综合以上结果表明:鸡G3BP1在鸡SG形成过程中至关重要,鸡SG能够促进NDV复制,这为进一步研究NDV和禽源细胞互作奠定了基础。

鸡G3BP1在新城疫病毒感染诱导应激颗粒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张频,孙英杰,郑航,毛旭明,仇旭升,谭磊,孟春春,宋翠萍,廖瑛,丁铲,马卫明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515-52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15
摘要 ( 207 )   HTML( )    PDF (5696KB) ( 2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掌握鸡细胞中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s,SGs)形成机制,以及鸡GTP酶激活蛋白SH3功能区结合蛋白1(G3BP1)在新城疫病毒(NDV)感染诱导SG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用NDV感染HeLa细胞,免疫荧光试验检测内源性G3BP1的定位,外源转染鸡G3BP1和各分段结构域,以不同应激处理之后观察与内源性SG标志物共定位现象,最后转染G3BP1之后感染NDV,以Western blot和TCID50检测病毒复制情况。结果显示:NDV感染能够诱导内源性G3BP1聚集形成SG,将鸡G3BP1分别转染至HeLa、DF-1和CEF后,以不同应激处理之后均能在细胞中观察到SG。将鸡G3BP1不同结构域分别转染HeLa细胞,以氧化应激和NDV分别处理,结果显示G3BP1的RNA结合结构域对聚集至关重要,而NTF2样结构域不能被招募到SGs中,并且抑制原有SGs的形成。最后证实G3BP1过表达能够增强病毒复制,说明SG在NDV复制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综合以上结果表明:鸡G3BP1在鸡SG形成过程中至关重要,鸡SG能够促进NDV复制,这为进一步研究NDV和禽源细胞互作奠定了基础。

慢病毒介导siRNA抑制1型鸭肝炎病毒复制
王永娟,董亚青,朱善元,王安平,洪伟鸣,吴双,左伟勇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522-52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16
摘要 ( 0 )   HTML( )    PDF (3630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筛选能抑制DHAV-1复制的siRNA,探索RNAi技术在鸭病毒性肝炎防治中的应用,采用PCR法扩增DHAV-1 RdRp基因,并构建pEGFP-RdRp融合表达EGFP-RdRp蛋白;根据RdRp的序列测定结果,设计3条RdRp特异siRNA,并合成相应shRNA分别插入pmiRZipΔ中构建pRdRp-shRNA;共转染pRdRp-shRNA和pEGFP-RdRp于HEK-293T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法、流式细胞术、相对荧光定量PCR法筛选抑制效率较高的siRNA;将高效siRNA用于病毒载体pmiRZip介导的慢病毒制备;通过计算重组慢病毒转导、DHAV-1感染的鸭胚胎成纤维细胞中病毒TCID50RdRp基因表达量确定siRNA对病毒及病毒基因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3个siRNA均能抑制RdRp基因的表达,包含GDD模体的shRNA2的抑制率最高,对应重组病毒能使DHAV-1的TCID50下降6.2 lg,RdRp基因转录量下降89.6%,抑制时间至少达120 h,为鸭病毒性肝炎临床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慢病毒介导siRNA抑制1型鸭肝炎病毒复制
王永娟,董亚青,朱善元,王安平,洪伟鸣,吴双,左伟勇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522-52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16
摘要 ( 189 )   HTML( )    PDF (3630KB) ( 2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筛选能抑制DHAV-1复制的siRNA,探索RNAi技术在鸭病毒性肝炎防治中的应用,采用PCR法扩增DHAV-1 RdRp基因,并构建pEGFP-RdRp融合表达EGFP-RdRp蛋白;根据RdRp的序列测定结果,设计3条RdRp特异siRNA,并合成相应shRNA分别插入pmiRZipΔ中构建pRdRp-shRNA;共转染pRdRp-shRNA和pEGFP-RdRp于HEK-293T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法、流式细胞术、相对荧光定量PCR法筛选抑制效率较高的siRNA;将高效siRNA用于病毒载体pmiRZip介导的慢病毒制备;通过计算重组慢病毒转导、DHAV-1感染的鸭胚胎成纤维细胞中病毒TCID50RdRp基因表达量确定siRNA对病毒及病毒基因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3个siRNA均能抑制RdRp基因的表达,包含GDD模体的shRNA2的抑制率最高,对应重组病毒能使DHAV-1的TCID50下降6.2 lg,RdRp基因转录量下降89.6%,抑制时间至少达120 h,为鸭病毒性肝炎临床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不同饱血状态微小牛蜱中肠和唾液菌群结构的分析
段德勇,程天印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530-53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17
摘要 ( 0 )   HTML( )    PDF (1745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明微小牛蜱随吸血时间的延长,中肠和唾液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差异,以及优势菌属在中肠和唾液中增殖和迁移的特点。在无菌条件下采集半饱血、饱血微小牛蜱唾液和中肠内容物;提取细菌总DNA,PCR扩增其16S rDNA V3-V4区,Illumina MiSeq双端测序;对序列进行拼接和过滤、OTUs聚类、物种注释及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134 317条序列,聚类后获得1 304个OTUs, 半饱血雌成蜱唾液(SP)、饱血雌成蜱唾液(SF)、半饱血雌成蜱中肠内容物(MP)、饱血雌成蜱中肠内容物(MF)分别获得336、332、269、289个OTUs,其中152个OTUs为4个样本共有;4个样品在门水平上,以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优势菌门,变形菌门在中肠中的含量大于唾液,而厚壁菌门反之;在属水平上,4个样本以柯克斯体属、不动杆菌属、甲基杆菌属、短波单胞菌属、立克次体属、埃希菌属为优势菌属,其中柯克斯体属、不动杆菌属在4个样本中含量均较大,柯克斯体属在半饱血状态下,含量高于饱血状态;不动杆菌属在唾液中的含量高于中肠。结果表明,微小牛蜱中肠和唾液中有复杂的微生物菌群结构;细菌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不同,其含量随吸血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

不同饱血状态微小牛蜱中肠和唾液菌群结构的分析
段德勇,程天印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530-537.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17
摘要 ( 175 )   HTML( )    PDF (1745KB) ( 2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探明微小牛蜱随吸血时间的延长,中肠和唾液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差异,以及优势菌属在中肠和唾液中增殖和迁移的特点。在无菌条件下采集半饱血、饱血微小牛蜱唾液和中肠内容物;提取细菌总DNA,PCR扩增其16S rDNA V3-V4区,Illumina MiSeq双端测序;对序列进行拼接和过滤、OTUs聚类、物种注释及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134 317条序列,聚类后获得1 304个OTUs, 半饱血雌成蜱唾液(SP)、饱血雌成蜱唾液(SF)、半饱血雌成蜱中肠内容物(MP)、饱血雌成蜱中肠内容物(MF)分别获得336、332、269、289个OTUs,其中152个OTUs为4个样本共有;4个样品在门水平上,以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优势菌门,变形菌门在中肠中的含量大于唾液,而厚壁菌门反之;在属水平上,4个样本以柯克斯体属、不动杆菌属、甲基杆菌属、短波单胞菌属、立克次体属、埃希菌属为优势菌属,其中柯克斯体属、不动杆菌属在4个样本中含量均较大,柯克斯体属在半饱血状态下,含量高于饱血状态;不动杆菌属在唾液中的含量高于中肠。结果表明,微小牛蜱中肠和唾液中有复杂的微生物菌群结构;细菌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不同,其含量随吸血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

基础兽医
实时荧光LAMP法检测转基因猪的标记基因hCD39
李津,刘巍,李俊超,金红岩,李刚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538-54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18
摘要 ( 0 )   HTML( )    PDF (1445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ESE-Quant tube scanner监测平台,建立了一种基于实时荧光LAMP技术的hCD39基因快速检测方法。针对hCD39基因设计6条特异性引物,在63 ℃条件下,进行核酸扩增反应45 min。在扩增前加入SYBR Green Ⅰ染料作为反应的指示剂,以SYBR Green Ⅰ染料的荧光强度作为结果判定标准。该方法灵敏度高,最小可检测到3 fg•μL-1;特异性好,与转基因猪中的标记基因hCD46、LEA29Y均无交叉反应;并且可对口腔拭子标本进行检测。因此,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LAMP法,操作简单,反应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并且可以对猪活体进行无损伤采样检测,适合在现场快速简便的操作。

实时荧光LAMP法检测转基因猪的标记基因hCD39
李津,刘巍,李俊超,金红岩,李刚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538-543.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18
摘要 ( 151 )   HTML( )    PDF (1445KB) ( 2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ESE-Quant tube scanner监测平台,建立了一种基于实时荧光LAMP技术的hCD39基因快速检测方法。针对hCD39基因设计6条特异性引物,在63 ℃条件下,进行核酸扩增反应45 min。在扩增前加入SYBR Green Ⅰ染料作为反应的指示剂,以SYBR Green Ⅰ染料的荧光强度作为结果判定标准。该方法灵敏度高,最小可检测到3 fg•μL-1;特异性好,与转基因猪中的标记基因hCD46、LEA29Y均无交叉反应;并且可对口腔拭子标本进行检测。因此,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LAMP法,操作简单,反应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并且可以对猪活体进行无损伤采样检测,适合在现场快速简便的操作。

疫苗油佐剂在鸡蛋和组织中的残留代谢分析
张静,周倩,唐梦君,张小燕,赵敏,杨星星,万玉,高玉时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544-55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19
摘要 ( 0 )   HTML( )    PDF (836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油佐剂疫苗在鸡蛋和组织中残留规律。选用120只1日龄的京粉蛋鸡作为试验对象,每组设12个重复,每重复10只。按照免疫程序推荐剂量注射油佐剂疫苗,全部右侧翅肩肌注。在159、166、180、201、235、271 d测定鸡蛋中正烷烃和多环芳烃的残留量,同时在280、330、380、430 d测定右侧翅肩肌、左侧胸肌、右侧胸肌、左侧腿肌、右侧腿肌、肝、肾中正烷烃和多环芳烃的残留量。结果表明:矿物油中分子量较小的烷烃,如正十六烷、正十七烷、正十八烷,更易于被机体代谢,残留消除速率较快,也易于扩散到机体其他部位;矿物油进入机体后,在注射部位中残留量最大,通过体循环扩散到机体其他组织、器官中,在肝、肾中的残留量较大,且消除速率较慢;各个采样部位正烷烃和多环芳烃残留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降低。鸡蛋中未检测到多环芳烃。矿物油经过机体代谢进入鸡蛋中的量很少,不足以对鸡蛋质量安全造成影响;而它在鸡体内组织、器官中形成较长期的残留,特别是长链烷烃需要更长时间的代谢。

疫苗油佐剂在鸡蛋和组织中的残留代谢分析
张静,周倩,唐梦君,张小燕,赵敏,杨星星,万玉,高玉时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544-551.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19
摘要 ( 184 )   HTML( )    PDF (836KB) ( 2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试验旨在研究油佐剂疫苗在鸡蛋和组织中残留规律。选用120只1日龄的京粉蛋鸡作为试验对象,每组设12个重复,每重复10只。按照免疫程序推荐剂量注射油佐剂疫苗,全部右侧翅肩肌注。在159、166、180、201、235、271 d测定鸡蛋中正烷烃和多环芳烃的残留量,同时在280、330、380、430 d测定右侧翅肩肌、左侧胸肌、右侧胸肌、左侧腿肌、右侧腿肌、肝、肾中正烷烃和多环芳烃的残留量。结果表明:矿物油中分子量较小的烷烃,如正十六烷、正十七烷、正十八烷,更易于被机体代谢,残留消除速率较快,也易于扩散到机体其他部位;矿物油进入机体后,在注射部位中残留量最大,通过体循环扩散到机体其他组织、器官中,在肝、肾中的残留量较大,且消除速率较慢;各个采样部位正烷烃和多环芳烃残留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降低。鸡蛋中未检测到多环芳烃。矿物油经过机体代谢进入鸡蛋中的量很少,不足以对鸡蛋质量安全造成影响;而它在鸡体内组织、器官中形成较长期的残留,特别是长链烷烃需要更长时间的代谢。

ACE 2在奶牛乳腺中的表达定位及其抗炎性损伤作用的研究
刘小倩,刘颖,荣超,王鲲,肖航,张源淑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552-56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20
摘要 ( 0 )   HTML( )    PDF (3574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内外试验,明确ACE 2在奶牛乳腺中的表达定位,并对其在高精料饲喂致内源性奶牛乳房炎中的抗损伤作用进行初步探讨。体外试验分别选用牛乳腺组织样品和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CE 2在奶牛乳腺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测定ACE 2蛋白在Mac-T细胞中的定位。体内试验,选用6头健康泌乳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精料饲喂组,饲喂20周后,活体采集乳腺组织及乳。测定乳中LPS含量、体细胞数及相关炎性指标;制作乳腺组织学切片;分析乳腺组织中ACEAT 1、ACE 2、MasR mRNA表达水平, ELISA法检测Ang II、Ang1-7含量。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奶牛乳腺中ACE 2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均有表达,细胞学定位在细胞的胞浆和胞膜。体内试验结果显示,高精料长期饲喂,奶牛乳中体细胞数和LPS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乳中NAGase和AKP酶活力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MPO活力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乳腺组织学表现出一定炎性损伤变化;其中Ang1-7含量显著增高(P<0.05),Ang II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ACEAT 1、ACE 2、MasR mRNA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ACE 2/ACE mRNA比值高于对照组。本研究首次证实奶牛乳腺组织中有ACE 2的存在。在高精料长期饲喂造成奶牛乳房炎性损伤时,乳腺组织中RAS处于激活状态,ACE/ACE 2比例失衡,以ACE 2-Ang1-7-MasR轴的活力处于优势状态,即ACE 2的抗损伤作用占优势。ACE 2可能通过降解AngII,产生Ang1-7发挥抗损伤作用, 对乳腺组织炎性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ACE 2在奶牛乳腺中的表达定位及其抗炎性损伤作用的研究
刘小倩,刘颖,荣超,王鲲,肖航,张源淑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552-560.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20
摘要 ( 200 )   HTML( )    PDF (3574KB) ( 2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内外试验,明确ACE 2在奶牛乳腺中的表达定位,并对其在高精料饲喂致内源性奶牛乳房炎中的抗损伤作用进行初步探讨。体外试验分别选用牛乳腺组织样品和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CE 2在奶牛乳腺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测定ACE 2蛋白在Mac-T细胞中的定位。体内试验,选用6头健康泌乳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精料饲喂组,饲喂20周后,活体采集乳腺组织及乳。测定乳中LPS含量、体细胞数及相关炎性指标;制作乳腺组织学切片;分析乳腺组织中ACEAT 1、ACE 2、MasR mRNA表达水平, ELISA法检测Ang II、Ang1-7含量。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奶牛乳腺中ACE 2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均有表达,细胞学定位在细胞的胞浆和胞膜。体内试验结果显示,高精料长期饲喂,奶牛乳中体细胞数和LPS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乳中NAGase和AKP酶活力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MPO活力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乳腺组织学表现出一定炎性损伤变化;其中Ang1-7含量显著增高(P<0.05),Ang II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ACEAT 1、ACE 2、MasR mRNA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ACE 2/ACE mRNA比值高于对照组。本研究首次证实奶牛乳腺组织中有ACE 2的存在。在高精料长期饲喂造成奶牛乳房炎性损伤时,乳腺组织中RAS处于激活状态,ACE/ACE 2比例失衡,以ACE 2-Ang1-7-MasR轴的活力处于优势状态,即ACE 2的抗损伤作用占优势。ACE 2可能通过降解AngII,产生Ang1-7发挥抗损伤作用, 对乳腺组织炎性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酿酒酵母菌诱导绵羊瘤胃上皮细胞SBD-1表达的信号通路初步研究
金鑫,张曼,田巧珍,刘骄,王云鹤,杨银凤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561-56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21
摘要 ( 0 )   HTML( )    PDF (1255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文章旨在探索核因子-κB(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通路是否介导益生性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诱导绵羊瘤胃上皮细胞(RECs)β-防御素-1(SBD-1)基因的转录。首先建立绵羊RECs培养体系作为体外试验模型,选用诱导SBD-1转录最高的菌液浓度和诱导培养时间进行信号通路初步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qPCR)对已建立的诱导SBD-1转录模型中的细胞膜受体——Toll样受体2(TLR2)、信号衔接蛋白——髓样分化因子(MyD88)以及NF-κB和MAPKs通路中的相关因子基因转录变化进行检测;然后选用NF-κB和MAPKs通路中的4种特异性抑制剂(即NF-κB通路特异性抑制剂PDTC、P38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B202190、ERK 1/2通路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JN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通过单独或相互组合处理细胞后再进行诱导培养,同时采用RT-qPCR的方法检测用抑制剂处理绵羊RECs后SBD-1 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酿酒酵母菌刺激RECs后,NF-κB和MAPKs通路中各因子NF-κBP38、JNKERK1/2、细胞膜受体TLR2与信号衔接蛋白MyD88的mRNA水平与未刺激组相比均有所升高,且呈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通过单独或组合添加抑制剂后再诱导,均发现特异性抑制剂PDTC、SB202190、SP600125、PD98059可极显著抑制酿酒酵母菌对RECs SBD-1的上调作用(P<0.01),且P38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B202190的抑制效果最明显。结果提示,酿酒酵母菌诱导绵羊RECs SBD-1的转录可能与TLR2-MyD88-NF-κB/MAPKs通路有关,但以TLR2-MyD88-MAPKs中的TLR2-MyD88-P38通路为主要的信号通路。

酿酒酵母菌诱导绵羊瘤胃上皮细胞SBD-1表达的信号通路初步研究
金鑫,张曼,田巧珍,刘骄,王云鹤,杨银凤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561-569.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21
摘要 ( 185 )   HTML( )    PDF (1255KB) ( 2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文章旨在探索核因子-κB(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通路是否介导益生性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诱导绵羊瘤胃上皮细胞(RECs)β-防御素-1(SBD-1)基因的转录。首先建立绵羊RECs培养体系作为体外试验模型,选用诱导SBD-1转录最高的菌液浓度和诱导培养时间进行信号通路初步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qPCR)对已建立的诱导SBD-1转录模型中的细胞膜受体——Toll样受体2(TLR2)、信号衔接蛋白——髓样分化因子(MyD88)以及NF-κB和MAPKs通路中的相关因子基因转录变化进行检测;然后选用NF-κB和MAPKs通路中的4种特异性抑制剂(即NF-κB通路特异性抑制剂PDTC、P38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B202190、ERK 1/2通路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JN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通过单独或相互组合处理细胞后再进行诱导培养,同时采用RT-qPCR的方法检测用抑制剂处理绵羊RECs后SBD-1 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酿酒酵母菌刺激RECs后,NF-κB和MAPKs通路中各因子NF-κBP38、JNKERK1/2、细胞膜受体TLR2与信号衔接蛋白MyD88的mRNA水平与未刺激组相比均有所升高,且呈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通过单独或组合添加抑制剂后再诱导,均发现特异性抑制剂PDTC、SB202190、SP600125、PD98059可极显著抑制酿酒酵母菌对RECs SBD-1的上调作用(P<0.01),且P38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B202190的抑制效果最明显。结果提示,酿酒酵母菌诱导绵羊RECs SBD-1的转录可能与TLR2-MyD88-NF-κB/MAPKs通路有关,但以TLR2-MyD88-MAPKs中的TLR2-MyD88-P38通路为主要的信号通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研究情况分析
杜以军,任红艳,胡景杰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570-57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22
摘要 ( 0 )   HTML( )    PDF (939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1995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资助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研究的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分析表明1995—2016年NSFC对PRRSV资助的项目数呈整体上升趋势,特别是2008—2015年增幅最明显。项目依托单位以高等院校为主体,其中获资助项目数量最多的是华中农业大学,获资助经费总额最多的是中国农业大学。此外,NSFC资助PRRSV的研究以兽医传染病学为主,在所有的128个项目中,获得两次及两次以上项目资助的负责人主持的项目数占总项目数的43.8%。发表的SCI论文涵盖了PRRSV的遗传与变异、复制、致病机制、免疫机制、综合防控等方面,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在NSFC资助下PRRSV研究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研究情况分析
杜以军,任红艳,胡景杰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570-576.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22
摘要 ( 207 )   HTML( )    PDF (939KB) ( 3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1995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资助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研究的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分析表明1995—2016年NSFC对PRRSV资助的项目数呈整体上升趋势,特别是2008—2015年增幅最明显。项目依托单位以高等院校为主体,其中获资助项目数量最多的是华中农业大学,获资助经费总额最多的是中国农业大学。此外,NSFC资助PRRSV的研究以兽医传染病学为主,在所有的128个项目中,获得两次及两次以上项目资助的负责人主持的项目数占总项目数的43.8%。发表的SCI论文涵盖了PRRSV的遗传与变异、复制、致病机制、免疫机制、综合防控等方面,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在NSFC资助下PRRSV研究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研究简报
Oct 4 在牦牛卵母细胞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赵天,李谷月,潘阳阳,李月琴,陈平,温泽星,崔燕,余四九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577-58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23
摘要 ( 0 )   HTML( )    PDF (4045KB)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通过检测转录因子 Oct 4(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在牦牛(Bos grunneins)卵母细胞成熟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Oct 4在卵母细胞与体外受精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收集牦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es,COCs)对其进行体外成熟培养,生产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胚胎,评估各时期胚胎发育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 - 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方法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COCs和胚胎各时期Oct 4的表达与分布。结果表明,1)2~4-细胞胚胎、5~8-细胞胚胎、9~16-细胞胚胎和囊胚的发育率分别为(64.66±1.76)%、(43.33±1.76)%、(24.66±2.40)%和(9.33±0.67)%。2)COCs和胚胎各发育时期均可检测到Oct 4 基因,其中9~16-细胞胚胎表达最高,依次为囊胚、2~4-细胞胚胎和5~8-细胞胚胎,未成熟 COCs 和成熟 COCs中表达最低。3)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OCT 4 蛋白主要分布在 COCs 和体外受精胚胎的细胞质中,在细胞核中表达较弱。免疫荧光IOD值分析可得,9~16-细胞胚胎IOD值最高,依次为囊胚、2~4-细胞胚胎,5~8-细胞胚胎最低。综上表明,Oct 4在牦牛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各个时期均有表达,且不同时期该基因的表达量存在差异。由此说明Oct 4在9~16-细胞胚胎时期可能参与胚胎合子型基因转录激活的调控过程,在囊胚时期可能参与维持内细胞团全能性的过程。

Oct 4 在牦牛卵母细胞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赵天,李谷月,潘阳阳,李月琴,陈平,温泽星,崔燕,余四九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48(3):  577-584.  doi:10.11843/j.issn.0366-6964.2017.03.023
摘要 ( 190 )   HTML( )    PDF (4045KB) ( 3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旨在通过检测转录因子 Oct 4(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在牦牛(Bos grunneins)卵母细胞成熟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Oct 4在卵母细胞与体外受精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收集牦牛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es,COCs)对其进行体外成熟培养,生产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胚胎,评估各时期胚胎发育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 - 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方法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检测COCs和胚胎各时期Oct 4的表达与分布。结果表明,1)2~4-细胞胚胎、5~8-细胞胚胎、9~16-细胞胚胎和囊胚的发育率分别为(64.66±1.76)%、(43.33±1.76)%、(24.66±2.40)%和(9.33±0.67)%。2)COCs和胚胎各发育时期均可检测到Oct 4 基因,其中9~16-细胞胚胎表达最高,依次为囊胚、2~4-细胞胚胎和5~8-细胞胚胎,未成熟 COCs 和成熟 COCs中表达最低。3)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OCT 4 蛋白主要分布在 COCs 和体外受精胚胎的细胞质中,在细胞核中表达较弱。免疫荧光IOD值分析可得,9~16-细胞胚胎IOD值最高,依次为囊胚、2~4-细胞胚胎,5~8-细胞胚胎最低。综上表明,Oct 4在牦牛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各个时期均有表达,且不同时期该基因的表达量存在差异。由此说明Oct 4在9~16-细胞胚胎时期可能参与胚胎合子型基因转录激活的调控过程,在囊胚时期可能参与维持内细胞团全能性的过程。